李開復Bengio大咖對話:下一階段AI最大機遇在這4個領域

2020-12-15 量子位

來自 Deep Tech for Good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人工智慧技術,接下來要如何突破?

新冠疫情之下,AI還能幫忙做什麼?

除了現有的領域,AI還能真正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

前不久,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受邀參加新加坡投資機構SGInnovate主辦的「深度科技造福人類」活動,與我們熟悉的圖靈獎得主、深度學習三巨頭之一、Element AI聯合創始人Yoshua Bengio教授對話,討論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

他們二位講到:

1、「深度學習2.0」能吸收人類的歸納傾向,對數據分布算法進行泛化2、基礎科學階段,需要營造一種文化,讓研究人員擁有研究自由,以取得突破。3、除了機器人送貨,AI還能在藥品研發、傳染性預測上做出突破以幫助人類抗議。4、醫療、教育、氣候和環境領域,AI都能帶來巨大價值

具體有什麼細節信息?一起看下去吧~

Bengio:深度學習2.0

Yoshua Bengio:第一個問題我非常有共鳴,在我看來,目前機器學習的一大限制,是學習系統的泛化能力。

過去幾十年研發的系統,都建立於一個假設,即默認測試數據與訓練數據有相同的數據分布。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無論在什麼行業應用,都會存在實際情況與AI訓練時不同的問題。

這一問題看起來無解,但目前我們找到了幾個突破點和想法,主要是借鑑人類的意識加工機制,對原本分散的知識積累,快速進行全新重組。

雖然這些知識的組合不一定遵循訓練數據分布,但我們還是能從中獲得某種重組方向的優勢,從而在訓練分布中進行更好的歸納。

接下來的研究雖然繁重,但新的進展會令人振奮。尤其是在深度學習領域,我稱其為「深度學習2.0」,它能吸收人類的歸納傾向,對數據分布算法進行泛化。

李開復:我借 Bengio 教授的觀點多說幾句。我從大學時期就開始著手會話式 AI 的研究。目前的人機界面,我稱之為委託界面,大多基於直接操作,如鍵盤、滑鼠、多點觸控等。

但語言是人類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最自然的交流途徑。向AI語音識別、自然語言理解進軍,一直是我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例如,以前我們使用搜尋引擎時,會通過輸入關鍵詞來查找網頁。後來,谷歌帶來了新的突破,基於深度學習的智能問答功能,可以直接讓機器「說」出答案。

但我們不應止步於此,而是應該繼續向下一步目標努力:通過深度學習的進一步研究,提升機器對人類指令意圖的理解和執行能力。

例如,我們是否可以直接向亞馬遜 Alexa發送指令:「給我媽媽送個生日禮物」。之後,它將自動理出頭緒,瀏覽禮物,安排配送。它了解我的個人喜好,知道我能接受的價格範圍,也知道我媽媽是誰,住在哪裡,想要的禮物是什麼。

AI如何從技術到應用

Yoshua Bengio:關於AI的行業應用,我做個簡短分享。我認為這是個很有難度的議題。困難來自兩方面:一是社會方面,二是技術方面。

在社會方面,從基礎科學研究,到最後產品研發階段,需要共同營造一種文化,讓研究人員可以擁有研究自由,從而取得真實的突破。在技術方面,我們需要一些軟體工具,讓技術從研發到生產這一轉化過程,儘可能的高效快速。

李開復:AI的行業應用,我將之分為兩大類:顛覆式和漸進式。

顛覆式是指引入 AI 會對行業造成顛覆性的結果,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例如,自動駕駛將徹底改變運輸行業;Alexa某種程度上正在改變音箱行業;新的網際網路保險應用,比如美國的Lemonade、中國的水滴公司,極可能顛覆保險行業。

這些行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讓行業專家通過 AI 帶來顛覆影響,讓人非常期待。當AI與行業的顛覆式創新兩相結合,將有機會擊敗行業巨頭,重整行業格局。

然而顛覆式只是冰山一角。在人工智慧帶來的巨大機會中,漸進式變革佔據絕大部分份額。

普華永道預估,人工智慧將在2030年給全球帶來15萬億美元的財富淨增,主要來自於傳統行業和AI的結合。由於傳統行業規模龐大,僅僅提高几個百分點,就可以產生海量財富。

但困難在於,當前一些傳統企業對 AI 一無所知,他們以為AI是科幻小說的臆想,看不到即刻就能產生的收益,再加上技術工具太難使用,導致他們的 IT 部門無法駕馭。

因此,我們應該通過培訓,幫助傳統行業接受並認識到AI的益處。同時,我們投資的AI企業或像 Element AI 之類的公司,需要幫助傳統企業找到簡單易用的工具,讓他們跨越技術鴻溝,上手即用。

AI還能為抗疫做什麼

李開復:我說幾個親身經歷的例子。疫情期間的社交隔離,催生了眾多的 AI 應用,例如醫院中的送貨機器人。

對於隔離中的人也一樣。前陣子我回到北京的家中隔離時,在我居住的公寓樓裡,沒有見到一個人。所有的事情都交給了一臺機器人代勞,包括網購的包裹和食品運送,真正實現了零接觸,將危險降到最小化。

第二個例子是AI與醫療的結合。我們投資的AI 醫療企業Insilico Medicine,主要使用生成化學對抗神經網絡,研發新藥小分子。在疫情期間,他們通過AI平臺,用幾個星期的時間,研發出了能抑制病毒內負責複製的主要蛋白成分的新藥物小分子。

最後一個例子或許有些爭議,就是接觸者追蹤。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成功的建立了接觸者追蹤體系,並較為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蔓延。但在美國、歐洲等地方,這種做法被視為是對隱私的侵犯。

對此,我的觀點是,對那些重視隱私的國家,我表示完全理解和尊重,但是我認為必須在公共衛生或個人健康的背景下考慮隱私。在公共衛生危機期間,國家應該在尊重權利和必要防控措施間加以權衡,從而有效控制疾病的傳播。等到疫情結束後,再回歸正常。

我們都不希望重蹈疫情的覆轍。我預計在未來,AI將被用來預防流行病的發生和傳播。醫院將廣泛使用傳感器、可穿戴設備,匯總疫情信息,及時報告潛在危害,在早期遏制疫情指數級增長的趨勢,從而更好地應對危機,避免再次失控。

Yoshua Bengio:李開復博士提到的這幾個領域,我都有所涉及。

一個是藥品研發,我本人參與了幾個項目,其中涉及神經網絡、實時強化學習和主動學習。

在化學和生物領域,需要進行測試的組合方式太多,逐個進行研究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合理的搜索策略,這就是我現在參與的項目內容。我們希望能用AI縮短研究時間,通過重組已有藥物,研發新型抗病毒藥物。

在接觸追蹤方面,目前已有的接觸追蹤大都沒有用到AI,只是進行簡單的測試法:如果有人測試結果為陽性,或者確診感染,那麼與其接觸過的所有人,都應該採取隔離措施。但是,在測試為陽性進而被隔離之前,傳染就已經開始了。

我們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能藉助機器學習,提前預測某個體是否具有傳染性以及傳染性強弱,透過一些模糊的數據分析,就能大幅節省等待時間,及早知道曾接觸過病毒攜帶者,從而抑制病毒的傳播。

當然不可避免會出現隱私問題。隱私保護與機器學習需求之間存在有趣的矛盾。隱私保護需要儘可能降低數據交換,而機器學習卻需要儘可能收集大量的數據。

許多國家非常擔憂接觸者追蹤的濫用會侵犯隱私,因此催生了許多隱私保護技術。好消息是,這兩者可以共存。

醫療·教育·氣候·環境

李開復:在 《AI·未來》一書中,我描述了一個人類與 AI 的共存的藍圖:由 AI 承擔優化常規工作,讓人類專注於需要創造力和同情心的工作。

從社會責任感的角度說講,AI與醫療和教育的結合,將帶來極大的社會福祉。

未來,醫生將成為富有同情心的護理者,深切關懷病患,與他們交流。而 AI 可以用於分析放射結果、MRI、CT報告,提出各種可能的診斷及治療結果,針對性推薦藥物,以及輔助科學家研發新藥。

教育行業也是這樣。我們投資了很多在線教育公司,發現 AI 在教師的常規工作上表現非常出色,能夠根據學生的特點,因人而異地布置作業,幫老師們節省了時間,讓他們專注於為孩子指導能力和引導心靈,進行個性化的教育,幫助他們培養創造力、團隊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同情心。

所以,醫療和教育既是 AI能夠顯現優勢的領域,也是有價值的投資。目前這兩個領域正在蓬勃發展,我們也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資金。

Yoshua Bengio:我完全同意李開復博士的觀點。AI 技術的進步,能夠造福大多數人,我們需要將大量精力投入到此類項目中。

我個人對用AI解決環保問題投入很多,目前正在參與的一個項目就和氣候危機相關。

我們使用類似新藥研發的AI算法,應用在對抗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艱巨挑戰上,生成、合成、評估各種新型材料技術,包括碳回收和電池。

正常情況下,這些新材料研發耗時極長,動輒十幾年,甚至比新藥研發的時間還要久。但是如果我們能對人工智慧的能力善加利用,就能更快速地找到更好的新材料,以取代現今對地球造成長期汙染的碳、電池等毒性材料。

但是,我們同時應該保持警惕:如果AI僅被少數市場玩家掌握,也有可能被用做牟利的工具,破壞正常、自由、動態競爭的市場環境。

因此,在向AI 未來發展的路上,我們需要時刻謹記 AI 具有的社會危害性。要將AI治理落實到各個層面,小到公司,大到全球。只有具備放眼全球的管理,才能合理有效地協調所有的力量,一起應對這些挑戰。

如果我們真的想引導 AI 應用富有道德和責任,就必須改變現有的文化。而這依賴於所有人的努力。

政府必須參與其中,要投資好的技術應用,改變教育體系,讓工程師、科學家不只專攻特定的科技領域,還要具備足夠的社會學科知識;科學家必須懂得謙虛,認識到自己對專業以外的領域知之甚少,與其他不同領域的專家合作,保證自己的成果對社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AI的真正未來

Yoshua Bengio:未來,在 AI 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建立一個更明智、更公平、更理性、更包容的社會,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充分辯論,再做出最佳決定。

社交媒體在誕生之初,本意是做一個最為透明、最為公平、普惠大眾的公眾傳播平臺,但由於算法基於人類偏好的推薦,及帶有特定企圖的傳播者作祟,造成社交網絡的破碎凌亂,煽動的、謬誤的、偏見的信息被放大傳播,不僅沒法幫助我們理性討論,也欠缺幫助人們做出最佳集體決策的能力。

人工智慧應該在這一方面有所作為,從各種垃圾信息中篩選出有用結果,讓社交平臺更加智能,做到真正的公正透明,推送社會的理性和包容。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都能變得更理智,也就能更好地使用 AI 技術,就能構建一個良性循環。但如果應用不當,就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因此我們必須謹慎選擇。

李開復:Bengio教授說得太好了!我們是幸運的一代,AI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人類能夠與AI共存合作,由AI來承擔常規事務,我們則專注於人類擅長的領域,從重複性事務中解脫出來,放手去做自己喜愛的事情。

我想用我心愛的、約翰·亞當斯的一首詩來結束這場分享。如果我們能努力抓住人類與 AI 共存的機遇,思考人類存在真正的意義,從我們這一代便開始努力,最終將可以實現理想的AI未來:

I must study politics and war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that my sons may have liberty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因此我的兒子們能夠學習數學和哲學My sons ought to study mathematics and philosophy, geography, natural history, naval architecture, navigation,commerce and agriculture我的兒子們應該學習數學、哲學、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業和農業in order to give their children a right to study painting, poetry, music, architecture, statuary, tapestry and porcelain使得他們的孩子們可以學習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物和瓷器

註:約翰·亞當斯,美國第二任總統,《獨立宣言》起草委員會的五個成員之一,被譽為「美國獨立的巨人」。

本文經主辦方 SGInnovate 同意翻譯轉載

相關焦點

  • 李開復:終結者不會來,但你得預習有 AI 的未來
    李開復是中國最早,也是最懇切的 AI 布道者。是集科學家、工程師、投資人、寫作者多種角色於一身的多面大咖。 1983 年從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畢業,後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學位,早年曾在蘋果、SGI 等明星公司擔當要職,1998 年回國後一手打造微軟和谷歌在中國的研發中心。
  • 李開復談中國企業全球化:是必然之路 不過TikTok的成功不容易複製
    【TechWeb】12月16日消息,在MEET2021 智能未來大會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對2020年的AI科技圈技術發展進行了思考總結和展望。據悉創新工場過去4年在AI領域一共出了6家AI獨角獸,李開復表示「未來4年的目標,是出3家AI獨角獸公司。」
  • 李開復「口誤」背後 曠視科技是家什麼公司?
    李開復「口誤」下的數據交易傳聞,或許將為曠視的IPO再蒙上一層陰影。李開復「口誤」?螞蟻、曠視科技連連否認在當下的網際網路領域,數據隱私是一個頗為敏感的話題。這些隱私的數據屬於誰?企業能否將其進行買賣?李開復捅的「馬蜂窩」就在這個話題上。9月12日,李開復在HICOOL全球創業者峰會上表示,曾在早期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圖和螞蟻金服等合作夥伴,讓他們拿到了大量的人臉數據,並在隨後的摸索過程中找到了幾個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
  • 李開復哥大畢業演講:工程師的AI銀河系漫遊指南
    作為哥大83屆畢業生,李開復表示他受益於這所大學年輕、活潑、新銳、自由的學風,在演講中,他回憶了哥大帶給他的成長和美好,並熱切希望未來的工程師們擁抱必將到來的人工智慧、把職業選擇對準人工智慧賽道;肩負起工程師的使命,追隨自己的內心,讓未來的10年成為生命中最輝煌的10年。
  • MEET2021智能未來大會今日舉行,李開復分享年度AI趨勢
    2020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的考驗,經濟增長的壓力,全球化進程的重估,以及新基建等帶來的智能化新機遇,都讓一切充滿挑戰和機遇。本屆MEET智能未來大會也以此為背景,以「重啟、重塑和重構」為核心主題,邀請年度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和公司進行探討、分享。
  • 機器學習新聞綜述:2019年AI領域不得不看的6篇文章
    Open AI發布GPT1 1.5B文章連結:https://openai.com/blog/gpt-2-1-5b-release/自然語言處理(NLP)領域中最大的事件之一就是在2019年11月發布的GPT2 1.5B。GPT2是來自於Open AI的文本生成神經網絡,由於其生成自然語音文本的驚人能力而成為世界各地的頭條新聞。
  • MEET2021智能未來大會:李開復、崔寶秋、清華唐傑,AI大佬聊了啥?
    (完整分享稍後持續同步)李開復:AI給社會帶來最大價值的肯定不是黑科技大會開場,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與量子位主編李根,暢談了這一年中AI在技術的突破,以及落地上的新見解。談到今年的疫情,李開復認為,疫情帶來最大的影響就是加快了數據化、線上化和AI化。
  • 新基建大浪潮下,AI將堪何種大任?
    誕生於2016年的CCF-GAIR,致力於打造國內AI和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工業和投資平臺。CCF-GAIR 2020峰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
  • 圖靈獎得主Bengio的AI公司,都不得不「2折出售」了
    這是Yoshua Bengio、Jean-FrancoisGagné等人聯合成立的公司Element AI,曾獲來自微軟、英特爾、麥肯錫、加拿大政府等大型機構約2.6億美元的4輪融資。作為2016年10月才成立的AI獨角獸、曾經最大的AI初創公司之一,Element AI的最終價值卻只有預估的2折。
  • 李開復談售樓處攝像頭,醫生有「希波克拉底誓言」,工程師也該有
    近日,在MEET智能未來大會上,李開復對2020年的AI趨勢做了總結,提出三個關鍵點:一是今年最大AI黑科技是能寫詩和小說的GPT-3技術,但需要警惕大公司壟斷;二是即便TikTok在美國受阻,科技創業仍應走向全球,但應關注東南亞和中東而非歐美市場;三是AI倫理道德的重要性被低估等
  • 6位大咖將全面解密新基建帶給AI晶片的絕佳機遇|CCF-G...
    新基建的提出,給5G、AI、特高壓、大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領域的行業注入活力,帶來機遇。作為新基建的基礎支撐,晶片特別是AI晶片如何才能抓住這個絕佳機遇?新基建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新基建浪潮下,5G、AI和智能計算等新一代高端晶片賽道開啟,尤其是在通向萬物互聯的發展道路上,視覺、語音、傳感器晶片市場,都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再加上科創板的加持,包括AI晶片在內的半導體企業更是迎來上市熱潮,得到資金上的支持。
  • 5個學生做的AI項目,李開復看了讚不絕口
    而且,「方仔照相館」團隊已經設計好了商業化路徑,採取人物定製、線下「方仔照相館」設施的方式,直接實現商業化。這看起來比商場裡的投幣抽獎盲盒有趣多了。李開複評價稱,這是一個幾乎可以拿投資的商業項目。因此,這個項目也成了兩個並列總冠軍賽道項目之一,團隊成員獲得了10W元獎金。
  • 李開復談20年後的AI,崔寶秋論開源之道 MEET2021智能未來大會
    (完整分享稍後持續同步)李開復:AI給社會帶來最大價值的肯定不是黑科技大會開場,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與量子位主編李根,暢談了這一年中AI在技術的突破,以及落地上的新見解。中國企業有機會拿下世界GDP四分之一、人口四分之三的廣闊市場。最後,李開復還站在20年後思考現在——從2041年角度,給出AI從業者建議:AI從業者要遵循AI領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確保自己做出來的算法帶給人類的是進步,而非偏見、不公、傷害。
  • 李開復談20年後的AI,崔寶秋論開源之道|MEET2021
    (完整分享稍後持續同步)李開復:AI給社會帶來最大價值的肯定不是黑科技大會開場,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與量子位主編李根,暢談了這一年中AI在技術的突破,以及落地上的新見解。中國企業有機會拿下世界GDP四分之一、人口四分之三的廣闊市場。最後,李開復還站在20年後思考現在——從2041年角度,給出AI從業者建議:AI從業者要遵循AI領域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確保自己做出來的算法帶給人類的是進步,而非偏見、不公、傷害。
  • ai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可能由別人替代
    人工智慧熱潮湧動,自動駕駛競爭也愈演愈烈,車企也在逐步宣布開啟ai落地探索。車企ai布局以及巨頭如何抓住機遇順勢而為不斷推出ai戰略,這將是這個系列的最大看點。另外,蔚來汽車還推出了一系列代表ai研發實力的方案,包括車機、交互系統、視覺sensor、執行器等。通過這些方案,其他人工智慧廠商才能準確地將ai技術轉換為產品。蔚來的確做到了,在碰撞、布局ai上,蔚來強於對標。蔚來推出nioday,旨在與大家一起探討更多的nio產品落地,我們嘗試從5個方面更深入地進行討論。本文為第一篇,先來回顧下蔚來在蔚來day上所做的展望和展望。
  • 明星空降,聲優大咖,對話小說,克拉克拉真寶藏APP!
    一秒代入十分鐘看完的對話小說在哪裡能看?——小編向追星女孩、聲控和小說黨吐血推薦「克拉克拉」,真寶藏APP!  克拉克拉是一個虛擬互動興趣社區,這裡有豐富到爆的各種興趣群組,覆蓋音響天籟、愛豆、嗨玩追劇、交友擴列、聲音大咖、寫手大咖等多個大類,興趣群組裡可以刷群友動態、看對話小說、看短視頻、看虛擬偶像直播……全國各地的興趣同好們在這裡聊得火熱
  • 全球三十大最佳 AI 創業公司公布
    Drive.ai、流利說、追一科技等GGV紀源資本被投企業入選榜單。    30、追一科技(GGV紀源資本被投企業) 追一科技成立於 2016 年,主攻自然語言語義理解和對話機器人,通過將人工智慧與企業場景深度結合,幫助企業構建人企交互智能化解決方案。其主要產品為 YiBot,YiBot 是一個基於對話機器人的智能服務系統,目前已應用到金融、網際網路、出行、零售、地產、教育等多個領域。
  • 乾貨|動漫創作、文化領域的大咖和從業者們在動漫節上說了什麼?
    4月28日上午,動漫節高峰論壇 C.A.K.E.TALK EDU教育專場會在白馬湖建國飯店進行,許多動漫創作、文化領域的大咖和從業者們匯聚一堂,展開了一場有深度有內容的演講。國漫君特意整理了他們的發言,來聽聽他們講了什麼吧!
  • 天使與城市對話 機遇與夢想同鑄 2020中國(無錫)天使投資
    天使與城市對話 機遇與夢想同鑄 2020中國(無錫)天使投資 無錫市金投董事長侯海峰、聯想之星合伙人陸剛、上古資本董事長李漢生、啟迪之星創投董事長張金生、元和資本創始合伙人張正喜、中海創投董事長柳慶明、SVB資本執行合伙人陳青、騰業創投合伙人孫敬偉、元禾原點合伙人樂金鑫、中芯聚源基金總經理趙森、航天科工君誠基金總經理任勝君、德鼎創新基金合伙人王嶽華、創勢資本創始合伙人湯旭東、深創投副總裁李守宇、頭頭是道基金合伙人姚臻、武嶽峰資本創始合伙人李峰等 20 餘位業內知名投資大咖應邀助陣
  • WakeData李柯辰:用網際網路思維打造地產大會員 CIOC峰會大咖對話
    2020 年,疫情影響下,房企數位化進程明顯加快,地產數位化格局初顯。作為地產與數字兩大行業的連接平臺,本屆 CIOC 峰會以 B•I•G 為主題,注重數位化參與者的突破、互聯、成長,幫助地產企業與科技企業在創新、碰撞與成長中大有所見、大有所思、大有所為。   本屆 CIOC 峰會邀請到了眾多行業大咖共話地產數位化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