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書法家黃庭堅的《花氣燻人帖》,只有28個字,放大後神採飛揚

2020-12-14 霽月松間

春日裡,無意間看到黃庭堅的這幅《花氣燻人帖》,雖然只有28個字,還是被驚豔到了。快來一起欣賞下吧!放大後看,更是覺得這書法寫得神採飛揚!

黃庭堅《花氣燻人帖》

《花氣燻人帖》是中國北宋書法名家黃庭堅的書法之作,以隨意自在的筆法,結合嚴謹的中鋒線和草書中的婉轉,組成了一幅堪稱完美的書法小品,是欣賞書法的難得佳作,尤其適合在春天裡欣賞。

這首自作詩的釋文是:花氣薰人慾破禪,心情其實過中年。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黃庭堅《花氣燻人帖》局部放大 下同

詩的大意:春天來了,鮮花開放時香氣薰人,賦詩的才思怎麼反而枯竭了呢?像一葉孤舟在八節灘頭的逆流中顛簸徘徊。平日參禪的功夫都到哪裡去了,而且心境已經過了中年,不應該啊!大概是詩人太過沉醉於春天的美景,無心作詩了吧!

帖上有南宋皇宮內府「緝熙殿寶」的印,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儀周的收藏印,現在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已不是我們輕易就能看到,此貼的珍貴不言而喻。

這件書跡無款印,原是附在元佑二年(1087),寄揚州友人王鞏二詩之後,今已單獨成一帖。前面原有識語:「王晉卿(詵)數送詩來索和,老嬾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可知原詩是為王詵作的,表示難於作詩。

這幅書法「變態縱橫,勁若飛動」,用筆剛強挺健,筆勢蒼勁,肥筆有骨,瘦筆有肉。墨色有濃潤枯澀的變化,字裡行間美韻流轉。

沈周曾在黃庭堅草書《李白憶舊遊詩卷》的題跋中寫道:「晚年大得藏真(懷素)三昧,此筆力恍惚,出神入鬼,謂之'草聖'宜焉!」此時黃庭堅的草書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深得張旭和懷素草書飛動灑脫的神韻,而又有自己的風格,結體變化多端,瘦勁奇崛,氣勢雄健。

黃庭堅寫的這首詩,用最自然的方式寫出了,自己對年齡、歲月、春天、生命創作許多複雜的經驗,是書寫和文辭俱佳的典範之作。春日美景裡,觀賞如此好詩好書法,猶如春水溪流酣暢淋漓,細細品味,令人心情舒暢,真是美的享受!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世稱「黃山谷」,他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詩人。他與秦觀等人遊學蘇軾門下,是 「蘇門四學士」之一,他的詩文成就很高,開創了江西詩派。黃庭堅生前和蘇軾齊名,他和蘇軾、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他們四人大致代表了宋代書法的最高成就。

黃庭堅出身於一個家學淵博的世家,父親為著名詩人,與當時的名流王安石、歐陽修、梅堯臣都有交往。黃庭堅自小聰慧過人,6歲作出的牧童詩,像模像樣,不愧為詩祖級人物。但黃山谷一生命運多舛,仕途坎坷,與他的師父蘇東坡極為相似。

陳師道說他 「詩得法杜甫,善行草書,楷法亦自成一家。」 他的行書有《松風閣》,《蘇軾寒食詩跋》,趙孟贊他的草書:「黃太史書,得張長史圓勁飛動之意。」 「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嘆。」

黃庭堅的書法結體,從柳公權的楷書中得到啟發,縱伸橫逸,氣宇軒昂。其個性特點十分顯著,如果你欣賞和學習他的書法,就要多留心這兩個方面:1.點畫用筆 「沉著痛快」;2.結體舒展大度。

欣賞黃山谷的《花氣燻人帖》,猶如「上古之風,撲面而來!」,網友表示很喜歡,直呼大愛黃庭堅。黃山谷不愧是宋代書法界的靈魂人物之一,一幅隨手之作,就讓品味的人心曠神怡,你看完是什麼心情呢

相關焦點

  • 美術研究|臺北故宮上新:黃庭堅《花氣薰人帖》,吳鎮《墨竹譜》
    第二期於4月25日正式對外展出,展出的分別是宋代黃庭堅的行書七言詩《花氣薰人帖》與元代吳鎮的《墨竹譜》。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書法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花氣燻人帖》無款印,原是附在元祐二年(1087),寄揚州友人王鞏二詩之後,今已單獨成一帖。前面原有識語,說:「王晉卿(詵)數送詩來索和,老懶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頻送花來促詩,戲答。」
  • 漫談古代著名書法家及其作品之六-黃庭堅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從小就非常聰明,讀書數遍就能背誦,七歲就能做詩,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這為他在詩詞及書法方面的成功打下了基礎。我們主要講黃庭堅的書法成就。我們在這裡只討論他的書法成就。
  • 黃庭堅最精彩的7幅書法作品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 蘇軾「石壓蛤蟆體」加黃庭堅「死蛇掛樹體」,他憑此竟成書法家
    2020-06-22 06:04:05 來源: 丘丘丘遲 舉報   北宋黃庭堅
  • 蘇軾畫字,黃庭堅描字,蔡襄勒字,那你呢?我是「噴子」!
    書法在晉唐兩朝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晉人尚韻,唐人尚法」之說,到了北宋則迎來了又一個高峰,晉韻、唐法之外又多了個「宋意」,也形成了「宋人尚意」的書法特點。最能代表北宋書法且引領北宋書壇的,當屬「宋四家」,即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俗稱:蘇黃米蔡。
  • 宋四家之一黃庭堅,被蘇東坡戲稱「死蛇掛樹」的顫筆技法令人叫絕
    《致雲夫七弟書》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北宋中後期的先鋒藝術家,黃庭堅可能要算得上最好的一位。擺脫蘇軾的影響殊非易事。黃庭堅作為蘇門最年長的弟子,不但在詩文方面別開生面、開宗立派,書法也能不囿於師法,不但度越時輩,還可與古人爭勝。
  • 一把扇兩萬錢,北宋第一書法家蔡京,為何會成為十惡不赦的奸臣?
    蔡京風頭最盛的時候,隨便寫個字都能在市場上賣出好價錢。人們一談到蔡京的書法,張口就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話裡話外都透露出"蔡京書法天下第一"。至於一位理應前途光明的書法家,為什麼會在陰錯陽差下,淪為一代奸臣呢?
  • 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的黃庭堅作品賞析
    黃庭堅(1045—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舉進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後擢升起居舍人、秘書丞、國史編修官。紹聖年間因章惇、蔡卞等黨人論實錄多誣,被貶為涪州別駕,安置黔州,此後多次被貶官在外,最後至宜州(今廣西宜山),死於該地。
  • 北宋「尚意」書法的奠基者不是蘇東坡和黃庭堅,而是歐陽修
    北宋是書法「尚意」的時期,北宋書法的開闢和發展離不開歐陽修、蘇軾、黃庭堅和米芾等人,他們對北宋書法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好的基礎。按理來說,書法與中國文化一樣,它是一個連續的繼承體系,並沒有因為朝代的更替而發生中斷。但是,在唐以前,人們所繼承的六朝書法的遺韻並未消失,只是因為五代之亂後,這種繼承也隨之消失。
  • 黃庭堅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他這一生有許多稱號,他和秦觀、晁補之、張耒先後拜在蘇軾的門下,合稱「蘇門四學士」。他在書法上也頗有造詣,和他的老師蘇軾還有蔡襄、米芾並稱「四大家」。
  • 重慶掌故丨黃庭堅在白鶴梁的七字題刻 和一個女人有關
    △黃庭堅在白鶴梁上的題字(資料圖)巴渝都市報消息,北宋的時候,偏遠小州涪州,從京城來了一名「別駕」官,他就是文學家、書法家「山谷道人」黃庭堅。其實,他在涪州任「別駕」官時還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呢!當黃庭堅啟程離開洛陽的時候,來送行的親友悲傷難過。可是黃庭堅反而安慰親朋好友說:「匹海之內皆兄弟,只要有太陽、有月亮、有星辰,可以在夢中相見。」黃庭堅被貶到了涪州後,名義上任別駕拿俸祿,不能過問行政事務。他就樂得清閒,成天遊山玩水,把點易洞、白鶴梁都轉遍了,高興了還在那裡題點字,現在的白鶴梁和北巖寺依然能看到他的筆跡。
  • 黃庭堅、趙孟、文徵明……歷史上的大書家如何學「蘇字」?
    蘇軾蘇軾(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他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再將王僧虔、徐浩、李邕、顏真卿、楊凝式等名家的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存世作品中最為精彩的代表作,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 黃庭堅小行楷《徐純中墓誌》:欹側遒勁,清秀瘦健,跌宕多姿
    《徐純中墓誌》,全稱《宋故徐純中墓志銘》,北宋元祐七年(1092)刻立,黃庭堅撰並書。志長74釐米,寬65釐米,小行楷,共24行,548字。1988年出土於江西省修水縣,現藏修水縣黃庭堅紀念館。
  • 中國歷史上十五位著名的書法家
    張芝,東漢時期書法家,擅長草書,被譽為「草書之祖」,人稱「草聖」,他將古代字字區別、筆畫分離的草法,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法,富有獨創性,在當時影響很大,創造了草書問世以來的第一座高峰。鍾繇,三國曹魏時期書法家,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對王羲之等後世書法家有著深遠影響。
  • 黃庭堅這首詩只有4句,卻驚豔了整個夏天,美得令人心醉!
    首先,這首詩出自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之手,是黃庭堅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是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然後,黃庭堅一生仕途極為坎坷,曾因遭人陷害中傷,被貶蜀中六年之久,召回幾個月,就又被罷官來武昌閒居。《鄂州南樓書事》便是黃庭堅在武昌閒居時的一個夏日夜晚登上南樓乘涼時所寫。
  • 黃庭堅的一首木蘭花令,曲折深刻,其中兩句充滿理趣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詩人和書法家,也是蘇軾的得意弟子。但是因為受到恩師的牽連,雖然才華橫溢,卻多次被貶異鄉。與秦觀相比較,境遇可謂相似,只不過增添了一些豁達。秦觀去世後,黃庭堅心中十分悲痛,還賦詞一首表達心中的思念之情。可是他自己最後也客死宜州,不禁令人心碎。
  • 書法人物黃庭堅
    簡介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
  • 黃庭堅的一首七律,起首就引人入勝,最後兩句更意味深長
    比如白居易、元稹就算比較幸運,中了進士就很快入仕,蘇軾與黃庭堅也是出類拔萃,都曾被朝廷委以重任。但他們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後來各自經歷了很多波折。黃山谷也是如此,雖然暮年時淡泊名利,但是他剛入仕時對工作卻極其投入。下面分享黃庭堅的一首七律,起首就引人入勝,最後兩句更意味深長。
  • 「瘦金體」真是太美了,宋徽宗這40個字,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即便是黃庭堅這樣的士大夫階層的人物,也只有在機緣巧合之下,才能見到張旭與懷素的墨跡,所以古代能夠傳世的一些大書法家往往是士大夫階層的人物,只有這些人才能足夠的書法學習資源。歷代的書法家群體當中,皇帝這一職業是書法家人數佔比最多的,在歷代500多個皇帝當中,能夠稱之為優秀書法家的很多,最早有史料記載乃是梁武帝,到了唐代,唐太宗、唐高宗以及武則天都堪稱是一流書法家,到了宋代則出現了一位頂級的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