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的一首七律,起首就引人入勝,最後兩句更意味深長

2020-12-14 品詩賞詞

古代學子經歷了十年寒窗之苦,一朝金榜題名,心中雖然歡喜,但也有一絲擔心。唐代科舉制度中即使中了進士,也不一定可以入仕,還要經過吏部的再次選拔,而其中可以順利通過的才真的是佼佼者。

比如白居易、元稹就算比較幸運,中了進士就很快入仕,蘇軾與黃庭堅也是出類拔萃,都曾被朝廷委以重任。但他們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風順,後來各自經歷了很多波折。

黃山谷也是如此,雖然暮年時淡泊名利,但是他剛入仕時對工作卻極其投入。下面分享黃庭堅的一首七律,起首就引人入勝,最後兩句更意味深長。

初至葉縣

北宋:黃庭堅

白鶴去尋王子晉,真龍得慕沈諸梁。

千年往事如飛鳥,一日傾愁對夕陽。

遺老能名唐郡邑,斷碑猶是晉文章。

浮雲不作苞桑計,只有荒山意緒長。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也是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江西詩派提倡「奪胎換骨」,甚至主張詩句無一處無來歷。黃庭堅的詩作就有這樣的特點,他經常在詩句字穿插用典,雖然有些晦澀難懂,但知道來歷後,也頗有意趣。

山谷22歲就進士及第,此後便順利入仕,他第一次上任就擔任汝州葉縣的縣尉。雖然只是一個九品芝麻官,但是由於他是初次辦差,依然感到誠惶誠恐。這首詩就抒寫了他初至葉縣的感受,讀來饒有興趣。

葉縣在現在的河南平頂山,詩人初到此地,人地兩生,自然就先要了解民風民俗,做好上任前的準備工作。他一邊查閱資料,一邊也找了當地的百姓打聽了一下。

首聯就引用了兩個古代故事,也與葉縣有關。王子晉是周靈王的太子,從小喜歡道家學說,卻對功名利祿毫無興趣,反而覺得這些都是一種約束。傳說他後來乘鶴升天,再後來又轉世做了葉縣縣令。

沈諸梁,即成語葉公好龍中的主人公。他曾被楚昭王封到葉縣為尹,為當地的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作者巧妙地採用擬人手法,並含蓄地說,仙鶴要去尋找王子晉,真龍也很敬仰這位葉公,可謂詩味雋永。

黃山谷真是煞費苦心,他認真調查,終於找到了與葉縣有關的兩位賢人。接下來詩人抒寫感慨,時光荏苒,千年往事也不過就如飛鳥划過天空,眨眼間便消失殆盡。

詩人一邊懷念先賢,一邊也在夕陽下犯愁,古人的成就有目共睹,如今自己是否有能力治理葉縣?

山谷為何有如此顧慮?難道當真擔心自己無法勝任,其實縣尉不過就是一個小吏,有必要如此謹慎嗎?

詩人沒有直接回答,頸聯轉而描寫一些事實。百姓們如數家珍的葉縣遺老,都是唐朝很有名望的郡邑長官。那些晉代遺留的石碑,也都鐫刻著讚美此地賢人的文章。

可見山谷初到葉縣時,確實希望小試身手,所以他不僅細心觀察、多方調查,而且還希望成為一位被百姓們信任和愛戴的縣尉。

最後詩人還是顧慮重重,詩人自比無根的浮雲,風吹四散,無法如桑樹那樣有牢固的根基。面對那些逐漸荒蕪的土地,心中卻有無盡的思緒。

縱覽黃庭堅的這首七律,用典自然、修辭得當,更抒發了他剛入仕途的感受。作品發端就採用大家熟悉的仙鶴、真龍,不僅感覺新穎生動,而且更容易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頷聯的飛鳥、夕陽,卻切換自如,作者仿佛一位高超的攝影師。

頸聯弔古懷今,更引發最後的感慨。「苞桑計、意緒長」,也讓讀者感受到詩人肩負的責任、以及對未來的隱憂。年輕的詩人滿腔熱忱,對工作也有兢兢業業,後來雖有升遷,但山谷最後的結局也是令人唏噓,似乎也應驗了自己當初的猜測。

相關焦點

  • 黃庭堅的一首七律,文筆非凡,頷聯更有言外之意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詩人,也是江西詩派的開創者。他主張點鐵成金,喜歡採用僻典、精煉生詞,也經常押險韻、作拗句,但其對後世卻影響深遠。黃庭堅非常崇敬盛唐詩人杜甫,他對這位前賢的學習和繼承,具有全面和創造性的特點。杜甫的詩風沉鬱頓挫,喜歡用鋪陳排比和屬對,更具有極強的現實主義。
  • 清代的一首七律,描繪了一場壯觀的秋雨,尾聯更充滿理趣
    雨落在樹葉間、草地中、以及人家的屋簷上,並與枝頭的蟬鳴聲,匯合成一首秋天的交響。人們欣喜地觀賞著這場秋雨,仿佛一位久違的客人,詩意綿綿,又帶著幽幽芬芳。古代曾經有一位詩人,也在途中遇到一場秋雨,既享受了一股清涼,心情也無比舒暢。下面分享清代的一首七律,描繪了一場壯觀的秋雨,尾聯更充滿理趣。
  • 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
    而作為一位儒者,蘇軾也極其有悟性,所以即使在那些憂患相仍的歲月裡,他也能安貧樂道、恬淡悠然,絲毫不畏各種挫折,更鼓舞了他身邊的很多人。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七律,筆調活潑,最後兩句更充滿喜悅之情。過嶺北宋:蘇軾七年來往我何堪,又試曹溪一勺甘。
  • 意味深長卻冷門的3首詩詞,細細品味,收穫良多
    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欣賞意味深長卻冷門的3首詩詞,細細品味,收穫良多,感覺很不錯。第1首,《罷相作》:「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宰相李适之。李适之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封渭源縣開國公。不過李适之與李林甫爭權不敵,漸漸失寵。
  • 黃庭堅詩酒寄情,這首詩筆調溫婉,最後兩句更是描寫細膩
    有時候一首詩家喻戶曉,但人們不一定能背誦全文,而只是記住了其中的精彩詩句。比如李白的《將進酒》,雖然全篇描寫都很精彩,但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最讓人記憶猶新。再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您也不一定了默誦全文,不過「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一定是過目不忘。
  • 黃庭堅的一首佳作,僅是頷聯就膾炙人口,撫慰了無數人的憂愁
    下面介紹黃庭堅的一首佳作,僅是頷聯就膾炙人口,撫慰了無數人的憂愁。寄黃幾復北宋:黃庭堅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最後兩句呼應首聯,更傳達出詩人對好友艱難處境的同情。詩人知道對方生活清貧、環境惡虐,山溪間充滿瘴氣和青藤,而且還不斷地有猿猴哀鳴。對方卻讀書勤奮,這些年來殫精竭慮,估計頭髮也已微白。詩人用「清溪、猿哭、瘴氣、古藤」等意象進行組合,不僅渲染出一種悽悲的氛圍,更讓讀者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 黃庭堅的一首木蘭花令,曲折深刻,其中兩句充滿理趣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詩人和書法家,也是蘇軾的得意弟子。但是因為受到恩師的牽連,雖然才華橫溢,卻多次被貶異鄉。與秦觀相比較,境遇可謂相似,只不過增添了一些豁達。秦觀去世後,黃庭堅心中十分悲痛,還賦詞一首表達心中的思念之情。可是他自己最後也客死宜州,不禁令人心碎。
  • 郭沫若攀登衡山,這首七律寄豪情於山水之間,最後兩句充滿溫馨
    下面介紹的是郭沫若攀登衡山,這首七律寄豪情於山水之間,最後兩句充滿溫馨。登南嶽作者:郭沫若中原龍戰血玄黃,必勝必成恃自強。暫把豪情寄山水,權將餘力寫肝腸。雲橫萬裡長纓展,日照千峰鐵騎驤。雖然沒有什麼珍品,大家卻吃得津津有味,和尚更高興,仿佛做了一場大功德。寺院旁邊有一個讀書室,詩人特點跑去看了一下,卻大失所望,那裡既無「鄴侯家藏書,插架三萬軸」,甚至連一本三字經都找不出來。不過詩人總算沒有枉來一趟,因為這次登山,卻留下了一首紀遊詩。作者在詩中首先回顧了中原抗戰的慘烈形勢,但還是對未來充滿信心。
  • 黃庭堅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我最初喜歡黃庭堅,是因為他的兩句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明明是很平淡的14個字,可是組合起來卻有一種說不出的韻味,所謂「化腐朽為神奇」也不過如此。深入了解了黃庭堅之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7歲時寫的一首詩,年少讀不懂,讀懂已是中年人。
  • 黃庭堅的一首詩,將清風和明月融合一起,帶來了無限美感
    黃庭堅就寫了這樣一首詩,將清風和明月融合一起,帶來了無限美感。《鄂州南樓書事》黃庭堅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裡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樓一味涼。黃庭堅與蘇軾既是師徒又是朋友,兩個人的經歷極為相似,一直被排擠被貶謫,因為同樣的經歷,才讓他們的作品比別人更加深刻。
  • 黃庭堅最唯美的一首詞,通篇只有寥寥數語,但是美得令人驚豔
    黃庭堅是北宋時期的一代文宗,他與當時的蘇軾在書法上並稱為「蘇黃」,另外還是「江西詩派」的領軍人物,很多的作品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一些作品的作品,那也是深入人心,例如一首經典的友情詩《寄黃幾復》,那就是難得的經典名篇,裡面還有兩句詩可以說是膾炙人口: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黃庭堅後期的作品倒時很有特色,譬如這首《春近四絕句》,便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風格,也是一首很美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第二首,更是膾炙人口美得令人驚豔。 亭臺經雨壓塵沙,春近登臨意氣佳。 更喜輕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 許渾的一首七律,若刪去中間兩聯,氣象雄渾,不輸李白的絕句
    下面介紹許渾的一首七律,若刪去中間兩聯,氣象雄渾,不輸李白的絕句。金陵懷古唐代:許渾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戍樓空。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浪夜還風。許渾的這首七律開篇就追溯歷史,一曲令人萎靡的玉樹後庭花,終於和陳王朝的一同告終;景陽宮中隋兵聚會,金陵城的邊防卻人去樓空。詩人回顧了金陵由盛轉衰之後,接下來的兩聯就開始具體展現其衰敗的模樣。首先出現在作者眼帘的是遠近各種樹木,掩蔽著無數王公大臣的墳冢;而六朝殘敗宮廷的遺址上,也長滿了綠色的莊稼。
  • 李白的一首五言詩,起句就高妙,最後兩句更充滿力量
    唐代一位詩人也有感於此,留下了一首驚世駭俗的名篇。下面就介紹李白的一首五言詩,起句就高妙,最後兩句更充滿力量。 唐天寶二年,李白在翰林任職,但唐玄宗無意重用他,更加上楊貴妃、高力士等人屢進讒言,於是他初到長安時的希望終於破滅,便打算離開長安。
  • 杜甫寒冬賦詩,這首七律情感真摯,最後兩句尤其感人
    當心無雜念,淡定從容,所有的苦難和折磨都如過眼雲煙,作者更可在寒冷的時節,用滄桑的詩筆展現內心的真實情感,並感染和鼓舞后世讀者。下面介紹的是杜甫寒冬賦詩,這首七律情感真摯,最後兩句尤其感人。小至唐代:杜甫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 清代詩人的一首七律,融貫古今,偉人也愛不釋手,還親自手書詩文
    詩人們懷念先賢、再對照自己的身世,更覺得有一種蹉跎和落寞之感。大多數人之所以平淡無奇,既是因為沒有那種身歷險境、劫後餘生的遭遇,也是由於缺少獨立、自信和堅持的精神。曾經有一位詩人研究了五代的歷史,就有這樣的感受。下面介紹清代詩人的一首七律,融貫古今,偉人也愛不釋手,還親自手書詩文。
  • 李白見大雪紛飛,寫下一首詞,最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他最出名的兩首詞《憶秦娥》和《菩薩蠻》同時被譽為「百代詞曲之祖」,足見他在詞壇上的地位是有多高了。而這首《清平樂》雖然沒有《憶秦娥》和《菩薩蠻》出名,但同樣很經典,尤其是最後兩句的比喻,堪稱神來之筆。《清平樂》是唐朝的教坊曲名,有人說是得名於李白為楊貴妃所作的《清平調三首》。但我覺得應該是後人誤傳,《清平調》是七言絕句,而《清平樂》卻是四十六字的雙調小令,風馬牛不相及。
  • 清代的一首七律,起首就境界開闊,後兩聯尤其精彩,充滿愛國情懷
    清代末期有一位詩人,就在這一天寫了一首詩,不僅描繪了一幅壯闊場景,而且抒發了一腔豪情。下面分享清代的一首七律,起首就境界開闊,後兩聯尤其精彩,充滿愛國情懷。首聯就境界開闊,更彰顯出詩人的不凡氣度,他站在高高的舵樓上眺望遠方,雖然眼前一片空茫,作者卻感覺心潮澎湃。詩人一邊高聲吟誦著詩篇,一邊憧憬著即將到來的美好未來。一個「空」字,抒寫了作者泛海所見壯闊景象,更蘊含了詩人乘風破浪的豪情壯志。而「大江東去」,既引用蘇詞以表達豪邁心情,也表示船行方向是向長江口外駛去。
  • 李商隱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描寫精彩,尾聯更讓人淚目
    仕途受到打擊、前途沒有希望,如果還沒有生計,就更顯得彷徨無助。思鄉念親,成為特定環境下的一種典型心態。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描寫精彩,尾聯更讓人淚目。九日唐代:李商隱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 黃庭堅偶遇佳人,這首詞語淡情深,最後三句更是意濃韻遠
    更有借景抒情的結尾,比如蘇軾的《行香子》,「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北宋一位才子也非常善於賦詞,而且結尾也非常講究。下面介紹的是黃庭堅偶遇佳人,這首詞語淡情深,最後三句更是意濃韻遠。可惜黃山谷最後不得不與之分手,惆悵之餘填詞相贈。這是一首贈別之詞,上段寫陳湘年輕貌美,多愁善感。「鴛鴦翡翠,小小思珍偶」,鴛鴦和翡翠,都是鳥名,也都較珍貴。李白《宮詞》中寫道,「玉樓巢翡翠,金殿鎖鴛鴦。」黃庭堅以比興手法開篇,不僅描繪了佳人的美麗姿容,而且傳達出少女懷春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