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喜愛。不過詩詞作品多如牛毛,不少好詩詞在現代已經沒有什麼名氣了。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記得關注我,和我一起欣賞意味深長卻冷門的3首詩詞,細細品味,收穫良多,感覺很不錯。
第1首,《罷相作》:「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宰相李适之。李适之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封渭源縣開國公。不過李适之與李林甫爭權不敵,漸漸失寵。
在被罷免掉宰相之位後,李适之感受到世態炎涼,心內十分憤慨不平,於是寫下了這首詩。他口中說「避賢」,其實這是牢騷之餘,乃是無可奈何,並非真心退隱。也正因為李适之不甘心退居幕後,所以他才會對世態炎涼耿耿於懷,因為,他並沒有放下。
曾經李适之的門口,車如流水馬如龍,而如今門口羅雀,已經沒有什麼人來了。人還是同樣的人,只是因為李适之失寵了,人心就變了,不得不讓人唏噓。
這首詩雖然用語普通,但是韻味深長,算是一首佳作。比如我們仔細品味,會發現「避賢初罷相」的「初」字很有水平。李适之剛剛被罷相,馬上別人就不登門了,「初」字體現了別人那種趨利避害的迅速,體現了李适之心中的怨憤不平,更顯示了古代那種冷漠而無人情的社會風氣。
第2首:憶昔陳橋兵變時,欺他寡婦與孤兒。誰知三百餘年後,寡婦孤兒又被欺。
這首詩乃是無名氏所作,詩的內容則是針對宋太祖而寫。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從後周柴宗訓這個小孩子和符太后手上奪得了皇位。這就是詩中的「寡婦與孤兒」。
而三百年後,太皇太后謝道清抱著五歲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投降。末代皇帝趙昺年僅七歲,與陸秀夫一同在崖山跳海而亡。這就是詩歌說的「寡婦孤兒又被欺」。
詩歌裡面這種輪迴的論調,當然是不科學的。不過仔細品味詩歌,卻可以看出百姓的一種議論,可以發現百姓們對於宋太祖「陳橋兵變」的非議。可以說,這種民間角度來看待歷史,正是這首詩意味深長的地方。勝利者也許可以書寫歷史,但是百姓心中也有一桿秤。
第3首:心自分明口不明,向人堪笑亦堪驚。可應黑白令難辨,天 遣 模糊過此生。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謝鐸。謝鐸是明代著名學者,茶陵派代表詩人之一。但是謝鐸這個人呢,有點口吃,然後免不了被人譏笑。
謝鐸一時心有所感,寫下這首詩,既是自嘲,也是自我勸解,說出自己的心得體會。詩的前兩句是說,雖然心裡明白,但是嘴巴上卻因為口吃而期期艾艾。別人覺得好笑,覺得滑稽,而自己也覺得慚愧和驚慌。
前兩句主要說口吃的壞處,但是詩歌的後兩句,則是筆鋒一轉,將「心明口不明」轉化為世上的「黑白難辨」,指出人世間有的是「黑白難辨、是非不分」的事情,比之口吃更加荒唐,更加好笑。
因此,詩人開始自我調節,自我安慰:「看來老天爺讓我口吃,也不完全是壞事。正所謂難得糊塗,老天這是讓我模糊過完一生啊。」這就將口吃的壞處轉換為好處,至少,是詩人理解的好處。
可以說,這首詩既有詩人的無奈,也有詩人的自遣,讓人看到了一個身體有缺陷但是心態樂觀的詩人的心理活動,也感受到了「可應黑白令難辨」的背後蘊含的感慨,仔細品味,還真是讓人有所觸動。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詩詞呢?你們自己有創作過詩詞嗎?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