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魚等毒魚引起的食物中毒

2020-12-22 小磊老師

河豚魚又名「純」,俗稱「氣泡色」、「雞抱魚」或「乖魚」,該魚肉味極其鮮美,營養豐富,但因體內肝臟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人畜誤食後可致中毒,甚至死亡,河豚魚多產自沿海和內河水系。我國和日本、南中國海沿岸各國都有人有「拼死吃河豚」的愛好,所以每年都有多起因河豚魚中毒而死亡的悲劇發生。中毒者搶救困難,死亡率達到食用者50%以上,因此餐飲企業要對河豚魚有足夠的重視。

河豚魚毒素的分子式為C11H17N3O8,是小分子化合物中毒性十分強烈的神經毒素。其主要存在於河豚魚的卵巢和肝臟中,因此這兩部位具有劇毒;其次是腎臟、血液、眼睛、魚鰓和魚皮等部位也具有毒性。新鮮的洗乾淨血液的河豚魚肉可視為無毒,但河豚魚若死後時間較長,內臟毒素逐漸溶入體液而進入肌肉中,也會使魚肉有毒。

河豚魚中毒發病急速而劇烈,食用後幾分鐘即感到手指、唇、舌有刺痛,然後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四肢無力、發冷、指端麻痺等症狀;重者出現瞳孔及角膜反射消失,甚至全身麻痺,呼吸衰竭以至死亡。

我國衛生部門和市場管理部門都曾大力宣傳河豚魚的形態特點及其嚴重的危害性,規定禁止出售河豚魚,一經發現有市售賣河豚魚或幹品,要立即追查其來源,並會同有關部門協助組織銷毀。飲食店也不能應食客要求製作河豚魚菜餚,否則出現問題後,將要承擔嚴重後果。

毒魚類中毒除河豚魚外還有其他一些毒魚,若誤食也會引起中毒,這些毒魚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肉毒魚類

這是指魚肉或內臟含有毒素的魚類,我國肉毒魚類有20多種,南海產的有:花斑裸胸鱗(肉有毒)斑點九棘鍾(肉有輕毒)、棕點石斑魚(肉有微毒)側牙鯨(肉有輕毒)、白斑笛鰓(肉和內臟均有毒),南海和東海均有產的:黃邊裸胸鱗和斑點裸胸鱗(肉有劇毒)等。飲食業不要選用這些魚類作為海鮮。

2. 血毒魚類

指血液中含有毒素的魚類。魚血中的毒素能被熱和胃液所破壞,所以只要魚煮熟後再食用者均不會出現中毒現象,只有飲用生色血才會中毒。血毒型魚類有江河產的鯉緬和黃鱗。民間傳說生的鱗魚血液能滋補強身,但經動物試驗證實其血清有毒,生飲鱗血者會出現腹瀉、噁心、皮疹、呼吸困難等症狀。

3. 膽毒魚類

指魚膽含有毒的魚類。傳說魚膽有「清熱解毒」、「明目」、「止咳平喘」的作用,因而吞服魚膽以求治病,但卻反而引起中毒。具有膽毒的魚類屬於鯉科,平時食用量最大的青魚、草魚、鯉魚、鯨魚等都屬於此類,這是飲食業常用的魚類,食用烹調前一定要完整的去除魚膽。

最後在這裡小編提醒大家,如果非要食用河豚魚請去專業的餐廳。畢竟;「美食有價、生命無價」。

相關焦點

  • 這種魚含有劇毒,已有人吃它發生食物中毒!
    河豚魚,又稱「河魨」「龜魚」「雞抱」「氣泡魚」「氣鼓魚」等,因其體內含有一種劇毒的神經毒素——河豚毒素聞名。近年來,因食用加工處理不當的河豚魚或誤食含有河豚毒素的食物,造成河豚毒素中毒死亡的情況時有發生。
  • 敲醒舌尖上的警鐘:警惕毒蘑菇、河豚魚、蓖(bì)麻子
    為進一步加深大家對食物毒性的了解,現將毒蘑菇、河豚魚、蓖麻子的飲食消費情況提示如下:目前確定毒性較強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鵝膏肽類毒素(毒肽、毒傘肽)、鵝膏毒蠅鹼、光蓋傘素、鹿花毒素、奧來毒素。毒蘑菇在我國生長分布廣泛,約有100多種,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在廣東地區,導致中毒人數最多的兩種蘑菇分別是白毒傘(致命鵝膏)和鉛綠褶菇,其中白毒傘的毒性最強,通常出現在山區、植物園等潮溼雜草叢生的地方。
  • 河豚魚消費提示
    河豚魚,又稱「河魨」「龜魚」「雞抱」「氣泡魚」「氣鼓魚」等,一旦採購、加工不當則食用安全風險極大,嚴重者危及生命。為切實防範河豚魚及其產品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保障我省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健康和生命安全,特發布消費提示如下:  一、河豚魚:看似安全美味,實則危險有毒!
  • 河豚魚及其產品食品安全消費警示
    河豚魚及其產品食品安全消費警示 來源: 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布時間:2020-01-14 字體:[ 大 中 小 ] 近年來,因食用河豚魚、河豚魚產品引起的食物中毒乃至死亡事件偶有發生。
  • 常見的9種食物中毒
    五、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門氏菌屬是很大的一組細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氏菌,付傷寒甲、乙等。這種細菌在外環境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牛乳及肉類食品中能生存幾個月,其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乳與乳製品中的沙門氏菌經巴氏消毒或煮沸後迅速死亡。
  • 深圳26人吃魚「中毒」 疾控中心:系魚類引起
    深圳市一職工食堂懷疑因進食不新鮮的鮐魚(池魚)引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數達26人。  8月15日,深圳市一職工食堂懷疑因進食不新鮮的鮐魚(池魚)引起食物中毒,中毒人數達26人。據記者了解到,魚類引起組胺中毒是指由於食用含有一定數量組胺的某些魚類而引起的過敏性食物中毒。病人主要的臨床表現為臉紅、頭暈、頭痛、心跳加快、脈快,部分病人出現胸悶症狀,截至8月16日凌晨2時,所有病人已經無恙出院。  什麼魚類會引起組胺中毒呢?
  • 山東煙臺:芝罘區一市場查獲30餘斤「毒魚」!
    3日,芝罘區市場監管部門接到舉報,芝罘區原紅利市場有人販賣新鮮河豚魚一事。向陽市場監督管理所迅速出擊,對轄區展開排查,查獲待售河豚魚30餘斤。向陽市場監督管理所組織執法人員兵分兩路,一路對報導中反映的原紅利市場周邊的兩個非法攤點群進行核查。由於攤販流動性強,經現場檢查,暫未發現銷售河豚魚的攤點。
  • 河豚毒素有多毒?氰化物竟也甘拜下風!如何「破解」,這次說清了
    魚肉之鮮美,誘人味蕾;在眾多魚類中,有這樣一種魚深受各位喜愛,此乃長相可愛的「河豚魚」。關於河豚,素有「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之贊,美味自然不用多提,但在美味的背後,的確隱藏著不小的安全問題。
  • 東北一家9口聚餐疑食物中毒7人死亡 黃麴黴素超標
    2、細菌性的食物中毒食物受到了細菌汙染,食物又沒有存放好就會導致大量的細菌生長和繁殖,從而讓食物產生毒素。大部分的食物中毒是因為細菌性食物中毒引起的,只要做好飲食衛生即可。3、感染性的食物中毒感染性的食物中毒是由活細菌引起的,細菌會在食物裡面大量的生長和繁殖,這些細菌細胞裡面會含有大量的劇毒物質,從而導致食物中毒。
  • 一顆小螺,可要人性命,比河豚魚還毒,這樣的螺類千萬不要嘗
    毒素為一些神經麻醉毒素,一顆小螺,可要人性命,比河豚魚還毒,食用後可能引起頭暈、嘔吐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狀。織紋螺攝食有毒藻類,有毒藻類是什麼原因引起的?主要是工業、養殖及生活汙水的大量排入,造成沿海地區常常發生赤潮,赤潮中繁殖的藻類產生毒素。這說明加強環保建設的重要性,現在沿海地區都在重視生態建設,加強河口生態環境保護,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 這種魚有劇毒,嚴重可致命!
    河豚魚之所以味道鮮美,這與它所含的蛋白質(胺基酸)有很大關係,雖然它的蛋白質含量(17%—19%)並不是很高,但河豚魚中的胺基酸配比卻比平常魚類更高一籌。 河豚魚中的天冬氨酸、穀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甘氨酸佔比更高,而這些胺基酸恰好都是提供鮮美味道的胺基酸,比如大家熟悉的穀氨酸(味精的主要原料是穀氨酸鈉)。
  • 連江:加強監管河豚魚等有毒水產品
    消費報訊 每年的3月-5月是河豚魚產卵時節,也是河豚魚毒性最強的時候。為保護消費者生命健康,連日來,連江縣市場監管局組織執法力量加大整治力度,督促市場開辦者履行主體責任,嚴防河豚魚等有毒有害水產品進入市場銷售該局在農貿市場、餐飲店及校園周邊等人流量密集處張貼禁售河豚魚公告及標語,提醒市民切實提高自我防範意識,自覺做到不購買、不食用河豚魚及其製品等有毒有害農產品。
  • 吃河豚魚到底是怎樣一種感覺呢?古今人士如此說
    這裡要說的是河豚魚。河豚這種魚,七、八十年代在北京都管它叫『毒魚』。大約在七幾年的北京合作社裡(相當於現在的生活用品超市)在賣魚、賣肉的攤位的牆上都貼著河豚魚的圖片,告訴人們這種魚食用後可導致人死亡,是不可以食用與販賣的!
  • 上海首家河豚魚加工企業獲批,就在崇明!
    鮮花界的玫瑰 以美豔但是帶刺而聞名, 河豚魚在美食界的名聲可與其相當。 河豚魚擁有呆萌的外表, 遇到危險就會把自己變成圓鼓鼓的小「魚球」。
  • 拼命吃河豚魚:即使有危險,你也要嘗嘗美味
    拼命吃河豚魚:即使有危險,你也要嘗嘗美味!河豚的毒藥和他的美味一樣出名,但他仍然不能阻止人們把河豚魚當作餐桌上最好的食物,如果一隻老虎體內有30隻毒氣足以殺死一隻成年河豚,然而通過專業廚師,饕客仍然可以品嘗到這種危險的卻難忘的食物。
  • 大廚分享紅燒河豚魚雜的關鍵技法,香氣馥鬱,鮮美無比!
    3個,河豚魚腸3副,豬五花肉50克,秧草100克,姜5克,蒜子2克,香蔥1棵。>1.首先切少許的五花肉片備用;2.將生薑改刀切片備用;3.將蒜頭拍破備用;4.將香蔥改刀切段備用;5.鍋點火燒熱;6.加入適量的開水;7.將河豚魚的魚皮下入鍋中汆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