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醒舌尖上的警鐘:警惕毒蘑菇、河豚魚、蓖(bì)麻子

2020-11-21 大洋網


當前,廣東省已進入多雨炎熱的氣候,各種菌類進入生長旺盛期,為了讓更多街坊群眾全面了解和防範食物中毒,在進行郊遊、踏青等戶外活動時,做到不亂採摘、不亂食用,6月,正值全國食品安全周之際,穗東街安監中隊結合安全生產月開展綜合宣傳活動,通過派發宣傳單張等形式向群眾科普食品安全小知識,進一步推動2020年黃埔區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工作進展。



為進一步加深大家對食物毒性的了解,現將毒蘑菇、河豚魚、蓖麻子的飲食消費情況提示如下:







毒蘑菇又稱毒蕈,是指大型真菌的子實體食用後對人或畜禽產生中毒反應的物種。我國每年都有毒蘑菇中毒事件發生,以春夏季最為多見,常致人死亡。



每年三、四月份和七、八月份是蘑菇生長旺盛期,春夏季節雨量及溫溼度適合各類野生毒蘑菇的生長。廣東的三、四月份天氣潮溼溫暖,非常適合各種野外毒菇的生長。



多數毒蘑菇的毒性較低,中毒表現輕微,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極高,可迅速致人死亡。目前確定毒性較強的蘑菇毒素主要有鵝膏肽類毒素(毒肽、毒傘肽)、鵝膏毒蠅鹼、光蓋傘素、鹿花毒素、奧來毒素。



毒蘑菇在我國生長分布廣泛,約有100多種,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在廣東地區,導致中毒人數最多的兩種蘑菇分別是白毒傘(致命鵝膏)和鉛綠褶菇,其中白毒傘的毒性最強,通常出現在山區、植物園等潮溼雜草叢生的地方。廣州白雲山、黃埔、增城等山區常見白毒傘、鵝膏菌等毒蘑菇生長。近年來,除了白雲山,在華南植物園、帽峰山、天鹿湖、火爐山等地也都有發現白毒傘。




1、誤食有毒蘑菇:是發生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一些有毒菌與無毒菌外形相似或混雜生長,常常誤採誤食發生中毒。而以前可以吃的野生蘑菇,隨著時間推移,或生長的地方有毒,也容易發生變異,成為毒蘑菇。


2、加工環節也可致中毒:即使是無毒的野生蘑菇,如果加工過程中沒有煮透煮熟,食用後也可能發生中毒。



毒蘑菇中毒一般是急性的,不同種類蘑菇導致的症狀不相同,分為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臟器損害型和日光皮炎型五種類型。其中胃腸炎型和神經精神型潛伏期一般為半小時至46小時,最短在進食毒蘑菇10分鐘後即可發病,但預後較好。而溶血型和臟器損害型中毒較為嚴重,臟器損害型是毒蘑菇引起中毒死亡的主要類型,通常在誤食後6-72小時發病先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伴頭暈、頭痛、四肢乏力等症狀,一般持續1-2天後漸緩解。這時候病人易誤認為好轉而不繼續治療,但此時毒素逐漸侵犯人體各臟器。病人中毒後2-5天內出現內臟害,尤以肝損害最為嚴重,極易造成死亡。



1.不要自行採摘野生蘑菇來食用。

2.不要售賣野生蘑菇。

3.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4.如果懷疑選購的食用蘑菇中混有不同類型的其他蘑菇,就不要購買和食用。

5.不要輕信個人"經驗」和民間方法來鑑別毒蘑菇。





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食用野生菌後如出現噁心、頭暈、嘔吐、看東西不明或幻視、幻聽等症狀,要及時前往醫院救治;萬一來不及就醫,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進行催吐、洗胃、導瀉處理。同時,應保留野生菌樣品供專業人員救治參考。




河豚魚棲息於海洋的中、下層,有少數種類進入淡水江河中,河豚魚全體橢圓形,前部鈍圓,尾部漸細,體背灰褐,體側稍帶黃褐,腹面白色。當遇到外來危險時使整個身體呈球狀浮上水面,同時皮膚上的小刺豎起,藉以自衛。



河豚魚是一種有劇毒的魚類,河豚毒素是耐酸耐高溫的動物性鹼,為自然界毒性最強的非蛋白物質之一,中毒後出現口、唇、舌尖、手指輕微麻木等早期症狀,隨後出現嘔吐、步行困難、言語困難,進而出現血壓迅速下降、呼吸困難、直至意識消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1、不要自行捕撈河豚魚加工食用,不要購買來源不明的河豚魚。

2、任何食品經營單位或個人不得製售野生河豚魚。公眾如發現違法經營河豚魚的行為,要積極撥打12345進行舉報。

3、如發生食用河豚魚中毒,應立即採用簡易的方法進行催吐處理,並儘快撥打120送醫院救治。




蓖麻子為蓖麻的種子,蓖麻適合在溫暖溼潤的環境生長,且該植物適應性強,在農村地區較為常見。菌麻全株光滑,上被蠟粉,通常呈綠色、青灰色或紫紅色;莖圓形中空,有分枝;葉互生較大,掌狀分裂;圓錐花序,菊果有刺或無刺;橢圓形種子,種皮硬,表面光滑,有灰白色與黑褐色或黃棕色與紅棕色相間的花斑紋。



蓖麻全株有毒,其果實蓖麻子含有的蓖麻毒蛋白,毒素較強,其有毒成分為蓖麻毒素及蓖麻鹼。蓖麻毒素2毫克,蓖麻鹼0.16克可使成人致死。兒童服生蓖麻子3到5顆即可致死。蓖麻子多在食後3至24小時出現症狀,中毒者常首先覺得喉頭刺癢、灼熱感,繼而出現胃腸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蓖麻子外觀類似堅果,兒童缺乏辨別能力,因此極易被兒童或學生誤食而發生中毒。為預防來源不明野生植物及其果實中毒,請不要輕易採食、購買來源不明野生植物及其果實,一旦發生了疑似中毒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物質,要立刻進行催吐並及時就近到正規醫院診治,不要自行亂服藥,並要保存可疑物質,以備檢驗。


穗東街安經辦提示:
為了您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請不採(捕)、 不買賣、不製作和不食用野生蘑菇、河豚魚和蓖麻子。

相關焦點

  • 警惕毒蘑菇:不要拿生命去嘗「鮮」
    進入夏季,天氣悶熱,加上今年雨水較多,野生蘑菇生長旺盛。近日,縣食安辦、縣疾控中心發出安全預警,提醒廣大市民不採、不食、不買、不賣野生蘑菇,警惕誤食毒蘑菇中毒。每年六、七月份,我縣主要生長的野生毒蘑菇品種有灰花紋鵝膏、近江粉褶蕈、大青褶傘、日本紅菇和亞稀褶紅菇等,這些野生毒蘑菇一般生長在山林,而且有的毒蘑菇與可食用蘑菇長得非常相似,很容易被人誤採誤食。
  • 河豚魚等毒魚引起的食物中毒
    河豚魚又名「純」,俗稱「氣泡色」、「雞抱魚」或「乖魚」,該魚肉味極其鮮美,營養豐富,但因體內肝臟含有劇毒的河豚毒素,人畜誤食後可致中毒,甚至死亡,河豚魚多產自沿海和內河水系。我國和日本、南中國海沿岸各國都有人有「拼死吃河豚」的愛好,所以每年都有多起因河豚魚中毒而死亡的悲劇發生。
  • 舌尖上的商洛|山蘑菇——集天地靈氣的人間珍品
    一場雨將氣溫拿捏得恰到好處,野生的紅菇、樅樹菇像一把把厚實的小傘散落在經年堆積的櫟樹葉和松針上。很多人對野生蘑菇望而生畏,但對紅菇和樅樹菇卻情有獨鍾。童年的清晨,外婆會像春天撿地軟一樣早早地出現在樹林裡,憑著口耳相傳的經驗將一顆顆紅菇、樅樹菇撿回,仔細地清洗、焯燙,加入老臘肉煎炒成菜。一口鍋盔饃一口外婆炒制的臘肉炒山蘑菇,曾經是我童年最美的舌尖記憶。
  • 毒蘑菇出沒 請收好這份重慶毒蘑菇圖鑑
    第1眼消息,數據顯示,我國的蘑菇種類達400餘種,毒蘑菇約有100餘種,分布廣泛,引起人嚴重中毒的有10餘種。生長分布:夏秋季生於針葉樹腐木上或腐樹樁上,群生或成叢生長。毛頭乳菇
  • 食品安全|毒蘑菇漂亮的外表下隱藏著致命危險...
    每年的6月至9月氣溫上升、雨水增多,是各類野生蘑菇快速生長的時候,同時也是因為誤採誤食有毒野生蘑菇引起中毒的高發期。為此旅順口區科學技術協會溫馨提醒廣大群眾朋友: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切勿採摘、食用、買賣野生蘑菇!接下來,小編會介紹一些有關毒蘑菇的知識,希望大家了解毒蘑菇,警惕毒蘑菇,遠離毒蘑菇!
  • 警惕!野生毒蘑菇可致命,勿採勿賣勿買勿食!
    夏秋季生於針葉樹腐木上或腐樹樁上,群生或成叢生長。此菌有毒,誤食此菌後,往往產生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病症。 6.白毒鵝膏菌 夏秋季分散生長在林地上。此蘑菇極毒。毒素為毒肽和毒傘肽。中毒症狀主要以肝損害型為主,死亡率很高。 7.毒鵝膏菌
  • 到「中國河豚魚之鄉」來一場舌尖上...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河豚魚是一種奇特的魚,人們對它既熟悉又陌生,河豚魚味道鮮美,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令食客們銷魂的一種美食。今天《動聽河北》就帶你走進唐山曹妃甸十裏海河豚小鎮,來一次「中國河豚魚之鄉」深度體驗,吹風、看海、品河豚,再跟河豚合個影,管保不虛此行!
  • 「致幻毒蘑菇」,線上線下都得管
    每逢菌子季,雲南的各種野生菌便成了必吃的美味,但吃毒菌子中毒的新聞也隨之刷屏。據云南疾控公布的數據,截至7月20日,雲南2020年因野生菌中毒事件造成12人死亡,目前,全省累計成功救治中毒患者2000餘人。當地有關部門每年從野生菌上市就要發布各種預警和科普,也是操碎了心。
  • 多肉花盆裡,長滿一堆「黃蟲子」,仔細一看,原來是毒蘑菇
    多肉花盆裡,長滿一堆「黃蟲子」,仔細一看,原來是毒蘑菇最近有花友請教,自己的多肉花盆裡長了一堆黃色的蟲蟲,不知道如何消滅?我們看一看花盆裡長的這些黃色的蟲卵,密密麻麻的還有絨毛毛,看著有點噁心人。其實仔細一看,這並不是蟲卵而是一種菌類,就跟蘑菇一樣的性質。這主要是由於土壤太過於潮溼,而且經常通風不好所以滋生這種菌類。其實這種菌體對多肉植物還是損傷比較大的,因為這種菌類會長出很多菜籽狀的小菌,慢慢的會傳染到花卉的根系以及莖杆上,傳染性比較強。
  • 吃毒蘑菇致幻的雲南人,到底看見了啥?
    01 野生菌的美味在雲南,蘑菇是相當冒犯和外行的稱呼。什麼平菇香菇杏鮑菇,在雲南人的美食世界觀裡,統一稱為「人工菌」,處於菌菇鄙視鏈的最底端。只有那些長在大山深處,樹根上,巖石下的「野生菌」,才是真正的鮮奇美味。
  • 吃毒蘑菇致幻的雲南人,到底看見了啥
    01 野生菌的美味在雲南,蘑菇是相當冒犯和外行的稱呼。什麼平菇香菇杏鮑菇,在雲南人的美食世界觀裡,統一稱為「人工菌」,處於菌菇鄙視鏈的最底端。只有那些長在大山深處,樹根上,巖石下的「野生菌」,才是真正的鮮奇美味。
  • 一顆小螺,可要人性命,比河豚魚還毒,這樣的螺類千萬不要嘗
    炒螺螄,各地有不同的口味,是人們餐桌上的佐酒佳餚。一些地方還搞了螺螄節,專門吸引遊客來吃螺螄。有關螺螄的美食太多了,比如爆炒螺螄肉、醬炒螺螄、韭菜炒螺絲、韓式泡菜炒螺絲粉、爆炒田螺等。當然,織紋螺是海產品,看上去與螺螄不一樣。織紋螺為圓錐體,大小與指甲蓋相仿,螺的尾部較尖,螺體細長,長度約1釐米,殼面有紫褐色(紅黃色)螺帶1到3條。
  • 採蘑菇的「小姑娘」,可知毒菇400種
    在家伴著韭菜、辣椒炒了一盤「雜燴蘑菇」,心情不錯的老黃還喝了兩杯白酒。但沒想到,正是這一盤野蘑菇,讓他受盡了折磨。發病初期,老黃一晚上要上5次廁所,之後感到頭暈、乏力,直至一連幾天出現無尿症狀。最後送到市二醫,也是做透析才保住性命。老黃說,這些野蘑菇小時候經常吃,誰能想到現在吃了會中毒。
  • 河豚魚消費提示
    為切實防範河豚魚及其產品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保障我省廣大人民群眾的飲食健康和生命安全,特發布消費提示如下:  一、河豚魚:看似安全美味,實則危險有毒!  河豚魚含有的河豚毒素,是目前自然界中所發現的毒性最大的神經毒素之一,不僅存在於河豚魚中,還有可能存在於織紋螺、麥螺、圓尾鱟等其他生物體內。食用後易導致神經麻痺,進而發生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因心跳、呼吸停止而危及生命。
  • 有麻子?沒麻子?都是麻子!
    在上海植物園第四屆一驚一「酢」——酢漿草品種展上,共展出了4種「麻子」,即黃麻子酢漿草Oxalis pes-caprae、綠葉麻子酢漿草O. pes-caprae green leaf、『小丑』麻子酢漿草O. pes-caprae『Cloverman』和『奶油』麻子酢漿草O. pes-caprae『Cream』。而當你細細觀察它們時,可能會驚奇地發現,原來並不是所有叫「麻子」的都有麻子啊?!
  • 寧縣人的特別嗜好——磕麻子
    麻子是一種油料作物,咀嚼後自然滿口油香油香的!上初中時,一位有腿疾的師傅在校門口擺攤修鞋,修鞋的同時,捎帶著賣麻子。一個小布口袋,裡面裝著麻子,還有一個小勺,一分錢一勺,給兩分錢就按兩勺,三分錢三下,五分錢五下,一毛錢就得按十下。可是,這樣的機會並不多!五分錢就已經算得上『財主』了,常常是兩三分錢的時候多一些,因為一分錢的確有點『寒磣』,實在有點拿不出手!
  • 這4種毒蘑菇,千萬不要碰,誤食必進醫院
    這4種毒蘑菇,千萬不要碰,誤食必進醫院野生的蘑菇有很多種,在林子中、路邊上、山坡上以及草地上都隨處可見野生蘑菇的影子!但是你可別小看了這些野生的蘑菇,在它們當中可是存在了很多種有毒蘑菇的!一不小心誤食的話很有可能會對我們的生命造成威脅!
  • 戒指不變色,蘑菇就沒毒。她這樣做,一家四口全部都中了毒
    現在這個時節,一般山上的蘑菇都長得尤為誘人。不少人抵制不住蘑菇鮮嫩的滋味,開始上山採摘蘑菇來貪圖一時之快。但是,生長在野外的蘑菇雖然看起來鮮嫩無比,但又很大一部分是有劇毒的。誤食後,輕者出現中毒的現象,嚴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 就為了看小人跳舞,劇毒的致幻毒蘑菇也敢吃!
    就為了看小人跳舞,劇毒的致幻毒蘑菇也敢吃!每年到了蘑菇生長的季節,雲南各種各樣的野生蘑菇就會變成美味食材!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很多吃了之後就會產生幻覺,很多食客覺得這很好玩,還想嘗試一下!有些人為了感受一下,小精靈圍著自己腦袋跳舞!
  • 「毒蘑菇致幻」上熱搜,有人為「看小人跳舞」竟想以身試毒?別學!
    「毒蘑菇致幻」新聞頻上熱搜近日,一段「女記者吃菌中毒自己成新聞」的視頻成為熱搜,引發網友熱議。7月27日早上,雲南昆明日報一名記者因吃菌中毒,向領導請假。這名記者說:對不起領導,我吃菌幹翻了,在救護車上,不能去採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