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廣東省委省政府和省衛生健康委的堅強領導下,廣東省各級疾控中心幹部職工守初心,擔使命,默默奉獻,始終堅守在抗疫的最前線,為打贏疫情防控戰竭盡全力。
「廣東疾控」特別推出「抗疫英雄傳」系列推文,為您講述那些仍然夜以繼日奮戰在抗疫不同戰線上的廣東疾控人的故事。
本期給大家帶來的是疾控核心力量——一群充當疫情防控決策「參謀助手」的疾控「風評天團」。
風險評估組
風險評估,堪稱疫情防控決策的「參謀」,是疾控中心最為核心的能力之一。
核心能力
實時全面監測
定期評估研判
適時通報預警
快速應急處置
精準幹預指導
在省疾控中心,有這麼一個「神秘天團」,從國外疫情資訊,到國內流調、疾病監測、實驗室檢測、病例管理情況無一不曉,無論是「外防輸入」如何管控、防控措施是否有效、閉環管理有無漏洞、公共場所何時開放,到能否復工復產、復學複課、常態化如何防控……等等「大件事」,每一項決策的背後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是誰?今天為你揭開「天團」的神秘面紗——
「女神隊長」——「神級」的風評專家
李豔
省疾控中心愛滋病預防控制所,所長
「你們早點回家吧,剩下的我來搞掂。」
李豔,風險評估組的「神級大咖」,帶領組員完成了超過170份風險評估報告,排除了一個又一個的風險「地雷」,一次次提出科學防控建議並落地實施。以溫柔、勤懇的精神感染著每一位成員,總是體貼地「催促」成員早點回家。
孫立梅
省疾控中心免疫所,所長
「看到團隊建議推動疫情防控最開心。」
孫立梅,風險評估組的另一位「大姐頭」,帶領團隊24小時輪軸守候「戰場」,度過了疫情最嚴峻的幾個月。工作細緻的她要求團隊提出的防控建議必須是嚴謹科學、有意義、實操性強的,且在政策落地時應充分融入人文關懷。
「五虎將」——風華正茂的風評骨幹
劉雋
省疾控中心辦公室,副主任
「我最大的願望是,疫情趕緊平息,回家好好坐下來與家人吃一頓飯!」
1月19日,剛剛從國外學成歸來的劉雋,來不及休整就立即投入抗疫。先後轉戰疫情管理、風險評估、防境外輸入專班等工作小組。疫情高峰期,曾連續3天不眠不休,4天沒回家,家中年幼的女兒問媽媽:「爸爸不是從新加坡回來了嗎?為什麼我還是每天都看不到他?」向來疼愛女兒的他,為了疫情防控,始終堅守在一線。
肖建鵬
省公共衛生研究院環境與健康研究室,博士
「2003年6月高考填志願,因為非典我第一志願填報了預防醫學,17年後的今天,我能在新冠疫情防控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倍感欣慰。」
肖建鵬,防境外輸入專班的「御用」風評專家。「一次凌晨2點,我在睡夢中接到疫情管理組組長、應急部主任鍾豪傑的電話,說需要製作一個風險等級地圖供第二天報告使用,於是立馬起身洗把臉就開始工作,想著趕緊完成還能回去睡個幾小時。結果就是越做越興奮,反而睡不著了,只能等天亮去上班。」肖建鵬帶點無奈與逗趣說。
付笑冰
省疾控中心愛滋病預防控制所,副所長
「身體和精神極度疲勞的時候有想過如何堅持下去,但有一群可愛、能幹、無私奉獻的小夥伴一起奮鬥,給了我極大鼓舞。」
付笑冰,每天從早上7點開始進入工作狀態,從收集到的各類繁雜信息中提取關鍵信息,結合當前疫情防控重點,提出各類防控建議。高峰時期常常從一早忙碌到晚上,甚至試過凌晨2點才敲下報告最後一個字。「我的記錄是一天完成5份報告。」付笑冰輕描淡寫地說道。
屠鴻薇
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博士
「新冠肺炎的抗疫經歷讓我擁有了作為一名公衛醫師、一個公衛人的職業自豪感。希望以後能繼續奮鬥在一線,為疾病防控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春節期間回家探親的屠鴻薇,看著疫情的發展,內心無比焦急,向中心請戰表示隨時聽從組織安排。2月初正式參與抗疫,先後加入宣傳組、綜合協調組、現場調查組,於4月轉入風險評估組至今。
宋秀玲
省疾控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所,副主任醫師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世間的美好。作為疾控人,傾心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為老百姓撐起一片健康的藍天。」
宋秀玲負責每日資料庫合併、整理、上傳及疫情分析報告撰寫。數據整理是個繁瑣的工作,極盡耐心、認真負責的宋秀玲主動承擔了這項任務。「只有把數據整理好,才能保證後續的分析準確、高效。」
「新生代」——風評怎能少了年青人
劉志婷
省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醫師
「那段時間我把手機鈴聲調至最大,生怕漏接一個電話。」
李夢
省疾控中心環境與學校衛生所,醫師
「連續忙碌數個月,一天終於能在傍晚回家,看著餘暉突然覺得:公眾的健康,我們守住了!」
廖羽
省疾控中心19年選調優秀大學畢業生,博士
「聽說『廖羽庫』能幫大家提高工作效率,是我最開心的時候」
宗一楠
省疾控中心新入職人員,醫師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不止,我們不休;公衛人時刻準備,戰『疫』到底!」
那麼,「天團」們的日子是怎麼度(熬)過的呢?
01
發現問題
每天淹沒在大量信息中,分析防控風險點
風險評估首要工作是收集海量信息:
· 從媒體監測獲得的國外疫情、防控措施等信息
· 從現場流調形成的流行病學信息
· 從疾病監測獲取的病例信息
· 從實驗室核酸檢測而來的檢測信息
…………
這些數據需要事先進行「清洗」、歸整,才能開展下一步分析,給目前防控形勢「找茬」——發現問題、找出漏洞,揭示短板、排查風險點。
這些分析結果都是對海量數據的高度提煉。
(別跟我說話,我要整理數據)
02
評估風險
日常風評、專題風評,根據不同目的,分頭開展數據分析
通過海量數據分析,小組成員初步找出了問題所在。接下來,各成員分頭開展數據分析,這時——
決策室陷入了異常安靜,只聽到滑鼠和鍵盤的聲音。
疫情不等人,早期的疫情形勢幾乎每天N變,風評報告也需「因勢而變」,「例牌」是每日一「疊」(量也不是很大,就幾十頁),但「例牌」外還有周風評、專題風評、國際輸入風評......
(趕緊的,各自做各自的「作業」)
03
提出建議
疫情防控不是一成不變,必須根據形勢變化提供儘可能詳實的防控建議
風險評估組始終保持著緊張忙碌的工作狀態。
· 國內疫情快速蔓延時期,他們討論如何及時發現、管控病例,防止疫情向社區蔓延;
· 在提出密切接觸者統一隔離醫學觀察時,他們討論針對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應該如何調整管理措施;
· 在需要復工復產時,他們提出各場所完備的防控措施建議;
· 國內疫情穩定後,他們緊盯全球疫情態勢,提出嚴防境外輸入的防控措施……
(一條分析結果都可能要討論很久)
(每一條建議都要有意義!)
在一系列高強度工作後,組員們只有在報告完成發出去的那一刻,才敢放鬆下來,紛紛跑去「續命角落」補充能量。
(「作業」交出,全身「松曬」)
…………等等,上面說到的「續命角落」是個什麼東西?
在他們的大本營,有一個被稱為「續命角落」的地方
這裡堆滿了咖啡機和各種零食、泡麵、茶葉......
那麼,每天的風評報告完成後,他們又在幹啥呢?看看下午2點的各位組員——
趴著稍息(昨晚奮鬥到凌晨1點)
神情嚴肅(做其他專題的數據分析)
激情敲鍵盤(搜羅最新信息)
見女神隊長笑顏如花,即可知今日「風評浪盡」
疾控「風評天團」
在延長春節假期,全面推進復工復產,研判後建議調整風險等級,對入境人員嚴格實施集中隔離14天,精準劃定區域,對區域內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全面推進市場、城中村等場所愛國衛生運動……等每一個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都提出了科學精準的防控建議,為指揮部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以智慧和汗水書寫著對「一切為了公眾健康」這個宗旨的最好演繹。
最強「風評天團」,名不虛傳的疾控核心力量!
來源:廣東疾控
編輯:陳佳、趙然然、曹思揚
責編:陳廣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