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新思想》全新的創作方式,讓「命題作文」有了時尚感和青春感,為理論性節目的「出圈」提供了參考。
「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青年一代擔當著建設國家、共塑未來的重任,如何走進青年、展現青年力量、記錄青春風採成為主題教育題材關注的焦點。
繼首季播出後,從4月25日起,每周六21:20黃金檔黑龍江衛視再次推出理論分享節目——《新青年 新思想》。
該節目以青春的視角和典型事件與人物,以及年輕化表達和正能量傳遞,為新時代新思想的傳播打開了一扇窗,讓人看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年講話中「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中國大地上的生動解讀。
節目在年初首季播出時,口碑和收視率均表現良好,尤其獲得80後、90後、00後等收視群體的好評。
視角轉化:「小而美」節目的情感「破壁」
理論節目往往因為「高高在上」的專業範兒,與觀眾間築起一道屏障,很難做到「聲入人心」。為了實現「破壁」,建立節目與觀眾之間的情感連結,《新青年 新思想》放棄俯瞰視角,平視聚焦優秀青年群體和理論大拿,讓平凡人講述不平凡事,故事真實極致,生動更接地氣,給觀眾滿滿的正能量。
節目中「青春分享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青年榜樣,他們看似平凡,但無不在釋放著各自不平凡的力量,他們或身為國家棟梁貢獻卓越,或是國之利器中流砥柱,或是宣講偉大時代傳播紅色信仰,或是堅忍不拔英雄無名。
如首期節目中年輕的工程師雷素素,上午博士畢業下午就趕赴大興機場的工地,只因懷揣打造全球機場新標杆的夢想;第一書記冷菊貞,從標準的文藝女青年變成樸實的農村大姐,讓窮山溝飛出了金鳳凰。
這些來自各地的80後、90後、00後講述的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實故事,他們的表達或詼諧、或鄭重、或感性、或平實,雖然沒有脫口秀與演講類節目選手的表現力,卻有飽滿的真實力量和青春熱情。在拼卡司、拼流量的當下,《新青年 新思想》能夠另闢蹊徑走出受觀眾歡迎的「小而美」路線,憑的就是這份真實和真誠。
節目中的「青春護航人」這一專業性視角的設置,使得節目的可看性和專業性得到有效融合。這些「青春護航人」是國內理論界「頂配」的硬核專家,包括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向明、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顏曉峰、新華社國家高端智庫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陸小華,以及黑龍江省省內學術理論界的青年專家學者們。
他們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般的方式為節目提檔升級,畫龍點睛,金句頻出;將蘊涵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思想」娓娓道來,讓理論入心,讓思想變暖。
節目中「青春同路人」的參與讓理論有了現實的溫度。他們有著校園青春的熱情,彰顯著青春的「銳氣」,渴望表達又極易引起年輕觀眾的共鳴,瞬間為大家打開一個年輕的世界。觀眾從中可以感受到:新青年是新思想、新方法、新擔當、新作為。
創作突破:理論性主題節目的「出圈」
對於一檔理論性節目而言,「枯燥艱深」「理論灌輸」是觀眾經常給其貼上的標籤。黨的十八大之後,理論類節目呈現出全新的氣象,各大傳播平臺也加大了理論宣傳節目的創作比例。對於如何擺脫理論節目形式固化過時的問題,《新青年 新思想》創作團隊做到了突破。
節目採用既有深度又接地氣的獨特思想傳遞方式,一改傳統理論講堂式分享的單向輸出方式,採用「演講+探討互動」的形式,構建出一個思想交流的互動場。
節目中設置的「青春分享人」 「青春護航人」 「青春同路人」三方形成特殊的互動形式,讓對話場漸進式上升理論高度,讓全新的思想維度得到立體呈現。
另外,《新青年 新思想》節目在社會價值引領的前提下,注重與當下重大的典型熱點事件結合,將視角投射到科技、文化、扶貧、公益的各個領域,通過對時代熱點話題進行理論化解讀,引領觀眾深究熱點背後更深層的價值觀。
當下,主題性節目依舊會成為綜藝創作的一大重點,但是受節目創作樣態的限制,這些「命題作文」往往難有突破。《新青年 新思想》全新的創作方式,讓「命題作文」有了時尚感和青春感,為理論性節目的「出圈」提供了參考。
立體傳播:多屏共振激發觀眾情感認同
作為主題教育在傳媒領域的創新,《新青年 新思想》的傳播採用網際網路時代的全新融合方式,實現多屏共振式傳播。
節目播出平臺覆蓋大屏小屏等多種傳播埠,除黑龍江衛視外,節目視頻也在中國網同步推出,同時還在愛奇藝、優酷、頭條、抖音等諸多新媒端進行全視頻、短視頻、推文的分發與推送,形成立體傳播矩陣。節目播出後,各個播出平臺的點擊量和收視率反響良好。
伴隨著節目的多維度傳播,節目帶來的社會影響力不斷凸顯。節目隨播出同步登陸學習強國平臺,成為黑龍江理論宣傳與學習的新亮點。
作為節目的主辦方,黑龍江省委宣傳部在導向、立意和表現形式上進行了全程的宏觀把控指導,黑龍江衛視在節目內容、理論把控以及宣傳推廣上精心設計,他們聯合共青團黑龍江省委與黑龍江省教育廳、教育工委,在全省各高校和中小學家長群體內掀起了假期收看熱潮,將觀看該節目作為假期實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近距離了解這些青年個體與時代碰撞發生的真人真事,引發共鳴,自覺把愛國熱情轉化為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認同。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理論分享類節目以往多由平臺自製,而這次黑龍江衛視選擇與節目製作公司合作,給了大家一個驚喜。
正楊映像(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從導向把控、模式策劃到人物選擇,充分展現了整個導演組的基本素質和綜合實力,讓一檔理論節目做到了生動活潑,有笑有淚,有血有肉,有邏輯感也有儀式感。節目用一份真誠致敬青春,用一份赤誠宣揚奮鬥,對於鼓勵和激發更多青年奮發作為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