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髒、亂、差的農村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已成為歷史。現在的農村不但洋樓林立,而且各種基礎設施也相當完善。比如:村村通以及村路燈的安裝等。因此,從現在居住的環境來說,農村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也就是因為農村改變了面貌、得到了國家的重視,才使很多人嚮往農村和羨慕農村。
記得在八九十年代,我們為了逃離農村都會想法設法地把戶口遷往城市而不願意成為農村人;就算戶口遷不走,都毫不猶豫地去買一個農轉非的戶口。想想那時城市戶口香餑餑,在我們農村人眼裡多麼高貴!然而時代的變遷,現在的農村竟然讓多數人追求,就算想成為農村人、就算想回到曾經的農村那幾乎不可能。雖然曾經遷出了農村,但很多人的根還在農村。只不過是戶口的性質發生改變而已!既然戶口從農村遷了出來,那在農村繼承父母的祖屋老化了怎麼辦?難道眼睜睜地看著它倒塌嗎?它可是父母曾經的心血和陪伴我們長大的地方啊!它可是承載著我們無數次童年美好回憶的地方啊!因此,對於農村父母留下的老房子,對於戶口遷往城市的人來說去修繕它就成了一種渴望。
在農村的朋友都知道,現在的農村再不像以前那樣蓋房,不是隨你想怎麼蓋就怎麼蓋房,它跟城市蓋房並沒有什麼兩樣。現在農村建房不但都要進行嚴格的審批、而且還必須要符合一戶一宅的原則;就連對建築面積和樓層的高度都還有規定。只要符合這樣規定,才能順利蓋好房屋;否則的話,那想都別想去蓋。在審批蓋房的過程中,其中最關鍵的是要看個人的戶籍是否還在本村集體成員之上。也就是說,你想蓋房第一就要滿足戶口是否還在某個生產村民小組。如果曾經戶口是而後來遷走了,那對不起,你還沒有蓋房的資格,也永遠不會有這個資格。
既然不可能再回農村建新房,那繼承父母的祖屋能修善嗎?這還是可以修繕的。也就是說,做一些簡單的維護可以,但不能做大規模的翻蓋。可以在原有房屋的基礎上,進行加瓦、檢修,那都是允許的。
農村繼承來的房屋,它是一種物權,不受戶口限制。也就是說,這種物權不隨戶口的性質而發生變化;就算戶口不再村集體,你都擁有該物權的使用權。因此,這棟房子你永久都有使用權,在這一點上它跟幾十年的商品房並沒有什麼兩樣。
城市戶籍人在農村繼承房屋和農村戶籍人繼承房屋唯一的區別就是:農村戶籍的人永久具有宅基地使用權,而城市人就沒有這個權益。如果房屋發生倒塌的話,農村戶籍人就可以重新翻蓋和重建,而城市人就不允許;一旦房屋倒塌的話,那宅基地就會收回歸組集體所有。如果再想蓋的話,那根本就不可能。因此,這也是繼承農村祖屋的關鍵所在!
現在很多人都存在誤區,認為房子我繼承下來了,這房子宅基地當然就屬於自己的,這是大錯特錯。關於土地就根本不存在繼承這一說法,土地都屬於國家所有、村集體所有而不是屬於個人所有。
溫馨提示:在城市的朋友,如果在農村繼承有老房屋,還是要多回家看看,常常把房屋檢修檢修,如果一旦倒塌,那失去了那份最珍貴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