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古羅馬建築師才能出眾?從鬥獸場遮陽棚的精美設計可見端倪

2021-01-09 史學鴻儒

前言

關於古羅馬鬥獸場的遮陽棚存在的依據有兩個可以考證的來源:其一,是從一種古代流傳下來的古羅馬的硬幣上,可以看到鬥獸場的頂部有很多垂直的杆子,一些專家認為這些杆子就是遮陽棚的一部分。此外,在龐貝圓形劇場裡發現的一幅公元1世紀的壁畫,也可以證明遮陽棚的確存在。畫面上顯示出,遮陽棚就在觀眾席的上方,它看起來就像是一組屬於同一個桅杆系統而,且呈波浪狀的船帆。

根據龐貝圓形劇場裡發現的壁畫所模擬出

只不過壁畫上的船帆不像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傳統船帆那樣,它並不是垂直展開的,而是水平展開的。而且,在流傳下來的一些其他資料中也顯示過,遮陽棚是由皇家艦隊的一群水兵們負責操控的。這是一支來自米塞龍的皇家海軍分遣隊,他們會長期駐紮在古羅馬城中,專門來負責操控遮陽棚。

因此,專家們根據這些證據推測類似於巨大的船帆的遮陽棚,它會沿著圍在桅杆上的繩子向鬥獸場的中央鋪展。這樣鬥獸場頂部就出現了一個橢圓形的遮陽棚,而且當時遮陽棚的展開和閉合的操作的這些過程都是由那些專業的水兵們來負責的。然而,這些都只是從理論上來講的猜測過程,專家們仍不知道水兵們具體是如何使遮陽棚進行展開和閉合的。

多年來專家們一直在探究,古羅馬鬥獸場的遮陽棚究竟是如何安裝,並且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通過建築學家對於鬥獸場建築結構的了解與新技術相結合,可以從新的角度來分析這個理論。專家們還模擬出了我們如果使用當時的材料,用木頭、繩子,並且依靠人力,遮陽棚應該如何發揮作用。

根據猜想模擬出來的遮陽棚的桅杆效果圖

對古羅馬鬥獸場遮陽棚的初步探究

為了檢測鬥獸場頂部的結構是否符合物理學的原理,我們決定從另外一個角度研究這座建築——在空中觀察。如果想了解某座神秘的建築,從空中由上向下俯視它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於是,專家們決定飛到鬥獸場的頂部,當離得很近的時候,他們能夠清楚地看到了上面的洞,類似這樣的洞就在門的上方或者是窗戶的上方。

專家們通過在鬥獸場的頂部尋找出的線索,觀察到石頭和洞是相對應的,而且應該有桅杆穿過去。專家們得到了從空中掃描過的數據後,他們得出了那些據說曾經插著桅杆的洞口的尺寸,洞口的直徑從38cm到42cm不等。他們難以想像這種結構能夠支撐得住多大的重量,所以他們認為側面所承受的重量應該不會太大,不然插在洞裡的桅杆可能會斷裂。

鬥獸場的頂部插桅杆的洞

為了進一步測試這種桅杆能夠支撐得住多大面積的帆船,以及水兵們要用多大的力氣才能把帆船撐開,專家團隊又前往海上進行實驗。他們找了一艘桅杆直徑在42cm左右的一艘帆船,船帆在邊緣由繩子綁緊拉到指定位置,絞盤會施加水平與垂直的拉力從而把船帆拉到高處並將其撐開。

雖然這跟古羅馬鬥獸場頂部的桅杆粗細所差無幾,但是現代船隻上的桅杆都是由金屬製成的,所以會更加結實。而且這裡的船帆是可以閉合的,在它展開和閉合的過程中,一定會受到風的影響,所以判斷出鬥獸場頂部的船帆應該也會遇到這樣情況。

船上的船帆都是豎著展開的,但是在鬥獸場頂部的船帆是水平展開的。因此,控制遮陽棚的水兵們一定會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把船帆操控好。專家們通過比較計算出了古羅馬鬥獸場的每根桅杆要能支撐得住大約500平方英尺,也就是45平方米大的船帆才能起到為觀眾席的人們遮陽的效果。

現代船帆的使用方式

古羅馬鬥獸場的遮陽棚與現代羅馬奧運體育場的對比結果

古羅馬鬥獸場與當今出色的一些建築物相比,到底有什麼不同?現在的羅馬奧運體育場是科技產物下的一座現代體育場,它也是義大利最主要的體育場之一,而且它能夠容納的觀眾人數和古羅馬鬥獸場的差不多。所以,我們就來看看這兩者到底存在著哪些差異,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專家們認為羅馬奧運體育場非常適合輔助他們,來藉助調查關於羅馬人是如何利用遮陽棚為鬥獸場內的觀眾們遮陽的問題。

現代建築學家們深知,要想在已經建好的體育場上方加上遮陽棚,就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首先,你需要把遮陽棚的力量傳遞到地面,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依靠體育場四周那些直徑大約有8英尺的巨大柱子。而且,這些用來承載重量的鋼柱一定會被打在深深的地基裡,才能保證能夠支撐起遮陽棚的重量。

羅馬奧運體育場的遮陽棚頂部

其次就是一種特質的遮陽布料,這座體育場用的材料透光,而且很輕,而鬥獸場頂部的遮陽棚是由船帆布料製成的。即使是現代體育場的頂部也是很難承受得住遮陽棚的布料,再加上支撐布料所用的鋼材的重量的,那幾乎是我們難以想像的重量。結合之前與現實船隻的船帆升起所需力的對比,再去探討鬥獸場的木質桅杆大概需要承受的船帆的重量這個問題。

因此,專家們堅信古羅馬鬥獸場頂部的那些洞以及插在裡面的桅杆,它們應該無法支撐得住能夠為全體觀眾遮陽的船帆的所有重量。建築學家們非常清楚的知道,即使運用現代奧運體育場的建築設計原理,與最先進的科技材料相結合也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所以,很多建築學家認為不管是在哪個時代的體育場,都不會有一個完整的頂部被用來遮陽。

通過模擬鬥獸場遮陽棚的一角來推測它的工作原理

專家們認為,既然洞口的直徑與桅杆的直徑相差無幾,那麼就可以計算出桅杆也許可以支撐得住500英尺的船帆的重量。利用從地面和空中所收集的全部數據,輸入到可以對其進行分析的軟體內,建造了完整的立體鬥獸場模型。這種技術可以幫助專家們完成光照路徑的分析,將了解到鬥獸場頂部的一面船帆究竟能夠產生多大的陰涼區域。

模擬遮陽棚展開的三維效果圖

即使專家們先假設這些推測是成立的,但是當科技人員利用特定的軟體,把遮陽棚其中一角的模擬船帆放到到鬥獸場頂部工作時,問題就出現了。因為坐在古羅馬鬥獸場頂部的人都是古羅馬社會階層最低的人,但這樣看來,船帆只能為上方社會階級最低的人遮陽,根本無法遮擋到坐在下面的元老院成員與皇帝和貴族們。

我們假設這面船帆要為鬥獸場內最重要的人物遮陽,而他們會坐在下面的場邊的位置,就在鬥獸場的北邊。雖然還沒有找到準確的證據,但專家們認為遮陽棚可能被建在了靠下一點的地方,大概在位於中部有重要工程設計的另一層觀眾席上。這與之前猜想的位置離得並不遠,不過船帆還是要從後面升降才不會擋住任何人的視線。也就是說船帆的位置會低一點,但回杆必須較高,通過繩子將二者連接在一起。

模擬遮陽棚其中一角的船帆的工作原理

專家們認為,拉動遮陽棚的繩子還是綁在了上方的桅杆上,遮陽棚可以一直向下,最終停在鬥獸場北側靠下的地方。這樣一個可以伸縮的遮陽棚就可以為那些重要的人物遮陽了,通過頂部的桅杆支撐全部的重量從而可以把遮陽棚向下移,這種推測似乎看起來就非常合理了。

評價

以前我們習慣於把鬥獸場當成一個露天的決鬥場地,但是其中存在著一個很少有人去思考,但又很現實且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到了夏天的時候,天氣會變得非常的炎熱,羅馬人在觀看熱鬧的決鬥比賽的同時,會不會採取一些遮陽的措施。而恰恰有證據顯示古羅馬的建築師的確考慮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們在鬥獸場的頂部設計並安裝了遮陽棚。

建築學家們先產生關於遮陽棚的某種猜想,再通過一些手段進行各類的實驗,最後得出他們驗證的較為科學和準確的結果。於是,就誕生了一種關於鬥獸場遮陽棚的工作原理的全新理論。歷史學家從未聽說過這種關於遮陽棚向下移的觀點,也從未在任何資料中見到過。這種全新的觀點為解答許多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人們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鬥獸場內殘忍的決鬥場景

但在我看來,這一種關於遮陽棚全新理論,也毫無保留地體現出了古羅馬時期的階級體制,以及過於明顯和清晰的等級分化。在當時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原有的身份,以及其身份所對應著的社會地位。動物們逃脫不了被人類擺布的命運,奴隸們逃脫不了因決鬥而被屠殺的命運,以及水兵們逃脫不了為貴族服務的命運。

這同時體現了由奴隸、平民、軍人、貴族等階級所劃分的國家構成,也變相地反映出了古羅馬時期最真實、分明的社會等級制度。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依舊讚嘆古羅馬鬥獸場的宏偉,仍會不禁地感慨古羅馬人為了貴族們的享受所建造出的令人不可思議的遮陽棚。這些無疑都體現了古羅馬人在建築方面的天賦和才能,也是古羅馬鬥獸場直至今日依然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參考文獻:《古代偉大建築》等

相關焦點

  • 建築風情:古羅馬文明的象徵,羅馬鬥獸場
    羅馬鬥獸場名列在中古世界七大奇蹟及世界新七大奇蹟中。可以說,古羅馬鬥獸場是義大利的一個代表符號,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秋風瑟瑟,甚至是下雨下雪,都會有很多遊客來這裡觀賞。這座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蹟位於羅馬市中心,採用卵形的圓形劇場形式設計建造而成,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巖及磚飾面的混凝土。
  • 鬥獸場風景畫:君士坦丁的拱門、羅馬鬥獸場風景-帕尼尼|美術作品
    A.D 17C-18C義大利畫家_喬瓦尼·保羅·帕尼尼(Giovanni Paolo Panini 生於1691年6月17日 至 1765年10月21日),是一位羅馬畫家和建築師,主要以「風景畫」而聞名。作為一名畫家,帕尼尼最出名的是他對羅馬遠景的描繪。帕尼尼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他對萬神殿內景的描繪,以及他的維都特畫,畫中描繪了羅馬的景色。
  • 中外歷史通覽:古羅馬建築與雕刻,羅馬大鬥獸場,泰特斯凱旋門
    如果說古羅馬藝術有什麼「特點」的話,那就是在希臘藝術中加入了羅馬的風格而已,同時又受古代伊特拉斯坎人的影響。也就是說,古羅馬的藝術是古代伊特拉斯坎藝術和古希臘藝術的混合。那麼,古羅馬建築與古希臘建築究竟有何異同呢?古羅馬藝術的最大成就是其建築。古希臘人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左右開始向義大利半島的南端移民,所以到現在義大利南部還殘存著當時希臘人的建築物,如那不勒斯附近的波賽東神廟等。
  • 古羅馬鬥獸場:古羅馬文明的象徵
    如今,角鬥士的身影已經不可見了,鬥獸場門口是那些假扮著羅馬戰士的義大利人與遊客收費合影的生財之地。鬥獸場內,人聲鼎沸的遊客將破落的競技場擠得滿滿的,完完全全地淹沒了來自兩千年前的嘆息。鬥獸場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這座龐大的建築可以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當時的奴隸角鬥非常殘忍,當然也有專門為了賺錢而前往的專業角鬥士,時至今日,這種角鬥士已經成為世襲職業,只有他們才能夠在競技場裡表演,而且與他們合影也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
  • 曾經的古羅馬鬥獸場,殘酷的競技場
    鬥獸場全貌在古代統治者尋歡作樂方面,再沒有比羅馬帝國的統治者更狂熱的了。從共和時期就開始興建鬥獸場,而羅馬大鬥獸場始建於72年弗拉維王朝到82年提圖斯時代才完成。整個鬥獸場最多可容納9萬人,卻因入場設計周到而不會出現擁堵混亂,這種入場的設計即使是今天的大型體育場依然沿用。
  • 樂高LEGO推出「羅馬鬥獸場」拼裝積木:創造盒裝產品紀錄
    玩懂手機網消息,樂高LEGO旗下的「LEGO Creator」系列推出了羅馬鬥獸場拼裝積木「LEGO Creator 10276 Colosseum」,讓去不了世界知名經典的玩友可以自己組裝一個滿足小願望,另外,樂高的羅馬鬥獸場拼裝積木以 9036 塊積木成為樂高史上組件數目最多的盒裝 LEGO 產品,越 7541 塊的 LEGO
  • 羅馬鬥獸場:羅馬永恆的象徵,千年前的鬥獸場歷史!
    羅馬鬥獸場又譯作古羅馬鬥獸場、羅馬大角鬥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競技場的名稱來源「Colossus」本來解作巨像,因為尼祿時期此處有一座他本人的巨像。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
  • 羅馬鬥獸場,帝國光榮與血腥的見證
    不講遊人如織的教堂宮殿,不講栩栩如生的街頭雕塑,單說巍峨壯觀的鬥獸場,就足以讓人體會其歷史之厚重。公元72年,羅馬皇帝韋帕薌為慶祝徵服耶路撒冷的勝利,命令強迫俘虜修建羅馬鬥獸場。羅馬鬥獸場又稱弗拉維圓形劇場,由4萬戰俘花費8年時間建造起來。這座已有近2000年歷史卻依然巍然屹立的建築物,曾是人獸角鬥的場所。
  • 走進了解羅馬鬥獸場
    與外圍三層不同,羅馬鬥獸場的第四層——也是最靠內的一層——由大面積的石壁組成,上面點綴著小窗戶。來到鬥獸場的內部,這裡的看臺也和今天的體育場一樣分了許多層。不過千萬別認為人們可以隨意就座。在古羅馬,鬥獸場內部的座位也是嚴格按照等級尊卑和地位高低來分配的,由低到高可以大致分為四個分區。
  • 羅馬最強盛時期建造,全世界聞名的建築,鬥獸場因何走紅
    這座建築一共分為四層,前三層均有不同形式的羅馬柱進行加固,所以鬥獸場看起來不僅大氣磅礴,細看也十分的精美。鬥獸場的原址是尼祿皇帝建造的金宮,這本來也是一個極盡奢華的建築,但是在一次大火中被燒毀。現在在周圍還可以看到一些當年的痕跡。
  • 古羅馬為何宏偉?支撐萬神殿、鬥獸場崇高美學的硬技術與軟實力
    當看見羅馬的萬神殿、鬥獸場、凱旋門等等宏大而莊嚴的建築時,人們的腦中常浮現出古羅馬作家朗吉努斯在《論崇高》中寫下的這些話:「作庸俗卑陋的生物並不是大自然為我們人類所訂定的計劃......它一開始就在我們的靈魂中植有一種所向無敵的,對於一切偉大事物、一切比我們自己更神聖事物的熱愛。
  • 古代羅馬的象徵羅馬鬥獸場
    今天它已經從一個簡單的鬥獸場演變成一個城市的象徵,一個國家的象徵,一個羅馬的城市和一個義大利的國家古代羅馬的鬥獸場是古代羅馬文明的象徵。建於公元72年,是為了紀念羅馬帝國徵服耶路撒冷後威斯巴西安皇帝的偉大成就而建造的。80000名猶太囚犯辛辛苦苦工作了八年才完成。鬥獸場佔地20000平方米,周長527米。它能容納9萬名觀眾。
  • 羅馬的象徵——古羅馬鬥獸場
    這裡是羅馬標誌性的建築,羅馬的象徵,到羅馬沒來大鬥獸場就像到中國沒爬長城一樣。  羅馬鬥獸場,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建於公元72至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遺址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中心,它在威尼斯廣場的南面,古羅馬市場附近。從外觀上看,它呈正圓形;俯瞰時,它是橢圓形的。
  • 雲南撫仙湖底驚現西方古建築群:美洲瑪雅大金字塔,古羅馬鬥獸場
    一時間,關於各種水底考古發現的消息不脛而走:水下傾斜站立的木乃伊「屍庫」、水底古羅馬鬥獸場、水下金字塔等各種傳聞被人們津津樂道,那麼考古專家在湖底古城深處,究竟發現了什麼?    當水下考古隊員穿著潛水服,小心翼翼地潛入撫仙湖底後,在水下探照燈的照射下,他們首先在古建築遺蹟的淺水區域,發現了一條寬約7米,長300多米的石板路,上面雕刻著精美的浮雕圖案,可以想像,這曾經是一條通往古建築群的石板街道
  • 著名建築遺產之歐洲——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
    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建築歷史】★鬥獸場由韋帕薌皇帝下令修建,是古羅馬當時為取悅凱旋的將領士兵和讚美偉大的古羅馬帝國而建造的,在其兒子圖密善在位期間建成,是古羅馬帝國標誌性的建築物之一。【名稱由來】★鬥獸場是古羅馬舉行人獸表演的地方,參加的角鬥士要與一隻野獸搏鬥直到一方死亡為止,也有人與人之間的搏鬥,所以叫做「鬥獸場」。
  • ULSUM丨這個鬥獸場是真的大
    樂高近日發布了一套全新盒組編號10276的羅馬鬥獸場這套盒組包含9036塊積木超越了包含7541塊積木的編號75192的星球大戰千年隼成為樂高最新的史上最大盒組這套盒組真實地還原了羅馬鬥獸場觀眾看臺的80個骨架支撐
  • 外觀宏偉,氣勢磅礴,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在歷史的長河中等你
    那就是古羅馬鬥獸場啦!提起義大利的首都城市羅馬,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古羅馬鬥獸場這麼一個景點。古羅馬鬥獸場可以說是義大利的一個代表了。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秋風瑟瑟,甚至是下雨下雪,也都會有很多遊客來這裡觀賞。因此它每天都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遊客們將這一古老的遺蹟變得熱鬧非凡。
  • 古羅馬鬥獸場:新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公元217年鬥獸場遭雷擊引起大火,受到部分毀壞,但是很快在238年又修復,繼續舉行人與獸或人與人之間的搏鬥表演,這樣的活動一直到公元523年才被完全禁止。公元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鬥獸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在中世紀時期該建築物並沒有受到任何保護,因此損壞進一步加劇,後來乾脆被用來當作碉堡。
  • 義大利古羅馬鬥獸場
    羅馬鬥獸場就是羅馬帝國內規模最大的一個橢圓形角鬥場,它長軸187米,短軸155米,周長527米,中央為表演區,長軸86米,短軸54米,地面鋪上地板,外面圍著層層看臺。  鬥獸場的看臺用三層混凝土製的筒形拱上,每層80個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環形券廊(即拱券支撐起來的走廊),最上層則是50米高的實牆。看臺逐層向後退,形成階梯式坡度。
  • 曾經的羅馬鬥獸場
    曾經的羅馬鬥獸場有多可怕,可容納5萬觀眾,角鬥士對決中,入場對決的角鬥士絕大多數都是羅馬帝國在打仗中俘獲的戰俘和奴隸,這些被俘獲的奴隸從關進鬥獸場的那一刻開始命運就被框定在「死"字上了,等待他們的是人獸搏鬥中的猛獸口中的食物,或者是在角鬥士對決中被對手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