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關於古羅馬鬥獸場的遮陽棚存在的依據有兩個可以考證的來源:其一,是從一種古代流傳下來的古羅馬的硬幣上,可以看到鬥獸場的頂部有很多垂直的杆子,一些專家認為這些杆子就是遮陽棚的一部分。此外,在龐貝圓形劇場裡發現的一幅公元1世紀的壁畫,也可以證明遮陽棚的確存在。畫面上顯示出,遮陽棚就在觀眾席的上方,它看起來就像是一組屬於同一個桅杆系統而,且呈波浪狀的船帆。
只不過壁畫上的船帆不像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傳統船帆那樣,它並不是垂直展開的,而是水平展開的。而且,在流傳下來的一些其他資料中也顯示過,遮陽棚是由皇家艦隊的一群水兵們負責操控的。這是一支來自米塞龍的皇家海軍分遣隊,他們會長期駐紮在古羅馬城中,專門來負責操控遮陽棚。
因此,專家們根據這些證據推測類似於巨大的船帆的遮陽棚,它會沿著圍在桅杆上的繩子向鬥獸場的中央鋪展。這樣鬥獸場頂部就出現了一個橢圓形的遮陽棚,而且當時遮陽棚的展開和閉合的操作的這些過程都是由那些專業的水兵們來負責的。然而,這些都只是從理論上來講的猜測過程,專家們仍不知道水兵們具體是如何使遮陽棚進行展開和閉合的。
多年來專家們一直在探究,古羅馬鬥獸場的遮陽棚究竟是如何安裝,並且是如何發揮作用的。通過建築學家對於鬥獸場建築結構的了解與新技術相結合,可以從新的角度來分析這個理論。專家們還模擬出了我們如果使用當時的材料,用木頭、繩子,並且依靠人力,遮陽棚應該如何發揮作用。
對古羅馬鬥獸場遮陽棚的初步探究
為了檢測鬥獸場頂部的結構是否符合物理學的原理,我們決定從另外一個角度研究這座建築——在空中觀察。如果想了解某座神秘的建築,從空中由上向下俯視它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於是,專家們決定飛到鬥獸場的頂部,當離得很近的時候,他們能夠清楚地看到了上面的洞,類似這樣的洞就在門的上方或者是窗戶的上方。
專家們通過在鬥獸場的頂部尋找出的線索,觀察到石頭和洞是相對應的,而且應該有桅杆穿過去。專家們得到了從空中掃描過的數據後,他們得出了那些據說曾經插著桅杆的洞口的尺寸,洞口的直徑從38cm到42cm不等。他們難以想像這種結構能夠支撐得住多大的重量,所以他們認為側面所承受的重量應該不會太大,不然插在洞裡的桅杆可能會斷裂。
為了進一步測試這種桅杆能夠支撐得住多大面積的帆船,以及水兵們要用多大的力氣才能把帆船撐開,專家團隊又前往海上進行實驗。他們找了一艘桅杆直徑在42cm左右的一艘帆船,船帆在邊緣由繩子綁緊拉到指定位置,絞盤會施加水平與垂直的拉力從而把船帆拉到高處並將其撐開。
雖然這跟古羅馬鬥獸場頂部的桅杆粗細所差無幾,但是現代船隻上的桅杆都是由金屬製成的,所以會更加結實。而且這裡的船帆是可以閉合的,在它展開和閉合的過程中,一定會受到風的影響,所以判斷出鬥獸場頂部的船帆應該也會遇到這樣情況。
船上的船帆都是豎著展開的,但是在鬥獸場頂部的船帆是水平展開的。因此,控制遮陽棚的水兵們一定會花費很大的力氣才能把船帆操控好。專家們通過比較計算出了古羅馬鬥獸場的每根桅杆要能支撐得住大約500平方英尺,也就是45平方米大的船帆才能起到為觀眾席的人們遮陽的效果。
古羅馬鬥獸場的遮陽棚與現代羅馬奧運體育場的對比結果
古羅馬鬥獸場與當今出色的一些建築物相比,到底有什麼不同?現在的羅馬奧運體育場是科技產物下的一座現代體育場,它也是義大利最主要的體育場之一,而且它能夠容納的觀眾人數和古羅馬鬥獸場的差不多。所以,我們就來看看這兩者到底存在著哪些差異,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專家們認為羅馬奧運體育場非常適合輔助他們,來藉助調查關於羅馬人是如何利用遮陽棚為鬥獸場內的觀眾們遮陽的問題。
現代建築學家們深知,要想在已經建好的體育場上方加上遮陽棚,就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首先,你需要把遮陽棚的力量傳遞到地面,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依靠體育場四周那些直徑大約有8英尺的巨大柱子。而且,這些用來承載重量的鋼柱一定會被打在深深的地基裡,才能保證能夠支撐起遮陽棚的重量。
其次就是一種特質的遮陽布料,這座體育場用的材料透光,而且很輕,而鬥獸場頂部的遮陽棚是由船帆布料製成的。即使是現代體育場的頂部也是很難承受得住遮陽棚的布料,再加上支撐布料所用的鋼材的重量的,那幾乎是我們難以想像的重量。結合之前與現實船隻的船帆升起所需力的對比,再去探討鬥獸場的木質桅杆大概需要承受的船帆的重量這個問題。
因此,專家們堅信古羅馬鬥獸場頂部的那些洞以及插在裡面的桅杆,它們應該無法支撐得住能夠為全體觀眾遮陽的船帆的所有重量。建築學家們非常清楚的知道,即使運用現代奧運體育場的建築設計原理,與最先進的科技材料相結合也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所以,很多建築學家認為不管是在哪個時代的體育場,都不會有一個完整的頂部被用來遮陽。
通過模擬鬥獸場遮陽棚的一角來推測它的工作原理
專家們認為,既然洞口的直徑與桅杆的直徑相差無幾,那麼就可以計算出桅杆也許可以支撐得住500英尺的船帆的重量。利用從地面和空中所收集的全部數據,輸入到可以對其進行分析的軟體內,建造了完整的立體鬥獸場模型。這種技術可以幫助專家們完成光照路徑的分析,將了解到鬥獸場頂部的一面船帆究竟能夠產生多大的陰涼區域。
即使專家們先假設這些推測是成立的,但是當科技人員利用特定的軟體,把遮陽棚其中一角的模擬船帆放到到鬥獸場頂部工作時,問題就出現了。因為坐在古羅馬鬥獸場頂部的人都是古羅馬社會階層最低的人,但這樣看來,船帆只能為上方社會階級最低的人遮陽,根本無法遮擋到坐在下面的元老院成員與皇帝和貴族們。
我們假設這面船帆要為鬥獸場內最重要的人物遮陽,而他們會坐在下面的場邊的位置,就在鬥獸場的北邊。雖然還沒有找到準確的證據,但專家們認為遮陽棚可能被建在了靠下一點的地方,大概在位於中部有重要工程設計的另一層觀眾席上。這與之前猜想的位置離得並不遠,不過船帆還是要從後面升降才不會擋住任何人的視線。也就是說船帆的位置會低一點,但回杆必須較高,通過繩子將二者連接在一起。
專家們認為,拉動遮陽棚的繩子還是綁在了上方的桅杆上,遮陽棚可以一直向下,最終停在鬥獸場北側靠下的地方。這樣一個可以伸縮的遮陽棚就可以為那些重要的人物遮陽了,通過頂部的桅杆支撐全部的重量從而可以把遮陽棚向下移,這種推測似乎看起來就非常合理了。
評價
以前我們習慣於把鬥獸場當成一個露天的決鬥場地,但是其中存在著一個很少有人去思考,但又很現實且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在到了夏天的時候,天氣會變得非常的炎熱,羅馬人在觀看熱鬧的決鬥比賽的同時,會不會採取一些遮陽的措施。而恰恰有證據顯示古羅馬的建築師的確考慮到了這一點,於是他們在鬥獸場的頂部設計並安裝了遮陽棚。
建築學家們先產生關於遮陽棚的某種猜想,再通過一些手段進行各類的實驗,最後得出他們驗證的較為科學和準確的結果。於是,就誕生了一種關於鬥獸場遮陽棚的工作原理的全新理論。歷史學家從未聽說過這種關於遮陽棚向下移的觀點,也從未在任何資料中見到過。這種全新的觀點為解答許多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人們的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
但在我看來,這一種關於遮陽棚全新理論,也毫無保留地體現出了古羅馬時期的階級體制,以及過於明顯和清晰的等級分化。在當時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原有的身份,以及其身份所對應著的社會地位。動物們逃脫不了被人類擺布的命運,奴隸們逃脫不了因決鬥而被屠殺的命運,以及水兵們逃脫不了為貴族服務的命運。
這同時體現了由奴隸、平民、軍人、貴族等階級所劃分的國家構成,也變相地反映出了古羅馬時期最真實、分明的社會等級制度。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依舊讚嘆古羅馬鬥獸場的宏偉,仍會不禁地感慨古羅馬人為了貴族們的享受所建造出的令人不可思議的遮陽棚。這些無疑都體現了古羅馬人在建築方面的天賦和才能,也是古羅馬鬥獸場直至今日依然能夠屹立不倒的原因所在。
參考文獻:《古代偉大建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