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熱衷的霸氣大甲蟲,令野生種群慘遭禍禍

2021-01-08 騰訊網

【本文有大量甲蟲圖片】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愛蟲的民族之一,他們對於犀金龜亞科(俗稱「獨角仙」)和鍬甲科(又名「鍬形蟲」)大型甲蟲的熱情,更是舉世無二。這些甲蟲的雄性擁有巨大的角或大顎,用於搏鬥爭奪配偶。

雙叉犀金龜。圖片:Gombe / Wikimedia

雖然日本文化自古就與昆蟲聯繫,但熱愛大型甲蟲的文化相當「現代化」。這股風潮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中期,深受著名的日本現代文化——特攝片漫畫(手塚治虫的筆名就得自他對昆蟲的熱愛)的影響。

甲蟲繁多的種類,充滿科幻感的外殼和激烈的搏鬥,與尋求感官刺激、喜好將一切納入囊中的現代人心理,可說是天作之合。

登場角色造型借鑑了獨角仙和鍬甲的日本特攝片《鐵甲小寶》。圖片:《鐵甲小寶》

於是自古以來,至多作為小孩子玩物而存在的獨角仙和鍬甲,一步登天,成了日本文化的象徵。街頭昆蟲館、昆蟲寵物店比比皆是,獨角仙和鍬甲的鬥蟲大賽在網上熱播,各式各樣甲蟲、毛蟲,甚至法布爾都被做成了扭蛋,《寶可夢》、《甲蟲王者》等遊戲更是以「鬥蟲」為原型。

海洋堂推出的法布爾《昆蟲記》主題扭蛋。圖片:PicClick

然而,充滿「和風」的蟲文化,早已不是純粹的日本產物。外來的甲蟲正衝擊著日本的文化和生態環境,而且日本人不能說自己是單純的受害者——日本人熱衷於收集、飼養、展示甲蟲的浪潮,是日本人自己引來的,而且他們還在攪動這個世界。

「蟲迷」向全世界伸手

1999年,在甲蟲愛好者的民意推動之下,日本放開了進口鍬甲和獨角仙的禁令。日本人對世界各地的甲蟲垂涎已久,只可惜為防備對農業造成危害,進口昆蟲是嚴格禁止的,只能從圖鑑和紀錄片裡望梅止渴。

貿易一放開,甲蟲的商業買賣迅速躥紅。2003年,日本允許進口的鍬甲種類,已達到505種。除南極以外各大洲的甲蟲,如百川歸海一般匯入日本。如今日本每年進口的甲蟲數以百萬計,整個市場的估值達到百億日元。

日本的「鬥蟲」文化,催生了進口甲蟲市場。圖片:Pixabay

巨大的利益難免滋生罪惡。2001年,尼泊爾國際機場攔截了一名準備飛往大阪的旅客,此人涉嫌走私271隻鍬甲。在日本可以買到產於不丹、尼泊爾和印度的安達佑實大鍬形蟲(Dorcus antaeus),雖然在這三個國家,捕捉野生鍬甲都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尼泊爾的甲蟲偷獵者會把樹砍倒,來獲取樹頂上的甲蟲。

安達佑實大鍬形蟲。圖片:Notafly / Wikimedia

近年來,有些日本人主動來到玻利維亞,僱傭當地人,用燈光誘捕撒旦大兜蟲(Dynastes satanas)。這種長著巨角的獨角仙,品相好的雄蟲在日本每隻可以賣出500美元。玻利維亞法律將撒旦大兜蟲列為保護動物,私自捕捉可獲刑。但當地海關管控力度不夠,無法阻止甲蟲的外流。

撒旦大兜蟲。圖片:要塞騎士 / Wikimedia

獵捕稀有甲蟲和跨國走私的活動,像觸手一樣伸往全球。昆蟲的繁殖較快,種群的恢復力比一些大型動物更強。但由於人類活動破壞了它們的棲息地,許多甲蟲的處境已是岌岌可危。甲蟲偷獵對它們的處境無異於雪上加霜。

甲蟲入侵與森林衛士

甲蟲交易的從業者辯解說,日本人飼養的進口甲蟲這麼多,我們應該關注待在本土的進口甲蟲,而不是正在流入的那些。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已經在日本安家的異國甲蟲,也在潛移默化地損害著日本的生態環境。

日本官方放開甲蟲進口的時候,太過樂觀地認為,許多鍬甲和獨角仙來自熱帶、亞熱帶地區,無法適應日本的環境,所以不會形成入侵。而且寵物甲蟲價格昂貴,沒有人會想不開把它們拋棄。

被當做寵物飼養的大象象兜蟲(Megasoma elephas)。圖片:Lyn Gateley / Wikimedia

實際上這些昆蟲中,有不少種類生活在涼爽的高海拔地區,與日本本土差距不大。而且甲蟲幼蟲在朽木中或地下過冬,一定程度上可以抵禦嚴寒。

至於飼主會不會拋棄寵物,更是難說。基因檢測發現,在日本長崎縣的佐世保市等地,日本本土的扁鍬甲(Dorcus titanus)和來自泰國的扁鍬甲發生了基因混合——顯然是進口的寵物鍬甲和本地鍬甲雜交的結果。

扁鍬甲是深受日本人喜愛的甲蟲物種,特別是菲律賓特產的巴拉望亞種(D. t. palawanicus),是鬥蟲賽場上的明星,強壯的大顎可以把其他昆蟲一夾兩段。圖片:Hectonichus / Wikimedia

昆蟲學家開始擔憂,外來甲蟲會成為入侵物種,汙染本土甲蟲的基因庫,與本土甲蟲競爭食物和生存空間。此外,進口甲蟲還可能攜帶「不速之客」——感染昆蟲的傳染病。人們已經發現,進口鍬甲會攜帶多種寄生蟎蟲,其中至少有一種蟎蟲Lucaid uropodin,對本土鍬甲是致命的。而日本本土的鍬甲,由於人類活動的幹擾,本身數量就在削減。對鍬甲的愛可能會變成引狼入室。

被蟎蟲寄生的雌性鍬甲。圖片:Kouichi et. al. (2007)

早在十幾年前推出的《甲蟲王者》遊戲,其實已經反映了這種危機:在遊戲劇情中,日本的甲蟲平靜地生活在森林裡。然而,逃出牢籠的外來甲蟲,破壞了生態平衡,主角要挺身而出拯救日本的甲蟲。

日本人的文化和民族認同感,深植於人與本土生物的微妙關係之中。日本甲蟲面臨的危機,不僅是環境報告書上一行行冰冷的數字,也涉及到日本人之所以為「日本人」的情感根基。

題圖來源:Pixabay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物種日曆」,轉載請聯繫原帳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

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

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喜歡記得點「在看"

相關焦點

  • 日本人有多愛甲蟲,玻利維亞國寶甲蟲賣到瀕危!
    玻利維亞自一九九零年起禁止捕捉收藏野生動物,違法者最高可判處六個月的有期徒刑。另一方面,玻利維亞也將撒旦大兜蟲列為瀕危物種,且根據《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嚴格管制進出口。然而,仍有民眾持續偷偷捕捉甲蟲,設法賣到日本。
  • 「大長腿」珍稀甲蟲頻現四川,帶給人類一句警示
    9月初的一個中午,他和同事在從宿舍去單位食堂的路上,看見一隻長著「大長腿」的墨綠色甲蟲,正一動不動爬在樹上。「路上車子來來往往,它不小心掉地上好危險!」出於保護和救助的目的,葉先生將這隻蟲帶回了宿舍,小心翼翼放在盒子,悉心照料。上網一查,原來,這是一隻格彩臂金龜。
  • 雲南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保護...
    12月28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雲南持續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截至目前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極小種群物種,是指分布地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幹擾,呈現出種群退化和數量持續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已經低於穩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
  • 盤點熊出沒中最霸氣的六個動物!大甲蟲上榜,最霸氣的是糰子?
    在熊出沒中有很多非常霸氣的人類角色,他們戰鬥力高強,而且擁有很多高科技產品,他們展現的戰鬥力讓我們大開眼界。可你知道在熊出沒中也有很多霸氣的動物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下熊出沒中的六位非常霸氣的動物!第六位:鐵掌虎。
  • 中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穩中有升
    本報北京3月3日電(記者嚴冰)今天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天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年來,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我國的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等瀕危野生動物已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態勢,德保蘇鐵、華蓋木、百山祖冷杉等野生植物居群穩定增長。
  • 大熊貓、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十三五」實現恢復性增長
    「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到日本很值錢的甲蟲!一隻最高或達500美元,得冠軍可賣數萬美元
    不說大家可能還不知道,那就是日本。這兩個地區可以說相差甚遠,為何讓「犀牛甲蟲」變成稀有物種,最後還去了日本。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這些捕獲「犀牛甲蟲」的人是將它賣個日本,然後日本當地人用它當寵物或者參加甲蟲摔角比賽,所以說用處還是比較奇特,日本昆蟲愛好者還是挺有「娛樂方式」的。
  • WWF地球生命力報告:淡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每年減少4%
    報告跟蹤了近21000個種群中近4000種脊椎動物在1970年至2016年間的數據。報告發現,土地用途變化、野生動物利用及貿易等問題加劇了地球應對大流行病的脆弱性, 這些問題也是導致1970年至2016年全球脊椎動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68%的主要因素。
  • 暹羅鱷、尼羅鱷、灣鱷人工繁育種群不屬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灣鱷,學名Crocodylus porosus,俗稱河口鱷、鹹水鱷、馬來鱷、裸頸鱷、食人鱷,爬行綱鱷目鱷科野生動物,是一種大型鱷魚,也是世界現存最的大爬行動物,原產於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和印度,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除被列入附錄二的種群)。
  • 雲南已建成30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小區
    12月6日,記者從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雲南省率先在全國開展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全省已實施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項目120多個,建成了30個保護小區(點)、13個近地和遷地基地(園)、5個物種回歸實驗基地,巧家五針松、華蓋木、滇桐、雲南金錢槭等67種野生植物種群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
  • 世界自然基金會:近50年全球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平均減少68%
    央視財經(記者譚麗)世界自然基金會10日發布的最新一期《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中指出,由於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造成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在內的人畜共患病蔓延,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約三分之二。
  • WWF報告:野生動物種群46年間減少68%,22%熱帶植物有滅絕風險
    LPI由倫敦動物學學會(ZSL)提出,目前追蹤近21000個種群的物種豐度,包括全球範圍的哺乳類、鳥類、魚類、爬行類和兩棲類的數據,用于衡量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此前,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16年發布的地球生命力指數表明,2012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相較1970年平均減少了58%。2018年發布地球生命力指數表明,截至2014年,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平均減少60%。
  • 日本這隻熱衷旅行的「網紅貓」,憑藉霸氣的外表,走紅ins
    你一定見過這隻「網紅貓」,來自日本的一隻萌寵,熱衷旅行而出名,更是憑藉在旅途中拍出來的「霸氣曬照」而走紅ins。但是你卻不知道它霸氣的外表下,有著一段令人感動的故事。如圖所示,就是本文的主角,一隻憑藉霸氣外表,不斷走紅日本的「網紅貓」喵吉。
  • 氣候變化令甲蟲瘋狂繁殖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擁有落基山脈最高峰的美國中西部的科羅拉多州,由於一種較常見的山松甲蟲的瘋狂繁殖,已出現大片松樹林死亡。而導致這些甲蟲瘋狂繁殖的原因,則是氣候變化。如今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已明顯地導致一些物種的消失與變異。這種山松甲蟲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 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到雷公山保護區督查極小種群項目工作
    近日,省野生動物和森林植物管理站副站長朱驚毅一行3人赴雷公山保護區督查極小種群項目建設工作。雷公山保護區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楊少輝率班子成員陪同。督查組先後實地查看了保護區格頭、貓鼻嶺2處原始極小種群監測系統和指揮中心運行情況,現場查看了極小種群宣傳碑牌、雷公山保護區珍稀瀕危極小種群遷地保護、就地保護、培育保育、扦插繁殖試驗設施設備建設情況,查看了雷公山保護區極小種群植物組培工作情況,現場指導了雷公山保護區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管理工作,並聽取雷公山保護區管理局就極小種群項目建設工作情況匯報。
  • 甲蟲的奇蹟之旅--中國數字科技館
    我對甲蟲的喜歡是沒有理由的,但如果非要說出這三類甲蟲作為寵物的優點,我很願意總結一下。  首先,它們有巨大的身軀,霸氣十足。雖然也有小巧精緻的甲蟲種類,但總體而言,相較於蜜蜂、蛐蛐這樣的昆蟲,甲蟲巨大的身軀往往在第一次現身時就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其次,它們有特殊的形態,不僅個兒大,雄性甲蟲還擁有角和長牙。
  • 兩部門:除科學研究、種群調控等特殊需要 禁止捕撈相關蛙類野生資源
    通知要求,加大相關蛙類野生資源保護力度,除科學研究、種群調控等特殊需要外,禁止捕撈相關蛙類野生資源。通知指出,根據專家研究論證意見,對於目前存在交叉管理、養殖歷史較長、人工繁育規模較大的黑斑蛙、棘胸蛙、棘腹蛙、中國林蛙(東北林蛙)、黑龍江林蛙等相關蛙類(以下簡稱「相關蛙類」),由漁業主管部門按照水生動物管理。
  • 祁連山國家公園境內發現大種群西藏野驢
    祁連山國家公園祁豐保護站境內 發現大種群西藏野驢 工作人員手機拍攝的野驢群 11月21日,祁連山國家公園甘肅管理局張掖分局祁豐保護站在開展「2020年淨山專項行動」過程中,在轄區野小烏蘭一帶發現並拍攝到大種群西藏野驢
  • 中國發布丨兩部門:除科學研究、種群調控等外禁止捕撈蛙類野生資源
    中國網5月29日訊 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今日發布《關於進一步規範蛙類保護管理的通知》,通知明確,除科學研究、種群調控等外禁止捕撈蛙類野生資源。各地漁業主管部門、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依法依規推進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調整。 各地漁業主管部門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加大相關蛙類野生資源保護力度,利用活動僅限於增養殖群體。除科學研究、種群調控等特殊需要外,禁止捕撈相關蛙類野生資源;確需捕撈的,要嚴格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報經相關漁業主管部門批准,在指定的區域和時間內,按照限額捕撈。
  • 野生動物屋久鹿竟然可以吃!日本屋久島特有數量比人還多的鹿!
    兩萬鹿兩萬人兩萬猴的屋久島實際上人只有一萬二左右,屋久猴一萬左右,而鹿確實有近兩萬頭……屋久鹿是日本鹿的最小亞種之一,屋久島西部的雌性成年體重約19-25公斤,雄性成年雌性體 重約24-37 kg 。但是,據說有體型稍大一些的個體生活在島嶼東部。來到屋久島街道上必然會看到打著"鹿肉「招牌的店家,定會覺得奇怪:屋久島的鹿不是非常特別的品種嗎?為什麼可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