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硬漢楊繼盛:即使再過五百年,這個名字仍將光耀史冊

2020-12-22 寫乎

作者:胡一一

提起硬漢,大家眼前浮現的便是影視劇中塑造的各路身手矯捷、飛簷走壁的英雄形象,像吳京、傑森·斯坦森都以出演硬漢而聞名。

在歷史上能稱硬漢的,首先便是忠義無雙的關二爺了。

關雲長身中毒箭、刮骨療毒,而泰然自若、面不改色,的確是鐵骨錚錚、男兒本色。

但是與他相比,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關羽的手術,至少是華佗先生,這位當世名醫操刀完成的,也算是當時頂尖的醫療配置了。

而他的手術,是自己獨立完成的,別說藥物,甚至連手術刀都沒有,手中只有一塊破碎瓷片,讓獄卒挑著昏暗的油燈進行的。

獄卒汗流浹背、抖如篩糠,他卻聚精會神、從容不迫。

他就是號稱「大明第一硬漢」的楊繼盛。

(一)貧賤不能移

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1516年生於直隸容城。

年幼時,生得樣貌奇特,頭較長而且又圓又大,鄰居們都認為形似壽星佬。

不過壽星佬的樣貌卻並沒有給楊繼盛帶來好運。他家境貧寒、生活困頓,未滿七歲時,母親就過世了。

缺衣少食的楊繼盛連母愛都過早地失去了,父親續弦再娶,繼母並不喜歡他,讓他每天去放牛。

衣衫襤褸、形單影隻的楊繼盛便每日與牛兒為伴。每天他去放牛時,都經過村裡的私塾。看到別的小孩都在讀書寫字,放牛娃楊繼盛羨慕不已。

他跑去請求自己的哥哥,讓自己可以去私塾學習。

哥哥卻說他:你這麼小,怎麼能上學呢?

楊繼盛回答:我這麼小可以放牛,怎麼不能上學呢?

哥哥便將此事告訴了父親,父親同意楊繼盛去讀書,但條件是繼續做好放牛工作。

所以楊繼盛每天早早起床便去放牛,然後在窗戶下旁聽老師講課,就這樣堅持了六年之久。

荀子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堅韌之力,可以日日去旁聽,堅持數年而不怠。

正經坐在教室上課的學生都未必可以做到經年不請假、不逃學,堅持如一。

六年之後,楊繼盛終於感動父母,有機會正式進入學堂讀書。

因知讀書機會來之不易,楊繼盛廢寢忘食,更無一日懈怠。先後中了秀才和舉人,有機會進入國子監讀書。

國子監中多得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公子哥兒,不過為謀資歷而已。但是楊繼盛既沒有顯赫出身背景,也沒有過人天賦才能,卻絲毫不在意別人的鄙夷嘲笑,每日枕戈嘗膽、孜孜不倦。

在國子監的這段時間,雖有朝廷補貼,楊繼盛的生活也是異常悽苦。

他在《自書年譜》中寫道:冬自汲水,手與筒凍住,至房口呵化開,始做飯。夜嘗缺油,每讀書月下。夜無衾,腿肚常凍轉,起而繞室疾走始愈。

冬天去提水,手和桶都凍在一起,進屋後要不停呵氣化開才能做飯;

晚上沒有油點燈,只能在月下借著月色讀書;

睡覺沒有棉被,凍得腿抽筋,半夜起床在屋裡轉圈走。

這樣的生活條件,是今人無法想像體會的。

梁啓超說過,患難困苦,是磨練人格之最高學校。

但在監生楊繼盛心中,這怎麼能算辛苦呢,比之當年食不果腹,餓著肚子站在窗外旁聽的日子,已經很幸福了。

只要可以讀書,可以追尋心中大義,生活的貧賤困苦對楊繼盛而言,都不值一提。

孟子說: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1547年,楊繼盛參加會試,進士及第。

(二)位卑未敢忘憂國

1550年,楊繼盛任兵部車駕司員外郎。

當時,蒙古數次舉兵入侵,侵犯明朝北部邊境。大將軍仇鸞力主重開邊境馬市,妥協退讓與蒙古議和。

楊繼盛堅決反對,仗義執言,給嘉靖上書《請罷馬市疏》,彈劾仇鸞。

誰知遭到仇鸞的打擊報復,被抓進詔獄,後貶為狄道典史。

心中有國、心中無我的楊繼盛,做人做事只問是否有益朝廷社稷、萬千黎民,絕不會瞻前顧後,衡量個人得失利害。

狄道就是現在的甘肅臨洮。地處偏遠、十分荒涼,是漢、藏、回多民族雜居之地,民風彪悍,消息閉塞,文化落後。

被貶至此,無異於發配流放。

但是楊繼盛並沒有如他的前任一般自暴自棄、渾渾噩噩,他在新的崗位上熱火朝天地幹起來。

對他而言,官位無大小,只要能為民做事即可。

(嘉靖皇帝)

貝多芬說過,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裡百折不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信仰堅定、胸懷天下的楊繼盛,心中從無個人榮辱、一己私利,只有造福百姓、報效國家。

無論處江湖之遠,還是居廟堂之高,此志不改,此心不悔。

楊繼盛在狄道期間,粗茶淡飯、布衣陋室,卻宵衣食、夙興夜寐,把全部的精力放到為百姓謀利益上。

當地人思想禁錮、行事野蠻,不喜讀書,楊繼盛便首先從教育抓起,選址興建書院,並招募讀書者百餘人。

為解決學生的生活問題,多方籌措資金,購置學田二千餘畝。此舉開風氣之先,為當地的教育開化打開了啟蒙之門。

不僅如此,楊繼盛還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疏通河道、開發煤礦、核查戶籍,還讓妻子張氏教授當地婦人紡織技術。

孔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楊繼盛在狄道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化民心、造福鄉裡,深受當地人的愛戴,被尊稱為「楊父」。

當他調離狄道時,百姓自發相送,「送於百裡之外者千餘人」。

莊子說,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純粹一心,唯有社稷,唯有蒼生。

(三)威武不能屈

楊繼盛被貶官一年後,蒙古依然侵擾邊境,馬市也遭到破壞。

嘉靖想起楊繼盛,將他重新起用。

先是升為縣令,又改為南京戶部主事、刑部員外郎,最後為兵部武選司員外郎。

一年之內,四次升遷,坐著直升機的楊繼盛重新回到京城。

原來,楊繼盛能夠拿到兵部武選司員外郎這個肥缺,背後是權臣嚴嵩的伸出的橄欖枝。

當時嚴嵩與仇鸞因利益衝突而不睦,想到楊繼盛曾經彈劾仇鸞,便誤認為楊繼盛是朋友,所以給予高位,以示拉攏之心。

殊不知性格耿直的楊繼盛,哪裡是高官厚祿可以動搖的。

在楊繼盛心中,只有公義,沒有私利。

當時的大明王朝,朝局昏暗、民生凋敝,朝堂被嚴嵩一人把持。他依仗嘉靖崇信,結黨營私、貪汙受賄、陷害忠良、無所不為,簡直罄竹難書。

但是「嚴黨」勢大,天下人大多敢怒不敢言。

楊繼盛心中早已對嚴嵩所作所為怒不可遏,又怎會感謝他的提拔之恩與其同流合汙呢。

楊繼盛決定彈劾嚴嵩。

(嚴嵩)

其好友唐順之曾勸說他:願益留意,不朽之業,終當在執事而為。

多少不忿嚴嵩所為的忠直之士,都落得被其迫害致死的下場。譬如沈煉。

楊繼盛並非不明白,此舉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也並非不知,自己是在以卵擊石。

但他心意已決,且不是一般的彈劾,是為「死劾」,以命相搏。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看似愚蠢,實則膽氣沖天,為心中大義,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世間真有這樣捨身取義的人。

雖千萬人,吾往矣。

1553年正月,楊繼盛齋戒沐浴三日後,上書嘉靖《請誅賊臣疏》,歷數嚴嵩「五奸十大罪」。

嘉靖大怒,將楊繼盛投入詔獄。

他在詔獄被廷杖一百。朋友託人給他送了一副蛇膽,為的是可以止痛。

楊繼盛卻拒絕了:椒山自有膽,何必蛇膽哉。

於是坦然受刑。

(錦衣衛)

當時的詔獄為鬼魂出沒、橫行之地。

楊繼盛又沒有銀錢賄賂行刑的錦衣衛,一百廷杖下來,楊繼盛被打得骨斷筋折、血肉橫飛,腿上的肉都打沒了。

傷勢嚴重的楊繼盛被投入條件更差的牢房,蚊蟲鼠蟻、肆虐橫行,陰暗潮溼、不見天日。家人所送的藥物也被扣留。

楊繼盛的腿發炎潰爛、傷口感染、命懸一線。

為了活下去,為了堅持到最後一刻,一天深夜,楊繼盛給自己實施了手術。

沒有任何藥物輔助,沒有手術刀,他把中午吃飯的破碗打碎,取一塊瓷片為刀,牢房昏暗,他請獄卒點來一盞油燈。

瓷片並不鋒利,他一點一點地剔除腿上的腐肉,截去骨頭上的筋膜。

持燈的獄卒見慣了鬼哭狼嚎、哭爹喊娘的場面,卻從不曾見識過此等平靜淡然卻震撼人心的情景,早已經嚇得魂飛魄散、顫抖欲墜。

該是怎樣頑強的心志,才能超越人類極限,忍受如此劇痛折磨。

這樣的情景,已經不是勇氣堅韌可以詮釋的了。

奧維德說:勇敢徵服一切,它甚至能給血肉之軀增添力量。

(四)視死忽如歸

為自己實施手術的楊繼盛在獄中堅強地活了下來。

嚴嵩恨得牙痒痒,必欲除之而後快。他用盡辦法、網織罪名,要判處楊繼盛死刑,但是嘉靖一直沒有批准。

此案懸而未決,達三年之久。民意沸騰、流言紛紛、甚囂塵上,有良知的官員奔走營救,要求釋放楊繼盛。

嚴嵩鋌而走險,採取齷齪手段,在一份他人的論罪奏疏的後面私自加上了楊繼盛的名字,嘉靖並沒有詳細看奏疏,便同意處刑。

手無寸鐵,卻讓敵人懼怕至此,這才是正義的力量吧。

楊繼盛的妻子張氏給嘉靖上疏:倘因重罪,不可赦免,願即斬臣妾首,以代夫誅。

這封奏疏也被嚴嵩扣留,並未到嘉靖案上。

1555年十月初一,在中三年,早已經被折磨得面目全非、體無完膚的楊繼盛,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嚴嵩)

他對友人說:死得其所,死有何懼?

行刑前,作詩曰:

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了事,留與後人補。

天王自聖明,製作高千古。生平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楊繼盛昂首就義。其妻張氏自縊殉夫。

楊繼盛死後七年,嚴嵩倒臺,被沒收家產,削職還鄉。

1567年,明穆宗追贈楊繼盛太常少卿,諡號「忠愍」。

清順治帝評價楊繼盛:

朕觀明有二百七十年,忠諫之臣往往而有,至於不為強御,披膈犯顏,則無如楊繼盛。而被禍慘烈,殺身成仁者,亦無如楊繼盛。

正如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所說:

楊繼盛,即使再過五百年,這個名字仍將光耀史冊。

正所謂:

遍體鱗傷,氣衝霄漢,大義肝膽披日月,

純粹一心,雖死無懼,矢志不渝照千秋。

(順治帝)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白銀帝國》鄭重地告訴我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金鴛鴦要做姨娘,但她與姨娘這個身份之間隔了多少人?

相關焦點

  • 明朝第一硬漢,後世幾人還有這樣的硬骨頭?
    歷史是喜歡開玩笑的,這個被所有人忽視的人卻最終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偉人,當李春芳、殷士瞻、王世貞這些昔日的風雲人物,被歷史的黃沙掩沒,被無數人遺忘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歷史教科書都記下了他的名字,他的光芒只有張居正堪與比擬。楊繼盛,即使再過五百年,這個名字仍將光耀史冊。
  • 解讀保定:讀懂了劉備和楊繼盛,就能明白為什麼保定人都不愛說話
    不愛說話的劉備,努力著,失敗著,如一盞隨時都可能熄滅的燈火,卻總是頑強地忍過狂風之後,重新又搖曳著身軀,再一次發出了光和熱。多年後,劉備在離家鄉遠在千裡之外的西川開國蜀漢,成了帝王。他是否回望過家鄉的那顆大桑樹?沒有人知道,卻都知道,他留給這個世界,最著名的一句話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念「六字大明咒」,你身上的蟲子五百年之後,都是做菩薩的!
    「吽」字,是「出生」義,什麼都可以從這個吽字生出來。又是「擁護義,念這個字那護法善神就來擁護你了;又有這個「消災」義,你有什麼災難,誦這個字就能免了。又有這個「成就」義,你無論求什麼,都可以成就的。一念這個「六字大明咒」,無量諸佛、無量菩薩、無量護法金剛,都常常擁護你。所以觀音菩薩說完這「六字大明咒」之後,就有七億那麼多的佛來擁護圍繞。
  • 大明王朝:嘉靖寫「好雨、明月」四字,裕王看後為何要殺掉海瑞?
    最終嘉靖帝不惜親自上馬,與海瑞幾番較量後,留下「無父無君,棄國棄家」八個大字,吐血而退,那麼接下來迎接海瑞的將是什麼呢?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67期:大明王朝:見過海瑞後,嘉靖為什麼寫「好雨、明月」四字給裕王?
  • 《大明王朝1566》:海瑞罷官的好戲沒拍,徐階實際上比嚴嵩更貪
    海瑞罷官的好戲,實際上就在劇中《大明王朝1566》的劇情結束不久,海瑞更為精彩的好戲才剛剛開始。實際上明朝官員貪腐,不僅僅是所謂的「嚴黨」,而是非常普遍現象,包括搬到嚴嵩的徐階,其本人或許沒有貪墨事件明示史冊,但其家族侵佔兼併土地之巨,可謂曠古爍今。
  • 朱坤明:明朝著名諫臣楊繼盛上疏彈劾仇鸞、嚴嵩五奸十大罪
    即使被免官,被下到大牢,甚至被屈打致死,也絕不改變自己的初衷,有魄力的英雄人物。雖然他們都是文臣,但是也有武將的風採,是真英雄,捍衛律法和心繫百姓利益。楊繼盛,字仲芳,號椒山,出生於直隸容城,也就是現在的河北容城縣人。
  • 大明頭號權奸仔嚴世蕃: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而明朝嘉靖年間的內閣首輔嚴嵩就是這麼一個扮演著權奸的歷史人物,甚至後來人多認為他是明朝第一權奸,而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的獨子,號稱大明頭號權奸仔的嚴世蕃。 對徐階來說,只要能將他們一擊即倒,任何犧牲也在所不惜!
  • 《劍與遠徵》光耀怎麼抽 玄學抽光耀技巧教學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劍與遠徵抽卡90%出光耀玄學技巧分享,一起看看吧: 抽卡90%出光耀?說說我的小技巧和心願單設置 ... 劍與遠徵玩家在前期都想抽卡抽到光耀三寶,那麼劍與遠徵抽卡有沒有什麼玄學或者技巧?
  • 影視劇裡被嚴刑拷打能寧死不屈的硬漢在現實中有嗎?
    影視劇中面對拷打寧死不屈的硬漢,現實中還真的有。一般來說,這樣的硬漢,是基於三種理由。接受過專門的訓練一般來說的間諜一類的從事特殊任務的人員,幾乎都受過抗受刑的專業訓練,不但對於刑法的忍受能力,甚至對於一些藥物的抵抗能力都會提升,所以對於這些人來說,在普通人看來難以忍受與想像的刑法,在他們的眼中其實並沒有那麼的難以忍受。所以他們可以熬過很多普通人無法熬過的刑法。
  • 朱棣篡位後為什麼沒有更改國號,而是繼續使用「大明」?
    明朝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有故事的朝代,首先從朱元璋說起,真正的一個布衣皇帝,但是他開創了276年的大明基業!朱元璋登基以後,立朱標為太子,朱標作為朱元璋的長子,在他的諸多兄弟裡面威望也比較高,如果不是因為英年早逝,大明的格局將會被打破。
  • 世間再無張居正:最偉大的改革家之一,大明由此續命了百年
    16歲張居正同父親一起參加鄉試,一舉中榜,中了舉人光耀了門楣。讀過《範進中舉》的人都知道,當時的科舉是有多難,可是這對於張居正來說簡直是小草一碟。其實張居正字13歲的時候就能中舉,只不過當時的巡撫顧麟認為張居正太優秀了,自古都是大器晚成,想要將其磨練磨練,就將其落榜了,等到3年後張居正再次中榜後,親自將自己身上的犀帶送給他作為勉勵,以後的張居正也沒有讓其失望。
  • 最傳奇隋朝大將:日行五百裡,名字很野雞
    距離首都一百多裡的南徐州官員,好幾次狀告替陳叔寶打御傘的奴僕,說他是南徐州一系列盜搶案件的主犯,請朝廷將其繩之以法。朝廷的官員都笑了:這個奴僕每天早上都按時上班,兢兢業業地替皇帝撐著那把大傘,話不多,人老實。南徐州這麼遠,他飛過去搶東西啊?
  • 為什麼說「五百年前是一家」?五百年前或許真的是一家!
    中國人第一次見面,經常會問到姓名,如果對方跟自己同姓,往往會笑稱「五百年前是一家」。為何「五百年前是一家」會流傳這麼廣呢?為何不是三百年、四百年、六百年呢?這麼說有無依據呢?其實,這個說法的背後,是一部血淚史。「五百年前是一家」最早並不是指同姓之間的關係,這個說法最早是元代鄭廷玉在《布袋和尚忍字記》中的一個楔子:「可不道一般樹上有兩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五百年前是一家」是從什麼時候變成同姓人之間初次見面時拉近關係的常用語的?
  • 農村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 是什麼意思?
    這些經過千百年時間的沉澱,有的已經漸漸消失,有的卻愈發的凝練富有哲理。農村俗語「一表三千裡,一堂五百年」 話糙理不糙農村有句話:話糙理不糙,大概指的就是這些比較經典的俗語。因為短短幾個字把人情冷暖表達的一針見血,讓人嘆為觀止。農村比較注重血緣關係,特別是現在很多地方,開始興起排家譜立宗祠,這就是中國的家文化。
  • 《金瓶梅》西門慶原型:大明鬼才「一隻眼」,太子都要向他行賄
    有人用「一目了然」形容某個人的絕世聰明,這個詞用在嚴世蕃身上再合適不過,因為他不僅過目不忘,而且真的只有「一隻眼」。嚴世蕃的號叫東樓,所謂「東樓」對應「西門」;嚴世蕃的乳名叫「慶兒」,且荒淫無度,可見蘭陵笑笑生就是用嚴世蕃做原型,才有了《金瓶梅》裡的西門慶。
  • 我們為什麼再也拍不出《大明王朝》
    2001年,中國籤署了WTO,中國從計劃經濟時代徹底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中國內地原本擅長的歷史劇,年代劇、商戰劇,農村劇和都市劇。也是一個影視從業者從體制導向,到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2001年左右,從清代的《三大王朝》,到《漢武大帝》《走向共和》,再到巔峰的《大明王朝1566》。這已經很清晰的勾勒出了歷史劇巔峰到衰落的過程。
  • 西門慶原型竟是他:大明鬼才「一隻眼」,太子都要向他行賄
    有人用「一目了然」形容某個人的絕世聰明,這個詞用在嚴世蕃身上再合適不過,因為他不僅過目不忘,而且真的只有「一隻眼」。嚴世蕃的號叫東樓,所謂「東樓」對應「西門」;嚴世蕃的乳名叫「慶兒」,且荒淫無度,可見蘭陵笑笑生就是用嚴世蕃做原型,才有了《金瓶梅》裡的西門慶。
  • 這個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蟋蟀罐上面畫的是什麼神獸啊?
    手裡有一個大明宣德年制款的青花瓷神獸雲紋的蟋蟀罐,自己也看不明白。這個青花瓷器上面的繪畫圖案,怎麼看咱也看不出來上面到底繪畫的是一個什麼神獸,還請廣大的瓷器愛好者們幫忙給看看謝謝。瓷器的蓋子裡面有六字楷書款:大明宣德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