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我們要從三連的戰績說起:曾連續13 年奪得團「精武杯」比武競賽第一名,先後打破軍區、師、團多項紀錄,多人在國際和全軍賽場上摘金奪銀。「猛虎三連」的兵牛,是有原因的——
他們的眼中只有「第一」
急促的哨音響起,上士陳德鋒一個激靈翻身坐起,全副武裝後奔出黑漆漆的帳篷……最後一名戰士到達集合點,連長張皓摁下了秒表……快8秒!再次刷新紀錄。
8 秒從哪裡來?
原來,當天因為有小雨,大家並沒有把陸戰靴像往常那樣放在帳篷外面「去味」。一場如何放靴子的討論就此展開。
「鞋子放在外面可以散去臭味」「帳篷空間狹小,戰靴太佔空間了」……「在床邊,即便是無光條件,也能快速蹬上鞋。快出8秒不是偶然的。」連隊幹部說。
豈止是一雙鞋子的擺放,每天熄燈前,連隊值班員都要組織清點戰備物資,更換水壺內飲用水。頭盔按照作戰要求擺放、子彈袋利於快速取穿……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讓三連始終保持著全團緊急出動最快紀錄。
準備打仗要爭第一,打起仗來,三連更要做第一。
那年寒冬,一場實戰條件下的班組對抗演練在零下30 攝氏度的天山腳下悄然打響。「猛虎三連」遇到了老對手「尖刀四連」。意外,發生在「開戰」不到5 分鐘的時候,班長鄭明廣帶領全班剛進入對抗區域就遭到埋伏,鄭明廣和3 名戰士被判「犧牲」。
「沒有了主心骨,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該怎麼打?」此時,下士方洋主動請纓拿起了「指揮棒」。為爭取時間,方洋帶領戰士奔襲到預設宿營地附近,將小組分散到便於通視的有利位置上伺機待敵。天降大雪,已經做好偽裝的方洋為了不暴露自己,在雪地裡趴了整整3個小時。
天蒙蒙亮,3 名「敵人」剛露頭,就被方洋「擊斃」。在他的掩護下,列兵烏拉木別克趁機迂迴突擊,最終奪得了勝利。「對自己這麼狠幹嗎?這只是演練。」不少人表示不解。「既然代表三連出戰,就決不能當孬兵。」方洋覺得,對抗就是實戰,比起流血和犧牲,這點苦並不算什麼。
是的,這點苦算不得什麼。這支誕生於革命戰爭年代,歷經大小800 多場戰鬥,兩度被授予榮譽稱號的猛虎連隊,見證了無數生死較量。在三連官兵眼中,訓練場是實戰預演地,除了第一一無所求,為了第一一無所惜。
「幹任何事情,三連官兵爭第一的意識已經融入血脈。」三連原連長孫宏江說,對打勝仗的執著和對榮譽的渴望,在引領著三連官兵不斷突破自我。
「合格」標準是很高的
「下連前就知道這個連隊訓練標準高,沒想到還是超出了預料。」體能基礎在新兵連拔尖的上等兵王博剛下連時,本以為會在三連「如魚得水」,不成想一場五公裡武裝越野就讓他「原形畢現」。
那次掉隊後,王博才明白:別的連隊良好的標準,在三連只能勉強及格。為了「合格」,他開始每天提前起床跑步,其他訓練,也主動給自己加碼。
今年4月團「精武杯」比武競賽5公裡武裝越野考核,王博由落後到超越,竟出人意料地取得了第三名,成為最大的黑馬,憑藉其他幾個項目的出色發揮,最終奪得義務兵組全能金牌。
「槍打得準」是兄弟連隊對三連的印象,可在連長張皓上任之初,情況可不是這樣。
合格率90%,優秀率47%,平均環數43環……「猛虎連」的標準可不能這麼低,得練!
結合多年射擊經驗和特種作戰學院的學習經歷,張皓決心在連隊推廣「三步呼吸射擊法」以提高射擊成績。同時,為了堅定官兵對該射擊法的信心,他現場展示訓練效果,睜眼瞄準,閉眼射擊,10發95環,連隊官兵心服口服,學習熱情空前高漲。
武藝練不精,愧當猛虎兵。別的連隊5發子彈打出30環就算合格,可三連「合格」的標準卻極為嚴格,不光要求子彈全上靶,還不能低於35環。為提升射擊水平,三連的訓練方法還有很多:「針穿大米」訓練,大米的寬度不足2毫米,繡花針的直徑超過1毫米,保持大米不斷裂並用針鑿個洞,磨練耐心和細心;在槍口立彈殼、頭頂放水杯,保持彈殼不倒、水滿不溢,培養耐性、鍛鍊眼力,強化瞄準穩固性;射擊前穿插體能課目,模擬戰場複雜環境,提升官兵「抗逆性」……
去年在新疆軍區半年軍事訓練考核中,三連基礎體能人人優秀,應用射擊合格率100%,精度射擊平均環數47環。
「嚴於大綱、高於大綱、細於大綱標準才是三連的合格標準」,三連指導員明生永始終認為,連隊官兵不斷在各類賽場上摘金奪銀都是靠嚴把「合格」關換來的。
優秀的兵帶出更優秀的兵
走進三連五班,寫有「戰鬥功臣班」的錦旗掛在最顯眼位置。這個因在邊境作戰中深入敵後殲敵而榮立一等功的尖刀班,歷任班長都是功臣,均被保送提幹。是否實至名歸?筆者開始了深入探訪。
「全班都有一股勁,優秀似乎都成了習慣。」兄弟連隊副連長金季業,對五班有著特殊感情。
提幹前,金季業是三連五班戰士,班長是曾在全軍「軍事三項」比武中創下佳績的史天虎。為了把全班都帶成訓練尖子,史天虎每天都要帶他們到訓練場「走一圈」。
「徒弟絕不能比師傅差!」史班長是金季業超越的目標,「全班都想和班長一樣當尖兵」。
時隔幾年,金季業也當上了班長,在他的帶領下,班內戰士鄭明廣當兵第一年就奪得團「精武杯」比武全能冠軍,此後又奪得新疆軍區偵察(特種)兵比武冠軍,被保送提幹。
五班上一任班長薛凡宇則是鄭明廣帶的兵。2017年,薛凡宇由步兵跨專業到防化專業,憑著不服輸的勁頭,他每天訓練超過14小時,每個動作反覆練習幾十甚至上百次,最終在「國際軍事比賽—2017」安全環境項目中斬獲金牌,榮立一等功。
薛凡宇保送軍校前帶出了五班現任班長朱立琪。朱立琪為了克服訓練短板,經過3個月、數萬次的訓練,手掌滿是淤青,小臂全是傷痕,換來的是持槍臥倒起立時間縮短0.8秒,最終在「國際軍事比賽—2019」賽場上奪金……
一代代師徒傳承幫帶,最終成就「戰鬥功臣班」10餘代師徒傳承提幹的傳奇。
正如五班這樣,三連正是靠著接力傳承,讓優秀的兵帶出更優秀的兵,連隊戰鬥力鏈條才在和平時期越來越堅實。曾在三連所在營任教導員的團副政委陸江豐告訴筆者,傳承不僅是一種認可,也是一種擔當,只有把本領練強了,才算是一名合格的「猛虎兵」。
優秀是一種習慣。這些年,三連湧現出「模範連長」李中林、全軍萬米長跑冠軍孟龍、國際偵察兵比武「卡列夫勇士獎」獲得者王幫根、「全軍學習成才標兵」董衛疆、「國際軍事比賽」金牌得主薛凡宇、朱立琪等一大批猛虎精兵,連隊連續28年被上級表彰為「基層建設標兵單位」,2018年12月被陸軍表彰為「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單位」。
來源:解放軍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黃宗興 李康 單傳揚 圖/ 李康 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