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遊越來越成為生活消費中重要的一部分。旅遊可以沿途欣賞各色美景,也可以豐富人生經歷。在安徽,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黃山、九華山、西遞宏村等享譽海外,但是還有很多的特色景點藏在深閨人未識,比如說安徽就有這樣的一個城市,與這個城市相關聯的成語典故多達上千餘條,被授予「成語典故之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枳」的——淮南市。
淮河是中國南北地理分界線,「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優越的地理條件孕育了兩岸璀璨的文化,是中國重要的歷史文化發源地之一。作為淮河岸邊的一個明珠——淮南市北臨淮河、南依舜耕山,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早在新石器時期即有人類在此繁衍,春秋戰國時期成為蔡楚文化的繁榮之地。漢淮南王劉安及八公編著了《淮南子》一書,成為戰國至漢初黃老之學理論體系的代表作。因而,淮南成為中國成語典故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成語典故是中華文化的精粹,是人文故事的索引,成語背後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事件。通過領略淮南的美景,去追尋那成語典故的故事。
八公山
成語典故: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投鞭斷流、一葉知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等
八公山是一座風光秀麗的歷史文化名山,景區內40餘座山峰起伏疊障,蒼松迭翠,雄奇靈秀。1600多年前曾發生過以少勝多的「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2000多年前,淮南王劉安招賢納士,講經論道,編著了一代名篇《淮南子》,第一次完整地記錄了二十四節氣,發明了千古美食豆腐;「淮南蟲」化石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生物化石,被國際地質學界譽為「藍色星球」上的生命之源。
八公山景區大門,楚風漢韻
漢淮南王宮
八公雕像、二十四節氣
登高臺
壽縣古城
成語典故:東門為賓陽(典故人心不足蛇吞象)、南門為通淝(典故門裡人)、西門為定湖(典故當面鼓 對面鑼)、北門為靖淮(典故無梁廟)
壽縣別稱壽州、壽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三個城市之一,是中國保存最為完善的七大古城牆之一,比山西平遙古城還早100年。壽縣古城是棋盤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名勝古蹟景區更是數不勝數,有明天啟年間-清真寺、始建於宋重建於北宋熙寧年間-壽縣古城牆、唐貞觀年間-報恩寺、淮南王劉安墓、楚相孫叔敖所造著名的中國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神州第一塘」安豐塘等。
壽縣古城牆
城門洞
報恩寺千年古銀杏
壽縣博物館
壽縣博物館是安徽省建館最早的博物館之一,也是安徽省建館最早的地方綜合類縣級博物館,位於淮南市壽縣壽春鎮西大街。壽縣博物館館藏豐富,藏品涉及自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各個歷史時期的青銅器、陶瓷器、玉石雜項、金銀器、古籍書畫等上萬件,一級文物藏品數量居全省國有收藏單位第二位。戰國時期楚國金鈑藏量為全國之最。
安豐塘
成語典故:優孟衣冠
安豐塘,古名芍陂(音quèbēi),為2500多年前春秋時代楚國相國孫叔敖主持修築的大型水利工程,曾被譽為「世界塘中之冠」,與都江堰、漳河渠、鄭國渠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水利工程。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2016年列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近年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稻田畫」清晰呈現,成為安豐塘新網紅打卡點。安豐塘畔的稻田畫自2016年以來,每年主題都有新變化。
旅遊不能沒有美食,淮南牛肉湯已經在遍布各地,單最值得一提的是豆腐宴。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豆腐之法,始於漢淮南王劉安」。當地人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製淮河流域的優質大豆,加之豆腐發祥地世代相傳的精湛工藝製作而成。使得八公山豆腐獨具特色,久盛不衰,享有「八公山豆腐甲天下」之美稱。
備註:部分圖片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