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拆掉的著名中國古建築,每一座都是國寶!痛心疾首!

2020-12-16 騰訊網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留下的文物古蹟自然不少,其中也不乏中外文化融合的結晶,但如今所存原版已是鳳毛麟角。很多消失在遙遠年代的古蹟只存文獻難覓影像。

今天咱們把那些毀於近幾十年而留下影像資料的部分著名建築做一番展示,以此紀念那曾經的文化建樹。

北京慶壽寺雙塔,生於1257-1258年間,卒於1955年,800多年歷史,修西長安街時消失。

北京天橋禮拜寺,卒於約1960年-1970年。

北京城牆(西直門段)

北京地安門 卒於1954年底, 北京皇城四門之一。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儀門,卒於1985年

原為清大學士賽尚阿的宅第,同治元年(1862)在衙門院內東側設立京師同文館,稱「東所」,培養外語人才,是中國第一個外語學校。

北京宣武區包頭章胡同著名的「轉彎抹角」,卒於2007年宣武區大吉片拆遷改造。

天津南運河邊的敕建大王廟,生於1746-1751年間,卒於1960年,鎮水之用,大王廟的主神是金龍四大王。

長安右門,卒於1952年。

昔日長安左門稱作"龍門",長安右門稱"虎門",每年陰曆八月中旬,刑部在西千步廊舉行"秋審"。死罪犯人從南門洞入聽審,然後與該年的冬至日砍頭,也是過此門入廣場。

安慶清真寺,最後一次重建於1896年,卒於1970年。

鎮遠鄒泗鍾祠牌樓,生於1813年,卒於1960年-1970年

牌樓為六柱五間三層重簷廡殿塔式牌樓,門楣上方豎刻「敕建鄒太常公祠」楷體石額,曾是鎮遠最雄偉的牌樓。

開封二曾祠,生於1893年,卒於1960年-1970年

河東河道總督許振瑋為紀念其鄉試恩師曾國藩而建。因祠內祀曾國藩和曾國荃,故名二曾祠。二曾祠規模宏大,分東西兩大院落。中間雙脊建築為瓣香樓。

滄州水月寺,卒於1960年-1970年。

歷史上,滄州市水月寺聞名遐邇,享譽海內外,是京、津、冀、魯的文化活動中心,曾有「天下第一關,地上無二寺」之美譽。目前延參法師正重建此寺。

滄州聞遠樓,卒於1957年

俗稱鼓樓,實際是鐘樓,樓上懸掛一鐵鐘,以前於正午和早晚各敲擊一次。清代光緒年間重修,樓高7丈,上有巨鍾,晨昏叩之,聲聞數裡。

成都錦官驛,卒於2003年。

從漢代起四川就因蜀錦聞名天下,官員把織錦工人集中起來,由錦官進行管理,因此成都別稱「錦官城」,錦官驛顧名思義是供錦官們居住的客棧,一些商人賺錢後在錦官驛周圍便建起了一排排具有川西特色的獨門獨院老宅,形成了後來的錦官驛古建築群。

杭州鼓樓,最後一次消失於1960年-1970年,現鼓樓為當代重建。

杭州火車站,第二代,生於1941年,卒於1997年。第一代車站建於1910年,抗戰被炸毀,圖為日據期間由日偽政府重建。

靈寶縣城牆和城樓,卒於1956年,國家決定修建三門峽大壩,靈寶古城為淹沒區。1959年秋,縣城遷往南面四十多裡地的虢略鎮,原縣城沉於湖底。

贛州八境臺,卒於1960年-1970年。現存的八境臺為1984年重建。

長春基督教會禮拜堂,又稱西五馬路教堂,生於1902年,卒於1996年。

蘭州雷壇河握橋,生於明永樂間,卒於1952年

為蘭州八景之一「虹橋春漲」,因城市建設拆除,當時許多地方紳士出面阻攔未果。握橋建造方法特殊,在兩岸堤壩插木,挑梁凌空對握,河中無柱,不懼水衝之患,稱得上是建橋史上一次技術革命。

昆明金馬坊,卒於1960年-1970年,現在金馬碧雞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風格重建的。

昆明碧雞坊,卒於1960年-1970年,現在金馬碧雞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風格重建的。

邯鄲彭城東閣,亦稱玉皇閣,卒於1958年

閣上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彭城是瓷都,不知是否因此而擺了好多壇罐,有人讀出了城門所掛的牌匾是「寅賓出日」意為恭敬地迎接初生的太陽。

呼和浩特舊城-歸化城的鼓樓,也是北門,卒於1958年

比新城鼓樓早一年被拆,歸化城鼓樓的設計和建造卻別出心裁,在鼓樓的城樓上又加了一個高聳起來的鐘樓。

濟南八卦樓,生於1914年,卒於1997年。

民國初年建成不久的濟南第一樓。位於三大馬路緯七緯八路間,為回字形二層建築。八卦樓是商業樓,樓後有排列整齊的小院落,因與日本領事館鄰近,昔日是濟南三教九流,魚龍混雜的紅燈區。

青島望火樓,青島地標性建築,生於1905年,卒於2009年

塔身拆除重建,系德式建築,位於青島市南區觀象一路坡頂,高18米,設計望火樓的是德國人庫爾特 羅克格,當時是作為消防望塔使用, 24小時安排人員守侯觀望。

青島老火車站,生於1901年,卒於1991年。現在的火車站,是老火車站後移15米以後按照原樣放大1.5倍重建的,僅僅是鐘樓部分。

濟南老火車站 生於1912年,卒於1992年7月1日。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德國著名建築師赫爾曼菲舍爾設計的一座典型的德式車站建築。

南昌萬壽宮,卒於1960年

因紀念江西人的保護神—道教宗師許旌陽真人而建,時名「旌陽古祠」。萬壽宮是江西人心中的聖地,有江西人的地方必有萬壽宮,一般江西會館即是萬壽宮所在。

奉化市溪口鎮雪竇寺,卒於1968年,現已重建。

南宋時與杭州靈隱,天台國清,寧波天童寺齊名,被敕為五山十剎之一。明時被列為天下禪宗十剎之一。民國一度躋身五大佛教名山之一。

嘉興三塔,嘉興古代七塔八寺之一,原茶禪寺前,最早建於唐代。在清光緒二年(1876)重建,卒於1971年。現又重建。

南京通濟門,生於1386年,卒於1963年

陽和樓 曾是河北古城正定的主要象徵,生於金末元初,卒於1960年代。

陽和樓橫跨正定城南門外觀內南大街上,下為重臺,磚臺下開兩券門如城門,左右各一,行人車馬可以通行。

重慶萬州橋 生於1870年,卒於1970年

哈爾濱江北尼古拉教堂,生於1924年,卒於1969年。

哈爾濱聖尼古拉大教堂(喇嘛臺),生於1900年,卒於1966年。

浙江古淳安城和古遂安城,1959年因興建新安江水庫而沉入千島湖湖底。

杜浩遠

青年畫家、文博講師、曲藝演員

堂號三鑑堂,字子博,號妙耳、妙耳山人,評書藝名杜鑫傑

90年生於天津

碩士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文物鑑定專業

師從文物收藏家、鑑定家楊休先生學習書畫鑑定

師從著名畫家賈寶珉先生學習京津畫派花鳥畫

師從金陵派古琴家桂世民先生學習古琴

師從著名評書家袁田先生學習評書

16年起從事文物鑑定拍賣、書畫教學、博物館策展及課程培訓等工作

受聘為學府考研文博專業講師

受邀在多個網絡平臺舉辦文博講座及課程

現在北京開辦為淨齋藝術工作室

教授書法、國畫、篆刻、古琴等傳統藝術

課程體系

國畫:開設「寫意花鳥基礎」(一學期)、「寫意花鳥進階」(若干學期)、「工筆花鳥基礎」(一學期)、「山水基礎」(一學期)、「山水進階」(若干學期)

書法:開設「書法基礎」(一學期)和「篆書」「隸書」「楷書」「行書」等進階課程(若干學期)

古琴:開設「初級曲目」(一學期)和「中高級曲目」(若干學期)

篆刻:開設「篆刻基礎」(一學期)和「漢印」「古璽印」「流派印」等進階課程(若干學期)

遊學:不定期舉辦美術館、博物館重要展覽遊學課程

註:

所有課程按20節課為一學期,每節課1.5小時,課後可在工作室練習,學費每學期6000元,不同科目可同時使用。

上課時間在工作室課程時間內學員與杜浩遠老師約課,對同時上課而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生將進行一對一授課,保證教學品質。

工作室地址:1、北京朝陽區延靜裡中街20號【燕京裡】內;2、北京朝陽區草房【北京像素】內

更多專業學術問題歡迎和杜浩遠老師交流

相關焦點

  • 【紀錄片】《中國古建築》:品味古建遺世之美
    《中國古建築》紀錄片是由雪花啤酒出品,聯合清華大學建築歷史研究學者,歷時3年拍攝製作完成的。 全片共分為《天覆地載》、《唐風詠時》、《卯木春雪》、《匠心獨運》、《夕陽凝紫》、《庭院深深》、《湖山品園》和《營造傳承》8集,分別從歷史、技藝、文化、傳承四個角度系統的向觀者介紹中國古建築的知識。
  • 中國50個古建築!讓我們一起領略下古代建築的神奇吧
    中國50個古建築! 距今己有700年的歷史 各方面都居同類建築之冠
  • 歷史圖騰:華夏文明印記中的中國古建築(上)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源遠流長,每一處古建築都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史書,以獨特的方式印記著華夏文明。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有「亞洲佛光」之稱的五臺山佛光寺,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寺內正殿東大殿建於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唐代木構建築,被譽為建築中的「中國第一國寶」!
  • 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入藏國博
    人民網北京10月16日電  由中國紫檀博物館製作的藝術珍品——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日前正式捐贈給國家博物館收藏。 這件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是中國紫檀博物館館長陳麗華於20世紀90年代聘請故宮趙崇茂、樸學林、王仲傑等老專家多次到現場勘察設計,選用珍貴的緬甸柚木,由幾十名高級技術工人耗時三年多純手工製作的,並手工貼了三層24K99金箔,通體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 中國著名的五大電視塔,每座都是地標性建築,你最喜歡哪一座呢?
    中國著名的五大電視塔,每座都是地標性建築,你最喜歡哪一座呢?我們現在是一個媒體非常豐富的時代,所以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而這一切由於媒體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國五大電視塔每一座都有很多種用途的應用,大部分的標誌性建築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座?
  • 看這8張手繪圖,每張都讓人讚嘆不已
    同樣是這些年來的勤工儉學,為梁思成後期的勘察繪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所留下的那些古代建築手稿(共八幅),其精美程度也是令人讚嘆的。一九二八年,梁思成與同為古建築愛好者的林徽因結婚,婚後二人又到歐洲考察古建築,見歐洲許多古建築已被妥善保存,且有相關學者專攻研究,心中大為感動,再想到國內戰火連天,似乎誰也不在乎那些「過時」的古建築,梁思成便意猶未盡。
  • 十大被拆毀的古建築,哪個最令人痛心?
    但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也有很多古建築毀於戰火、意外災害或自然老化,可是,更令人痛心的是最近這幾十年來,很多非常寶貴的古建築,卻因為種種原因被人為拆毀,其數量之多,價值之高令人難以想像。在這裡我們說一說幾個比較有名的被拆毀的古建築。
  • 廣西發現一座明代古建築,四柱懸空卻400多年不倒,真是太神奇了
    不過本文要與大家分享的既不是它的特產,也不是他的名人,而是當地極為著名的一座古建築——真武閣。真武閣全名叫經略臺真武閣,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經略臺和真武閣兩部分組成,與嶽陽樓、黃鶴樓、藤王閣並稱為江南四大名樓(這樣的稱謂個人覺得有待商榷,但工作人員及相關資料上是這樣介紹的),坐落於玉林市容縣城東繡江北岸的一座石臺上。
  • 絲綢國寶,每一件都讓你讚嘆不已!
    中國上千年的人類文明歷史,雖有文字記載,但能抵達記憶深處的,也許只有一件件出土的文物了。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影響著世界,沿路出土的千年前的絲綢,無一件不讓人瞠目結舌,每一件都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素紗禪衣素紗禪衣是1972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辛追夫人墓中的絲質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是迄今世界上現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製作工藝最精、最輕薄的衣服,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 山西民居古建築的雕刻藝術之美
    山西以豐富的地上古建築和大量的民居宅院、宮觀寺廟而著稱於世。其存量巨大,脈絡久遠,環環相扣,從未間斷,是中國古建築存量最多、體量最大的地區,素有「中國地上古建築博物館」之稱。木構架是中國古建築的主要結構方式,這種木構架分抬梁、穿鬥和井幹三種結構方式。因建築構造需要,三種方式可混合使用,其中抬梁式結構適用範圍較廣,在三者中居於首位。
  • 遼寧有座塔,日本蘇聯看它不順眼,要求中國拆掉,我國霸氣拒絕!
    凡是去過大連旅順口旅遊的人,遠遠總會看到有一座高山上面立著一座塔,如果不是導遊介紹,大家很難相信這就是日本鬼子在這裡建立的高塔,它看起來像一枚長子彈狠狠扎進了中國的領土,為啥不拆掉這個可恥的象徵呢?其實不光我們有人這麼想,當年也有日本人和蘇聯人都想拆掉它,中國卻斷然拒絕了,一直保留著,這塔是啥來頭,為啥中國要保留它呢?
  • 靳東張子楓揭秘故宮國寶
    一個伏筆《國家寶藏》Logo文物原來是它很多熟悉《國家寶藏》的觀眾都注意到了,節目Logo的「藏」字中間放置了一件國寶,其實是故宮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青花瓷享譽海內外,是千百年來中國與世界交流共鑑的重要文化符號,而要燒造出這尊香爐高飽和度的藍色,需要依靠進口的青料——蘇麻離青,海水江崖紋更無聲傳遞著「山水相依,守望相護」的命運共同體精神,這和本季節目站在人類歷史、世界文明的格局上講述中國故事的宏大視角不謀而合。
  • 中國的著名國寶:梁山七器,現在流落何方?僅有一件在國內
    中國的著名國寶:梁山七器,現在流落何方?僅有一件在國內對我國歷史有所了解的朋友應該知道青銅器流行於新石器時代的晚期以至於秦漢時期,其中以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最為有名,而且到今天為止在我國的土地上出土的青銅器也大都屬於商周時期。
  • 大美中國古建築樓閣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代吳黃武二年,即公元223年,三國時期該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該樓在失去其軍事價值的同時,隨著江夏城地發展,逐步演變成為官商行旅「遊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
  • 中國追回流失日本國寶史記
    國寶回家,迅速刷爆網絡;吸引全國熱議。 有網友就問:為什麼此次中國文物局未出資回購,就能追回流日國寶?為什麼之前要花大價格回購流失海外國寶?中國有多少國寶流失日本?中國政府成功追索多少次?本文將一一道來。
  • 「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捐贈收藏儀式舉行
    「著名古建築天壇祈年殿製作模型」捐贈收藏儀式舉行 (1/4) "← →"翻頁
  • 大型紀錄片《中國古建築》:第一集 天覆地載
    古建築是什麼?是殘破陳舊的樓舍,在歲月的春夏秋冬裡黯然神傷?是招徠遊客的拍照點,在熙來攘往的喧囂中靜默無言?還是格格不入的老古董,在現代化的浪潮中岌岌可危?《中國古建築》紀錄片是由雪花啤酒出品,聯合清華大學建築歷史研究學者,歷時3年拍攝製作完成的。
  • 古建築倒賣灰色產業鏈:最多時百餘戶「踩地皮」
    每處基地都堆放著一座座木構古建及古建築「零部件」,成捆的椽子用鐵絲捆著,石柱、石板、石墩到處都是,它們或裸露或披著防雨布,凌亂地藏在「深閨」。其中一處基地的看門人說,這些古建築是從全國各地收購來的,以明清建築為主,有戲臺、花廳等。它們被臨時搭建起來展示,柱子沒有完全固定,整座建築可拆卸運走。
  • 古建築倒賣灰色產業鏈調查:倒賣古宅「改頭換面」 跨省遷建「拆真...
    每處基地都堆放著一座座木構古建及古建築「零部件」,成捆的椽子用鐵絲捆著,石柱、石板、石墩到處都是,它們或裸露或披著防雨布,凌亂地藏在「深閨」。其中一處基地的看門人說,這些古建築是從全國各地收購來的,以明清建築為主,有戲臺、花廳等。它們被臨時搭建起來展示,柱子沒有完全固定,整座建築可拆卸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