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三大宗教是最善於無中生有的。我們設想假設一個人剛出生的時候他信教嗎?他肯定不信,他就沒有宗教的觀念,他只有餓和不餓的觀念。信教是後天培養帶來的,那麼如何讓他改變自己的思想變的信教呢?
我們知道要想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是很難的,要想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必須要實實在在觸動他的利益才會促使一個人改變,那麼有兩個方案一給他獎勵告訴他信教是有好處的、二給他懲罰,告訴他不信教是有壞處的,讓他不得不信教。由此基督教誕生了兩條基本教義:主說人生來就有罪,罪責來自於夏娃亞當偷吃禁果,所以我們有罪所以我們要信仰主去終身贖罪;基督教又說了只要你信教你就可以獲得主的祝福獲得進入天堂的資格。這裡面有兩個東西是無的,是後天人為創造的,一人生來有罪,二所謂的天堂。因為這兩個東西都是無法獲得驗證的是虛無縹緲的,所以我們可以說是無。其實這個論點有點可笑,就像我站在你面前和你說,你是有罪的因為你的祖先犯罪了,你現在要贖罪,所以你要信我,然後信了我你就可以贖罪、可以進入天堂、獲得福報諸如此類。
佛教也有點這種傾向,信仰我佛就能擺脫輪迴,獲得福報(當然是下輩子了)。佛教認為人生來就是一個苦字,它把苦又分為八種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當然這也是無,那麼它從這個無中生出來什麼有呢?正因為你苦所以你要信我啊,信了我你就可以不受這些苦了,就可以獲得大福報了,如果你不信我,你就永生永世在這種輪迴中不得出。我們想可笑不可笑,就像有個人在這個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就對他的父母說這孩子將來是會死的。這不廢話嗎?人當然要面對痛苦的,但是殊不知人生也是多彩的,是不止有痛苦的也有快樂幸福的,只盯著痛苦當然整個人也會痛苦。要想不痛苦,就得勇敢的地對它,勇敢地去創造快樂,然後用快樂去覆蓋它,而不是整天想著前面有痛苦等著我,我怎麼辦怎麼辦,好了去信佛吧去去磨滅它,事實當然是你磨滅不了人的記憶,除非你重新投胎。
其他宗教基本也是這個套路,上來先說你有罪,然後你要信我,信我你就可以贖罪,信我你就可以得到福報,不信我你就要受到懲罰。所以宗教都有三個特點,1.容易進入(門檻低,受眾才會廣)2.排他性(為了留住信徒)3.封閉性(自圓其說)。
各位看官想想是不是這麼個理?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