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今年,招遠市成功入選「2020年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這頗具分量的榮譽背後有著怎樣的「致富密碼」,在鄉村人才振興的大潮下,新農村、新農民又有著怎樣的變化?讓我們跟隨鏡頭走近招遠農村的致富帶頭人,看一看小鄉村裡的「大門道」。
張海明是招遠市阜山鎮的一名85後新農民。2020年,疫情突發而至,在其他果農和果商面臨銷售寒冬時,張海明的水果店卻是銷售業績一路飄紅,從年初至八月份,他的銷售額便已突破一億元。「每天的單純流水,每天差不多得有個四五十萬的樣子,差不多兩萬多箱。」
從農村走出去的張海明,大學畢業後,在外打工幾年,心懷回鄉創業夢想的他,偶然的機會了解到了網際網路+農業的廣闊前景,網絡銷售的海量客戶群令他怦然心動,於是決心創業的張海明回村做起了電商。2015年10月,張海明的蘋果網店正式開張,硬著頭皮自己拍照片,做客服,找物流,一切白手起家。張海明:當時一天賣不了多少單,然後需要自己去城裡跑物流送物流,自己白天採了,晚上打包。
在電商多如牛毛的大環境下,張海明的起步異常艱難,缺乏客戶源、生鮮水果難儲存、網店商鋪層級競爭激烈,技術投資打水漂,一個個難題迎面砸來,一次次跌倒後又重新爬起。苦思破解之道的張海明,把目光放到了電商的聚集地——浙江。張海明:那邊的氛圍比較濃厚,那邊的創業環境也比較好,關鍵是技術交流這一塊兒。
於是,張海明的姐姐帶領著一個運營團隊紮根在了杭州,而他留在招遠專做產品供應,兩人運營、供貨各司其職。從走出鄉村求學務工,到回到家鄉創業,再到如今二次走出鄉村,張海明的肩上擔起了帶領鄉親們致富奔小康的責任。從一年幾十萬到半年銷售過億,張海明締造的電商奇蹟,不僅讓鄉親們掙到了錢,更讓大家找到了致富的門道兒。如今,張海明已經吸納周邊200多位村民發展電子商務,成為名副其實的「金水果」。
而距離張海明不到30公裡的齊山鎮地瓜田裡,鍾曉霞和孫建文兩口子也站在電商發展的風口上,帶領著村民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招遠市建新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鍾曉霞:今天咱接了一個北京的單,你看一下,就是兩萬斤,今天就要裝車發貨,整車批發。
依託齊山鎮的特色農產品地瓜,鍾曉霞夫婦成立了建新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周邊500多畝土地,帶領村民一起搞起了「蜜薯產業」。電商,成為了鄉村振興戰略中吸引青年人才回流鄉村的最大舞臺,如今,招遠市已經孵化培育起涉及農產品的電商商戶50餘家,網絡店鋪5000多家,電商從業人員10000多人,帶動了農村致富、農民增收。
【來源:煙臺廣播電視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