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學的核心是陰陽五行

2020-12-07 一筆乾坤

秦始皇稱帝三年後,東巡郡縣,他先到泰山封禪,之後又到臨淄天齊淵祭天。人類文化的創造,就是意顯現為象,象著明為言,任何文化之象,都有一個核心,天,便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因為,不知天,便不能洞悉中國文化的表象的生生體驗,有德者,受天命,失德者,天降喪。由於是萬物之理,人則受命於天,因而人必須「法天」。

無論是八個經卦還是六十四別卦都是陰陽爻組成,但陰陽和五行的來源比較複雜。

陰陽的含義和來源有哪些?

陰陽據傳在夏朝的時候就有,是簡樸的古代哲學,也是揭示了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道理。

周易的符號是「—」和「--」,每卦三爻,組成八卦,蘊含了天地人三才之道,也象徵天地間八種基本事物及其陰陽剛柔諸性。八卦相互組合重疊,組成六十四卦,可以具體的表現這個空間之中的萬事萬物,以及事物間的矛盾聯繫。

在戰國時期,已經有了「易以道陰陽」的說法,晉太康二年,在汲縣魏襄王的墓中出土了殉葬的竹書幾十車,其中有《易繇陰陽卦》二篇,它與晉代出土的《陰陽說》都已經亡軼了,其實並非《易》以道陰陽,二是以陰陽道《易》。

從表面上來看,十翼用陰陽解周易,但實際上將周易納入了陰陽思想體系,周易成了陰陽思想的註腳,這個變化過程,可以從《彖》、《象》、《文言》中找到明顯的痕跡。

在易傳中可能最先產生的是《彖》,其中說陰陽的地方有兩處。

地天泰,內陽而外陰。

天地否,內陰而外陽。

「內」指內卦,也就是下卦。「外」指的是外卦,也就是上卦。地天泰內卦為乾,故樂「內陽」,外卦為坤,故曰「外陰」天地否反之。

《彖》已將乾、坤各個確定為陽卦、陰卦了。《象》較之《彖》後出現。《象》辭中道及陰陽者,見於乾坤兩卦的初爻。乾為天,初九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坤為地, 初六,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文言》只解乾坤兩卦卦辭、爻辭。《乾丶文言》解乾卦初之爻曰:「乾龍勿用,陽氣潛藏。」《坤丶文言》解坤卦,上爻曰:「陰疑(讀作擬)於陰必戰,為其嫌於無陰也。

總之,《彖》、《象》、《文言》中言及陰陽處甚少。一共僅有六處,然而其言雖微,卻意義重大,僅此六處,就將整個《周易》納入了陰陽體系。

陰陽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陰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其屬性可分為兩類,陰類和陽類。五行能生成萬物並發展演化。

那麼五行來源於什麼時候呢?

在夏代人們就有了五行的概念,但沒有十足的證據,是不是夏代先姑且不論,但是漢人整理秦火之餘的典籍時就竄出了很多關於五行的詞句。

左傳中也有一些關於五行的確鑿記載。

在《左傳·昭公·昭公二十五年》中記載:「天地之經,而民實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昭公三十二年》:「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體有左右,各有妃耦。」

這些記載說明了,在春秋時期已經流行了五行概念,無論多麼複雜和龐大的事物都蘊含了陰陽,任何簡單和微小的事物也包含了陰陽的道理。

萬事萬物因其特徵,可以歸納為五大類「金」「木」「水」「火」「土」統稱五行。它們並不光是具體的五種實物,也是宇宙所有東西的五種不同屬性的抽象概括,或者說是五種能量。

五行之間有相生相剋的關係,也有陰陽的兩個方面。陰陽不只是大家理解的對立,而是相互牽制,一方面太過,就會引起另一方面的不足。一方面不足也會導致另一方面太過,事物的陰陽兩個方面,總是此盛彼衰,此消彼長,不斷地在運動變化者。

陰陽不但是相互對立,相互制約,同時又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相互轉化,因此,事物的陰陽兩個方面,是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任何一個方面,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又如,再以陰陽來說明物質的「體」與「用」或者,「質」與 「能」的概念,那麼質就是陰,能就是陽。體就是陰,用就是陽。

事物的陰陽兩個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陰陽兩者,不斷的變化,到了一定階段,陰可以轉為 陽,陽也可以轉為陰,而這一階段,一般都在事物變化的物極階段。就拿奇門來說揭示了事物不斷更新的變化,生生不息,無有止境,永無重合的規律,奇門預測根據天上的日月星辰的明晦盈虧,地上山川草木的滄桑變遷和人生的生老病死的規律來預測宇宙萬物的發展變化情況,我們可以悟出一個道理,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這種發展變化具有相似性,但是沒有相同性。

《易》幾乎無所不包,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相關焦點

  • 不懂陰陽五行,難入道家醫學及武功大門,道醫有秘訣
    何為陰陽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國古人對天地萬物理解的一種方式,也可以說是開啟宇宙萬物的一個秘密通道或者說鑰匙。五行」,然而兩者互為關聯,五行必合陰陽,陰陽學說必兼五行。陰陽五行是中國古典哲學的核心,為古代樸素的唯物哲學。」
  • 站在人間仰望穹宙:古代中國對星空的哲學思辨與詩人想像
    然而,中國古代從很早開始就還有另一種佔卜方法,即宿佔,某種程度上就是中國的佔星術。佔星術是我們都聽說過的,比較核心的一個觀念就是認為天上的星象,包括星宿、星座以及日月的位置、運行和變化等一切現象,都能夠與古人生活的現實間產生對應的聯繫。
  • 給你細說小說中的陰陽五行之術
    一陰陽之謂道 ,陰陽不測之謂神。無極生太極,太極產陰陽,而後化生出金、木、水、火、土五屬性,神仙有陰陽五行屬性。道教信奉的趨吉避兇的本命神——————六十元辰,是根據十天幹和十二地支循環相配而得,按天幹地支陰陽五行之屬性。甲為陽木,乙為陰木,丙為陽火,丁為陰火,戊為陽土,己為陰土,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壬為陽水,癸為陰水;子為水,醜為土,寅為木,卯為木,辰為土,已為火,午為火,未為土,申為金,酉為金,成為土,亥為水。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它對中國古代科學理論、哲學思想、文化藝術都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 陰陽家的陰陽五行思想,對於兵家有什麼影響?
    《尚書●洪範》云:「五行: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愛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是關於「五行」的最早記錄。從《尚書》的記錄看,「五行」觀念起源於刀耕火種的古代農業生產,水、土是作物生長的必備條件,火用來燒荒,木、金用來製作工具。
  • 五行學說:最具中國特色的宇宙認識論哲學——究竟好在那裡
    如果我們對世界各國的哲學史進行一番比照,就會發現大多數國家的哲學是從較為簡陋的低級認識,一點點走向成熟的。可在這當中,有一個國家卻顯得格外的特立獨行,因為她的哲學從一開始就達到了巔峰,之後的幾千年裡也不過是對之前的哲學認知進行解讀和再認識罷了,再也沒能創造出那樣的輝煌。而這樣的一種局面,造就了這個國家的一種與眾不同的民族性格,那就是他們總是向後看。
  • 中國的陰陽五行理論創立於何時,天幹地支又從何而來!
    五行的由來陰陽五行和天幹地支是中國本土文化裡和中國漢字同時出現的,它由中國傳入東亞各國,尤其是日本、韓國、朝鮮等周邊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一定程度是說這些古老的玄學文化在異國保存得比中國本土更純正。那麼,它們形成於何時,在當時的主要功能有什麼呢?
  • 上海公開課 | 洛謙老師解密陰陽五行
    你根本不了解自己洛老師講座開課啦活動主題:解密陰陽五行陰陽五行學是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思想的結晶,它通過金、木、水、火、土五種能量模式幫助我們認知生命、解釋宇宙,形成高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用現代的科學語境來說:宇宙中的一切萬有本質上是能量,如果可以知道能量是怎樣運作的,我們就有可能洞見一切,本課程就是從這樣的角度來展開的。
  • 中國元素之陰陽五行你看懂了嗎?
    《霧山五行》講述的是在妖獸縱橫的上古時期,金木水火土五個家族憑藉陰陽五行的強大能力,設立結界鎮壓妖獸的故事,但在陰差陽錯的命運安排下,封印妖獸的巨闕神盾被開啟,妖獸界即將掀起一股血雨腥風。 《霧山五行》將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和陰陽五行概念的引入,對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之元素加以利用,讓頗顯傳統的水墨國風增添了別具特色的獨特奇幻風格。陰陽五行元素的相生相剋,也得到了非常鮮明直觀的呈現。 金木水火土道家五行學說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
  • 簡說陰陽和五行的關係
    現在一說到陰陽五行八卦,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感覺頭暈,太玄乎了。陰陽說起來要簡單點,可以說就是「一分為二」在質和量兩個方面的描述。而五行的那個「金木水火土」是什麼鬼?怎麼來的?五行的本質,就是陰陽運轉後的狀態。陰陽為傳統哲學中的最基本內容,內涵廣泛。基本表述,陽為外在、向上的,陰為內在、向下的。而在陰陽運轉的狀態中,向上、昌茂、繁盛、炎熱的「陽」表現為「火」,如《尚書.洪範》中所說的「炎上」;向下、寒冷、滋潤、靜藏的「陰」表現為「水」,為「潤下」。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
  • 八卦之陰陽五行屬性
    1、 陰陽屬性如何確定八卦的陰陽?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更是一個生活常識。所以,卦的陰陽屬性就是:乾()、坎()、艮()、震()四卦,屬陽卦。其中乾為父,為純陽之卦,艮為少男,坎為中男,震為長男。因為震、坎、艮中陰多陽少,表示陰從陽,故為陽卦 。巽()、離()、坤()、兌()四卦,屬陰卦。
  • 陰陽五行與相面術
    相面術在我國由來已久,本屬於陰陽五行學說的範疇。 中國的相面術並不神秘,是基於陰陽五行學說的原理而形成的獨特理論。根據陰陽互根的原理,欲識其內,先觀其外。一個人的內涵、本質性的東西,一定會從他的相貌、舉止言行表現出來。甚至人的一生,也可以看出大概。
  • 陰陽五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
    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五行,這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概念。 無論皇帝、官員,乃至販夫走卒,沒有不知道陰陽五行的。 《周易》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就是說,道就是陰陽的變化。
  • 五行起源,陰陽五行到底是什麼
    陰陽五行理論起源於天文和自然科學,對於宇宙和自然的觀察,我們的祖先並不是從人本位、甚至不是從地球本位出發,而是從宇宙的視角看待地球、看待人。遠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人就發現地球受太陽影響極大,晝夜明暗、冷暖四季都是太陽說了算。而且除了太陽,還發現了與地球最近的其它幾顆行星同樣對地球磁場影響很大,並分別以金木水火土命名。
  • 易學陰陽五行的解釋
    易學陰陽五行的解釋中天易張永紅整理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人民獨創的,是東方神秘文化的理論基礎,它對我國科學文化的發展產生過重大作用,特別是對中醫學、 氣功學、易學數術影響特別深,作為周易預測體系的一個分支——《大六壬金口訣》也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其理論淵源。
  • 除了陰陽範疇,還有五行八卦等學說
    在陰陽學說之外,最典型的就是五行學說和八卦學說。五行學說是一種與陰陽學說不同的解釋世界的模式。五是五種事物。行既意味著行列、秩序,也意味著運動變化。五行說將天地萬物分為金木水火土。為何只是這五種事物?而不是四種或者六種?這大概和人們在生活世界中最切近打交道的事物有關。但五行不只是指具體實在的五種存在者,而也是指五種存在者的本性。
  • 說說「五行(hang)八作」和「五行(xing)八卦」
    九流指先秦至漢初的九大學術流派,儒家者流、陰陽家者流、道家者流、法家者流、農家者流、名家者流、墨家者流、縱橫家者流、雜家者流。「五行八作」中「五行」指的是車行、船行、店鋪行、腳行、衙役行。而「八作」則是指金匠、銀匠、銅匠、鐵匠、錫匠、木匠、瓦匠、石匠。
  • 相信陰陽五行也沒什麼啊,純當找個心理安慰也不行嗎?不行
    可能不是語文、外語,更不是數學、物理,而是「陰陽五行」。現代生活的壓力之下,陰陽五行扮演著先知的角色。它似乎和你的生活密切相關,婚姻、家庭、職場、財運、健康,什麼都可以用陰陽五行來解釋甚至是預測,又往往被拿來消遣,「妹子,你五行缺我。」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幾乎每個中國人都對陰陽五行略知一二。那麼,陰陽五行真的可靠嗎?如果不可靠,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信呢?
  • 周易風水基礎知識-五行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周易文化最基礎的知識--五行,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一、什麼是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人們用五行來解釋各種不同氣能之間的相互作用,它們之間形成了一種氣能相生、相剋的模型。 五行的生克主宰宇宙萬事,此外五行也有陰陽之分。 「木」、「火」為陽,「金」、「水」屬陰,通過「土」的作用,產生循環變化。陰陽與五行並稱「陰陽五行說」。可謂是風水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