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基

2020-12-17 騰訊網

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五行,這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概念。

無論皇帝、官員,乃至販夫走卒,沒有不知道陰陽五行的。

《周易》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就是說,道就是陰陽的變化。

這可以從《道德經》中得到呼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一就是陰陽未分的氣,二就是陰陽,三指的是陰氣、陽氣和陰陽二氣的混合。

徒陰則不生,徒陽則不長。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陰陽,而且必須同時具備陰氣和陽氣,所以叫負陰而抱陽。

四季的變化,人生的生老病死,都是陰陽二氣消長的結果。

從陰陽的概念,古人又引發出了五行的概念。五行不是五種類物質,而是五種能量及其運動方式。

五行:五種能量

陰陽二氣分化出了金木水火土。

1

木的特性是「曲直」

木代表了生發,生長。所以具有生發生長、柔和舒暢性質的事物都歸屬於木。就像溫柔而有生命力的春天一樣。所以木又代表春天,代表顏色就是青色,象徵萬物生長的力量。

從人的角度看,木在五德「仁義禮智信」裡主「仁」,所以屬木的人,性情溫和,身上充滿了正能量。

2

火的特性是「炎上」

炎熱向上,所以具有發光發熱,蒸騰上升性質的事物都歸屬於火。

南方夏天最是炎熱,所以火主南方,代表夏天。「紅」是火的代表色,代表夏天的熱情似火。

火屬性如同太陽高懸天空,普照四方,所以命中屬火之人得天陽之光熱,必火氣充足、熱情外向、大方坦率、行走如飛,當然,也可能缺乏耐心,脾氣火爆。

3

土的特性是「爰稼穡」

土不僅能化生萬物,還能承載萬物,所以具有承載、生化作用的事物都歸屬於土。

土厚德載物,是最包容的,所以處於不偏不倚的中央。有人問:那土屬於哪個季節?其實,土也處於季節的中央,即夏天過渡到秋天之間的18天,人們管它叫長夏,此時氣候悶熱潮溼,動植物都在孕育下一代,自然界相對平衡。所以土的代表色是「黃」,平實而不絢爛。

所以命中屬土之人性格平和不偏激,親和力強,跟誰都能處好關係,做起事來沉穩務實,並能像土一樣承載化生萬物,讓身邊的人都發揮長處。

4

金的特性是「從革」

即順應天道變革,自帶一股肅殺之氣,所以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特性的事物都歸屬於金。

日落西方,灑落金黃,而金的肅殺收斂很容易讓人想到秋天,所以金主西方,代表秋天,人們叫秋天為「金秋」,管秋風為「金風」,此時草木枯黃、百花凋零,一片金黃景象。

所以命中屬金之人性格內斂,脾氣強硬,很講義氣,但眉宇間有鋒芒,像金屬一樣,密度大,將能量收斂內聚起來打造成兵器,準備變革殺伐、改天換地,從陽轉陰。

5

水的特性是「潤下」

滋潤向下,所以具有寒涼、滋潤、向下特性的事物都歸屬於水。

北方冬天最是寒冷,所以水主北方,代表冬天。此時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水本透明無色,可代表色偏偏是表示陰溼黑暗的「黑」。

黑色代充複雜,水就是多變的,複雜的,命中屬水之人比較難懂,水有流動和靜止之分,所以人也分兩種:流動水型的人積極主動,甚至陰險厚黑;靜止水型的人安寧無爭,屬於老子說的「上善若水」。

「行」代表運動。所以五行的關係又是相生相剋的。相生相剋,循環往復。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一物生自於他物,同時也會生出另一物;

五行相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用老話說叫「一物降一物」。

五行相生相剋,才有了生滅,有了寒冬後的春暖花開,才有了天地肅殺,木葉飄落這些美麗的風景和天地間的勃勃生機。

相關焦點

  • 陰陽師:妖怪和式神,是中華文化之中的陰陽五行和神怪的演變
    但是這些東西都適合中華文化之中的陰陽五行和神怪傳說所演變的。其實不管是日本的妖怪也好,還是陰陽道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來自於中國的神鬼故事以及陰陽家的傳播。比如說,轆轤就來自於幹寶的《搜神記》中的落頭氏,而姑獲鳥則是來自於中國晉朝的《玄中記》。那麼為何在日本流行的文化,在中國卻難以成為顯學呢?
  • 霧山五行:融合中華文化傳統元素的國漫,每一幀都是山水之間
    隨著近些年國漫的逐步興起發展,《秦時明月》系列、《狐妖小紅娘》等逐漸被大眾認可,並且結合了中華傳統元素這次,就來聊聊這部將中華元素髮揮至極致的動漫——《霧山五行》。因此當《霧山五行》一上線,在畫風上,就彰顯出了自身的不同,受到眾多網友的追捧好評!
  • 五行起源,陰陽五行到底是什麼
    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璀璨而令異邦羨慕,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是人類開悟最早的一個族群。現在很多人之所以感受不到這種內在的榮光,原因在於特定歷史階段形成了傳統文化的斷層,不學就不懂,不懂又怎知其妙。陰陽五行理論起源於天文和自然科學,對於宇宙和自然的觀察,我們的祖先並不是從人本位、甚至不是從地球本位出發,而是從宇宙的視角看待地球、看待人。遠在幾千年前中國古人就發現地球受太陽影響極大,晝夜明暗、冷暖四季都是太陽說了算。而且除了太陽,還發現了與地球最近的其它幾顆行星同樣對地球磁場影響很大,並分別以金木水火土命名。
  • 丹道是道家文化乃至整個中華文化的根源
    丹道修煉所形成的理論體系對於中華文明的影響,全方位的表現在傳統文化的多各個方面,主要如下。一,丹道理論為中華哲學的思想根源中華文明的哲學思想起源於上古文明,到老子寫道德經而開始形成完整的道家哲學體系。道家哲學講天地萬物皆生於道,又名無極。
  • 簡說陰陽和五行的關係
    現在一說到陰陽五行八卦,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感覺頭暈,太玄乎了。陰陽說起來要簡單點,可以說就是「一分為二」在質和量兩個方面的描述。而五行的那個「金木水火土」是什麼鬼?怎麼來的?五行的本質,就是陰陽運轉後的狀態。陰陽為傳統哲學中的最基本內容,內涵廣泛。基本表述,陽為外在、向上的,陰為內在、向下的。而在陰陽運轉的狀態中,向上、昌茂、繁盛、炎熱的「陽」表現為「火」,如《尚書.洪範》中所說的「炎上」;向下、寒冷、滋潤、靜藏的「陰」表現為「水」,為「潤下」。
  • 水墨動畫《霧山五行》:傳統文化裡的斑斕武俠夢
    7月26日,水墨動畫《霧山五行》開播,水墨畫風和超燃的打鬥場面獲得網友好評,成為暑期檔動畫黑馬。《霧山五行》的美術吸收了中國傳統水墨畫的風格,有著生動鮮明的中國風。與其他動畫不同,影片美術設計捨棄了西方的透視而採用中國畫的散點透視。畫面具有濃濃的中國風味。《霧山五行》運用傳統水墨中的寫意和暈染,讓畫面具有流暢性,同時用線條增強了人物的形象感和立體性,這也使得《霧山五行》在整個觀感上更加生動與震撼。
  • 文化自信,需要繼承中華傳統和先秦思想文化,重構現代倫理價值觀
    中華文化是一種倫理本位型的德性主義文化,其核心和精華體現為其深厚的倫理精神和價值觀念。這是中華文化的特質,也是對人類文明的突出貢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三個組成部分: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
  • 《霧山五行》國漫逐漸崛起,融合中華傳統元素,濃鬱的山水風
    一起來看看吧霧山五行的故事背景上古時期妖獸縱橫,一位神秘道人分別授予了陰陽五行的特殊能力給金木水火土五個家族來抵抗妖獸。他們將妖獸驅趕到神隱霧山之中,設立結界。霧山之中另有強大靈力的麒麟獸常常吸引來那些想要提升妖力突破結界的妖獸們,因此自願被封印於巨闕神盾之中。
  • 《霧山五行》國漫的崛起,中華傳統元素的延伸,濃鬱的山水畫風
    一起來看看吧霧山五行的故事背景上古時期妖獸縱橫,一位神秘道人分別授予了陰陽五行的特殊能力給金木水火土五個家族來抵抗妖獸。他們將妖獸驅趕到神隱霧山之中,設立結界。霧山之中另有強大靈力的麒麟獸常常吸引來那些想要提升妖力突破結界的妖獸們,因此自願被封印於巨闕神盾之中。
  • 中國元素之陰陽五行你看懂了嗎?
    《霧山五行》講述的是在妖獸縱橫的上古時期,金木水火土五個家族憑藉陰陽五行的強大能力,設立結界鎮壓妖獸的故事,但在陰差陽錯的命運安排下,封印妖獸的巨闕神盾被開啟,妖獸界即將掀起一股血雨腥風。 《霧山五行》將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和陰陽五行概念的引入,對中華傳統文化藝術之元素加以利用,讓頗顯傳統的水墨國風增添了別具特色的獨特奇幻風格。陰陽五行元素的相生相剋,也得到了非常鮮明直觀的呈現。 金木水火土道家五行學說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
  • 「大道中華」許海宏:對照西方不同的神、哲、科傳統,重新審視中華...
    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更是加劇了基督教向文化的轉化,隨後,在十八世紀中葉,清教徒將基督教新教一一這個參雜著古希臘文化的種子播撒在了美洲大地,並以此為根基建立美國。以基督教信仰立國,一直是美國人標榜並引以為傲的,然而所謂的基督教信仰的根基,實際上是建立在以古希臘文化參雜的根基之上的。其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私有制。私有制與初期教會「凡物公用」原則完全相背。
  • 陰陽文化與抽象思維的契合,完美展現了古人的智慧,我們不如古人
    傳承中國 國學文化理解陰陽,對了解古人的思維,了解整個中華文化,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必須要理解,才能有興趣、有能力、還有有熱情傳承下去。今天就找到了一個總結,我稱之為:偉大的抽象。它們之間互為根基,交感互藏,不但交感互藏,相互之間不斷的相互的交互、感應,而且是互相陰藏於陽,陽藏於陰。實際上這些後面的詞語,就是對陰陽互根的一個解釋,互相的依存,陰依存於陽,陽依存於陰。還有相互為用,各自為各自的體用。
  • 大力弘揚中華醫藥優秀文化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中醫藥文化是中醫藥的根基和靈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基礎之一。從古至今,這種認識經歷了許多輝煌的歲月,也遭受了許多扭曲和誤解。 它對中國古代科學理論、哲學思想、文化藝術都產生了方方面面的影響。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 古代哲學的核心是陰陽五行
    人類文化的創造,就是意顯現為象,象著明為言,任何文化之象,都有一個核心,天,便是中國文化的核心,因為,不知天,便不能洞悉中國文化的表象的生生體驗,有德者,受天命,失德者,天降喪。由於是萬物之理,人則受命於天,因而人必須「法天」。無論是八個經卦還是六十四別卦都是陰陽爻組成,但陰陽和五行的來源比較複雜。
  • 易學陰陽五行的解釋
    易學陰陽五行的解釋中天易張永紅整理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人民獨創的,是東方神秘文化的理論基礎,它對我國科學文化的發展產生過重大作用,特別是對中醫學、 氣功學、易學數術影響特別深,作為周易預測體系的一個分支——《大六壬金口訣》也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其理論淵源。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
  • 中國的陰陽五行理論創立於何時,天幹地支又從何而來!
    五行的由來陰陽五行和天幹地支是中國本土文化裡和中國漢字同時出現的,它由中國傳入東亞各國,尤其是日本、韓國、朝鮮等周邊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甚至一定程度是說這些古老的玄學文化在異國保存得比中國本土更純正。那麼,它們形成於何時,在當時的主要功能有什麼呢?
  • 傳統應用術數簡說(第一講)
    一、傳統應用術數為何能延續幾千年?答:中國傳統文化是以自然規律原理作為哲學基石的,人為天地所生觀是任何理論思想學說的基本出發點,天道天命思想則是人為天地所生觀的具體人文化表述。古人認為:陰陽五行是天地自然界的運作法則,而人是天地自然界的一個生成物,故而天地人三者是一個有機整體,正因如此人及其社會的演化發展有且只有在自然法則系統中才能得到完全解釋,人有且只有認知自然規律並遵循自然法則,亦才能獲得與天地同化的可持續性。故而,陰陽五行原理是任何一門術數的理論根基。
  • 於文化和生活之中看陰陽五行:河圖說五行(上)
    接著昨天易經說陰陽的文章,我們接著往下講。河、洛之氣:《河圖》裡論述的水――火――木――金――土,是以「數」的次序為依據來排列的,表示一種事物相生演化的順序。河圖以十數合五方,五行,陰陽,天地之象。並以天地合五方,以陰陽合五行。朱熹在《易學啟蒙》中寫道:河圖之位,一與六共宗而居乎北,二與七為朋而居乎南,三與八同道而居乎東,四與九為友而居乎西,五與十相守而居乎中。蓋其所以為數者,不過一陰一陽,以兩其五行而已。所謂「天」者,陽氣輕清而位乎上者也;所謂「地」者,陰之重濁而位乎下者也。陽數奇,故一三五七九皆屬乎天,所謂「天數五」也;陰數偶,故二四六八十皆屬乎地,所謂「地數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