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就要拋開心中狹隘的思想,隨喜所有聖人的誕辰日

2020-12-06 紅塵法遠

導語:四月初八佛誕日,全世界佛教徒紀念釋迦摩尼佛誕辰的日子。所有的寺院都會舉行盛大的浴佛法會,香湯浴佛,感恩佛陀的慈悲教化。

聖誕卻是紀念耶穌誕辰的日子,似乎跟佛教徒八竿子打不著。但其實,現在很多中國的年輕人把聖誕節當作節日來歡慶,其中自然也包括很多年輕的佛教徒。因此,有看不慣的佛弟子就站出來批評這種現象,認為中國人就應該過中國傳統的節日。

浴佛節

聽上去似乎說的很有道理,但其實,佛誕也不是中國的節日,而是源自印度的節日。真正中國聖人孔子的誕辰有幾個人知道呢?

所以,就這個問題來解開佛教徒心中的困擾,重新提起這個十多年以前我講過的話題。

一、釋迦摩尼誕辰日:

在佛教來說,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就是浴佛節。四月初八佛誕節,各大寺廟僧眾要請出悉達多的太子像來舉行浴佛法會,作為佛陀誕生的紀念。

香湯浴佛

據《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王后摩耶夫人,在藍毗尼花園的無憂樹下,誕生了悉達多太子,太子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發出「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宣言,隨即從空中直瀉下兩條銀漣似的淨水沐浴在太子的身上。佛弟子們為慶祝和紀念佛陀誕辰就沿用此形式舉行「浴佛儀式」。

釋迦摩尼佛的誕生,為這個世界傳播了佛法,使眾生能夠解脫生死輪迴的解脫。因此在佛誕日,佛教徒通過浴佛的方式,來慶祝佛陀誕辰和感念佛恩。浴佛節也早已打破國界而成為世界所有佛教徒普天同慶的日子。

聖誕節

二、聖人耶穌誕辰日:

聖誕節是為了慶祝耶穌的出生而設立的,但《聖經》中卻從未提及耶穌出生在這一天,甚至很多歷史學家認為耶穌是出生在春天。直到3世紀,12月25日才被官方定為聖誕節。

聖誕節也是一個宗教的節日,是紀念耶穌的誕辰而設立。這一天,世界眾多的基督教會都舉行特別的禮拜儀式。

聖誕節

耶穌是基督教各派信奉的救世主,神的兒子,為了要把眾生從罪惡中拯救出來而示現人間。

聖誕節從最初為紀念耶穌誕生的宗教節日,慢慢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全球性的節日。聖誕節的宗教涵義逐漸和世界各地的文化傳統相互糅合,成為更加豐富多彩的聖誕節習俗。

聖人孔子

三、中國聖人誕辰日:

很多人提出我們應該過中國傳統的節日,說法沒有錯,但是認真地想想,對於中國的聖人孔子,是我們自己民族傳統的文化。我們有沒有在這一天普天同慶?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著名教育家,被尊為"至聖先師",孔子誕辰,是紀念孔子誕辰的節日,為魯襄公二十二年夏正八月二十七,或西曆9月28日。

祭孔大典

從晉朝就有祭祀孔子的儀式,大祭根據孔氏家譜中的記載,在農曆八月二十七日作為孔子誕辰日來祭奠。近代,民國政府選擇了主流的"格里曆"的推算,並將當時的"教師節"定為9月28日。

現在,在孔子誕辰日,大陸、香港、澳門、臺灣等中國各地以及韓國、日本都有紀念活動。在文廟舉行"祭孔典禮"是常見的正式紀念活動。

但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國的年輕人能準確說出孔子的誕辰,而祭奠先師孔子的活動,不要說80、90後親自參加,恐怕知道的也沒有多少吧。

所以,提出中國人應該過自己傳統節日的說法,更多的只是心中美好的願景而已。

浴佛的信眾

四、紀念聖誕的意義:

本文想真正闡述的是:聖誕日,就是聖人誕生的日子。對於一個真正學佛的人來說,首先應該學習佛陀無盡的慈悲,打破自己所有狹隘的思想意識。

佛陀是慈悲的,他對眾生的教化,無愧於他成為聖人。他的教化使眾生能夠以此離苦得樂,獲得智慧光明的快樂人生。上帝是博愛的,他對人類的教化,足以使他成為聖人。他的教化使百姓能夠以此脫離苦難,獲得幸福美好的安樂生活。孔子是仁義的,他對人民的教化,自然使他成為聖人。他的教化使人們能夠以此忠孝禮儀,獲得從心所欲的君子之道。

禮拜的信眾

在聖誕的日子紀念聖人,更多的要我們學會見賢思齊,學習聖人的們言傳身教,也像他們一樣成佛作聖。這才是紀念聖誕的真正意義所在。

我想,每一個位學佛的人都應該先學會對人類的博愛。中國人、外國人,乃至六道眾生,都是我們慈悲的對象。有些人把自己的意識封閉在所謂的「學佛人」當中,看不慣不同的宗教和形式,恰恰遠離了佛陀的本懷。

其實,節日沒有國界,是我們把自己的心設定了狹隘 的「界」而已。作為學佛人應該與諸佛同體、法界同身,為什麼要在與佛無二的智慧中,狹隘地劃分個聖誕、浴佛、國外的、國內的呢?

浴佛

五、唐朝時中國就有佛誕和聖誕:

唐朝時,佛教已經在中國盛行,首都長安善男信女眾多,也都會在佛誕日舉行浴佛的儀式。

《東京夢華錄》:「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禪院各有浴佛齋會,煎香藥糖水相遺,名曰浴佛水。「

文獻記載:唐朝時期的中國就已經有紀念釋迦摩尼聖誕的浴佛儀式了。長安城的寺院在這一天都會舉行盛大的法會,法會上用煎的香藥糖水作為浴佛水來香湯浴佛,善男信女們也會在這一天去到寺院參加這個隆重的法事活動。

景教碑

而唐朝時期,中國也已經開始有了聖誕節,恐怕很多人都還不知道。

唐朝時期,大唐皇帝李世民聽了傳道士阿羅本的講道後,覺得道理非常好,準許景教在中國傳播。這個景教就是基督教的聶斯脫裡派。

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唐太宗特許阿羅本在長安義寧坊興建教堂一所,初稱「波斯寺」,後更名為「羅馬寺」、「大秦寺」。唐朝政府還提供經費支持,所敕詔書上有「道無常名,聖無常體,隨方設教,密濟群生。」的說法,可見唐王朝對於景教傳播的支持。

景教寺

後來的代宗李豫強烈支持景教的發展,每年聖誕節都會賜給景教寺禮拜用的香和御膳,表達了對基督徒的慶賀。

景教碑上記載「代宗文武皇帝恢張聖運,從事無為,每於降誕之辰,錫天香以告成功,頒御饌以光景眾。」

這段碑記上說的就是代宗皇帝參加聖誕節的情景:聖誕節上,主持的神父手裡拿著吊爐,爐中裝著燃燒的乳香,圍繞著教堂四周向主獻祭。所以中國過聖誕節,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

禮敬一切善知識

六、所有聖誕都值得紀念:

當然,文章的緣起中,有些佛弟子看不慣的並非是針對節日,而是對年輕佛教徒對待節日的行為。但是,一個真正的學佛人更應該懂得恆順眾生。

聖誕節,我們就祝他們聖誕快樂;浴佛節,我們就祝他們浴佛節快樂。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早已經清晰地告訴了我們:「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學佛人心情愉悅,每天就都是節日。學佛就是希望大家離苦得樂,天天過節一樣。

聖誕快樂

大家喜歡聖誕節,因為是基督聖人誕生的日子;大家喜歡孔聖節,因為是聖人孔子誕生的日子,因為聖人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大家喜歡佛誕節,因為是本師釋迦摩尼佛誕生的日子。所有聖人的教化都可以使所有眾生都幸福安樂,解脫生死。他們的一生都是為人類付出的一生,所以,他們的出世都值得紀念。

觀世音菩薩

結語:《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說:「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說法」。諸佛菩薩的教化只因眾生根基的不同而隨緣教化,哪裡有國界、地域、民族的分別?

所以,真正看不慣的只是我們內心中狹隘的意識,是因為我們的心還沒有開啟與佛不二的清淨智慧。心淨國土淨,用清淨的心來淨化社會、引導眾生才是真正的慈悲。

所有的聖人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有的聖誕都值得我們紀念,拋開自我意識中狹隘的地域觀念,放下內心中無明的教派之別,學會用清淨智慧的心去面對所有聖誕日和所有的眾生吧。

相關焦點

  • 佛教:有這三大特徵,隨喜讚嘆,你學佛走對了路!
    不過初學佛時,如果正見不具足,甚至以「迷信」的方式學佛,非但難以得到佛法利益,反而易斷掉自己的法身慧命。譬如有人覺得,出家僧眾食素是虛偽,牛羊天天吃草,為何沒有成佛?也有人把佛當成民俗中的「神仙」,認為學佛能讓佛保佑自己。實際上,這些都是學佛過程中滋生的邪見。「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濟公和尚,真身早已成就,示現種種異象,目的在於教化世人離一切相。
  • 學佛人經常說的「隨喜」,你真的懂它的意義嗎?原來是這意思
    接著昨天講的隨喜,一種隨喜的人,他也沒有錢,也做不到,只是心裡頭歡喜,「非常好非常好!這個很好!我心裡頭很慚愧,做不到!」只是隨喜了。那麼這三種現象將來感的果報不一樣的,怎麼不一樣?根據他自己的業力,根據他自己的福報,在這個企業當中,隨著這個老闆發起的這個企業,他也享受一份,這個就是前一輩子隨喜的那個人,人家發一百元錢,他跪在那發一塊錢,這個隨喜的人。
  • 末法時代,學佛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
    《華嚴經》說:「世界若無佛,及眾賢聖人,彼諸群生類,無有一切樂。」我們有緣接觸到佛法的人,能夠在佛法的引導下,解脫因生活、內心產生的痛苦,並且依靠這一因緣,最終在生死苦海中有了出頭之日。在無量劫以來的輪迴之中,停止了這種無盡的悲苦,因此學佛是唯一解脫的津梁。佛教以慈悲為懷的理念,以幫助天下眾生為己任的教義,有了它廣大的群眾基礎。
  • 佛教:拜「觀音菩薩」,心中默念4句話,功德無量!
    拜「觀音菩薩」,心中默念這4句話,功德無量!一、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到寺院裡燒香拜佛,會習慣性地跪在佛前許願,希望佛菩薩保佑自己這個,幫助自己實現那個。其實佛教裡是不太提倡人許願的,因為這只會更加滿足個人私利,不符合佛教裡無我利他的慈悲精神。
  • 因果有報,學佛能做到這3點,感應自來,尤其第三點
    人的一生,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歷經滄桑,人來人往,你就會明白,好像所有的經歷都是安排好的。對於學佛人來講,其實和所有事情一樣,也是註定的,用佛家的話語來講,就是有善根,因緣和合,學佛的機緣成熟了。所謂佛法不離世間法,學佛的目的在於使人靜心。
  • 我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來的改變!
    今天的文章是來自一位翁師兄的學佛因緣、學佛的好處以及學佛帶給翁師兄的改變。隨喜讚嘆這位師兄,年紀輕輕就能值遇正法,希望他道業增進!正文各位師兄,各位大德,很高興又到了共同分享,共同學習的時間。接下來,我就談談自己的學佛的因緣、學佛的好處和學佛的改變。學佛的因和緣首先我講講,我學佛的因。小時候因為父母比較忙,沒人帶我,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就跟隨我的祖母一起生活,我的祖母在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會去我們當地的寺廟,去燒香,拜佛。我也跟著一起跪拜。
  • 周易解讀:非凡誕辰日
    中國古代預言詩中聖人出生年份多指向龍年。白羊座(陽曆:3月21日 - 4月20日)是黃道和春天的第一個星座。春回大地,萬物的生機都表現在白羊座人的身上。道祖老子誕辰日是二月十五(陰曆),佛祖釋迦摩尼誕辰日是四月初八,基本都生在春天裡。三、周易推理。
  • 學佛人開悟前,這五顆「心」一定會圓滿具足!
    開悟明心,見性成佛,這是學佛人追求的目標。但是佛法浩渺如蒼茫大海,一入經藏,便不知何年何月才得渡往彼岸。究竟怎樣的境界,才算是離開悟不遠呢?研讀經卷典籍不難發現,歷代祖師開悟前,都是圓滿具足了這五顆心。第一,信心所謂「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
  • 義烏海雲禪寺正財神趙公明大元帥誕辰日啟建海雲財神會
    義烏海雲禪寺正財神趙公明大元帥誕辰日啟建海雲財神會明(2020年4月7)日,正值(農曆三月十五)正財神趙公明大元帥誕辰日,義烏海雲禪寺應信眾的請求,代為大眾(鑑於疫情原因,寺院未對外開放,不支持信眾來寺)啟建海雲財神會。
  • 佛教:學佛之人,身上出現這三大徵兆,說明走對了路!
    假如你學佛之後,身上出現這三個徵兆,那麼隨喜讚嘆,你走對了路!其一,不生貪著心,追求覺悟。佛法不是魔法,能讓人「變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學佛也不是求神通,讓你在不如意時心想事成。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弘法四十九年,他的一切言傳身教,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 學佛才知道人生與宇宙的真相在佛法裡講得清清楚楚,無人可以推翻
    學佛後才知道,人生與宇宙的真相在佛法裡已經講的清清楚楚,而且世界上任何人都無法推翻佛的理論【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開示】稽首三界尊,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佛,菩薩及聲聞願我無始劫,乃至於今生,所有三業善,悉皆用回向。願一切眾生,身口恆清淨,意常緣善法,不起貪恚心。願以懺悔力,及諸誓願力,請佛久住世,復請轉法輪。
  • 生活處處是道場,在家學佛的八點建議!
    學佛就是學佛做人,學習佛菩薩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思想品德,學佛不能光念不做,要按佛經中指示的方法積德行善,學一點,做一點,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學習佛法最主要的是學習佛的慈悲與智慧。佛祖曾在《般若經》中說:「手中掌握一法,就等於掌握一切法,這一法是什麼呢?是大悲心啊。」
  • 聖金大建神父誕辰200周年,韓國教會出版其信函
    韓國在慶祝聖金大建神父誕辰200周年的機會上,該國教會史研究所修訂出版了這位聖人的書信。(梵蒂岡新聞網)韓國教會史研究所在聖金大建神父(Andrew Kim Taegon)誕辰200周年禧年的機會上,出版了這位聖人的信函。
  • 今天是「庚子年災難日」?平安度過今天,所有人應重視《地藏經》
    後來,阿南德又公開發表視頻稱:2020年12月20日,將再度迎來大災難,並持續到2021年3月21日,阿南德通過佔星發現,12月20日,土星、木星將重合,危機程度將遠超新冠疫情。    在把宇宙世界研究的非常究竟的佛學思想中,也有人類會滅亡,地球毀滅的理論。佛教認為,任何事物都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地球經歷的成、住、壞、空,這四個時期構成一個大劫,大約共300億年,這也就是地球一生一滅所需要的時間,而終結地球以及地球生命的,就是七個太陽,和一場大水。
  • 佛法:人間淨土——禪宗淨土思想對現代人處世之道的積極意義
    網圖由此之故,世間學佛之人,如果能以活在當下之心去參透佛法,那麼便可以獲得當下之所,時時處處都有如西方淨土的環境,在生活中,一切行住坐臥之行為,都無不處在一個逍遙自在的淨土之中,為什麼呢網圖可是如果用佛教禪宗的淨土思想一對比的話,所有的一切便都會不值一提,為什麼呢?
  • 老夫子漫畫的作者出家:一切隨喜
    看到他出家的照片,留言的、評論的絡絡不絕,很多人都「隨喜隨喜」。我心中卻有一種欲悲的感覺……皈依佛門,六根清淨,從此修行在嵩山。悟道有先後,看破生死才能真正為人,看破因果、六道輪迴才能成菩提。我們都是世間修行路上的過客。
  • 老夫子的漫畫作家出家了:一切隨喜
    看到他出家的照片,留言的、評論的絡絡不絕,很多人都「隨喜隨喜」。我心中卻有一種欲悲的感覺…… 皈依佛門,六根清淨,從此修行在嵩山。
  • 因緣果報,絲毫不差,學佛後,身上出現3種狀態,說明你走對了路
    佛法不離世間法,在家學佛的人,應把佛法運用到生活中,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都包含著佛法的存在。我們在這世間只要覺悟,事事都是佛法,所以要想求佛法,不用離開世間,不用離開眼前人、事、物所有的環境,就能求到佛法,就能開悟,能證果。「佛」是覺悟的意思,覺悟之法就叫佛法。
  • 佛教:心中有佛便是最好的佛緣,看看你有嗎?
    學佛,修佛就是在修自己的心。修佛並不是拜拜佛,稍稍香,上上供。真正的修佛,是要做到心中有佛。佛並不是要我們崇拜他,表面的支持和認同並沒有任何的意義。佛在意的是心靈的傳達,心靈的感召。真正做到心中有佛,便是佛緣。佛是覺悟了的人,是有著大智慧的人,是有著與宇宙人生真理的人。我們學佛,就是要用佛的眼光,思想,行為去面對生活。所以說佛不再天上,佛不再寺廟中,佛在每個學佛之人的心中。
  • 拋開偏見,正視《鬼谷子》,學習華夏經典
    今天讓我們拋開2000多年來的偏見,全新認識《鬼谷子》吧! 1 道與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談鬼谷子那就得談術,因為這部巨著的焦點就是「術」也! 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