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秦始皇陵兵馬俑被世人發現,隨後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然而,秦始皇陵其周邊陪葬墓,曾經不同程度遭遇盜掘現象。上世紀80年代末期,有座秦始皇陵陪葬墓出現了一起很有意思的現象。當時有兩位盜墓賊已進入盜洞,但是卻意外死在了陪葬墓中。考古專家甚至直言:正是因為這兩位盜墓賊死在了墓中,而改變了中國盜墓規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座秦始皇陵陪葬墓,其出土位置位於秦始皇正陵西北部。根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座陪葬墓與之前發現的其他墓穴不同。因為從修建方位來看,這座墓穴並未指向秦陵封土,因此墓主人很大概率不是秦始皇的血親。所謂的血親就是,這座墓穴的主人,並不是秦始皇嬴政叔伯兄弟或者和他有血緣關係。因此這座墓穴的主人,很有可能是秦始皇嬴政身邊的心腹大臣,必定也是身份尊貴之人,才能享有如此待遇。這座陪葬墓中,同時發現了"金銀駱駝",以及其他青銅器等等高規格的陪葬品,這也能印證墓穴主人來歷非同小可。
然而,這座陪葬墓主墓室上方,還發現了兩個盜洞。每個盜洞中都有一具人的骸骨,這兩具骸骨都是頭朝上腳朝下,頭頂有大石塊,很明顯是被人從上面往下扔石頭給砸死。雖說盜墓賊死不足惜,然而考古專家卻覺得,正是因為這兩個盜墓賊,改變了中國盜墓界很多規矩。其實我國盜墓的歷史由來已久,早在東漢末年曹操便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以盜掘先人陵墓所獲資金用來招兵買馬。五代十國時期,陝西、山西、湖北等等大墓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盜掘。
可是秦始皇陵這座陪葬墓中發現了兩具骸骨,專家通過推測骨齡計算,他們應該就是西漢時期的盜墓者。而之所以專家會說,這兩人死在墓中改變了中國盜墓界規矩也並非是空穴來風。根據專家推測,這兩位盜墓賊應該是從盜洞深入地下,接著往外拿出寶物時,被盜洞外同夥扔石塊砸死。說白了,就是這兩位盜墓賊與同夥分贓不均。而被留守在盜洞上面的同夥往下扔石塊砸死。筆者覺得,這兩位盜墓賊死有餘辜,但是他們肯定從陪葬墓中拿出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這些文物早已經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中,再也無從追尋。
只不過這兩位盜墓賊雖死,但是為其他盜墓者立下了規矩。從西漢之後大部分盜墓賊一般是以2~4人為一個團夥,而且這2~4人基本上都是,舅舅帶著外甥,叔叔帶著侄子,或者乾脆是父子去盜墓。很簡單,盜墓時不僅要這些人分工明確配合默契。為了提防人心叵測,外面的人拿到寶物時,萬一心生歹念,將盜洞封上或者是往盜洞內扔石塊、灌水,那麼盜墓賊將會隨墓主人一同陪葬。從西漢之後盜墓賊下洞時,一般是兒子先進去,父親則是留守在上方。一旦兒子進入盜洞之後往上拿出寶物,父母對於子女的關愛是無條件的。
即使是去盜墓時,在外留守的父親也不會對兒子怎麼樣。與之同理,舅舅與外甥,叔叔和侄子,一家人有多大幹戈。所以從西漢之後的盜墓賊,便發展了親屬作案。一方面,家裡人知根知底,如果去了兩人只回來一人,必定家裡要鬧得不可開交。而且這樣也能保證"兩人去兩人回",即使有一人下洞拿出寶物,另一人也不會見財起意,圖謀不軌。
所以考古專家說,秦始皇陵這座陪葬墓發現了兩具盜墓者骸骨,影響了中國盜墓行業的規矩,這並非是信口胡說,而是確有其事。
參考文獻:二十四史、真實盜墓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