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美國作家威廉·巴勒斯曾寫過一本叫《癮君子》的書,其中這一句「毒品把吸毒者變成植物。植物沒有痛感,在靜止的生物體內,痛是無意義的。」詳細地闡釋了毒品對人體和意志力的摧殘。
從沒有想過有這麼一天
21歲,正值芳華。張某卻因為好奇心驅使,染上毒癮。妻子選擇離開,扔下兩歲多的兒子,2018年5月,他被送往戒毒所改造兩年。孩子無人看管,只好交給年邁的父母。進戒毒所的那一刻,張某就已經後悔了。心中掛念孩子,想著漫長的兩年過去,他不一定記得這個爸爸了。
從沒想過21歲,自己會在戒毒所中度過,年少時曾幻想過一萬種未來,沒有一種會是被毒品毒害的人生。張某在所裡的兩年時間,父母從未探視過他,比起對家人的期待,更多的則是愧疚。現在他最大的願望就是通過改造,回歸到正常軌跡中去。
沒結婚,人家等了你兩年
張某剛開始改造生涯,王某卻是「戒毒群像」的另一面。2016年11月入所的他,因為表現良好,獲得了五個月的減期。兩年以來,每到探視日,女友一定會竭盡全力前來,從未有過一次缺席。有次女友在上海出差,他勸她不用來,最後她還是來了,說怕他想太多。那一刻,他才知道以前那個用毒品來解壓的念頭有多愚蠢無知,他辜負了太多人的期待。
在女友的一次次鼓勵下,王某開始重新規劃人生,「沒有結婚,人家等了你兩年」,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呢?他把戒毒期變成自己的學習期,等待回歸社會施展才能,為守候兩年的女友創造更好的生活。人生錯位時看見自己的糟糕,但沒關係,知錯就改,依然能過好這一生。
一個家庭因毒品而破碎
林某,66歲,2017年3月入所,這是他第三次被強制戒毒。1990年,因為對已經染上毒癮的妻子和三個孩子感到無能為力,一氣之下,索性和他們一起吸。妻子去世,子女陸續被抓,家庭破碎。如今,三個孩子先後出所,卻音信全無。他看不到希望,只等死期到來。
對林某來說,毒品就是遊走在他們家庭中的「鬼魅」,但更大的劊子手是不夠堅定的意志。接到孩子電話時,他落下悔恨的淚。知道孩子打工開始新生活時,他感到無比欣慰,「他們好好打工,不要再觸碰毒品,就不怕了,日子一定能變好」。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戒毒所的人生,是非常極致的人間百態。某種程度上,他們都是社會的弱者。對毒品的危害知之甚少,經歷種種不如意和挫折,常常感覺懷才不遇、不堪重負,最後依託於毒品,大部分都是因為在最初時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而放鬆了警惕。但這一試,便再難回頭。
毒品之毒,永遠出人意料,戒毒之難,更是難於上青天。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世界約有10萬人死於吸毒,另有約1000萬人因吸毒而喪失正常的智力和工作能力,同時,我國戒毒人員的復吸率更是高達90%以上。
毒品是絕不能品嘗的禁果
它裹著美麗外衣很容易讓人掉入陷阱
然後讓你一無所有。
生活的壓力不能作為觸碰「禁果」的理由
它只會讓人墜入更黑暗的深淵
再孤獨的夜晚,也會迎來曙光
再絕望的人生,也能重新開始
只要不輕易開始錯位人生
為自己設想,為家人負責
珍惜生命,遠離毒品
禁毒,我們一起加油
本文來源:二更,特致感謝!
END
熱文
原標題:《【戒毒百態】時光雖逝,等你歸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