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大獨裁者》上映,原來喜劇是「笑中帶淚」

2020-12-15 騰訊網

卓別林在喜劇藝術上的成就,或許從他出生便已註定。父母年輕時都是倫敦喜劇界有名的紅角兒,母親的妹妹也是喜劇演員。出生後家境不錯的卓別林,覺得童年的倫敦,「一切都從容不迫」。

然而好景不長。正如他在自傳裡寫道:命運之神捉弄人,既不稍存憐憫,又不顧及公道。父親嗜酒如命,37歲時便意外去世。母親也因為喉嚨一直生病,聲音越來越差。卓別林5歲時,母親在一次演出中意外失聲,他被臨時要求上臺「救火」,卻收穫滿堂喝彩。當他唱到一半歌詞,一個個便士就扔上了臺。他馬上停下來說:「請等等,我必須先撿起這些便士,才可以繼續為先生們唱。」更引得臺下臺上哄堂大笑。

卓別林的喜劇生涯就此開始。之後,他從演員做到導演,再到製片人,卓別林將電影藝術帶到了新高度。縱觀其一生作品,於1940年10月27日上映的電影《大獨裁者》算得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從電影技法上看,這是他第一部有聲電影;從社會影響力來看,其影響力更是超過電影本身,在當時的戰爭年代引起了巨大社會轟動。

我非要嘲笑希特勒不可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日益密布在歐洲大陸上空。當時卓別林已經到美國,但他仍然從生活和工作各方面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影響。彼時他正為寶蓮·高黛創作一部電影劇本,但每天看到希特勒有意掀起戰爭的新聞,他已經無法再靜下心來寫什麼浪漫愛情故事。

卓別林想到了此前英國導演科達跟他提起過的創意:根據面貌相似引起誤會的情節,編一篇關於希特勒的故事。由於希特勒與自己都留著小鬍子,這樣自己甚至能夠一人分飾兩角。

就是在這樣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卓別林懷著滿腔熱情,開始邊創作劇本邊著手拍攝。而作為當時已經頗具影響力的電影人,卓別林想要在新片中針對希特勒和納粹的消息很快傳開,這也使得電影的拍攝過程充滿坎坷。

《大獨裁者》剛開拍時,二戰尚未在歐洲爆發,很多人擔心這部電影會惹惱希特勒。卓別林先是收到了聯美影片公司發來的警告,公司告訴他,電影將遇到審查的麻煩。

除了政府層面的警告,卓別林在拍攝初期收到了大量來自民間的恐嚇。有人在來信中告訴卓別林,如果膽敢放映這部電影,他就會到電影院投放臭氣彈、向銀幕開槍。起初,卓別林也想過向警察局匯報,但轉念一想,生怕這樣張揚出去後更沒有觀眾敢走進影院。

隨著拍攝的進行,二戰已全面在歐洲大陸鋪開。先是波蘭和比利時被納粹突破,然後馬奇諾防線崩潰,法國淪陷,英國陷入苦戰,消息越來越壞。於是英國辦事處的人瘋狂地給卓別林發來電報:「趕快拍完你的影片,所有人都在等著。」而卓別林自己也堅定信念:「我非要嘲諷希特勒不可。」

最終在百般阻撓下,卓別林依舊拍完了這部電影並決定上映。公映前,卓別林特意包下紐約兩個影院,請來社會名流觀看試映。羅斯福總統的顧問哈利·霍普金斯對他說:「這是部精彩的電影,但這樣的電影應該不會賺大錢,你要虧本了。」

《大獨裁者》的拍攝成本並不低,耗費卓別林兩百萬美元,當他聽到哈利這句話時還是心中一緊。當然,最終結果並沒有讓卓別林失望。《大獨裁者》在紐約的兩大影院連續上映15周,觀眾們看得如痴如醉,成為當時卓別林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電影中,卓別林自己扮演的希特勒在辦公室拿著地球儀跳舞,侵略野心昭然若揭。拍攝這樣的畫面,在當時需要莫大的勇氣。

「獨裁者終會死亡,他們從人民那裡奪取的權力會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只要我們不怕死,自由永遠不會消失。」——《大獨裁者》最後,卓別林的這段演說詞成為影史上不可超越的經典,深深地鼓舞了亂世中的普通人。好萊塢導演阿爾奇·梅奧甚至將其與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說相提並論。

讓喜劇到達新高度

《大獨裁者》上映後,卓別林的喜劇生涯也迎來了巔峰。之後他又陸續創作了《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和《紐約王》等現實主義題材影片。自此,喜劇電影來到了一個由卓別林開創的新時代。

卓別林之前,電影類型中雖有「喜劇」,但更像是「鬧劇」。這些影片基本上都是雜耍和胡鬧,演員們玩個高難度花樣,在臺上互相追逐扔蛋糕。演員雖能逗人笑,但普遍沒有「人格」。換言之,他們只負責通過滑稽手段逗笑,而沒有自己的立體形象。

而卓別林作為偉大的喜劇電影藝術家,最大的貢獻是將此前為笑而笑的庸俗「鬧劇」,提高到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水平。從他的電影開始,人們意識到,原來真正優秀的喜劇往往都是讓人「笑中帶淚」,而不僅僅是搞笑那麼簡單。

卓別林那標誌性的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拐杖,創作出一個又一個經典小人物形象。這也讓後來的電影人看到,喜劇電影同樣能夠表達對社會底層平民的人文關懷。

1972年,奧斯卡授予卓別林「終身成就獎」。五年後,1977年聖誕節的早晨,卓別林在家中睡眠時安然去世。(記者 王仲昀)

相關焦點

  • 卓別林《大獨裁者》上映, 原來喜劇是「笑中帶淚」
    卓別林《大獨裁者》上映, 原來喜劇是「笑中帶淚」 日期:2020-10-28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 喜劇大師卓別林,五部巔峰喜劇,堪稱經典
    《大獨裁者》9.1分類型 :戰爭喜劇年代 :1940地區 :美國導演 : 查理·卓別林演員 : 查理·卓別林 / 寶蓮·高黛面對這種境遇,查理不得不被迫外逃,他和戰爭中曾經救過的軍官一起穿著軍服,踏上了逃亡之路,就在他們逃到邊境之時,由於查理與大獨裁者Hynkel容貌相似,被駐守在那裡的德曼尼軍隊誤認為是他們的元首Hynkel,對他進行了高級的禮遇和招待,並請他發表演說。
  • 卓別林——電影喜劇史上不朽的喜劇大師
    人們從他奇特的服裝、可笑的滑稽的動作中,得到了極大的樂趣,又從他的不幸遭遇中由衷地產生真切的同情之心和對不公社會的憤懣和不平。扮演影片中夏爾洛這一藝術形象的,就是英國的著名影星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查利·卓別林誕生在倫敦一個家境貧寒的歌舞演員家庭裡。就在卓別林6歲時,他的父親因病過早的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 因「販賣和平」而被美國驅逐的卓別林
    他的喜劇才華,在流浪漢的角色中發揮的淋漓盡致,至今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更是影響到了整個世界。因為他的電影是無聲的,所以不會受到語言的阻礙,卓別林一言不發就用自己的角色,徵服了世界。他對娛樂有著最為深刻的理解,那就是將光芒照進生活中最黑暗的角落。隨著事業逐漸發展,他拍攝的作品越來越長,也越來越有野心。他關心時下熱點問題,在《淘金記》中,他用靴子表現極度絕望的貧困。在《摩登時代》中,他反對工業化的世界,最後被機器吞噬。他對當前的熱門話題有著深刻的思考。1938年,他開始製作一部極具爭議的新片《大獨裁者》。
  • 喜劇大師卓別林無法上映的影片《拿破崙》
    1952年離開美國之後,查理·卓別林移居瑞士日內瓦湖畔的小鎮維威,居住在一座設備齊全的別墅之中。別墅工作人員中有一位古董專家,他的職責之一便是保護4大箱拿破崙時期的遺留物品:卓別林自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收集這些古董,制服、帽子、馬鐙、手套、銀器、信件等都在他的收藏之列。
  • 為何優秀喜劇電影總會讓人笑中帶淚,魯迅的一句名言直接給出答案
    前段時間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在網上引發熱議,甚至在一段時間各大明星都在抖音上仿佛哪吒的形象,一時間哪吒文化被炒成了熱度榜第一的存在,觀眾在看完這部動漫後的第一評價便是「這是一部笑中帶淚的優秀動漫喜劇電影」,一直以為只有喜劇片的最高境界是讓人笑中帶淚,沒想到動漫也使起了相同的手段,並且獲得了不菲的價值
  • 卓別林也不得不佩服的喜劇大師
    熟悉卓別林的各位,一定有看過他的一部作品《舞臺春秋》,在這部電影中有一個「小配角」——巴斯特·基頓。相比於家喻戶曉的卓別林,巴斯特·基頓或對於普通觀眾來說或許是個非常陌生的名字。誰都不會想到這位「配角」是可以和卓別林被評論為「既生瑜何生亮」的人。
  • 它是卓別林唯一一部被警告禁止拍攝的電影
    說起卓別林,我們腦中第一個湧現的印象就是破禮帽、牙膏胡、大頭鞋、鴨子步,順便手拄一根拐杖,他是英國男演員、導演、編劇,是無聲電影時期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是上一個世紀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結合當時的世界狀況,這部電影其實就是二戰期間拍攝並放映的《大獨裁者》,引發他編寫劇本的間接原因,與卓別林的好友——愛因斯坦夫婦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託馬斯·曼有著一定的關係。這些能人才子接連被迫流亡,這使得對於戰爭情節有一定了解的他憤慨不已,原先他只覺得希特勒滑稽可笑,可現在,迫害進步人士、猶太人的失策了,在他眼中變成了一個毫無理智的瘋子。
  • 喜劇大師卓別林的三部默片,滑稽的動作演繹一場場悲劇
    第一部:《摩登時代》《摩登時代》,1936年上映,片長106min,Classic Entertainment出品,由查理·卓別林執導並編劇,查理·卓別林、寶蓮·高黛、亨利·伯格曼等主演,豆瓣評分9.1,IMDB評分8.6。
  • 卓別林的聲電影和無聲電影一樣重要
    卓別林十年來已從好萊塢熱門的明星發展到巨星國際。作為小丑演員,他在喜劇中注入了獨特的悲情和優雅風格。他有非凡的創造力。當他完全控制自己的工作時,他總是堅持自己的自主權和風格。他是一個喜劇演員,導演,製片人,第一個國際巨星。
  • 卓別林的有聲片和默片一樣是不可錯過的經典
    卓別林在十年間就從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明星成長為國際巨星。作為一名小丑演員,他為打鬧喜劇注入了悲愴優雅的獨特風格。他有著非凡的創作力,當他對自己的工作有絕對操控權後,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自主權和風格。他是一位喜劇演員、導演、製片人,更是第一位國際巨星。
  • 《美麗人生》為什麼要以喜劇的形式去講戰爭的故事?
    更多的朋友不想去看不是因為這點錢,而是覺得這部電影太虐了,前半段是喜劇,後半段是悲劇,他們還是無法接受那個令人心碎的時刻。但我還是去看了,因為我覺得和所愛的人在大熒幕前重溫經典本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前陣子《海上鋼琴師》上映了,我們看了,之後如果有更多經典舊片上映,我也會支持。
  • 最悲劇的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你認識嗎?
    1889年卓別林誕生在了倫敦,母親在劇院演出,撫養他和哥哥長大,至於父親他總有喝不完的酒。幸福的童年總是是短暫的,母親因為用嗓過度得了失聲症,父親覺得母親沒有了利用價值,於是帶著家裡僅有的積蓄、幾瓶威士忌走了,重組了家庭。母親精神失常崩潰了瘋了。
  • 中國最大卓別林回顧展,就在下個月!
    其中,查理·卓別林作品展映部分橫跨25年時間,將其一生中最重要的五部作品——《尋子遇仙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囊入其中,不僅如此,本次展映的五部作品全部為修復版本,而本次展映也是中國目前最大的卓別林作品回顧展。今天,深焦DeepFocus 編輯部主要為讀者介紹的便是其中最特別的一部作品,《凡爾杜先生》。
  • 卓別林《舞臺春秋》:人生只能哭著開場,但我們可以笑著離場
    那些看有聲電影長大的新一代,看著卓別林的默片直搖頭:「他們為什麼只打手勢而不說話?」1940年,卓別林放棄了對默片的堅持,拍了《大獨裁者》——自己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幾年後,他又拍了《凡爾杜先生》。他曾對有聲電影如此深惡痛絕,但他最終還是成了有聲電影的一份子;他的堅持,終於敗給了影史的無情。
  • 卓別林因公然支持蘇聯被美國掃地出門
    從1916到1917年,卓別林為共同影片公司拍攝了12部電影,在這些電影中,他已經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喜劇風格,而且也開始顯示出深刻的思想性。電影《安樂街》中的場景有一個丁字路口,這個設計靈感來自卓別林小時候住過的街道——倫敦東區。安樂街,Easystreet,指的就是卓別林出生的街道Eaststreet,那裡的居民大多是藍領工人和外籍移民,治安極為混亂。
  • 藝術大師當之無愧的喜劇之王卓別林先生,他的電影你 看過幾部?
    世界喜劇之王卓別林,他的電影你都認識嗎?卓別林出身低微,對下層人民懷著深切的愛和同情。他曾批評莎士比亞的戲劇裡都是些王公貴族,宣稱我所構思的喜劇情節非常簡單,那就是普通人陷入困境並解脫困境的過程。他的作品具有廣泛的人民性。正因為如此,人們對這位天才的藝術大師十分崇敬。
  • 海南島電影節「全島放映」子單元「查理·卓別林」
    在「全島放映」的展映影片中,策展團隊精心劃分了單元,並賦予每個單元清晰的風格屬性。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將聯合英國最大的華語電影發行商Trinity CineAsia、法國電影公司Mk2以及中英電影合作研發中心(UCFC)推出至今為止中國最大的查理·卓別林回顧展,放映《尋子遇仙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以及《凡爾杜先生》共5部影片。
  • 豆瓣9.2,卓別林的《淘金記》至今仍是最好的喜劇電影之一
    1925年的《淘金記》是卓別林開始走向成熟的開始,在此之前《從軍記》對戰爭的戲謔諷刺、《尋子遇仙記》笑中帶淚的悲喜劇形式已經獲得了很多的讚譽。而此後的30年代,卓別林創作出了《城市之光》與《摩登時代》,也達到了默片時代的創作巔峰。
  • 人生的旅途中一定要有喜劇精神——專訪卓別林之子尤金·卓別林
    留撮小鬍子、頭戴圓禮帽、手持竹手杖、足蹬大皮鞋、走路像鴨子……查理·卓別林曾是幾代中國人心目中的「喜劇之王」。在尤金的記憶中,生活中的卓別林遠沒有大銀幕上那麼滑稽幽默,他一生都執著於追求公義,因此電影中都是底層小人物當主角。「他很嚴格,總是很忙,忙著電影創作,忙著寫自傳。因為他出身貧寒,很多東西都是自學,所以深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偏偏我從小不喜歡上學,父親就說:你不知道你們有多幸運才能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