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離開美國之後,查理·卓別林移居瑞士日內瓦湖畔的小鎮維威,居住在一座設備齊全的別墅之中。別墅工作人員中有一位古董專家,他的職責之一便是保護4大箱拿破崙時期的遺留物品:
卓別林自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收集這些古董,制服、帽子、馬鐙、手套、銀器、信件等都在他的收藏之列。此外,拍攝一部拿破崙傳記片——親自飾演拿破崙,並起用御用女主角埃德娜·普文斯(Edna Purviance, 她一度是卓別林現實生活中的情人) 飾演約瑟芬皇后,這也是他多年的夙願。
為百萬人所熱愛
20世紀20年代的卓別林如日中天,飽受讚譽,似乎很有可能會被名譽和成千上萬人的阿諛奉承衝昏頭腦。
他無疑是一位喜劇天才,但他真的有能力在劇情片中飾演拿破崙嗎
然而事實上,卓別林是認真的:他為這個從未修成正果的項目神魂顛倒了近20年。
電影明星的自大和傲慢並不是卓別林著迷於拿破崙的原因,19世紀90年代他在貧苦中度過的童年才是他這種執著的真正根源。
「我對我的父親幾乎沒有記憶,我完全不記得他曾跟我們生活在一起。」1964年卓別林在自傳中寫道:「我母親說他長得像拿破崙。」
另外,據卓別林回憶,他的母親十分迷戀約瑟芬皇后,會為他和哥哥西德尼表演拿破崙的故事。
幾十年過後,卓別林與瑪麗·皮克福德、道格拉斯·范朋克和導演D.W.格裡菲斯於1919年創建聯美電影公司,並開始為新項目物色演員。拍攝拿破崙傳記片的念頭此時再度抬頭——不過,相較於實現個人願望,他考慮更多的是普文斯的前途。
當時28歲的埃德娜·普文斯隨著年齡的增長散發出越發濃重的主婦氣質,在銀幕上下都無法稱職地擔任卓別林的情人。事業下滑讓她自信全無,依賴酒精,需要鼓勵。也許是愧疚作祟,當時與她結束了事業合作和戀愛關係的卓別林想為她尋找一個重整旗鼓的機會。
危險的暴君
卓別林和斯特雷奇於1937年完成劇本,卓別林計劃一人分飾拿破崙和他的替身這兩個角色。
「真正的拿破崙在阿爾瑪橋附近經營一個書攤。」卓別林在1957年接受採訪時解釋道,但這篇訪問1978年才被《遇見》雜誌刊登出來,「他把賺來的錢都捐給了老兵的寡婦和孩子。
一天——1821年5月5日——拿破崙(當然,那是他的替身)在三聖赫倫那島上去世。
如你所知,他的遺體被英國海軍帶回,交給法國葬於巴裂榮軍院(Les Invalides, 現實世界中拿破崙陵墓的所在地) 。
整個巴黎的民眾都參加了他的葬禮,場面非常壯觀。事實上,這將會是我這部影片的開場鏡頭。
「真實的拿破崙呢,他依然在自己的小書攤邊忙忙碌碌,那天生意相當不錯。」
葬禮船隊在塞納河上緩緩航行——適合特寫——他小聲說道:「我去世的消息讓我坐立不安。」
這段笑料讓卓別林捧腹大笑——難怪他的專長是搞笑。
儘管他在描述時用了現在時而非過去時,但當時時間已推移至1957年,卓別林應該已經放棄了拍攝拿破崙的故事。
此時的他年紀太大,已經有充分的理由放棄這個20年前的計劃。此時如果再對劇本進行修改,故事恐怕也要面目全非。
1938年,卓別林開始關注另外一位危險的暴君——這次,他有充足的動力將電影拍成。
他將拿破崙替身的劇情搬到了《大獨裁者》中,用他自己的話說,這是一次「突如其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