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說的「冬藏」,到底藏的是什麼?

2021-01-12 網易

2021-01-03 16:49:18 來源: 健康育兒手冊

舉報

  

  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此時,自然界陰盛陽衰,萬物蟄伏,生機潛藏,以待來春。人的養生也要著眼於「藏」,即天人合一。不論是民間俗稱的「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還是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說到「冬不藏精,春必病溫」,都表明冬天不「養藏」,對身體健康不利。那麼,冬藏到底藏的是什麼呢?今天孟奇鵬小兒推拿為您詳細解答。

  

  1

  藏身體,保溫暖

  冬季溫度過低,容易消耗陽氣,導致經絡不暢,引起身體不適甚至發生疾病。中醫認為,冬天應祛寒保暖,護藏陽氣,尤其是以下5個部位。

  01

  腳

  腳是身體陽經的末尾、陰經的開頭,是人體陰氣最重的地方,所以比其他部位更容易受寒。若受到外部寒氣侵襲,腳部的血液就會淤積,導致循環不暢,進而引起感冒、發燒等疾病。

  02

  頸

  頸部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狀的感冒,向上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於腦部供血。因此,很多人一換季就咳嗽、咽炎復發,主要根結就在頸部。

  

  03

  膝

  由於膝關節周圍的末梢神經對溫度和氣壓變化特別敏感,受涼後,會導致周圍的血液循環變差,出現紅腫、疼痛等症狀,進而引發關節炎。

  04

  肩膀

  秋冬只要一露出肩膀,就會感覺很冷,甚至又疼又酸。所以冬天要注意保持肩部暖和,睡覺時也不要露出肩膀。

  05

  腹部

  腹部受涼容易引起胃、腹部不適,甚至疼痛。晚上睡覺要蓋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一旦受涼,輕則腹瀉腹痛,重則引起腸炎。

  

  2

  藏肝腎,護陽氣

  腎為先天之本,屬水;肝屬木,水生木,冬天養好腎,春天肝的生發功能就會得到滋養,才有生發之力。藏肝腎,要做到以下幾點:

  01

  早睡晚起,順應天時

  《黃帝內經》記載,「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才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02

  少喝酒

  《黃帝內經·素問》記載,過度飲酒使人「半百而衰」,冬季寒冷,本易感染風寒之邪,更要少喝酒,每天以半兩為限,但也要因人而異。

  03

  適度運動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冬季氣溫低,但也不能一味「避寒」,適度運動,生發自身陽氣,可以暖身抗寒,是「主動避寒」。需要注意的是,冬季晨練不要太早,最好等到陽光出來再晨練,運動強度也不宜太大,微微發熱即可。

  

  3

  藏能量,打基底

  中國歷來有「冬補」的習俗,「冬季補一補,來春打老虎」。冬季應當少食鹹,多吃點苦味的食物,少食生冷,並食用一些較清淡溫和且能扶助正氣、補益元氣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食補應該因人、因地而異,適可而止。總的來講,健康食補應注意均衡飲食,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礦物質、低脂肪的食物為佳,如雞蛋、牛奶、瘦肉、魚、蝦、豆漿、龍眼、大棗等,還應多喝熱湯,以滋補臟腑,增進食慾,祛寒保暖。

  

  4

  藏情緒,調情志

  冬季主藏,情志上也要潛藏,不要輕易動肝火,防止情緒波動過大,影響體內環境的穩定,使人體臟腑功能失常,甚至損傷機體陰陽、精血等。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就是說,亂看亂聽會使耳目過度使用,耗傷神氣。因此,調理情致,改善情緒,首先要抑目靜耳。目清耳靜,能減少外界對神氣的不良刺激,則「神氣內守而心不勞」。

  第二,精神內守。有意識地鍛鍊、控制、調節自己的思維活動及心理狀態,使它與外界因素保持平衡。內心安定,精神守持於內,外邪就沒有侵入的契機,病痛自然就不會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冬季話「冬藏」
    冬季話「冬藏」極寒天氣謹慎出行近幾日北京天氣寒冷,很多中老年及慢性病患者,容易出現身體不適、病情反覆。那麼如何做好冬季的養生調理呢,我給大家支幾招,讓大家的心身健康的「冬藏」。中醫講究「天人相應」。《黃帝內經》稱「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陽光」。
  • 「冬藏」即養精蓄銳,現代人的焦慮都可以用「藏」來治癒
    每年這個時候,浙江省中山醫院中醫內科主任中醫師張衛星都會接診很多年輕患者:疲憊、精神不佳、失眠。「現代人的工作、生活壓力大,精神和身體上都容易出問題,中醫上講究冬藏,其實,年輕人尤其要注意情緒之『藏』,在這個季節做到『形體隱藏,精神收斂』。」而浙江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蘇衡醫師也表示,每年年底,來就診的年輕患者會明顯增多。最近兩個星期,因為焦慮情緒來問診的患者也不少。
  • 蓄勢冬藏 靜待春生|知己知疾,不同臟腑,各有側重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應曉燕 沈文禮說起冬藏,估計很多人都有耳聞,可冬藏究竟藏些什麼呢?藏營養、藏體力、藏情緒……就身體的各個器官而言,不同臟腑之「冬藏」,各有側重。尤其需要提醒的是,慢性病患者更應注意 「冬藏」,修復體質,貯存體力。
  • 冬至,使用補元獨參湯『冬藏』,來年元氣滿滿
    中醫認為: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天寒地凍,此時陰氣盛而陽氣衰,《黃帝內經》上講「冬藏」就是指冬至這個時候,《神農本草經》認為唯有人參入元陽,最補腎能量,這個季節進補才真正可以被「收藏」,為次年慢慢地為我們的身體所用....
  • 蓄勢冬藏 靜待春生|歲末年初,年入30萬元的杭州女白領焦慮了!醫生...
    每年這個時候,浙江省中山醫院中醫內科主任中醫師張衛星主任醫師就會接診很多年輕患者:疲憊、精神不佳、失眠。「現代人的工作、生活壓力大,精神和身體上都容易出問題,中醫上講究冬藏,其實,年輕人尤其要注意,在這個季節做到『形體隱藏,精神收斂』。」
  • 秋收冬藏,拿好這份冬藏「寶典」
    秋收冬藏,拿好這份冬藏「寶典」 2021-01-06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健康|什麼是中醫所說的「發物」?
    什麼是中醫所說的發物在日常生活中關於發物的禁忌實在太多難道只能夠吃青菜白飯才叫健康飲食>到底「發物」指的是什麼《健康生活家》聯合廣州市居民健康管理協會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推出健康科普系列專題邀請南方醫院中醫科主任謝煒
  • 小雪到,宜「冬藏」
    明書《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元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也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說的都是小雪節氣時天氣變得更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和下不下小雪沒有必然聯繫。不過冬季到來,人們還是期盼下雪。民間有諺語「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
  • 冬藏重在補腎,冬天如何養好腎?
    導語~冬藏重在補腎,冬天如何養好腎?隨著年底的到來全國很多地方都進入到了冬天,而冬天又是一個封藏的季節,冬天如何養生,我來探討一下。首先我們來分析下冬天最不應該幹的事情。首先就是有條件的房勞過勤,沒條件的經常性看不健康的內容,這兩種行為都會傷及腎精。
  • 中醫正骨、美式整脊到底有什麼區別?
    最近發現很多朋友對中醫正骨、美式整脊的認識很模糊,面對這兩個名詞的時候也很疑惑,今天就給大家詳細的分析一下,中醫正骨、美式整脊到底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 中醫小劇場---白色蔬菜到底有什麼特殊功能呢?
    因為深色蔬菜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更高,對身體更有益:紅色蔬菜的番茄紅素含量高,橙黃色蔬菜的胡蘿蔔素含量高,黑色蔬菜的鐵更豐富.......而白色蔬菜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抗癌全民中醫說白色蔬菜到底有什麼特殊功能呢?
  • 鄭州市九院中醫說針法和灸法補陽氣
    通過一個療程的中醫針法和灸法得到改善。"陽氣"是什麼陰是指人的身體,陽是人體具有的能量。陽氣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元氣,它儲藏在人體的腎裡。平時中,我們經常說元氣大傷,也就是陽氣。黃帝內經中說的「陽化氣,陰成形」,陽氣化成人體所需要的能量,陰氣形成了身體。養護陽氣是養生治病的根本。
  • 【中醫大課堂】紫極先生說中醫之道
    本次百草大講堂由百草箱、紫極書院主主辦,古典中醫和秘灸學社協辦。tips:本文根據紫極書院茶茶師兄的速記記錄整理的紫極先生講座提綱。存在錯愕之處請各位諒解。回復「醫道基礎」可獲取更詳細的中醫基礎知識。 中醫在根本上說是道醫,而且是修道的副產品。 中醫只能解決病痛,不能解決生死的問題。
  • 中醫講的痰溼到底是什麼,都能引起哪些怪病
    前言:中醫所講的痰溼在人體到底是怎麼形成的,該如何辨識、分析這些由於痰溼形成的怪病,並且選擇合適理法方藥治療。此文將痰溼講的一清二楚,值得收藏。由於人體脾的運化水溼功能下降,或水液在體內的循環、排洩過程中遇到障礙,水液就不能正常滋潤人體,反而會在體內形成異常的積聚,成為一種病理物質。
  • 中醫講的「發物」到底是什麼東西?
    那些大夫們說過的話:外科大夫常常會說:「鴨肉、鵝肉等性寒涼食物,多食易凝滯血脈,傷脾胃陽氣,不利於外科瘡瘍等疾病的恢復。」皮膚科大夫常常會說:「溼疹、銀屑病、皮炎等皮膚病,辛辣刺激、魚肉海鮮、羊肉等,這些食物都不能吃。」
  • 中醫所說的「風邪」是什麼?為什麼說它是百病之首?如何防範呢?
    在中醫中,「淫邪」的本義是指太甚、太過,也可引伸為「異常」,風、寒、暑、溼、燥、火這六種外感病邪被中醫稱為「六淫」。中醫認為春為木,夏為火,長夏為土,秋為金,冬為水,其對別對應著人的五臟中的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腎(水);春季多是東風,所以若受風邪至病,則發生於肝(木),而肝經氣注於頸部,所以春季得病多在頭部,如眩暈或是流鼻血等;夏季多南風,所以若受風邪至病則多發生於心(火),而心經氣注於胸脅部,所以胸脅部病症多於夏季發生,同理,長夏易發病為脾(土),比如腹瀉等疾病;秋季多西風,對應於肺(金),
  • 關於中醫,那些不得不說的震驚真相!
    有一次恰巧某農學院的幾個學生同我一起吃飯,我就隨便問了問他們是什麼專業的,他們說是營養學的。我問他們:你們學習的營養學主要講什麼內容?他們說缺什麼補什麼。我說:不對吧,中醫我不太懂,但是按照中醫的說法應該是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平衡才最佳,而不是缺什麼補什麼。我隨便就我所了解的舉了幾個實例。結果此後我走到哪他們就跟著問到哪。我說我真不太懂,你們可以請教請教中醫。
  • 古中醫「五藏六府」與現代「五臟六腑」之別處
    《說文解字》中,「藏:匿也。」有隱蔽、儲存之意。「府」與房屋有關,府邸、官府,有出有進。「藏」和「府」都有功用之意。《黃帝內經五藏別論》云: 「所謂五藏者,藏精氣而不寫(同瀉)也,故滿而不能實。六府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則胃實而腸虛;食下,則腸實而胃虛。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 陳情令:義城裡,藍湛對魏嬰說的「幸好」,到底藏了多少深意?
    比如「我想帶一人回雲深不知處,帶回去,藏起來」、比如「理應如此」、比如「只需你不主動招惹別人」……而義城裡的,那句「幸好」,卻是讓無數人感慨萬千。01忘羨,藏著多少沒有言說的驚喜肖戰、王一博和汪卓成等一眾年輕演員主演的《陳情令》,是去年的電視劇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