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是一次大考 出版文化企業如何危中尋「機」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原標題:出版文化企業如何危中尋「機」

與時間賽跑,與病毒抗爭。疫情是一次大考,對出版業亦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出版界快速反應、積極行動,推出了一大批疫情防控類圖書,充分顯示了出版人的文化擔當。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疫情對出版發行領域的各個環節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帶來了諸多困難。近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參加了由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舉辦的網上戰「疫」沙龍,聆聽了來自出版社、科技公司、圖書電商等領域的業界人士在線交流文化企業如何自救、危中尋「機」等話題。

問題:圖書選題如何創新

應對:成立應急出版部深入了解閱讀需求

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出版界短期內推出百餘種疫情防護類圖書,並在網絡平臺推出幾十萬種電子書、有聲書免費向社會開放,彰顯了出版人崇高的社會責任和文化情懷。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融合發展部主任薛紅玉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該社黨委統一部署,立即成立疫情應急工作小組,策劃《科學防護 戰「疫」必勝》科普折頁和《科學防護 「疫」問醫答》科普掛圖。截至2月17日,《科學防護 「疫」問醫答》已印刷15.3萬套,《科學防護 戰「疫」必勝》印刷32萬份。此外,該社還策劃出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等一批科普圖書,為基層提供科普資源服務。

「從出版單位來看,這些圖書大多出自科技類出版社和以理工科見長的大學出版社。面對疫情,這些出版社能夠發揮自身人才優勢,第一時間聯繫專業作者,緊急寫作防疫手冊。」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編審趙強分析認為,這些圖書選題多樣,有面向大眾的疫情防護知識、心理健康知識,有針對醫護人員的專業醫學知識,有針對少兒的科普類繪本,有針對老年人的防護手冊,還有服務少數民族讀者的版本。目前有很多抗疫選題,那麼如何挖掘更好的選題,疫情之後的選題又在哪裡?要進行調查,了解目前大眾需要的圖書類型,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好出版發行。

「就全國範圍來看,還是有相當多的出版機構對次此疫情顯得不知所措,甚至是無所作為。」趙強說,像與戰「疫」相關的文藝讀物顯然比較薄弱,當然,這類選題確實有難度,也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現有的出版機構運行模式不能適應突發多變的社會需要,可能出版社內沒有非常對口的部門適合做疫情相關選題,還需要緊急成立臨時小組來完成。結合這次疫情帶來的衝擊,趙強的建議是,出版機構今後需要設立應急出版部,專事每年的各類突發事件、重要紀念日、國家重大政策等選題。

問題:傳統出版機構忽視數字出版內容管理

應對:加強數字內容建設線上線下協同發展

精靈天下是一家持續為文化企業提供技術和運營支持服務的公司。自2月14日起,精靈天下推出了疫情期間為出版機構免費提供數字閱讀門戶的活動,同時聯合下遊網際網路渠道、網際網路廣告運營商,建立了流量變現通道和模式。上海精靈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覃雲川建議,根據市場的需求反饋,出版社可以多增加一些疫情後內容的數字供應,尤其是涉及職業發展、社會及經濟展望、心理諮詢、健康保健方面,以圖書、文章、音視頻的形式推出。

疫情期間,新華書店、圖書大廈等傳統渠道關閉,線下業務基本停擺,線上需求爆發,這為精靈天下這樣的技術公司幫助一些出版機構搭建數字移動書城等業務提供了契機,而這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傳統出版單位數字出版內容欠缺的問題。

「我比較關注的是,疫情把出版行業的軟肋——生態脆弱的問題充分暴露出來了。」首都版權產業聯盟常務秘書長宣宏量認為,暴露的問題之一就是數字出版業務相對薄弱。由於平時對數字出版不夠重視,面對此次突發疫情,許多出版單位一時無法拿出足夠的數字出版內容產品,應對能力明顯不足。因此,出版單位今後應加強數字內容版權的儲備,加大數字出版業務開發力度。

數字出版業務相對薄弱的原因何在呢?趙強認為,這種窘境與有些傳統出版機構忽視數字出版內容管理不無關係。據他觀察,很多傳統出版機構目前仍沒有設置數字出版專業部門,電子書、有聲書、音視頻課、APP、網站等業務由傳統編輯兼任,因紙質出版思路和數字產品運營的思路相去甚遠,所以這種管理體制並不能生產出適應市場需要的數字產品。另外,有不少出版機構雖設有數字出版部門,但與編輯部門沒有很好地融合開展工作,運作「兩張皮」,也是不能生產出高質量數字產品的一個重要原因。

鑑於目前許多出版單位的數字出版內容體量都不夠大,如果出版單位仍然單打獨鬥,出版行業不能形成協同發展的格局,數字出版業務就很難獲取利潤、積累用戶。北京市版權局計劃推出的北京數字版權證書區塊鏈系統也許會成為出版行業一個很好的協同發展平臺。宣宏量建議出版單位加快模式創新,注重出版生態建設,加強數字內容建設,線上線下協同發展,共同打造屬於出版行業自己的數字出版平臺。

問題:圖書電商如何破局

應對:保證充足市場供應暢通各個銷售環節

面對此次疫情衝擊,由於線下實體消費幾乎停滯,因而使得實體書店遭到重創,圖書消費基本轉向電商平臺,但也面臨著供應鏈不暢通、物流受阻等問題,圖書電商同樣面臨複雜的局面。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圖書電商的影響有利有弊,整體卻是受損的。」談到疫情對圖書電商的影響,中國圖書網總經理黃平認為可從短期、中期、長期三方面具體分析。從短期來看,圖書電商總體受損較大,但相比線下實體書店,損害相對小一些。從中期來看,疫情的影響可能跟非典完全不同,很可能不會出現類似非典過後的消費強勁反彈,因此,電商應做好可能長期相對低迷的打算。從長期來看,疫情期間大量店鋪從線下轉入線上,今後電商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面對疫情,圖書電商如何自救?黃平認為,面對困難,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企業戰略。具體包括以下4個方面:第一,要不要調整企業定位和經營方向。第二,重點是解決生存問題還是發展問題。第三,重點是增加收入還是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第四,重點是要留人還是要留錢。

智勝電商高級講師陸仁賈認為,疫情暴發確實形成了線下到線上的倒逼:辦公遠程化、店鋪虛擬化、教育在線化等,但網上店鋪,庫房無人、快遞不發等問題,造成無法正常運轉,實際上,這些都對網店信譽產生影響。陸仁賈預測,疫情過後實體圖書消費需求會爆發,因此,要準備好充足的產品和貨源,保證市場供應。在疫情期間,圖書電商抓緊時間了解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是什麼。面對市場的改變,思考如何打造新型的團隊去應對,另外,就是關注所有的銷售環節是否暢通。(範燕瑩)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相關焦點

  • 活禽禁售,看天農、富鳳、德康、參皇等企業如何「危」中尋「機」
    而在這其中就有各種機遇,要在「危」中尋「機」。 3.這次新冠疫情算是壓垮「禁活」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企業轉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減產自救是當前最緊急的一個手段。反觀國外的畜禽養殖模式,高度集中、高度規模化的養殖模式值得國內養殖企業學習。
  • 臺企「喬山」復工故事:「危」中尋「機」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上海4月16日電(記者潘清 許曉青)「本以為新冠肺炎疫情會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衝擊,沒想到近期銷量逆勢大幅上揚。眼下員工們已開始加班趕訂單。」談及復工,臺企喬山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永楷連呼「意外」。
  • 撐企來|佛山鴻益在「危」中尋「機」
    佛山市鴻益餐飲配送有限公司成立於 2004 年 12 月,是佛山市團餐行業廣東省 A 級食品安全等級企業,佛山市全國青少年兒童食品安全科技創新實驗(佛山)示範基地,中國營養學會評定的註冊營養師實踐教學基地,佛山市消委會信息化平臺的承諾誠信經營企業、廣東省食品安全誠信企業。
  • 專訪淳石資本姚偉示:疫情是投資人的一次全方位大考
    淳石資本又如何向其「中國的黑石」這一終極目標再出發?疫情是投資人的一次大考面對當前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多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受此影響,世界經濟增長、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國際金融市場等均受到嚴重衝擊。姚偉示表示,中國的經濟走勢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 如何「危」中求「機」穩住外貿基本盤?
    在接下來更複雜的局面下,如何穩住外貿基本盤,各方面都在想方設法。疫情成最大變數,外貿人承受重壓  「我們過去常說,年年難過年年過,年年過得都不錯,今年外貿是真難做。」在外貿行業摸爬滾打幾十年的浙江超超安全閥製造有限公司董事長丁小根,這幾個月來愁得很。
  • 化危為機也是一場大考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全球經濟貿易大幅下降,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影響。面對相伴而來的各類風險挑戰,是疲於應付、被風險牽著鼻子走,還是化危為機、努力實現更大發展,考驗著各地各部門的應對能力和應變智慧。
  • 疫情穹頂之下,線下演出「危」中藏「機」
    摩天輪票務負責人在採訪中如是說道。在被疫情打亂運行節奏的特殊時期,不僅票務平臺,演出行業的各機構、主體也都紛紛發力,報團取暖,共渡難關。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在《倡議書》中提議,演出主辦機構、演出場所等應遵循契約精神妥善處理演出的定金(預付款)退款工作。
  • 喬山公司的復工故事——上海臺企危中尋機拓新路
    原標題:上海臺企危中尋機拓新路   「本以為新冠肺炎疫情會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衝擊,沒想到近期銷量逆勢大幅上揚。眼下員工們已開始加班趕訂單。」
  • 政商大咖雲集搜狐財經峰會 解讀後疫情時代「危」與「機」
    11月26日,2020搜狐財經峰會在京舉行,政商大咖解析「十四五」規劃、疫情後消費態勢、雙循環新經濟、農業農村建設等政策熱點。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朝陽表示,每個人都要尋求逆勢成長,「危」與「機」共存,變化並非都是不好的,因此要更加勤奮工作,用天空視角審視全局、尋求突破。圍繞「中國經濟的韌性」主題,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認為,經濟在明年恢復到正常水平是肯定的,同時增速會比去年高,甚至高一倍。
  • 北京:從「線下」到「線上」 文化企業危中尋機
    原標題:北京:文化企業危中尋機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景區景點停業、文化演藝活動取消、酒店機票退訂使文旅行業持續遭受重創。中文在線數字出版集團政府與公共服務事業部總經理孫香娟說。隨著文化消費習慣由線下轉移到線上,網路遊戲、網絡教育、數位音樂、網絡教育等文化科技融合新興業態廣受國民關注和喜愛,一些文化企業在這一變化中轉「危」為「機」。
  • 後疫情時代,新新飯店化「危」為「機」 爭創全省一流文化主題酒店
    說到酒店的特色,趙敏滔滔不絕:「先說我們飯店的名字,新新飯店之名取至《禮記·大學》中名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蘊涵著新社會、新時尚,既指新旅店、又指面貌永遠保持新鮮、旅店日日保持清潔、滿足賓客良好期待。
  • 人民是「疫情大考」的主考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大考必有考官,無數事實證明,每次大考的主考官都是人民。人民是歷史的主考官,這是馬克思主義人民歷史觀的邏輯必然。
  • 尋轉變,謀發展,「化危為機」有方法!寧波女企業家受邀接受鳳凰網採訪
    復工復產如火如荼寧波女企業家們扛起擔當、積極行動受到了鳳凰網的關注她們如何高質量復工復產?如何化危為機,尋轉變、謀發展?面對「後疫情時期」的考驗,她們要怎樣「危中求機」?鳳凰網浙江走訪了幾家本地企業,一起來聽聽這些寧波女企業家如何尋轉變、謀發展。康達洲際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郭詠梅:很多人不了解,用於肺部檢查的CT和移動DR(醫療器械)是疫情期間最緊缺、最急需的醫療物資。
  • 疫中尋「機」!丹橙現代果業推動晚熟桔橙銷售10萬餘噸
    2020年,疫情「黑天鵝」襲擊全球,對原本抗風險能力較弱的農業,更無異於一場「海嘯」。但有「危」就有「機」,面對疫情「大考」,四川國有農業龍頭企業——丹橙現代果業通過直播帶貨、電商平臺促銷、產銷雲推介等措施,帶動丹稜晚熟桔橙銷售10萬餘噸,交出了一份「抗疫助農」高分答卷。
  • 疫情期間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現狀調查:苦盡如何甘來
    在此環境下,不少首都文創企業努力用業務轉型或多元化經營方式,在危機中尋找機遇。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深入調查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看看文創企業如何直面挑戰渡過難關。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到近期北京再次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北京文化創意產業連續遭遇重創。產業鏈上的所有企業收入銳減,甚至歸零。
  • 戰「疫」大考 潮州行動科研、轉產、復工、捐資,潮企身影無處不在
    【編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全國頓成戰場,潮州亦在其中。戰場上沒有硝煙,但這場特殊的戰「疫」卻真切地關乎每一個人的生命健康和社會生產安全。這無疑也是一場大考。大考面前,潮州如何行動?如何答卷?
  • 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普巴金剛大考
    一般來說,薩迦傳承中的修學系統主要可以分作兩個區塊,也就是在寺院裡進行的法事儀軌學習和在佛學院對佛教哲學的研修。舉例來說,以薩迦寺的習慣和規定而言,剛出家的僧人會先在寺院裡進行基本的背誦,然後學習法事儀軌,等到這部分的學習圓滿之後,再進入普汝瓦拉薩迦能仁佛學院就讀。可能偶爾會有例外,但基本上是如此。
  • ONEZONE新零售:疫情時期有「危」更有「機」
    來源: 財經快播網疫情期間,發展了三年多的新零售迎來大考。新零售進化轉危為機:ONEZONE疫情期間引加盟諮詢暴增1.5倍疫情爆發後,ONEZONE立即進行調整,一方面,以門店原有微信群為主陣營開展線上業務,另一方面,同步在自有的ONEZONE線上商城、門店所在商場的線上平臺,以及進駐外賣平臺等等多個渠道埠進行銷售。
  • 歷經疫情「嚴冬」,湖南餐飲如何追趕「春光」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首席記者 周月桂隨著疫情防控形勢轉好,多家餐飲企業陸續復工。再次打開堂食的大門,對所有餐飲企業來說,都是一次大考,也是復甦的機會。這幾天,記者在長沙採訪了火宮殿、玉樓東、冰火樓、徐記海鮮、秦皇食府等多家餐企,看他們如何「危」中尋「機」,把被疫情耽誤的「春光」搶回來。(長沙餐飲逐漸恢復堂食 3月12日,長沙市芙蓉中路某餐廳已恢復堂食,不少食客前來就餐。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持續發展,長沙不少餐館逐漸恢復堂食,餐飲經濟逐漸復甦。
  • 北京:15億政策紅包讓文化企業「很踏實」
    「大考」,北京市制定出臺《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促進文化企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北京文化28條」)。其中,在危機中尋找新機遇,推動創新發展是重要關注點。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政策為「網際網路+文化」等一批新興業態的融合發展按下了「快進鍵」,實現快速發展,保障文化產業「疫情止損」。同時,籌備北京國際電競創新發展大會等品牌會展活動等措施,也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