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扇,一種遊走的藝術

2021-01-09 騰訊網

明 清 扇 面 繪 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扇子在古代有「搖風」「涼友」等別稱,在電風扇、空調普及之前,扇子成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暑良助,自始畫家和文人在扇子上繪畫書寫之時,扇子開始從單一的實用性而走向功用與審美的雙重功能,從而變為文人雅士手中的一柄玩物:「雅扇」。因其小巧便攜故而影響廣遠,所以又可稱之為「一種能夠遊走的藝術」。

▲明 陳繼儒 水墨溪山

明清時期,摺扇成為扇面書畫的主要載體,因其具有實用性、工藝性和美術性多種特性,而受到社會各個階層的青睞,幾乎所有的文人書畫家都曾在扇面上作畫。

由於風格與流派的不同,扇面書畫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面貌。扇面藝術的發展進入到一個全盛時期

▲明 沈周 綠蔭亭子

▲明 周廷策 牡丹孔雀

在傳世的許多明清摺扇中,畫家們借景託物,寫心寫意,比興多方,成為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許多經典的扇畫藝術更是後世賞習、研究、臨摹、借鑑的範式與楷模

《中國美術學院臨摹範本·明清扇面精選》收錄了吳門畫派、明清山水及明清花鳥的扇面作品,此系列選編明清扇面大多取自故宮博物院與上海博物館等,較為全面地反映了這一時期扇面繪畫藝術的輝煌成就,也是我們汲取、啟迪、借鑑、融合、變革的源泉和前進動力。

今日,我們特別挑選了該系列中精彩的扇面作品,與你分享。

《吳門畫派扇面精選》

▲明 沈周 秋景山水

▲明 沈周 樹蔭垂釣

▲明 文徵明 滄浪濯足

▲明 文徵明 松蔭策馬

▲明 文徵明 柏樹竹石

▲明 唐寅 朝霜秋風

▲明 唐寅 牡丹圖

▲明 唐寅 松山高士

▲明 仇英 花巖遊騎

▲明 仇英 解馬彎弓

《明清山水扇面精選》

▲明 丁雲鵬 桃花潭

▲明 丁雲鵬 調鵬圖

▲明 董其昌 秋山積翠

▲清 龔賢 秋林茅屋

▲清 龔賢 古柳新荷

▲明 藍瑛 溪亭秋晚

▲清 王鑑 溪亭山色

▲清 王鑑 浮煙遠岫

▲清 董其昌 山莊秋景

《明清花鳥扇面精選》

▲明 沈周 芝石圖

▲明 文徵明 蘭竹圖

▲明 陳淳 山茶水仙

▲明 張之冕 梅花鵪鶉

▲明 陳洪綬 竹石圖

▲明 陳嘉言 梨花白燕

▲明 傅清 梅花幽禽

▲清 吳昌碩 上林春杏

關注百墨藝術,分享書畫之美

相關焦點

  • 扇畫——方寸之間的風情萬種
    蘇州檀香扇、杭州綾絹扇、新會火畫扇、自貢竹絲扇、江蘇麥稈扇......它們享譽中外,聲名遐邇。書畫家在扇面作字取景,不求形似,但求神韻,飄逸造清涼,執扇祛暑氣。《晉書》有言,大書法家王羲之居住蕺(jí)山,遇一賣扇老嫗。王羲之惜其扇少人問津,龍飛鳳舞慨然題字。老嫗看著白扇變墨扇,怕更為難賣。王羲之勸她不必擔心,儘管去賣。竟是市人見之,出價十倍爭買。緣是書扇文字,行氣縱橫,無限匠心留其中。扇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 「東方美學、人生八雅」 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在京成功...
    據八雅文化網報導:「東方美學、人生八雅」——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於2020年12月18日14:58——17:28在北京成功舉辦。 「東方美學、人生八雅」 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以八雅文化之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主導元素,有效融合八雅文化領域相關產業,並與相關聯企業進行長期戰略合作。 此次活動是由八雅文化網、八雅文化產業聯盟、北京八雅文化弘道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北京四為書院、北京八雅大公書畫院、山東八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協辦支持。
  • 「友」艾有扇,端午雅集!半閒堂端午上演摺扇書畫藝術盛宴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莉娜  搖扇子、插艾草、吃粽子、品茗茶……6月25日,端午節當天,以「『友』艾有扇,端午雅集」為主題的「庚子夏月迎端午扇子國畫展」在鄭州天下收藏半閒堂拉開帷幕。
  • 動漫展現不雅表演,莫把惡俗當藝術
    1月3日凌晨,熊爪動漫通過官微就哈爾濱第十屆冰雪動漫聯展上出現的不雅行為作出回應。熊爪動漫表示,1月1日晚活動結束後,現場工作人員在疏散場內遊客時,發現現場有兩名參展遊客存在不文明行為,工作人員出面勸阻並立即聯繫安保人員制止了其行為,現場遊客均可證實。
  • 藝術欣賞||人生八雅 你有幾雅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軍旅畫家 蘭曉龍蘭曉龍生於開封,1992年入伍,1999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師從劉大為、王天勝、任惠中、袁武等先生。201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工筆人物畫專業研究生班,導師唐勇力先生。
  • 官宣:東方美學、人生八雅——2020首屆中國八雅文化藝術交流節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八雅」指的是:琴、棋、書、畫、詩、酒、花、茶,它們每一個都代表著一種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中華文化的一種符號。【八雅說】八雅說,說八雅,八雅先生說文化。撫琴聽流水,閒坐觀春秋,品「琴、棋、書、畫、詩、酒、花、茶」人生之八雅,悟「雅、靜、寧、和、安、逸、儒、清」生命之大道。八雅文化——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中國古代文人必備的根本素養,亦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
  • 女子「下衣失蹤」街頭拍寫真:誤將「不雅行為」當「藝術」!
    不論是人多人少,白天還是深夜,該女子都不顧旁人的眼光,做出不雅的舉動。這究竟是「行為藝術」,還是「商業炒作」?雖然事態嚴重後,發布者刪除了相關圖文,不過公眾的熱議還未平息。畢竟,在公共場合拍攝不雅照,是一種有違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 畫扇話扇——濮建生百扇作品展
    …………吳儂軟語,折花小扇輕輕搖動,如夢似幻寧靜淡泊的筆墨語言流淌著歲月的溫情和心靈的純淨畫扇話扇字裡行間 ,蕩漾著一首首悠揚如歌的茉莉小調因情生意、意到筆隨、清澈透明繪聲繪色如影隨形, 蘊藏著一串串溫婉如玉的線痕墨韻聲入風中
  • 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辦兩岸藝術雅集筆會
    原標題: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辦兩岸藝術雅集筆會  新華網臺北6月26日電(記者李慧穎 何自力)由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辦的兩岸「君子之風——梅蘭竹菊」藝術雅集筆會活動26日揭開序幕,兩岸多位書畫名家受邀出席,並在現場揮毫,以書畫會友。
  • 一周藝術人物|顧錚評述城市表情,「江南扇王」徐義林辭世
    步入五月,國內的藝術活動終於活躍起來。上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發布了攝影評論家顧錚的《城市表情》第三版,並在展覽中呈現出疫情期間的都市街頭攝影作品。在蘇州,被稱為「江南扇王」的徐義林先生辭世,他生前最在意的是蘇扇技藝的真正傳承。在印度,知名女性藝術家扎裡娜·哈什米因病去世,享年83歲。
  • 一種有趣的聲音藝術——口技(Beat Box)
    聲音藝術BEAT BOX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只是通過口、唇、舌、喉、牙等部分發聲,模仿各種樂器及自然界的聲音,這樣的聲音表現形式我們稱為口技
  • 懷袖雅物文人扇,如是清涼
    王魯湘:你看,在你們蘇州制扇的這個行業中間,我也採訪過做宮扇的,那麼那個扇子就是給宮廷用,而且體現一種宮廷趣味,是吧?王健:對,當然還有些普通老百姓用的扇子,包括有一些那個工藝扇,這個是小姐、太太用的東西,但是你為什麼選擇文人扇?
  • 日本香道文化-一種近乎藝術的行為
    香道是從沉香木中創造出一種優雅的香味組合,想出優雅的方法,創造出藝術性很高的道具。聞香是一種近乎藝術的行為,它考驗著人們的知識和情感。它要求人們通過鼻子辨別不同種類的香。
  • 藏界|包銘新:藏扇求品不求名_古代藝術_澎湃新聞-The Paper
    澎湃新聞藝術版《藏界》欄目,本期關注的是成扇收藏家,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包銘新。1947年出生的包銘新是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身為中國服裝界「大咖」的他說自己穿戴很隨意,「渾身上下也沒什麼名牌」。他頂著1.8米的大高個,戴一頂鴨舌帽,往沙發上隨意一靠,便歷數起自己的收藏往事。
  • 丹青墨韻|中國扇,絕美
    中國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漢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與竹文化、佛教文化有著密切關係。歷來中國被譽為制扇王國之稱。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紙、扇、象牙、玳瑁、翡翠、飛禽翎毛、其它棕櫚葉、檳榔葉、麥杆、蒲草等也能編成或製成各種千姿百態的日用工藝扇、造型優美,構造精製,經能工巧匠精心鏤、雕、燙、鑽或名人揮毫題詩作畫,使扇子藝術身價百倍。中國扇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
  • 國內著名Coser 血純茗雅傾情出演《神鵰俠侶》新職業少林
    這可愛俏麗、顛覆傳統概念的角色形象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國內著名coser血純茗雅對該角色的熱情也不在話下。下面讓我們一同欣賞美豔多才的血純茗雅美眉傾情扮演的《神鵰俠侶》全新職業cos美圖。油紙傘下等待歸人  【國內著名coser血純茗雅個人信息面面觀】  血純茗雅  身高:164cm  體重:42kg  星座:水瓶座
  • 清空與綿密的騷雅詞派,是在什麼背景下誕生的?
    其實從柳永以後,詞人們已經走上了雅化的道路。儘管他們也有一些倡雅的言論主張,但其雅化還主要表現在創作實踐上。南宋末年的詞人,從理論上更明確、更自覺地提倡雅化,甚至認為辛詞和辛派詞人那種豪放的風格過於粗獷。這不能不使詞壇的主流風格發生巨大的變化。
  • 論小區大衛像因「不雅」被拆除:藝術與流氓,其實就是一回事
    據江西都市臺報:6月30號,矗立在南昌市濱江豪園小區已十七年的大衛像,一夜間消失了,這讓小區的業主們很難接受,對於此事,官方給出的解釋是「不雅」。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上再次掀起何謂藝術的討論。
  • 美人如扇,扇如美人,是淨是華也是風流
    扇去張揚、忘形與驕矜,修一點清雅內斂,修一點平和恬淡。美人,如扇。扇去焦灼的心氣,徒留清氣滿乾坤。扇如美人,可以是淡是雅是從容,也可以是淨是華是風流。中國最早的一種扇形,南北朝時期就已發展成熟,詩人言:「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團扇」。竹子為骨,形若一輪明月,團團如圓,故而稱為「團扇」,也喚作「紈(wán)扇」。紈是一種細膩潔白的素娟,以此為面製成的團扇,「淨如秋團月」,有如秋夜的月光,如水似乳。所以世人常用「紈素之質」,形容女子的舉止言談不俗,皎皎如月。
  • 古代文人四大雅,您還保持著幾雅?
    調查一下:您有幾雅呢?焚香重在「香」之美;品茗重在「味」之美;插花重在「色」之美;掛畫重在「境」之美。但這四雅之美,如今卻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第一雅:焚香。此雅幾乎要斷絕了吧,而這項是最能體現文人的審美情趣的。插花是一門高雅的藝術,講究花與瓶和諧搭配,大瓶插花,忌諱過度修飾,追求率性隨意,自然流暢;小瓶則宜瘦巧,不宜繁雜,插一枝必得一枝獨秀,插兩枝則兩相唱和。這裡面其實蘊含中國古人獨特的審美趣味。插花有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