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半句更精華,古人的處世之道

2020-12-24 明月文齋

現代有句話叫做「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農村路也滑,人心太複雜」,可以說是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反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著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被坑。

有意思的是,我們今天所踩過的坑,古人幾乎也都踩過,他們為此而留下了很多的告誡,好讓我們能夠儘量少踩一些坑,比如說這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

「一人不進廟」意思就是說,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進入廟宇,這是因為古代的寺廟往往在那些比較偏僻荒涼的地方,畢竟寺廟是出世的修行人居所,若是建在繁華鬧市的話,給人感覺也難免怪怪的。

而在偏僻荒涼的地方,我們就需要格外的小心謹慎,很多的強盜團夥都會棲身在古寺之中,一不小心可能就進了強盜窩,這樣的故事在《水滸傳》裡就有說過,魯智深進瓦罐寺化緣,卻被強搶民女的崔道成、丘小乙聯手打鬥,若非武藝高強,差點就將性命葬送在那裡了。

另外有種說法,則是說深山古寺中可能有什麼詭異靈性的地方,比如說寧採臣去蘭若寺借宿,結果就遇到了千年女鬼聶小倩,要不是有劍客燕赤霞幫助,估計也很難有個好結局;同時《拍案驚奇》裡也記載了很多惡和尚的故事,總而言之,孤身在外儘量不要進入寺廟。

「二人不看井」這句俗語很有意思,現在有部大火的電視劇叫做《隱秘的角落》,裡面一句臺詞是「我們一起去爬山」,結果兩人爬上山以後,一個人就把另一個給推到山下去了,「二人不看井」與這種「二人不登山」的意思差不多相同,防止被另外一個人給推入井中。

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嫌疑,萬一對方自己失足落水,並且沒有救過來,當時他的身邊只有你一個人,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哪怕你沒有推,也必然會背上巨大的嫌疑,生活不得清淨。

在「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面,還有著更為精華的後半句,那就是「三人不抱樹」,所謂抱就是抬的意思,不要三個人一起去抬樹,為什麼呢?因為三個人抬樹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樹前面、樹後面、樹中間各自一人,這個時候樹的重心就是由中間那個人控制的。

若是說你在樹前面或者樹後面抬樹,可是另外兩位同伴一起合作,忽然就把重心給移了一下,樹的重量一瞬間就全部壓向你,幾百斤的重量一下子湧過來,那可是真的可以壓死人的。

抬樹這種事情看似生活中很常見,但其實它也是有著巨大風險的,就算沒有合夥算計人,萬一對方因為自己身體突發疾病,突然就在抬樹的過程中去世,那麼你也洗不清自己的嫌疑。

古人有過非常多的生活經歷,自然也就總結出了很多的處世之道,這其中的很多智慧,哪怕是到今天,都是能夠給我們以智慧啟迪的,像「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看完後有沒有感覺自己學到了呢?

相關焦點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古往今來,不少英雄豪傑死於小人之手,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而小人陰險毒辣,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寧可得罪十個君子,也不得罪半個小人,正如範仲淹所說的,人的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於小人之手,是古人所不齒的,枉費了一世英名。
  • 農村俗語:三人不抱樹,二人不看井,為何一人不進廟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村俗語:三人不抱樹,二人不看井,為何一人不進廟社會的發展,農村的俗語也在慢慢地消弱。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能流傳至今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有些俗語早已過時,但也有一些俗語依然值得今人借鑑。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古人智慧至今受用
    在俗語中,最多的便是對日常生活的經驗總結,其中蘊含了很多的生活哲理,既有那人間的冷暖,也道盡了世態的炎涼,隨貨看起來簡短精悍,但是卻廣受大家的喜歡。一人不進廟廟宇本就是佛家清淨處,為何一人又不能進呢?關於這句俗語,民間的解釋有三種。其一,一個人去寺廟,若是這寺廟丟了什麼財物,那麼你便是百口難辯,即便你是清白無辜的,那你也很難將自己說清楚。其二,寺廟的佛像是極為莊嚴的,甚至在製作的時候,還刻意將這些神像雕刻得恐怖了些。對於一些膽子小的人,還是不適合一個人去寺廟的,這突然之間見到這神像,興許會被嚇到。
  • 農村諺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其中,有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我們很難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諺語的深層含義。其實,這句話是從幾千年的傳統生活中汲取的經驗教訓而來的,從字面上講,他告訴我們,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不要一個人去廟裡,當你兩歲的時候,不要呆在井邊,你最好不要一起抬樹,事實上他背後還有一句話,那就是,一個人坐著,不要靠在柵欄上,也就是說,當你一個人呆著的時候,你不應該去池塘邊。那麼這些詞是什麼意思呢?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口口相傳,源遠流長,背後往往蘊含著各種深意。今日就來說一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這句俗語背後的故事與深意。一人不進廟話說在唐朝時,有一個商人趕夜路,他路過一座寺廟,於是進去投宿。寺廟裡的僧人見財起意,趁其不備,將其殺害。後來這個故事漸漸流傳開來,大家就用「一人不進廟」來告誡世人要注意自身安全。
  • 古訓「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抬樹」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
    摘要:古訓「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抬樹」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今年的春節,估計是很多人這幾年以來陪伴父母時間最多的一個春節了。而陪伴在父母身邊,和他們聊天總會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這句古訓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說的是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年輕人出門在外看看也無妨。這句古訓相信不少人也有聽說過,作為古人的經驗之談,其能流傳至今,可見是有幾分道理的。我們先來看看前半句「一人不進廟」,它的意思是說,如果是孤身一人就不要去寺廟了。
  • 老祖宗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有什麼深意?
    中國古代社會有很多關於老百姓智慧的結晶,俗語更是體會了老百姓的很多的生活智慧與人生哲理,畢竟對於老百姓來說,吃住都是在土地上,很多的俗語更是老百姓親身體驗後總結出來的。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究竟有什麼深意?
  • 農村人總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在當今社會依舊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想起自己剛出社會的時候是在鐵路上面上班,在鐵路上面上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經歷了很多別人所不曾經歷過的一些時刻。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俗語是文化的沉澱產物,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是需要我們細細體會的。除了生活習慣的影響,我們還可以從很多著作中了解俗語的魅力。比如公元280年撰寫《三國志》中就包含很多當時的俗語。這些俗語飽含生活哲理,看著好像十分平實簡單,其實其中是飽含著深意的,甚至道盡了人性之醜惡。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這一句俗語也是如此,看似普通其中也蘊含了很深沉的人生奧秘呢!接下來就和大家好好分析一番。一:「一人不進寺」,古時的寺廟都是建在深山之中,再加上人煙稀少,寺廟也常常是野獸橫行、盜匪出沒的慣地。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後半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處世之道
    如今有關「網絡暴力」的新聞此起彼伏,「網絡暴力」來勢洶洶,讓人無力招架,在古時候,信息傳遞沒有這麼快速,也不會出現萬人「辱罵」一人的現象,但輿論還是存在的,閒言閒語從古至今都有存在。
  • 「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道盡人性醜惡
    導言中華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在五千年精妙絕倫的古代歷史文化中間,大家的老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智慧,匯總了諸多蘊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盆友妻不可欺,盆友夫不能扶」「寧願夜住荒墳,不能旅居生活古寺」「寧娶亡夫寡,別娶活漢妻」「不聽老人言
  • 古人神奇的諺語:揭露一人為什麼不要進廟?兩人為什麼不能看井!
    而民間諺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又蘊藏著什麼樣的玄機呢?一人不進廟,是古人對於即將出門遠行的人的警示,一個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去廟裡,按常規來說,廟是神殿,受神仙的庇佑,也是一片淨土,無論有沒有神仙從心理角度上講都應該是極其安全的地方,但是為什麼一人不要進廟呢?難道是廟裡有什麼汙穢的東西,讓人感到畏懼?
  • 心理學家: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對於他說的道理深有感觸,也覺得平白如話卻意味無窮。這個深刻的名言,蘊含著我們人性的惰性,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做了很多難以原諒的錯事。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以前的廟裡都有較貴重的器皿,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所以說「一人不進廟」。
  • 俗語「鳳凰不入烏鴉陣,牛羊不入狐狸群」,何意?古人處世之道!
    而在過去由於社會生產力之低下,人們在嚴酷的自然環境裡生存,還不能獨立的支配自然力,然而我們古人又是聰明無比的,在長期與自然爭鬥的過程當中,通過自身經歷從而總結出了應用於生活的語言文字,使得後人受用終生,這樣的語言叫做俗語。
  • 俗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觀井,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
    文/加貝俗語:一人不進廟, 兩人不觀井, 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關於人身安全的討論,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未停歇。關於如何保障個人的生命安全,是一個永不衰的話題,生命是其他所有關於理想、關於愛情、等等的基石。
  • 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古人留下的處世名言有何深意?
    ——《夫子治家格言》一飯一粥都來之不易,勤儉節約之風氣也逐漸流行了起來。人們不再會大手大腳的花錢,光碟行動的約束也讓飯店裡被浪費掉的糧食少了許多。但無論怎樣提倡,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人無視社會的忠告,在奢靡之路上漸行漸遠。
  • 老祖宗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精彩,處世智慧值得學習
    老祖宗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更精彩,處世智慧值得學習老話說:「人在做,天在看」,人們總是相信天道有輪迴、風水輪流轉,「現世報應」是佛家的說法,是在人們無力改變所面臨現狀時只能從精神上尋求自我安慰的一種暗示。
  • 古人說「三人不同井,二人不立崖」是什麼意思
    古人有很多俗語,尤其是智慧,可以供的人們參考。那麼古人說「三人不同井,二人不立崖」是什麼意思?我們先來看看三個不同井的含義。所謂「三不井」,是指三個人不能同時到井口或其他水深的邊緣玩耍或工作。為什麼?這句話的深意是,當三個人在井口或在水深邊緣時,一旦其中一人不慎落水,那麼剩下的兩個人都無法向溺水者的家屬清楚地解釋清楚,他們都成了嫌疑犯,必須承擔責任。畢竟有三個人在一起,還有兩個人知道落水的事。所以古人說三個人是不同的,好吧,這就是古人關於哲學的說法深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