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2020-12-15 漫漫話歷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各種各樣的俗語。這些俗語口口相傳,源遠流長,背後往往蘊含著各種深意。

今日就來說一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這句俗語背後的故事與深意。

一人不進廟

話說在唐朝時,有一個商人趕夜路,他路過一座寺廟,於是進去投宿。寺廟裡的僧人見財起意,趁其不備,將其殺害。後來這個故事漸漸流傳開來,大家就用「一人不進廟」來告誡世人要注意自身安全。

在古代,山上還有山賊和強盜,有些山賊和強盜也會在破舊無人的寺廟留宿,如果這時你正好進去,不就相當於羊入虎口了。所以在荒山野嶺,獨身一人,還攜帶財物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多留幾個心眼。

還有另一種說法是,寺廟裡有香火錢和貢品,如果一個人進去的話,很容易被誣陷為偷盜,就算沒有丟什麼東西,如果有人一口咬定說什麼東西丟了,那就洗脫不了嫌疑。所以一人不進廟,免得遭人誣陷。

二人不看井

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說兩個人不要看井。可仔細一想又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兩個人不能一起看井呢?這句話其實有兩層含義。

第一,如果只有你們兩個人在井邊,你很難預防對方會不會把你推下去。

據說以前有兩個同窗一起進京趕考,其中一人文採比較好,成績一直壓著另一個人,而且身上還帶著不少錢。

趕路過程中,兩個人口渴,於是在一口井邊打水喝。文採較差的那個人害怕考試成績不如對方,自己的名額會被他擠掉,於是趁其不備,將他推了下去,然後奪了他的錢財。

除了預防被害之外,這句話還有另一層深意。假設當時只有你們兩個人在井邊,如果另一個人不小心失足落井,那不管你如何解釋,身上的嫌疑都洗不清。

所以,二人不觀井,免得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三人不抱樹

三人不抱樹也可以說是三人不抬樹。那為啥三人不抬樹呢?

正所謂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三人不抱樹就和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意思差不多。

三個人抬樹,大家總懷疑對方沒有出力,結果很容易互相怨恨,甚至互相傷害,最後甚至結仇。而且如果有人偷懶,無形中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但這種傷害卻無法察覺。

話說在古代,有三個人是好朋友。其中一個人家裡有錢,老婆還漂亮。於是另外兩個人合謀,一個想要他的老婆,另一個想謀奪他的家產,於是決定聯手害死他。

兩人故意拉上這個有錢人抬木頭,還故意讓他抬前頭。三人抬起木頭後,中間的人悄悄往後面挪,和後面的人一起使力氣。

到了下坡路時,重量全壓到前面那個人身上,最終把他壓得吐血,不治而亡。而他到死都不知道是後面兩個朋友害了他。

正所謂人心隔肚皮,你永遠不知道對方的心裡在想什麼。所以三人不抬樹,免得互相結怨,遭人迫害。

獨坐莫憑欄

「獨坐莫憑欄」的意思是說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靠著欄杆坐。那這又是為什麼呢?

據說古時候,有一個人的武功,學問都很高,遭到很多同學的嫉妒。這人平時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做完功課,都會爬上山坡,倚著欄杆休息。

他的同學發現他這個習慣後,就悄悄把某一處的欄杆給鋸斷,然後再隨意粘好做個樣子。有一天,這個人在這裡休息的時候,像平時一樣倚著欄杆,結果欄杆斷了,他就掉下去摔死了。

正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生活處處隱藏危機,很多危機表面看不出來,但一旦發生,就無法挽回了。

有人為了錢財在寺廟殺人,有人為了名利把同窗推下井,有人為了美色和錢財謀害朋友,有人因為嫉妒心謀害同學。我們無法預知危機何時到來,只能處處多加小心。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對於他說的道理深有感觸,也覺得平白如話卻意味無窮。這個深刻的名言,蘊含著我們人性的惰性,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做了很多難以原諒的錯事。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古往今來,不少英雄豪傑死於小人之手,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正人君子做事光明磊落,而小人陰險毒辣,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寧可得罪十個君子,也不得罪半個小人,正如範仲淹所說的,人的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於小人之手,是古人所不齒的,枉費了一世英名。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以前的廟裡都有較貴重的器皿,一個人進去,有偷東西的嫌疑,所以說「一人不進廟」。
  • 農村俗語:三人不抱樹,二人不看井,為何一人不進廟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村俗語:三人不抱樹,二人不看井,為何一人不進廟社會的發展,農村的俗語也在慢慢地消弱。
  • 農村人總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在當今社會依舊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想起自己剛出社會的時候是在鐵路上面上班,在鐵路上面上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經歷了很多別人所不曾經歷過的一些時刻。
  • 老祖宗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有什麼深意?
    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究竟有什麼深意?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一人不進廟」。在中國古代,我們都知道,寺廟是很神聖的地方,是用於老百姓平日裡祈禱、禱告進行祭祀儀式的地方,而在寺廟裡面不僅有許多的香火供品,更有許多各式各樣珍貴的神像與佛龕。如果這個時候只有一個人走進寺廟,萬一東西丟了,那就真的是說不清了。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古人智慧至今受用
    一人不進廟廟宇本就是佛家清淨處,為何一人又不能進呢?關於這句俗語,民間的解釋有三種。其一,一個人去寺廟,若是這寺廟丟了什麼財物,那麼你便是百口難辯,即便你是清白無辜的,那你也很難將自己說清楚。二人不看井在歷史上,這一句俗語是有出處的。據說,在宋朝的時候,有兩個書生一起去京城趕考,一個學識相當的淵博,考取功名也是就在眼前的事情,另一個人就資質比較的平庸,心裡對自己的同伴有些嫉妒。於是,在那個聰明的考生在井邊打水喝的時候,另一個考生便走到他的身後,將他給推了下去。
  • 農村諺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其中,有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我們很難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諺語的深層含義。其實,這句話是從幾千年的傳統生活中汲取的經驗教訓而來的,從字面上講,他告訴我們,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不要一個人去廟裡,當你兩歲的時候,不要呆在井邊,你最好不要一起抬樹,事實上他背後還有一句話,那就是,一個人坐著,不要靠在柵欄上,也就是說,當你一個人呆著的時候,你不應該去池塘邊。那麼這些詞是什麼意思呢?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能流傳至今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有些俗語早已過時,但也有一些俗語依然值得今人借鑑。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半句更精華,古人的處世之道
    有意思的是,我們今天所踩過的坑,古人幾乎也都踩過,他們為此而留下了很多的告誡,好讓我們能夠儘量少踩一些坑,比如說這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一人不進廟」意思就是說,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進入廟宇,這是因為古代的寺廟往往在那些比較偏僻荒涼的地方,畢竟寺廟是出世的修行人居所,若是建在繁華鬧市的話,給人感覺也難免怪怪的。
  • 「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道盡人性醜惡
    這種俗語俗話儘管許多 淺顯易懂,但一些使我們絞盡腦汁難以了解透亮,古代人講「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看起來樸實簡易,實際上蘊含深刻含義,道盡人的本性醜陋,遺憾十人九不知道。「一人不進寺」,古時候社會管理很差,而寺院一般都在偏僻的大山深處當中,不但人跡罕至,還經常出現猛獸及匪盜出現。
  • 古訓「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抬樹」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
    摘要:古訓「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抬樹」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今年的春節,估計是很多人這幾年以來陪伴父母時間最多的一個春節了。而陪伴在父母身邊,和他們聊天總會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這句古訓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說的是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年輕人出門在外看看也無妨。這句古訓相信不少人也有聽說過,作為古人的經驗之談,其能流傳至今,可見是有幾分道理的。我們先來看看前半句「一人不進廟」,它的意思是說,如果是孤身一人就不要去寺廟了。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一:「一人不進寺」,古時的寺廟都是建在深山之中,再加上人煙稀少,寺廟也常常是野獸橫行、盜匪出沒的慣地。在宋朝還頒布了專門管理戶籍的保甲制度,該制度在1932年還被蔣介石頒布了相關的條例。這樣針對人口流動就有了嚴厲的禁止,也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犯罪的管理。因此如果有人犯罪想要逃脫官府的緝拿只能做盜賊或是出家了。
  • 古人神奇的諺語:揭露一人為什麼不要進廟?兩人為什麼不能看井!
    現如今我們經常會用一些諺語來表述一些既定的道理,語言雖然簡短,但足以對人的行為和心理做出正確引導,比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說的就是眾人的智慧凝結起來會爆發無窮的力量,這句話無論古今都很受用,也有很強的說服力!而民間諺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又蘊藏著什麼樣的玄機呢?
  • 俗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觀井,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
    文/加貝俗語:一人不進廟, 兩人不觀井, 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關於人身安全的討論,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未停歇。關於如何保障個人的生命安全,是一個永不衰的話題,生命是其他所有關於理想、關於愛情、等等的基石。
  • 古人說「三人不同井,二人不立崖」是什麼意思
    那麼古人說「三人不同井,二人不立崖」是什麼意思?我們先來看看三個不同井的含義。所謂「三不井」,是指三個人不能同時到井口或其他水深的邊緣玩耍或工作。為什麼?這句話的深意是,當三個人在井口或在水深邊緣時,一旦其中一人不慎落水,那麼剩下的兩個人都無法向溺水者的家屬清楚地解釋清楚,他們都成了嫌疑犯,必須承擔責任。畢竟有三個人在一起,還有兩個人知道落水的事。
  • 農村俗話說:「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這究竟有什麼講究?
    農村的很多俗語都包含了待人接物的道理,如「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說的就是出門在外,不要讓自己陷於危險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句俗語「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五人三姓莫走路,三十六人莫過渡」這裡有怎樣的道理
    主流的觀點是相信性本善一說,因為同情弱者的惻隱之心是每個人都有的。我們應該寧願相信這個社會上善良的人還是大多數,但是,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這也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尷尬事。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說啊。一人不入廟:一是因為廟裡陰氣太重,一個人陽氣太弱,容易遭受陰氣的侵犯,你做了什麼沒有人能夠給你證明清白。
  • 關於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莫同行的說法
    在很多地方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有幾個版本,五人三姓莫走路,五人三姓莫同路,五人三姓莫同行,五人三姓莫同車,大概的意思就是說五人恰逢是三個姓氏的人,不要一起走路,很多老輩的社會經驗生活經驗豐富人,把這個話記起來,
  • 詩詞裡的孤獨:獨行獨坐,獨唱獨酬還獨臥
    孤獨,是友人遠去,是獨在異鄉,是高處不勝寒,是世人昏昏獨我昭昭,是月黑風高酒獨飲,是閒敲棋子落燈花……詩人,一群極為敏感的人,也唯有敏感的心才能寫出絕美的詩。人生漫漫,年少時交遊,一人呼百人應,到如今,只剩下自己一人,無人訴說心中苦悶。1、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2、悵平生,交遊零落,只今餘幾。3、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世人昏昏,獨我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