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有什麼深意?

2020-12-22 歷史厚黑學

中國古代社會有很多關於老百姓智慧的結晶,俗語更是體會了老百姓的很多的生活智慧與人生哲理,畢竟對於老百姓來說,吃住都是在土地上,很多的俗語更是老百姓親身體驗後總結出來的。今天就給大家說一下「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究竟有什麼深意?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一人不進廟」。在中國古代,我們都知道,寺廟是很神聖的地方,是用於老百姓平日裡祈禱、禱告進行祭祀儀式的地方,而在寺廟裡面不僅有許多的香火供品,更有許多各式各樣珍貴的神像與佛龕。如果這個時候只有一個人走進寺廟,萬一東西丟了,那就真的是說不清了。

而這句話也是在警戒我們,一個人不要去容易引起爭議的地方,一旦有什麼問題或者少了東西,自已一個人就很難說清楚。

我們再說說「二人不看井」。而這一句話其實有由一個小故事得來的,當然這個故事有版本,不過其中的深意都是一樣的。

古代的時候,有兩個小朋友一起去井邊玩,可是玩著玩著一不小心,有個小朋友就掉下去了,而他的家人就認為就是另一個小朋友將他推下去的。

而這句話其實也是在告訴我們,兩個人在一起,不管是交好或者是敵對,一旦去了危險的地方,發生意外,自己是很難擺脫關係的。

最後看看第三句話「三人不抱樹」。這最後一句話,其實也是很有深意,而「三人」其實在這邊是表示多人的意思,而「抱樹」其實也不是說抱著樹木,這邊其實是指抬樹。

而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很多個人在一起幹活的時候,其中有勤勞的人,就一定會有想要偷懶的人,而如果多個人一起做一個人,有人偷懶這件事情就很難完成。

老祖宗的話不得不說是很有深意的,每句話都有很多的深意,更是讓人醍醐灌頂。

相關焦點

  • 農村人總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是古人所流傳下來的,在當今社會依舊是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的。想起自己剛出社會的時候是在鐵路上面上班,在鐵路上面上班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是經歷了很多別人所不曾經歷過的一些時刻。
  • 農村俗語:三人不抱樹,二人不看井,為何一人不進廟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村俗語:三人不抱樹,二人不看井,為何一人不進廟社會的發展,農村的俗語也在慢慢地消弱。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這些俗語口口相傳,源遠流長,背後往往蘊含著各種深意。今日就來說一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這句俗語背後的故事與深意。一人不進廟話說在唐朝時,有一個商人趕夜路,他路過一座寺廟,於是進去投宿。
  •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俗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到底幾個意思?第一、一人不進廟一人不進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一個人進了廟裡,而不能確保廟裡的安全,特別是對廟裡的情況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去投靠,很可能會被廟裡的人,為了錢財而被殺人滅口,典型的例子,可以參考西遊記中的觀音禪院、水滸傳中的瓦罐寺
  • 農村諺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其中,有一句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我們很難從字面上理解這句諺語的深層含義。其實,這句話是從幾千年的傳統生活中汲取的經驗教訓而來的,從字面上講,他告訴我們,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不要一個人去廟裡,當你兩歲的時候,不要呆在井邊,你最好不要一起抬樹,事實上他背後還有一句話,那就是,一個人坐著,不要靠在柵欄上,也就是說,當你一個人呆著的時候,你不應該去池塘邊。那麼這些詞是什麼意思呢?
  • 為什麼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原來是這個意思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有一些老話聽著很奇怪,卻又不知道其中的意思,等到茅塞頓開之後,才感嘆老祖宗們真有智慧。
  • 心理學家: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
    於是很多對於人性建議的名言越來越多,他們之間有很多道理蘊含其中,對人性產生了無限的啟迪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獨坐莫憑欄。」相信大家都看過這樣一句經典的話,對於他說的道理深有感觸,也覺得平白如話卻意味無窮。
  • 老話說:「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為何一個人不能進廟呢?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能流傳至今已經很不容易了,雖然有些俗語早已過時,但也有一些俗語依然值得今人借鑑。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一人不進廟,二人不觀井,三人不抱樹」,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後半句更精華,古人的處世之道
    有意思的是,我們今天所踩過的坑,古人幾乎也都踩過,他們為此而留下了很多的告誡,好讓我們能夠儘量少踩一些坑,比如說這句俗語「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一人不進廟」意思就是說,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不要隨意進入廟宇,這是因為古代的寺廟往往在那些比較偏僻荒涼的地方,畢竟寺廟是出世的修行人居所,若是建在繁華鬧市的話,給人感覺也難免怪怪的。
  • 「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道盡人性醜惡
    這種俗語俗話儘管許多 淺顯易懂,但一些使我們絞盡腦汁難以了解透亮,古代人講「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看起來樸實簡易,實際上蘊含深刻含義,道盡人的本性醜陋,遺憾十人九不知道。「一人不進寺」,古時候社會管理很差,而寺院一般都在偏僻的大山深處當中,不但人跡罕至,還經常出現猛獸及匪盜出現。
  • 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啥意思?古人智慧至今受用
    一人不進廟廟宇本就是佛家清淨處,為何一人又不能進呢?關於這句俗語,民間的解釋有三種。其一,一個人去寺廟,若是這寺廟丟了什麼財物,那麼你便是百口難辯,即便你是清白無辜的,那你也很難將自己說清楚。二人不看井在歷史上,這一句俗語是有出處的。據說,在宋朝的時候,有兩個書生一起去京城趕考,一個學識相當的淵博,考取功名也是就在眼前的事情,另一個人就資質比較的平庸,心裡對自己的同伴有些嫉妒。於是,在那個聰明的考生在井邊打水喝的時候,另一個考生便走到他的身後,將他給推了下去。
  • 農村俗語:一人不進寺,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樹,是什麼意思?
    這些俗語飽含生活哲理,看著好像十分平實簡單,其實其中是飽含著深意的,甚至道盡了人性之醜惡。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這一句俗語也是如此,看似普通其中也蘊含了很深沉的人生奧秘呢!接下來就和大家好好分析一番。一:「一人不進寺」,古時的寺廟都是建在深山之中,再加上人煙稀少,寺廟也常常是野獸橫行、盜匪出沒的慣地。
  • 古訓「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抬樹」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
    摘要:古訓「1人不進廟,2人不看井,3人不抬樹」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文/農夫也瘋狂今年的春節,估計是很多人這幾年以來陪伴父母時間最多的一個春節了。而陪伴在父母身邊,和他們聊天總會是很愉快的一件事情。前不久,筆者聽村裡的一些老人們聊天,有一句古訓就讓人印象深刻,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希望大家喜歡。這句古訓是「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樹」,說的是啥道理?古人經驗之談,年輕人出門在外看看也無妨。這句古訓相信不少人也有聽說過,作為古人的經驗之談,其能流傳至今,可見是有幾分道理的。
  • 古人神奇的諺語:揭露一人為什麼不要進廟?兩人為什麼不能看井!
    現如今我們經常會用一些諺語來表述一些既定的道理,語言雖然簡短,但足以對人的行為和心理做出正確引導,比如: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說的就是眾人的智慧凝結起來會爆發無窮的力量,這句話無論古今都很受用,也有很強的說服力!而民間諺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看井又蘊藏著什麼樣的玄機呢?
  • 俗語:一人不進廟,兩人不觀井,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
    文/加貝俗語:一人不進廟, 兩人不觀井, 三人不抬樹,啥意思?說透了人性關於人身安全的討論,在歷史的長河中從未停歇。關於如何保障個人的生命安全,是一個永不衰的話題,生命是其他所有關於理想、關於愛情、等等的基石。
  • 農村俗話說:「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這究竟有什麼講究?
    農村的很多俗語都包含了待人接物的道理,如「一人不住廟、二人不看井」,說的就是出門在外,不要讓自己陷於危險之中。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句俗語「一人不喝酒,兩人不賭錢」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古人說「三人不同井,二人不立崖」是什麼意思
    古人有很多俗語,尤其是智慧,可以供的人們參考。那麼古人說「三人不同井,二人不立崖」是什麼意思?我們先來看看三個不同井的含義。所謂「三不井」,是指三個人不能同時到井口或其他水深的邊緣玩耍或工作。為什麼?這句話的深意是,當三個人在井口或在水深邊緣時,一旦其中一人不慎落水,那麼剩下的兩個人都無法向溺水者的家屬清楚地解釋清楚,他們都成了嫌疑犯,必須承擔責任。畢竟有三個人在一起,還有兩個人知道落水的事。所以古人說三個人是不同的,好吧,這就是古人關於哲學的說法深奧。
  • 俗語「窮不省三錢,富不進三門」有何深意?老祖宗的智慧結晶
    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窮不省三錢,富不進三門」,很多朋友還不清楚這其中的深意,下面就和大家一起來回味一番吧。02窮不省三錢,其實說的就是在貧困的時候,有三種錢也是不能夠省的,該花還是要花,第一個就是飯錢,也是我們常說的生活費,無論家裡有多貧困,苦也是不能夠苦自己的身體
  • 老祖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還有一話更有深意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明言明語」躥紅網絡,這句近似霸道總裁般的經典話語適用任何場景,而從古至今也流傳著許多名言名語,老祖宗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劉輿覺得庾敳家有巨財,本時卻用錢頗少,肯定不願意借錢,他就等著取庾敳的性命,因而在一次聚會上,三個人一塊吃飯喝酒,庾敳平素就愛喝酒,就在聚會上喝醉了。劉輿在司馬越面前好言一番,司馬越也就趁此向庾敳借錢,但沒有說明數字,當時庾敳的頭巾掉在桌上,他正用頭挑起頭巾,不緊不慢的說:「下官家裡有二千萬,你想取多少就取多少。」
  • 臘月到了,為什麼農民說守村不守有廟村,其中有什麼含義?
    老鄉親們常說「屠夫不殺五趾豬,守村不守廟村」,這是什麼意思?首先大家看一下,這頭五趾豬的來歷,針對在農村,屠夫的生意還是很不錯的,除開年底屠夫比較累成狗,其他時間屠夫也比較累成狗,畢竟屠夫的活兒幹得不好,而且屠夫的活兒不是傳家寶的,因為屠夫覺得自己的活兒不好,每天都要殺生,所以說她們覺得自己罪孽深重,而且自己的後代也要免受傷害,因此說自己在村裡基本上是一個人,自己的子孫不容易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