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還有一話更有深意

2021-01-08 琅琊講武堂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明言明語」躥紅網絡,這句近似霸道總裁般的經典話語適用任何場景,而從古至今也流傳著許多名言名語,老祖宗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

庾敳,於262年出生在兩晉名門潁川庾氏,這人當官時不像其他人拍上司的馬屁,反而是不理世事,十分低調,在亂世中默默無聞,樂在其中,庾敳任職吏部郎,成為了太傅司馬越門下的一員。

太傅司馬越門下還有一個叫劉輿的人,劉輿阿諛奉承,受到了司馬越的重用,許多人因此被他陷害,庾敳基本不過問公務,因而劉輿難以下手,不過劉輿想到庾敳雖行事低調,但家財萬貫,於是以此做文章讓太傅司馬越向庾敳取錢千萬。

劉輿覺得庾敳家有巨財,本時卻用錢頗少,肯定不願意借錢,他就等著取庾敳的性命,因而在一次聚會上,三個人一塊吃飯喝酒,庾敳平素就愛喝酒,就在聚會上喝醉了。

劉輿在司馬越面前好言一番,司馬越也就趁此向庾敳借錢,但沒有說明數字,當時庾敳的頭巾掉在桌上,他正用頭挑起頭巾,不緊不慢的說:「下官家裡有二千萬,你想取多少就取多少。」

司馬越這一聽對庾敳是由衷的佩服,兩人的感情也就進了一步,劉輿落了空,也無從下手,司馬越便說「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思是說不可以用惡劣的想法去揣測行為端正的人的心思。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還有一話更有深意,這就要講到晉頃公12年的一個故事,執政大臣韓宣子告老還鄉,頗有才能的魏舒就當上了執政大臣,魏舒權位變高,也就有人跟在後面拍馬屁,送財送禮。

跟他同宗的魏戊得知後,就讓大臣閻沒和女寬去勸說魏舒莫要受賄,閻沒和女寬心想這是把爛攤子推給自己,但還是答應了下來,於是一天退朝,魏舒讓等在庭院中的閻沒和女寬兩人留下來一塊吃飯。

在餐桌邊,閻沒和女寬就唉聲嘆氣,魏舒就問怎麼回事,兩人便答道:「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意思是君子的心應該跟小人的肚子一樣容易滿足就好了。魏舒一聽也知道了其中的含義,於是拒絕了賄賂。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正是從「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一話演化而來,意思也就變了,君子覺得正常的事情,小人就有另一番覺得,成了惡意揣測他人的意思。

老祖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還有一話更有深意

相關焦點

  •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要想了解這句話,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小人,什麼是君子,小人凡夫俗子也,什麼是凡夫俗子?就是假人,俗人,沒有修行的人,沒有開悟的人,迷途的羔羊。肉眼凡胎,只知三維不知多維的人,一心學習,有知識有學位,但是自身潛能一點也沒開發的人,就算他是碩士博士,專家,教授國師大師,只要是肉體凡胎,沒有修身正心,開悟天人合一,都是凡夫俗子小人一個。
  • 原來我們一直曲解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本意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原典意思是,小人的肚子有飽的時候,但願君子的願望和小人的肚子一樣,也有滿足的時候。現在引申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思是指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 歷史上有哪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例子?試舉一例
    但人是複雜的,在某些特別的環境下,君子會變成小人,小人也會做了君子。如果不懂這一點,以為非黑即白,君子永遠只做君子事,而小人永遠只做小人事,那就是幼稚了。大多數時候,人是灰度的。曹操的這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故事很簡單。話說三國時期,董卓把持東漢朝政,為所欲為,朝堂有識之士皆欲殺之而後快。當時還是小蝦米的曹操,也是這些有識之士中的一員。
  • 你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 那你就大錯特錯
    在我們這個社會裡,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最讓我們討厭和憎恨的,就是隱藏在我們人群當中的極個別的小人。這些人無利不起早,不擇手段的吞噬他人的成果,佔便宜成癮,搶功得利,無證誣告,造謠生事,而無齷齪之事而不做,心態極其不健康,毫無知恥的行進在私慾膨脹的路上。真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小人是忍氣吞聲,還是任其興風作浪,還是惹不起躲得起。
  • 君子和小人的10個區別,你最好知道
    在日常交往中,經常能聽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話語,到底何謂君子?何謂小人?能給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多。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 那麼,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區分呢?孔子告訴我們十條標準。
  •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懷土是什麼意思,小人為什麼懷土?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出自《論語·裡仁篇》,楊伯峻先生在他的《論語譯註》中解釋道:「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土。」這個解釋僅從字面上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更深層次地理解就不那麼準確了,道德和鄉土,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是不能類比的。
  • 小人如油難待、君子如水易處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都逃避不了與小人的接觸。可以說,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大部分的精力都耗在了防範小人,與其周旋之上。即便是一個人以絕對實力碾壓了身邊的小人,下一個與之實力相當的小人又會出現。從本質上講,我們與小人的鬥爭既無勝負可言,也絕無終止之時。最大的勝利不過是降低自己遭受小人陷害的機率和程度。所以,古往今來擁有大智慧的聖賢,也都只是提出讓君子遠小人。
  • 周易裡的君子和小人,有明確道德界限嗎,君子也是小人成長而來的
    中國的社會道德觀念當中一直都有君子和小人之分,代表著社會中的兩種極端形象,「有德者」為君子,「無德者」是小人。君子坦蕩光明,小人狡詐陰險。然而人性是複雜的,這世間有純粹的君子或是純粹的小人嗎?就像我們這個世界當中是否存在沒有陰暗角落的絕對光明,或者是沒有一絲光亮的純粹黑暗。
  • 從「否極泰來」中認識君子和小人
    更在於「君子」和「小人」的分辨認知只存在於人的頭腦意識中,是人的主觀判定。大自然孕育人類並沒有在人身上刻有「君子」和「小人」的標籤特徵。嬰兒剛生下來非小人也非君子。然成人都有心,而且是頑固的分別心。既有分別,就必然心生善惡、好壞,「君子」和「小人」就被造出來了!
  • 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經常有人說「我最近做什麼事情都不順,是不是犯小人了」。「小人」可不是現在的名詞,早在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就有了。那時小人的意思和現代不同,人們把統治者稱為「君子」,被統治的百姓稱為「小人」;人們把有德之人比喻成君子,無德之人稱為小人;還有人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自稱為「小人」,也算是一種謙稱。後來人們乾脆把好人稱為君子,壞人稱為小人。
  • 君子為何鬥不過小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君子之所以鬥不過小人,是因為君子講道義,小人講勢利;君子愛講正理,小人總說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陽奉陰違;君子追求和諧,小人存心搗亂
  • 民間故事:孫生遇小人
    歡迎大家來到沐雨離音,本文為《民間故事》第395期,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今天給大家講的故事依舊來自民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故事非常有趣,還請大家細細品味!話不多說,這就開始講故事。以前在廬江有一個孫生,他很有學問,也算考取了功名,孫生當時正準備去吏部候選官職,但是因為家裡貧困,沒有足夠的錢財,在半路上沒有路費了,無奈之下只能僱驢趕路。一日,孫生來到河間,但是沒能僱到驢,而天卻下起了大雨,他只能跑到一個百姓的屋簷下避雨。
  • 老祖宗的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
    在古人眼中,正人君子可以委以重任,粗鄙小人經常欺詐壞事,所以留下了很多辨別君子、小人的識人口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矜而不爭,小人黨而不群。」這就是古時候老祖宗的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
  • 《論語》|君子也有困境,面對窮途末路,君子與小人有何區別
    我們的行正道難道有不對的地方嗎?我們為什麼淪落到這個地步?子路認為,是他們的德行、智謀不行,讓人家不信任他們,不讓他們通行。這說明,面對困境,子路對理想信念產生了懷疑。孔子反問他,假如有仁德的人就一定被信任,像伯夷、叔齊這樣有德的人怎麼會寧願餓死呢?如果有智謀就能夠被任用,殷商的王子比幹被重用,卻被殷紂王剖心而死?告訴子路,那些大德之人也會遇到不幸。
  • 孔子區分「君子」和「小人」的標準是什麼?主要有這12條!
    在《論語》中,有很多談論「君子」和「小人」的話,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比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那麼,孔子界定和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是什麼呢?
  •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什麼?《論語》給出十大標準,句句是至理名言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論語·為政》,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而小人則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第五,善惡標準不同。「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惡」,出自《論語·顏淵》,原句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好人做好事,不幫助壞人做壞事,小人則恰恰相反。
  • 君子心懷坦蕩寬廣,沒有驕慢,小人則相反
    」「泰」字何晏註解當「縱泰」講,這個「縱」有舒緩放縱的意思,也就是沒有拘束的意思;「驕」就是驕矜傲慢。何晏的注是這樣說的:「君子自縱泰,似驕而不驕,小人拘忌,而實自驕矜。」君子心中沒有拘束對人則不傲慢,小人卻與君子相反,一切都拘束,與「驕」有什麼差別?這個「泰」指一切絕不拘束,一切都不拘束。
  • 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易經》否卦六二爻
    小人吉。君子否。亨。包承。和泰卦九二爻中「包荒」相對。六二爻得中,得中是指溫和良善,行止有度,不走異端,不偏激。所言、所行、所事都非常恰當。既能考慮到別人,也能周全自己。就像一塊橡皮泥,放在那裡,你需要它成方形的,它很快就能成方的;你需要它成圓的,它很快就能成圓的。總能滿足你的需要,這就是承了。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麼意思?
    【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文】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廣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結,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結卻不顧道義。【習】 這句話是在表明君子無私,小人有私。也就是說,有德行的人做事往往沒有私心,心寬而廣交好友;而小人做事,往往更多是出於求利私心,是帶有目的性的,正因為小人這種以利交友的心態,導致出現互相勾結的情況。
  • 老祖宗:身邊有小人,默念一句話,就能化解,尤其是「小人上司」
    「小人」的概念古今不同,但是和「君子」並提時,那麼和今天的意思就差不多了。比如「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等裡面的「小人」,就跟今天說的小人差不多了。而且也可以用其它辦法彌補小人帶來的損害,比如小人當面為難你,你可以裝孫子,這樣旁觀者雖然以為你好欺負,但也會為你的胸懷讚嘆,更會鄙視小人的行為。如果您能做到以德報怨,那麼小人估計也會佩服你的,他就會收斂很多。第二,敬而遠之俗話說:惹不起躲得起。如果你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遠離小人,那麼就選擇忍。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遠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