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2020-12-09 文學漫談

百家號百家齊放,文學漫談雅俗共賞!

經常有人說「我最近做什麼事情都不順,是不是犯小人了」。「小人」可不是現在的名詞,早在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就有了。那時小人的意思和現代不同,人們把統治者稱為「君子」,被統治的百姓稱為「小人」;人們把有德之人比喻成君子,無德之人稱為小人;還有人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自稱為「小人」,也算是一種謙稱。後來人們乾脆把好人稱為君子,壞人稱為小人。古人說「寧可終歲不讀書 不可一日近小人」,可見對小人是多麼的深惡痛絕,提醒大家要時刻防著點。

孔子在儒家經典著作《論語·述而》中,有一句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是孔聖人在尊尊教導弟子時所說的話,他希望弟子們,都能完善自我,做個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1)小人長戚戚

「戚戚」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在砍伐木頭時,發出刺耳雜亂的響音,孔子把這個詞用來形容小人內心世界的惶恐不安,相當確切和形象。

凡是小人都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為什麼古人把近處的小人看得「如臨大敵」?因為小人的能量不可低估,歷史上有很多聽信小人讒言,把國家都毀之一旦的。至於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數。你不主動接觸小人,可小人會在你身邊尋找時機接觸你,一旦中了小人的圈套,想擺脫就沒那麼容易了。假如你沒有滿足小人的胃口,小人就會讓你難堪,做什麼事情都給你下拌。 所以自古就有一句話:「寧可得罪君子 不可得罪小人」。

但現實中想要完全遠離小人也很難,因為你不知道身邊的小人是誰,或你知道是誰,但每天都在一起共事,想遠離是不可能的。此時要記住:對人要寬厚,不輕易許諾,不輕易貶詆他人。除了工作外,其他時間儘量少和小人交往。小人有求於你,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儘量滿足他。和小人相處要「若即若離」,保持的一定距離,不讓小人了節你的弱點,對你有可乘之機。

對小人要敬而遠之,儘量不去招惹,也不要開玩笑,因為小人心胸狹窄,有時一開個玩笑他也會多心,認為是針對與他,隨時會翻臉不認人,讓你下不來臺是小事,以後要是處處與你作對,那你就真的徹底犯了了小人,有小人擋道,你事事能如意嗎?

有的人看到朋友被小人欺負,對小人氣不過,就想打抱不平,儼然成為一名維護正義者,這就是公然與小人作對,把矛盾引到自己身上。古人云:「惡人自有惡人磨」,他整天對你明裡暗裡的使壞,時間長了哪有那麼多的精力和他鬥?

孔子告訴人們,小人因為心靈不夠純淨,有太多的雜念和各種欲望,做什麼事都想首先想到自己的利益,斤斤計較,因此,小人常會總是一副心神不寧的樣子。

(2)君子坦蕩蕩

作為君子,有道德修養,心胸坦蕩蕩。當君子有求於你時,你如果拒絕他的要求,他還是報以微笑,他理解你的難處,絕不為難你。如果君子有缺點,你當面提醒他,他會感謝不盡,認為你是真誠信得過的朋友。所以與君子交朋友,不必遮遮掩掩,可大以坦露心扉,消除戒心,暢所欲言。

君子性情坦率,心胸坦蕩,身正不怕影子斜,君子的內心必定是安定平和的。作為君子,因為平時注重道德修養,學習技能,才識出眾以身作則,肩負著社責任感,凡事首先想到他人和集體利益,有自我奉獻精神。

《易經》中乾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通過自然的規律來約束自己,力求達到天人合一風境界。老子講: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君子用道來要求自己。這個道像水一樣的善,這樣君子和小人的差距就會明顯變大,君子和小人的得與失,是不能放在一起比較的。正所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種差距之大是無法比擬的,這也是小人和君子的區別。

(3)人的格局

什麼是人的「格局」?格局有不同的解釋,格是人對事物認知的的程度,王陽明在龍場悟道,使他對聖人這個概念,在理解上產生了質的變化。原來只有一層窗戶紙的距離,但你就是被拒千裡之外;局是指人在認知範圍內做到事情和結果,格和局,合在一起稱為「格局」。人對事物的認知範圍不同,格局的大小就不一樣。

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說有三個人在工地上砌牆,有人問:「你們在幹什麼呢?」第一個人不耐煩地說:在砌牆,你沒看到嗎?第二個人笑著回答: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笑容滿面,信心滿滿地說:我們正在為這座城市添磚加瓦,建設一座新城市。等到10年後,第一個人還在幹砌磚的活,第二個人當上了工程師,在指揮砌磚的人,而第三個人,成為了前面兩個人的老闆。

這就說明,你擁有多大的格局,就有怎樣的命運。格局越大,越有大眼界,大智慧,大涵養,大氣度,大成就。而心胸狹窄,只看到眼前的風景的人,猶如井底之蛙,就有那麼一丁點小格局,還非常容易滿足,不思進取,就難以步入大格局中,看不到宏大的境界,怎麼能出人頭地呢?

不要和小人談格局,小人整天在追逐權力和為蠅頭小利而沾沾自喜,是不會有格局的。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在社會上為人處世,最怕見風使舵,唯唯諾諾,胸中沒有前進目標,沒有大格局,註定鼠目寸光,難有大的成就。放大自己的格局,開放全新的視野,就能打造自己一個廣闊的人生舞臺!

有格局的君子,當有小人當道時,能擺脫小人的糾纏,不影響自己前進的步伐。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看得遠才能有大智慧,大格局,才能飛得更高,做得更大!

相關焦點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戚戚兩字在這是什麼意思?
    憂鬱的眼神戚有多重意思,一種是兵器之斧子的意思;一種是表示親屬關係,比如親戚。不過,小人長戚戚中的戚,是憂愁、悲傷的意思。那麼,為什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呢?因為,心底無私天地寬,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孔子說這番話,當然是一種說教。意思是說,君子心胸開闊,神安氣定;小人斤斤計較,患得患失。表面上,小人也可以表現得光鮮亮麗,不過,其內心,無論如何都脫不開各種算計。無需羨慕這種人,由於戚戚造成的長期抑鬱,其實,一點也不好受。可見,做人還是光明正大一點好。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第七篇第37章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坦:安也!形聲字,從土旦聲。坦原意為土地平坦而行步安舒,如《廣雅》:「坦坦,平也。」又如《易》:「道坦坦。」坦後延伸為心安、寬舒。如「坦然自若。」也指直爽、無隱瞞。如「坦白」、「坦城。」
  • 《菜根譚》: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對於給予別人的恩惠,切不可念念不忘,但是如果做了對不住別人的事情,卻應該時時反省。對於別人多我的恩德,不可以隨便忘掉,但是別人對不住自己的事,卻不可老記著不忘。有些人對別人對他的好處視而不見,對他的不利卻耿耿於懷。
  •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什麼?《論語》給出十大標準,句句是至理名言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思想中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對於二者的區別,《論語》一書中論述頗多,標準明確,佳句輩出,每一句都是至理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第一,胸懷不同。「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出自《論語·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第二,價值觀不同。
  • 周易裡的君子和小人,有明確道德界限嗎,君子也是小人成長而來的
    筆者認為,絕對的君子只是理論當中的理想境界,每一個人都是集君子和小人於一身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這個參差百態的社會中生存下去。《周易》中的君子和小人在周易當中君子這個詞,一共出現了104次,小人這個詞出現了41次。每次出現君子這個詞彙,其後必有對君子的教導和指引,譬如:君子終日乾乾,君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君子進德修業等等。
  • 君子和小人的10個區別,你最好知道
    一、看胸襟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現實世界中,又有多少人能如此而為呢? 四、看是非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釋義: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相反。
  • 君子不敵小人 此君非真君
    君子與小人這兩個詞語,在周易裡面經常出現,什麼是君子?什麼又是小人呢?周易沒有給予明確的說明,因為一旦解釋這兩個詞語,就會讓君子和小人顯得呆板,後世的人就會用這些標準去生搬硬套,所以周易對於君子和小人都不作說明,讓你自己領悟。
  • 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4點就清楚,裝是裝不出來的
    文/奈皙楊敏 | 原創作品人生在世,誰也離不開和人的交往。誰都希望自己和他打交道的這個人,是一個坦坦蕩蕩的正人君子,而都不會希望他是一個陰險狡詐的小人。但是每個人的臉上都沒有寫著「君子」、「小人」這兩個字,生活中要辨別出他們,是比較難的。
  • 小人總能成功謀害君子,小人難道更幸運嗎?背後是殘酷的真相!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俗話說好人長命,禍害遺千年。生活好像永遠都很殘酷,總用最殘忍的東西承託出來真善美,古代流傳至今的不論是東西方,好像都是悲劇會多一點,西方的四大悲劇,東方的《竇娥冤》、《趙氏孤兒》,好像只有謀害別人的小人能夠活下來,真善美的人往往都被撕成了碎片。但恰恰是真善美能夠為人所銘記,小人所被人厭惡。《增廣賢文》中就有這樣一句:「賊是小人,智過君子。」
  • 《羅織經》:判斷一個人是君子或小人,看3點就夠了,多數人不知
    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人,有君子,也有小人。有時候我們遇到小人也不少,不多留個心眼,就容易吃虧。在社會上,能力是基礎,但不一定是你的能力越強,為人坦蕩,就會被優待。當你輝煌的時候,小心背後有這些人跟你使絆子,讓你不好過。
  • 王陽明:老實人鬥不過小人?學會上中下三策,輕鬆笑到最後
    《論語》中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當皇帝都要被佞臣蒙蔽,做學問也要被小人戳脊梁骨,人活一世,誰能不遇見幾個糟心的人呢?做到「立功、立德、立言,皆居絕頂」的聖人王陽明,一代名臣,心學大家,也沒少遇見糟心小人,那他是怎麼做的呢?
  • 如何判斷領導和同事是不是小人?掌握8個技巧,小人逃不過你的眼
    對此這位女銷售也是非常憤怒,因為她覺得自己好心幫助領導結清帳單幫領導解圍,可是現在領導卻忘恩負義,所以她覺得領導就是小人,但是在公司裡又不敢直接得罪領導,所以只能把這口氣憋在心裡,真的是非常的鬱悶。常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就是修身以齊家,治國之人,比如賢達之人,而那些小人往往修身不足,反而還要陷害君子。
  • 小人如油難待、君子如水易處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都逃避不了與小人的接觸。可以說,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大部分的精力都耗在了防範小人,與其周旋之上。即便是一個人以絕對實力碾壓了身邊的小人,下一個與之實力相當的小人又會出現。從本質上講,我們與小人的鬥爭既無勝負可言,也絕無終止之時。最大的勝利不過是降低自己遭受小人陷害的機率和程度。所以,古往今來擁有大智慧的聖賢,也都只是提出讓君子遠小人。
  • 孔子區分「君子」和「小人」的標準是什麼?主要有這12條!
    在《論語》中,有很多談論「君子」和「小人」的話,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言,比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那麼,孔子界定和區分「君子」與「小人」的標準是什麼呢?
  • 曾國藩:小人最善於「偽裝」,但有兩個特點騙不了人,見到要遠離
    曾國藩:小人最善於「偽裝」,但有兩個特點騙不了人,見到要遠離中國歷史上最會識人的人是誰?估計很多人都會想到曾國藩。曾國藩深識人的智慧: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小人,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和普通人沒什麼區別,有的更老實,但是有兩個特點是騙不了人的!阿諛奉承雖然小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憨厚,內心卻是個唯利是圖的人,這種人最常見的手段就是拍馬屁。
  • 《菜根譚》:內心坦蕩,也是人生的大福報
    古人言:「平日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在平常生活當中,如果一個人內心坦蕩,行為光明磊落,那麼他就會心無掛礙,正因為內心純淨無染,所以才會活得輕鬆灑脫,反之,如若心中充滿算計,為了利益而自私自利、斤斤計較,到頭來說不定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耽誤了自己的前途與命運,活得身心俱疲。內心坦蕩,其實也是人生當中的一大福報。
  • 你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 那你就大錯特錯
    其實在現實當中小人並不可怕,但小人的危害和他們的能量,我們絕對不能低估,正因為這種人的存在,往往給我們個人能造成很大的損失,而且是本不應該有的損失。所以要想讓別人不敢坑你,而尊重你,敬仰你,那麼有的時候,我們就必須採取必要的「不擇手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甚至可以運用「陰謀詭計」,以毒攻毒,以牙還牙,當然我們只是用來對付小人,惡人而需要利用的手段。
  • 用你的大氣,面對小人!
    對付小人,養好你的大氣 《諫逐客書》:「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面對小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輕視、不招惹、不得罪、不在乎。 有一次,盧杞拜訪郭子儀。 郭子儀很重視,屏退了家人獨自接待他。 大家問他:「這個人有什麼特別,值得單獨接待?」
  • 老祖宗的識人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三點就可以了
    發現了身處苦難的人,就儘量遠離,以免給自己招惹麻煩,這其實是非常功利的想法。古往今來,我們經常把一個人道德性情的修養,當成衡量和選用人才的標準。通過識人術,看一個人到底是可靠還是虛偽,這才是識人的正途。在古人眼中,正人君子可以委以重任,粗鄙小人經常欺詐壞事,所以留下了很多辨別君子、小人的識人口訣。
  • 非人哉:哪吒做事不厚道,龍女尷尬,打小報告人很討厭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自《論語·述而》,翻譯為白話文是:孔子認為,君子心胸開闊,能夠包容別人,小人愛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孔老夫子告訴我們,做人要坦蕩蕩,不能向小人一樣斤斤計較。古語有:小人讒慝,君子何懼!要行得正,站得穩,只有這樣才能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