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021-01-08 中毉神志魂魄學

這句話人人都聽過,但是誰又真正的理解呢?要想了解這句話,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小人,什麼是君子,小人凡夫俗子也,什麼是凡夫俗子?就是假人,俗人,沒有修行的人,沒有開悟的人,迷途的羔羊。肉眼凡胎,只知三維不知多維的人,一心學習,有知識有學位,但是自身潛能一點也沒開發的人,就算他是碩士博士,專家,教授國師大師,只要是肉體凡胎,沒有修身正心,開悟天人合一,都是凡夫俗子小人一個。

什麼是君子,只有正人才是君子,正人必須得正心正念正能量,破迷開悟,天人合一才為正人,君子,聖人,大人,真人,神。

所以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一個凡夫俗子,站在凡夫俗子的角度,否定君子之說,君子說人類命運共同體,小人說中國威脅;君子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正心正念,正能量,天人合一超凡入聖,小人說騙子胡說。君子說一個民族不能沒有靈魂,小人說封建迷信什麼神了鬼了。這就是層次這就是境界。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大夫

相關焦點

  • 原來我們一直曲解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本意
    這個典故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願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原典意思是,小人的肚子有飽的時候,但願君子的願望和小人的肚子一樣,也有滿足的時候。現在引申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思是指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測品行高尚的人。
  • 老祖宗:「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還有一話更有深意
    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明言明語」躥紅網絡,這句近似霸道總裁般的經典話語適用任何場景,而從古至今也流傳著許多名言名語,老祖宗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講的是什麼?司馬越這一聽對庾敳是由衷的佩服,兩人的感情也就進了一步,劉輿落了空,也無從下手,司馬越便說「不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思是說不可以用惡劣的想法去揣測行為端正的人的心思。
  • 歷史上有哪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例子?試舉一例
    但人是複雜的,在某些特別的環境下,君子會變成小人,小人也會做了君子。如果不懂這一點,以為非黑即白,君子永遠只做君子事,而小人永遠只做小人事,那就是幼稚了。大多數時候,人是灰度的。曹操的這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故事很簡單。話說三國時期,董卓把持東漢朝政,為所欲為,朝堂有識之士皆欲殺之而後快。當時還是小蝦米的曹操,也是這些有識之士中的一員。
  • 你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 那你就大錯特錯
    如果你將這些心術運用得當,恰當,得體,公正廉明的話,就更顯示你是仁義無私,光明磊落的大善,大德,大義,大好之舉。要借小人之道去對付小人在我們遇到小人之事時,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這種心態相對小人而言,這就過於寬宏大量了,用君子對君子的辦法對付小人,還會被小人製造一些假象而迷惑,這就容易讓小人趁虛而入,遭小人所陷害。
  • 君子和小人的10個區別,你最好知道
    在日常交往中,經常能聽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話語,到底何謂君子?何謂小人?能給出明晰答案的人恐怕不多。我們做人、教育影響別人,都應該朝著君子之德的方向努力;在生活中更要近君子,遠小人。 那麼,君子和小人究竟如何區分呢?孔子告訴我們十條標準。
  • 從「否極泰來」中認識君子和小人
    更在於「君子」和「小人」的分辨認知只存在於人的頭腦意識中,是人的主觀判定。大自然孕育人類並沒有在人身上刻有「君子」和「小人」的標籤特徵。嬰兒剛生下來非小人也非君子。然成人都有心,而且是頑固的分別心。既有分別,就必然心生善惡、好壞,「君子」和「小人」就被造出來了!
  • 小人如油難待、君子如水易處
    不管我們喜歡與否,都逃避不了與小人的接觸。可以說,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大部分的精力都耗在了防範小人,與其周旋之上。即便是一個人以絕對實力碾壓了身邊的小人,下一個與之實力相當的小人又會出現。從本質上講,我們與小人的鬥爭既無勝負可言,也絕無終止之時。最大的勝利不過是降低自己遭受小人陷害的機率和程度。所以,古往今來擁有大智慧的聖賢,也都只是提出讓君子遠小人。
  • 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經常有人說「我最近做什麼事情都不順,是不是犯小人了」。「小人」可不是現在的名詞,早在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就有了。那時小人的意思和現代不同,人們把統治者稱為「君子」,被統治的百姓稱為「小人」;人們把有德之人比喻成君子,無德之人稱為小人;還有人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自稱為「小人」,也算是一種謙稱。後來人們乾脆把好人稱為君子,壞人稱為小人。
  • 民間故事:孫生遇小人
    歡迎大家來到沐雨離音,本文為《民間故事》第395期,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如果您喜歡,不妨點個關注吧!今天給大家講的故事依舊來自民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故事非常有趣,還請大家細細品味!後來,那個人心裡還是不妥當,還是搬到別的地方了,真的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申明:本故事為原創民間故事,素材來自網絡,以故事說明道理,借古喻今。且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配圖均來自網絡,若侵,必刪,版權歸屬原作者。歡迎大家的關注!
  • 君子為何鬥不過小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君子之所以鬥不過小人,是因為君子講道義,小人講勢利;君子愛講正理,小人總說歪理;君子言行一致,小人陽奉陰違;君子追求和諧,小人存心搗亂
  • 君子心懷坦蕩寬廣,沒有驕慢,小人則相反
    何晏的注是這樣說的:「君子自縱泰,似驕而不驕,小人拘忌,而實自驕矜。」君子心中沒有拘束對人則不傲慢,小人卻與君子相反,一切都拘束,與「驕」有什麼差別?這個「泰」指一切絕不拘束,一切都不拘束。在李塨(gong)《論語傳注》上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何其舒泰而安得驕?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驕侈而安得泰?」君子不論人多人少,地位高下,年齡大小,都沒有傲慢之心。
  •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是什麼?《論語》給出十大標準,句句是至理名言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論語·為政》,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眾人,不徇私護短,而小人則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第五,善惡標準不同。「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惡」,出自《論語·顏淵》,原句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好人做好事,不幫助壞人做壞事,小人則恰恰相反。
  •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懷土是什麼意思,小人為什麼懷土?
    道之得於心謂之德,道從內心感發,就叫做德,道在內心,德在行為。比如,你看到一個老奶奶過馬路,心裡覺得應該去扶她,你戰勝了被碰瓷的恐懼之後,果然這樣做了,內心的道,指導了你行動上的德。不光是內心有道,這個道還能支配你行動上的德,身體力行地把內心的道付諸於行動,這才叫君子懷德。
  • 周易裡的君子和小人,有明確道德界限嗎,君子也是小人成長而來的
    中國的社會道德觀念當中一直都有君子和小人之分,代表著社會中的兩種極端形象,「有德者」為君子,「無德者」是小人。君子坦蕩光明,小人狡詐陰險。然而人性是複雜的,這世間有純粹的君子或是純粹的小人嗎?就像我們這個世界當中是否存在沒有陰暗角落的絕對光明,或者是沒有一絲光亮的純粹黑暗。
  • 風起蒼嵐:玄寂宗小人之心,慈寧態度真差,小晚懟得太精彩
    導讀:風起蒼嵐最新劇情,玄寂宗小人之心,慈寧態度真差,小晚懟得太精彩。桑冉回到蒼祈,小晚和桑冉之間的恩怨也就告一段落。對此,相信不少人看完後心中都略為不爽,畢竟桑冉就這樣毫髮無損的走了。玄寂宗慌了,真小人之心桑冉走後,嵐淵大會算是正式結束,於是擂臺上就滿是恭賀小晚成為優勝者的歡呼聲。然而,玄寂宗估計是心中有愧,所以不僅沒有向小晚道賀和道歉的意思,還準備不聲不響的離開,結果卻被小晚叫住了。而在小晚叫住玄寂宗的人之後,從玄寂宗那些人的反應來看,顯然他們都慌了。
  • 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易經》否卦六二爻
    小人吉。君子否。亨。包承。和泰卦九二爻中「包荒」相對。包荒是說乾卦的功用像八荒六合一樣,廣闊無邊;包承,則是說坤卦的作用溫順良善、承載萬物;小人吉,大人否,小人物、普通人吉祥;大人物、君子則閉塞不通;亨,亨通、通達;六二爻爻詞,意思是包容、承受,小人吉祥,大人閉塞,最後亨通。
  •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麼意思?
    【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 【文】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廣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結,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結卻不顧道義。【習】 這句話是在表明君子無私,小人有私。也就是說,有德行的人做事往往沒有私心,心寬而廣交好友;而小人做事,往往更多是出於求利私心,是帶有目的性的,正因為小人這種以利交友的心態,導致出現互相勾結的情況。
  • 《論語》|君子也有困境,面對窮途末路,君子與小人有何區別
    如果有智謀就能夠被任用,殷商的王子比幹被重用,卻被殷紂王剖心而死?告訴子路,那些大德之人也會遇到不幸。子貢認為,孔子的學說博大到極點了,天下不能容納,何不稍微降低一些要求呢?這說明,子貢面對困境開始有妥協的想法。孔子對他說,優秀的農夫雖然善於耕種,也不一定有好的收成;優秀的工匠雖然有精巧的手藝,他做出的器具未必能使人們都稱心如意。
  • 君子不敵小人 此君非真君
    君子與小人這兩個詞語,在周易裡面經常出現,什麼是君子?什麼又是小人呢?周易沒有給予明確的說明,因為一旦解釋這兩個詞語,就會讓君子和小人顯得呆板,後世的人就會用這些標準去生搬硬套,所以周易對於君子和小人都不作說明,讓你自己領悟。
  • 為什麼既要做君子,又要做小人呢?
    有道是:好人難做,君子難當!可能是自己也深感做君子難,也是深受小人之苦所故,我也想寫寫「君子與小人」的話題。文中寫到老子《道德經》有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此言是說,老子在告訴大家一個道理:做人要做到剛柔並濟,達到矛盾統一、雌雄同體才是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