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選自《群書治要》之論語 第三十二集*
(本文共676 字,閱讀大約 2分鐘)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泰」字何晏註解當「縱泰」講,這個「縱」有舒緩放縱的意思,也就是沒有拘束的意思;「驕」就是驕矜傲慢。何晏的注是這樣說的:「君子自縱泰,似驕而不驕,小人拘忌,而實自驕矜。」君子心中沒有拘束對人則不傲慢,小人卻與君子相反,一切都拘束,與「驕」有什麼差別?這個「泰」指一切絕不拘束,一切都不拘束。在李塨(gong)《論語傳注》上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何其舒泰而安得驕?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驕侈而安得泰?」君子不論人多人少,地位高下,年齡大小,都沒有傲慢之心。「慢」也是五大煩惱之一,「貪,嗔,痴,慢,疑」這個傲慢也是與生俱來的煩惱。我們看這個乞丐,看到一個豪華車子從身邊駛過,都會這樣說:「哼!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有幾個臭錢嗎!」所以即使淪落為乞丐的人,這種傲慢之心也掩飾不住,更何況有知識、有技能、有學位、有官位、有財富的人呢?傲慢有很多種,但是外表看起來很規矩,但是其實內心很傲慢。「無敢慢」就是舒泰,雖不敢慢,但是心裡不緊張,有事怕錯就會緊張,就不是「泰」,小心也必須舒泰,這不算驕。「小人驕而不泰」,小人就不是如此,矜己傲物,怕哪一條錯了讓別人看不起,總想比別人都好,這正是傲。
我們看《論語》中孔子的弟子子路,「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孔子的弟子子路,很受孔子的讚嘆,因為他穿著破棉襖和那些穿著裘皮大衣、貂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沒有覺得什麼不好意思的,沒有覺得有什麼羞恥的。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子路認為人一律平等,沒有貧賤高下。如果唯恐失去尊嚴就是傲慢,這是驕侈,何泰之有?表現出來就不是縱泰了。
----------------------正體----------------------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泰」字何晏註解當「縱泰」講,這個「縱」有舒緩放縱的意思,也就是沒有拘束的意思;「驕」就是驕矜傲慢。何晏的注是這樣說的:「君子自縱泰,似驕而不驕,小人拘忌,而實自驕矜。」君子心中沒有拘束對人則不傲慢,小人卻與君子相反,一切都拘束,與「驕」有什麼差別?這個「泰」指一切絕不拘束,一切都不拘束。在李塨(gong)《論語傳注》上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何其舒泰而安得驕?小人矜己傲物,惟恐失尊,何其驕侈而安得泰?」君子不論人多人少,地位高下,年齡大小,都沒有傲慢之心。「慢」也是五大煩惱之一,「貪,嗔,痴,慢,疑」這個傲慢也是與生俱來的煩惱。我們看這個乞丐,看到一個豪華車子從身邊駛過,都會這樣說:「哼!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有幾個臭錢嗎!」所以即使淪落為乞丐的人,這種傲慢之心也掩飾不住,更何況有知識、有技能、有學位、有官位、有財富的人呢?傲慢有很多種,但是外表看起來很規矩,但是其實內心很傲慢。「無敢慢」就是舒泰,雖不敢慢,但是心裡不緊張,有事怕錯就會緊張,就不是「泰」,小心也必須舒泰,這不算驕。「小人驕而不泰」,小人就不是如此,矜己傲物,怕哪一條錯了讓別人看不起,總想比別人都好,這正是傲。
我們看《論語》中孔子的弟子子路,「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孔子的弟子子路,很受孔子的讚歎,因為他穿著破棉和那些穿著裘皮大衣、貂皮大衣的人站在一起,沒有覺得什麼不好意思的,沒有覺得有什麼羞恥的。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子路認為人一律平等,沒有貧賤高下。如果唯恐失去尊嚴就是傲慢,這是驕侈,何泰之有?表現出來就不是縱泰了。
*內容來源《群書治要》學習網*
小故事 大智慧 學習傳統文化 利己又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