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代周報
原標題:競爭升維勁敵狙擊 白山科技申請中止IPO
時代商學院分析師 陳佳鑫
據時代商學院了解,2015年之前國內CDN行業處於網宿科技、藍汛雙寡頭階段,競爭格局穩定,而在2015年後,阿里巴巴、騰訊,乃至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紛紛入局CDN市場,競爭格局明顯變化。
競爭升維引發對手「出招」,乃至意圖狙擊其上市,這樣的故事又在資本市場上演。
11月8日,貴州白山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白山科技」)主動要求中止科創板IPO審核,從其最近一輪問詢推測,該公司申請中止審核的舉動或與網宿科技(300017.SZ)專利訴訟有關。
白山科技主營業務為雲分發,主要包括內容分發網絡服務(CDN)及相關增值服務,與上市公司網宿科技的主營業務CDN一致。公開資料顯示,白山科技在計劃上市初期就曾遭行業勁敵網宿科技指控其侵犯公司專利,目前兩家公司的專利訟訴仍然未結案。
據時代商學院了解,2015年之前國內CDN行業處於網宿科技、藍汛雙寡頭階段,競爭格局穩定,而在2015年後,阿里巴巴、騰訊,乃至國內三大通信運營商紛紛入局CDN市場,競爭格局明顯變化。為搶奪市場份額,各大供應商甚至打起了價格戰,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
11月15日,新三板智庫TMT行業高級研究員方俊傑告訴時代商學院,隨著阿里、騰訊等巨頭布局CDN行業,近幾年行業的競爭急速加劇,商業競爭不再局限於產品、營銷等層面,更多維度的競爭形式孕育而生。運用法律武器狙擊對手上市的做法並不罕見。
專利侵權互告鬧劇
4月24日,上交所披露受理白山科技科創板上市申報稿。僅僅過了一個多月,5月30日,網宿科技就以白山科技涉嫌侵犯其兩項專利權為由,將其告上法庭,要求1.5億元經濟損失的賠付,外加維權費用123萬元。
這對白山科技來說可謂一筆巨款。招股書披露,公司成立於2015年4月23日,2016―2018年,白山科技淨利潤分別為83.41萬元、1796.97萬元和5039.12萬元,三年合計6919.50萬元。該公司並未披露2015年相關數據,但從其2016年不足百萬元的淨利潤可推測,公司上年度淨利潤亦為數不多。若白山科技敗訴,賠付金額將遠超白山科技歷史淨利潤總額。
面對巨額代價的白山科技並沒有「坐以待斃」,但其反擊手法也頗令人稱奇。7月2日,白山科技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覆審和無效審理部提出了對本次訴訟兩項專利的無效宣告請求。
所謂專利無效宣告,指的是專利權經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授予並公告後,任何單位和個人認為該專利權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的規定,自公告之日起可以請求國務院專利覆審委員會宣告該公告的專利無效。
8月15日,白山科技同樣以侵犯專利權為由,將網宿科技及其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賠付1.6億元經濟損失。網宿科技由原告變被告,要求賠付的金額還多了1000萬元。
崛起與沒落
為何白山科技剛計劃上市就遭到對手網宿科技的專利訴訟狙擊?
上述研究員表示,近幾年CDN行業隨著阿里巴巴、騰訊等巨頭入場,加上三大運營商開始自建CDN以及新進入者劇增,原本寬鬆的競爭環境不復存在。競爭進入新的階段,企業的競爭形式當然不會像過去一樣僅局限於產品和價格,上市期間遭競爭對手狙擊在資本市場並不少見。
據白山科技招股書,2016―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02億元、6.20億元和10.52億元;其中,2017―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206.93%和69.68%。
作為白山科技主要競爭對手,網宿科技成立於2000年1月26日,並於2009年10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據計世資訊《2018―2019年中國CDN市場發展報告》,2018年該公司業務規模在國內排名第二。
不過,該公司發展似乎已遇到瓶頸。據年報數據,2016―2018年,網宿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44.47億元、53.73億元和63.37億元;其中,2017―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51.67%、20.82%和17.94%;2019年前三季度,其營業收入為14.11億元,同比下滑10.23%,為近8年來首次負增長。
而白山科技方面,本次IPO擬募集資金8.43億元,其中6.45億元用於公司雲分發服務平臺的升級,預計新增年均銷售收入37.07 億元。再加上白山科技2018年10.52億元的營業收入,此項目完工後白山科技收入有望突破50億元,已接近網宿科技2018年的營業收入(63.37億元)。
經查,白山科技與網宿科技之間的聯繫並不局限於競爭對手。白山科技招股書顯示,公司負責雲分發業務的核心技術人員王康和李國均為網宿科技離職員工,同時,王康還是白山科技控股股東通勢豐的第二大股東,持有通勢豐22.15%股權。
鬧劇背後是競爭升維
白山科技與網宿科技之間的訴訟真實原因,外界無從得知。但從近年來跨行巨頭持續入局CDN行業可看出,該行業競爭已愈演愈烈。
2015年以來,阿里雲、騰訊雲相繼拓展CDN業務中小型客戶市場,並大幅下調產品價格,吹響價格戰集結號,使得行業內原本處於雙寡頭的競爭格局被打破。
憑藉深耕行業十幾年的地位,網宿科技在價格戰前期還能穩住陣腳,甚至在2016年創下淨利潤歷史最高峰值12.5億元。但繁榮景象很快被打破,2017年,其淨利潤同比下降33.59%,達8.30億元;2018年,該公司淨利潤繼續下降,為8.04億元。毛利率也從2015年最高峰的44.76%下降到2018年的33.24%。
成立於2015年的白山科技也「未能倖免」。招股書顯示,其雲分發業務均價從2016年的16.50元/Mbps迅速下降到2018年的9.18元/Mbps,兩年間產品降價幅度達到44.36%。毛利率也從2016年的26.28%下降到2018年的20.53%。
據東吳證券CDN行業研究報告,網宿科技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43%縮減到2018年的28.4%,行業第一龍頭的地位已被阿里雲奪去,退居第二。白山科技則以3.80%的市佔率排名第五。
有分析人士指出,種種跡象顯示CDN行業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針對競爭對手發起專利訴訟乃至意圖狙擊其上市,也就不難理解了。
本文分析師具有專業勝任能力,保證報告所採用的數據均來自合規渠道,分析邏輯基於基於作者的職業理解,本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觀點,力求獨立、客觀和公正,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特此聲明。
(原標題:競爭升維勁敵狙擊 白山科技申請中止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