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號百家齊放,文學漫談雅俗共賞!
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時間,人們在感慨時間稍縱即逝,「滄海桑田」或「白駒過隙」是經常用來形容時間的成語。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經歷了多少朝代歷史的變遷,真是「彈指一揮間」。從古至今,人們總在感嘆時間的無情,總是悄無聲息地從人們的身邊溜走,從天真浪漫英俊的少年,不經意間就變成白髮蒼蒼的老者。人們對時間的理解是刻骨銘心的,所以才會說出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對於珍惜時間的話題,很小的時候就有老師和父母告訴我們,不要白白浪費青春。可是小時候貪玩,根本不往心裡去,哪裡懂得時間的珍貴。年輕時總覺得有大把的時間,揮霍時間又不是罪。可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現我們的父母頭上有了白髮,而我們也不再年輕,這種時間的潛移默化,讓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該珍惜的錯過了,而一旦錯過就彌補不了,這時耳邊又迴響起大家都熟悉的一句詩「一寸光陰一寸金」。
這句詩的出處,是唐末著名的詩人王貞白在《白鹿洞兩首》中的名句,很多人在讀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後,自然而然地接下一句「寸金難買寸光陰」,其實這兩句根本就不挨著,不是同一首詩的內容,但是放在一起又是那麼的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發人深思,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王貞白的這首詩。
《白鹿洞兩首》唐末 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這是王貞白寫自己讀書生活的一首詩,也是一首惜時詩。「白鹿洞」在山谷處,這裡引用了一個典故。據說中唐時期李渤在這裡靜心讀書,養了一頭白鹿為伴,因而取名叫「白鹿洞」。
這首詩開頭就說出詩人專心讀書,不知不覺就到了晚春,可見詩人讀書入神之深,看書學習就是每天的任務和樂趣,生活過得很充實,讀書到了入迷的程度,完全忘記了時間,一晃春天快過去了。時間就這樣悄悄地流逝著,還有很多的書沒看完,覺得時間總是不夠用,讓詩人發出了「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感悟。
這裡的「寸陰」,表面上看是指極短的時間,一寸長的時間,像一寸金子那般珍貴,用寸來形容時間短暫,用黃金來說明時間寶貴,是非常形象生動的比喻。詩人的這句感悟名言「一寸光陰一寸金」,千百年來鼓舞著勤奮讀書的學子,人們讀著這句話,時刻提醒自己,不辜負大好時光,爭分奪秒地吸取知識營養,不斷充實自己,豐富自己。最後兩句是說,要不是道人來打趣取笑,詩人還沉浸在「周情孔思」中不能自拔。
在古人的詩中,有很多關於珍惜時間的詩句,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等等,都是對時間的深刻理解的感慨之言,對後來人的尊尊善誘。
看到這裡我們知道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出自於一首詩,那麼「寸金難買寸光陰」雖然不是詩中句,但兩句話組合上下句,還真是對稱又押韻。這兩句話合在一起,是出自於小說《西洋記》的十一章,這是描寫鄭和下西洋歷史典故,但用魔幻小說的形式,用來激勵百姓,抗擊倭寇。其中就有一句「可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寸金使盡金還在,過去光陰哪裡尋?」
光陰和黃金都是一寸,但一寸的黃金怎麼能買到一寸的光陰呢?所以有「寸金難買寸光陰」。這兩句成為勸勉人們珍惜時間千古流傳的名言,人們不僅要常說,還要用實際行動來珍惜光陰!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珍惜身邊的人,珍惜屬於自己的時間,儘可能地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用有限的時間去為社會創造價值,不要以後留下遺憾。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儘管不是同一首詩的句子,但說錯了又如何,只要人們懂得珍惜時光,在歲月匆匆中,有著詩人樂觀曠達的情懷,每一寸時光都能記錄下生活中有意義的事情,讓我們在這個世上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