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超越傳統」的「主觀唯心色彩」,竟成了兩個無法連接的巨大矛盾體聯繫的橋梁
著名科幻電影《星際穿越》一經上映便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它以嚴謹的物理理論,出色逼真的特效廣泛贏得人心。在我看來,它在我心中的確稱得上一部佳作,因為它不僅僅是畫面方面具有特殊美感,而且作為人類對於自身深刻的思考也是獨樹一幟。
電影中,經常會引用這樣一首詩: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個良夜
激情不能被消沉的暮色淹沒
智者在臨終的時候像死亡妥協
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已經黯然失色
他們也不想被黑暗所迷惑
咆哮吧,痛斥那光的退縮
《星際穿越》電影宣傳海報
它像極了電影中人類的處境,黑暗而無比絕望,但科學家們卻不肯放棄希望,藉由木星旁邊的人工蟲洞去往億萬光年外的星系尋找生存的地方。強烈的現實境遇給人巨大的壓力,在這種氣氛之下,電影故事情節所展現的就是電影本身給予人的啟發,即:我們的認知是否過於渺小?或者說:我們的認知是不是要被顛覆?
其實原本科學家們有三條求生法門。第一條也是最難的一條:解決引力的終極問題!博士在黑板上寫下的那個方程是關於五維理論的作用量(PS:真實存在的模型),這個作用量包含五維的時空幾何項,五維各種場,D3膜的標準模型。唯獨無法獲取五維空間中的場的信息(按照影片中的說法:我們需要觀測到裸露的奇點。但物理學上那是不可能的,絕無可能在黑洞的事件視界之後攜帶出信息逃逸)。科學家們其實一開始就否決了它,還有就是太空移民星球的尋找都是幌子,唯一使人類存活的方法就是假借航天計劃讓太空人們帶走人類的受精卵前去第三顆星球重新發展,放棄地球上所有人類。
穿越蟲洞時
得知真相的男主庫珀決定回家。但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飛船燃料剩餘不多,連第三顆星球都無法到達(只有男主清楚)。女主還以為能夠到達,此時,庫珀為了女主能夠活下來去往第三顆星球,他犧牲自己(即電影的主題)利用牛頓第三定律在飛船穿越黑洞表面時讓女主所在的飛船部分獲得了足夠的速度從黑洞表面逃離(事件視界外),自己卻落入黑洞中。男主卻意外落入黑洞中的蟲洞來到五維空間。
飛過黑洞時
在我們低維看來,這事件屬於偶然或因果,無法確定。但對五維空間中的高維生物來說:它表現為某種規則下的確定事實,這一對無法調和的矛盾,竟在所謂:愛(人的思想)下成功聯繫,可以說:是高維空間中的「愛」與低維空間中的「愛」相互聯繫,傳達了原本物理法則絕對禁止的信息。回到電影開頭,庫珀和女兒墨菲受書房裡奇怪引力影響,從而帶著疑惑成長;而庫珀在五維空間藉助引力傳達信息又影響了從前的自己和女兒。這奇怪而超越物理法則的事就是不可思議的人的愛的影響。
庫珀和墨菲小時候
五維空間想像圖
看上去的確有唯心主義色彩,不過這超越了原本的哲學範疇,達到了思考人類自身意義;值得一提的是,文明的也是爆炸式發展成為星際文明的前身,庫珀一句:這不是別人救了我們,是我們自己。全片自此而串聯,說明成就人類自身的從來都是愛,從而彰顯電影主題!「唯心主義」(即愛)連接了高維與低維,成就了人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