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閨蜜給我發信息,說這馬上又是聖誕節,又是元旦節的,又到了給寶寶買禮物的時候了,還沒來得及表示頭大,孩子自己倒是早就想好了,點名要這個店裡的這個玩具,要那個店裡的那個玩具……
可是,家裡的玩具早就堆得哪哪兒都是,孩子依舊是我行我素,對新玩具抱有堅定地憧憬,對舊玩具雖然是三分鐘的熱度,但也多保持敝帚自珍的精神,不離不棄,不一定哪一天就想要摸一摸。
所以家裡的玩具是丟也丟不得,不買又不行,真真是頭疼!
其實,孩子們都一樣,玩具對於他們總是有著莫大的吸引力,讓他們毫無抵抗之力。
但凡商場裡孩子哭鬧著打滾不走的,多是因為某種玩具的誘惑;但凡想要孩子配合完成什麼事情的,用玩具作為「誘餌」也是屢試不爽的。
這是孩子的天性所決定的。
【喜歡新鮮事物就是孩子的天性】
人類歷史的進化,就源自於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和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所形成的。
對於寶寶來講,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本來就比較短,所以對於所有的新鮮事物,能夠持續感興趣的時間也不會長久。而能夠讓寶寶感興趣的新鮮事物,莫過於各色玩具了。
天性使然,會讓寶寶對玩具的新鮮度不過幾天或者幾個小時乃至幾分鐘,之後就會被另外的新鮮事物所吸引。
因此,作為父母首先不能因為孩子喜歡各種新鮮的事物或玩具而苛責孩子。
【幫助孩子延長對玩具的喜好是有方法的】
孩子通常會收到各種禮物,以玩具為主。
不過,送禮物的人,未必會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也未必真的知道孩子在某個年齡段對什麼樣的玩具感興趣,從而可能會送給了孩子不適齡的玩具,尤其是打著「益智」為主的玩具,對寶寶的年齡要求更強一些。
若是一個玩具拿到手,並不是寶寶這個年齡段所能夠駕馭的,寶寶可能就會很快對這個玩具不感興趣。
另外,即便是寶寶掌握了玩具的某種玩法,卻因為無法創造出新的玩法,從而對玩具失去興趣。
1、讓寶寶自己選擇玩具
就玩具的價值來講,寶寶選擇玩具,不分貴賤高低,只要是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就是非常好的玩具;而家長可能會力爭利益最大化。
另外,寶寶對玩具的喜好常常與父母的想法差異較大,你認為很好的、很適合的玩具,可能是寶寶完全不感興趣的。
所以,讓寶寶自己去挑選玩具,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擁有自己不喜歡的玩具,從而玩一會兒就拋棄。
還有寶寶自己選擇玩具前,可以提前和他講清楚,做到有目標、有計劃,漸漸地孩子也就學會了如何去規劃自己的喜好。
2、鼓勵孩子自主「研發」出玩具的多種玩法
一個玩具到手,家長多是會打開包裝,去尋找說明書,然後按照說明書的內容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來。
而孩子卻不一樣,本身識字量就不足,又喜歡不按牌理出牌,因此他們自會有自己的一些新套路,甚至在玩玩具的時候會出現「暴力拆毀」的可能性。
這個時候最為考驗父母,好好地新玩具,看情況怎麼就要一下子玩兒壞了呢?倘若是玩具價值不菲,可能多數父母會毫不猶豫的出言勸阻,不要孩子這樣玩。
其實,不管玩具價值的高低,但凡買回到家裡最終的結果不是被玩壞,就是會塵封;對比於塵封,還不如被孩子玩壞的效果好。是不是?
所以父母不必動輒就指導孩子怎樣玩一個新玩具,讓他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就是了,這對於孩子來講,是不可多得的一種智力、專注力以及毅力的考驗啊!真的玩壞了,他的經驗值也就增加了。
父母倒是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開發一下舊玩具的新玩法,也可以對孩子玩壞的玩具修修補補,甚至是幾種玩具重新組裝或拼裝,這樣孩子就會興致盎然的和家長一起對舊玩具玩出更多的新花樣,增加玩具的使用率。
3、和孩子一起制定買玩具計劃,遏制他時刻對新玩具的佔有欲
寶寶動輒就索要玩具,態度蠻橫且強勢,多是因為父母太過於嬌寵寶寶的緣故。每次寶寶要什麼,就立即滿足他,這樣寶寶就會養成總是提要求的習慣。
其實從小父母就可以養成和孩子討論商量,在多長的時間內可以計劃買多少的玩具;有什麼樣特殊的情況,比如生日、相關節日可以獎勵他玩具,當然還有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取消他買玩具的計劃等等,這些計劃的制定讓孩子參與進來,並且一目了然的知道。
這樣他就會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的道理,也知道這個世界是有很多規則的,誰都不能盲目亂來,都需要遵守規則。
對於寶寶來講,他最為喜歡的「玩具」,莫過於爸爸媽媽的陪伴。
事實上很多父母因為工作、生活難以兼顧的原因,沒有時間陪伴寶寶,不管是出於補償的心理,還是為了讓孩子安靜一會兒,就總是會給孩子買很多的玩具,讓玩具來替代父母和孩子玩耍。
實際上父母不管多忙,還是要儘可能的抽出時間來陪伴寶寶。因為,沒有什麼能夠代替父母對孩子的愛;而父母的陪伴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對玩具的需求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