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據一席之地,其中後人最喜愛的人物多集中在蜀漢政權,桃園結義、單騎救主、三顧茅廬、水淹七軍等生動的故事家喻戶曉。本文還原歷史,為讀者講述真實的蜀漢人物。
劉備
漢昭烈帝, 涿郡人,《三國志》稱為「先主」。他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兒時立志要做「羽葆蓋車」,少年織席販履為生。公元175年他拜大儒盧植為師,公孫瓚是其師兄。黃巾起義爆發,劉備與關羽張飛招募鄉勇起兵討伐。縱觀其一生可以分為「伯豫君徐、假翼荊楚、翻飛梁益」三個階段。早年劉玄德顛沛流離,投奔過公孫瓚、陶謙、袁紹、曹操、劉表等群雄,兵不過數千,將不過關張。赤壁之戰促成孫劉聯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劉備得到劉琦、諸葛亮、龐統等荊州集團的幫助,先後攻取荊州、益州和漢中。尤其是漢中之戰,劉備軍第一次大破曹操大軍,達到人生軍事生涯巔峰。不過由於其戰略失誤,導致荊州失陷,猇亭慘敗,使《隆中對》的方略化為泡影。
諸葛亮
臥龍先生,蜀漢丞相,政治家和軍事家。劉備曾拜其為軍師中郎將、軍師將軍,民間視其為羽扇綸巾的智慧化身。他民間文學形象都很高大尚,大詩人杜甫贊曰「諸葛大名垂宇宙」。諸葛亮與劉備風雲際會,獻上《隆中對》,光耀千古,成為千百年來無數讀書人頂禮膜拜的偶像。後人念念不忘的,不僅有《出師表》的動人詞句,還有對先生屢次北伐壯志難酬的惋惜,正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先生一生的寫照。
法正
蜀漢尚書令,劉備時代唯一有諡號的大臣。先生是劉璋舊臣,也是劉備入川的引路人,為蜀漢政權入主益州立下首功。他智謀過人,在定軍山出計策幫助老將黃忠陣斬夏侯淵。夷陵之戰後,諸葛亮曾說「若法孝直在,主公不至如此。
關羽
蜀漢前將軍,號稱萬人敵,劉曄謂之「名將唯羽」。後世神化稱」關聖帝君「。清代封為武聖人。民間視關公為忠義的象徵。曹操的高官厚祿也無法阻止其回到劉備身邊。劉關張「恩若父子,食同皿,寢同榻」。關羽是蜀漢集團武將之首,假節鉞,擔負鎮守荊州的重任。關將軍是沙場驍將,陣斬顏良,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但是他結怨江東,終於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隕命疆場。
張飛
蜀漢右將軍,虎狼之將,勇冠三軍。與關羽一起追隨先主多年,在蜀漢武將中僅在關羽一人之下。將軍當陽震懾敵膽,取西川義釋嚴顏,巴西大破張郃。其女兒是劉禪皇后。將軍善畫美人圖。最後,在閬中被帳下張範二人刺殺。將軍諡號」桓侯「意為武定四方,壯而有力。
趙雲
蜀漢順平侯,與關張馬黃並列入三國志列傳。將軍在民間視為智勇雙全的形象。先主讚譽為「子龍一身都是膽「。將軍在公孫瓚處初識玄德,一生公忠體國。他長坂坡單騎救主,取桂陽拒美色,和張飛一起」截江奪阿鬥」,漢水擺」空營計「大破曹軍。將軍戰略意識強,曾勸諫阻止劉備伐吳,認為國賊是曹魏。
上述蜀漢人物受到歷代萬民敬仰。其實就是欽佩他們在逆境中百折不撓,在亂世中仁德愛民,君臣間生死與共,義薄雲天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