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擇偶標準,會隨著她在感情中的經歷而變化。她會因為一個人徹底推翻自己從前的原則,也會因為愛上某個人而愛到沒有底線。愛情最大的魔力正在於此,改變原則,破壞底線,唯有真愛才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標準。
大多女孩小的時候都曾經幻想過自己未來穿婚紗時的樣子,長大一些,她們也會思考未來的另一半長得什麼樣子,不知道是長相帥氣還是相貌平平。真正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從前所以為的一切都不重要了,現實中那個人的樣子,才是你的愛情的真正模樣。
有的女人挑著挑著,自己就變成了被「剩」下的那一個。以前高不成低不就的對象,漸漸都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只有自己一個人還單著。挑選的時間越長,將來選擇的難度就越大,難免會有對比,心裡可能想著,「早知今日,還不如當初就跟某某某在一起了。」
阿根廷作家弗羅倫斯·伊薩克斯說,「婚姻需要兩個明智的人的不斷地培育,關鍵在於不要自滿,要永遠去改善你的婚姻。」
每個人的婚姻都會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從來不是一開始就完美,兩個人就像戀愛一樣,婚姻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磨合。沒有最合適的兩個人,你以為那個人適合你,可以他更適合戀愛,而不是適合結婚。所謂的擇偶標準更像是外部環境條件,真正在婚姻中能夠起到什麼作用,誰也不知道。
曉旭的初戀發生在十五歲,十五年後,她已經三十歲了,卻仍然是單身一個人。她不喜歡單身,更喜歡做什麼事情都有人陪著,她喜歡戀愛的感覺,最討厭一個人過日子了。偏偏事與願為,曉旭相親了很多次,戀愛也談了好幾次,終於還是成了剩女。有人認為曉旭的擇偶標準太高了,她本人卻不那樣認為,不過只有三條罷了。
這一次,曉旭的相親對象她本人很滿意,雖然沒有正式見面,但他的附加條件她是認可的。從微信上聊天的情形看,兩人的共同語言還挺多的。不過半個月時間,曉旭就決定見見他,如果真的合適,她就可以結束自己的單身生活,向婚姻的方向又前進一大步了。
對方訂的餐廳她很喜歡,是她中意的西式餐廳,音樂配合得剛剛好,氣氛融洽到完全適合情侶聊天說話。剛開始,兩人聊得還很愉快,從電影聊到小說,從經濟聊天房產,雙方似乎都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曉旭覺得,她的終身大事可能就是他了。
沒有了剛見面時的拘謹,曉旭說話也不像以往那樣謹慎了。當對方問起她的擇偶標準時,曉旭是這樣回答的,「我的擇偶標準只有三條,很簡單的。首先,對方必須有房有車,房子最好是全款,要是還房貸的話壓力太大了。
車嗎,十萬二十萬的都可以,反正只是代步工具。其次,婚後我不想和婆婆住在一起,我希望過二人世界。兒媳與婆婆之間,難免都會有摩擦,男人夾在中間就左右為難了。最後,我希望我的另一半可以把我放在第一位,無論任何事情,都要率先考慮我的感受。」
對方拿著盛滿紅酒的酒杯,笑著看著曉旭一言不發。幾分鐘後,他才開口說話,「你說的這些我完全可以做到。」曉旭一陣竊喜,終於可以脫單了。接下來的話卻讓曉旭大跌眼鏡,「我的擇偶標準只有一個,就是想找一位年齡二十九歲以下的女士為伴。冒昧問一句,你符合嗎?」
曉旭有些生氣了,他明明知道自己已經過了三十周歲了,明擺著就是拒絕自己了。對方說,「你說的第一點和第三點我都可以理解,但是不和婆婆一起住,我辦不到。我母親癱瘓多年,一直是我和看護在照顧,我不可能因為娶媳婦就讓母親搬出我的房子。對你,最初我是欣賞的,但是這個擇偶標準,相信很多男人都無法接受。相信,這也是你單身多年的原因所在吧。」
不願意與婆婆一起生活的兒媳有很多,但是,確實要視情況而定。確實會存在一些情況,必須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只要處理得好,一山也是可以容二「虎」的。
塗磊說婆媳關係,「你雖然不喜歡別人的好,但是,你要理解她的那份心。」的確,婆婆與兒媳可能都是好心,只不過對方理解不了、接受不了、無法認同罷了。她們都在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去愛另一個人,沒有考慮過,對方是否可以習慣這種表達方式。
—END—
話題互動: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