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生活中不少人會遇到資金緊缺、周轉困難的困境,這個時候一些人就想到了網絡貸款。往往網絡貸款打著「便捷」,「無擔保」、「無抵押」、「秒放款」的名義吸引人前去貸款,而這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銀川市興慶區李女士就因為急用錢,上了不法分子的當。
當時李女士收到一個陌生號碼發來的簡訊,內容標著「貸款利息低,手續簡單,放款速度快」等廣告語。正好資金出現緊張的李女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點擊簡訊後面的網址連結,下載了某貨款APP。之後李女士聯繫了對方客服添加了微信和QQ號,提供了個人信息。30分鐘後,某貸款APP顯示李女士貸款申請通過。看到貸款申辦了下來,喜出望外的李女士立即操作申請提現。可是就當李女士填寫銀行卡等信息後,APP卻一直顯示銀行卡錯誤。詫異的李女士急忙與客服聯繫。經過李女士的一番詢問,客服告知李女士銀行卡號碼輸入錯誤,導致貸款的錢被銀行凍結,需要李女士向其提供的銀行卡轉帳手續費,用來更正銀行卡號,並解釋說後面更正費會與貸款的錢一起轉入李女士帳戶。李女士看著客服的解釋,也沒有多想,就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了打款。
一番操作後,李女士按客服提示再次提現,結果還是沒能將錢提出來。李女士繼續聯繫客服,並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操作,一番操作之下,竟然轉了九萬元給對方。此時客服意識到李女士沒錢了就將李女士拉黑了。直到客服無法聯繫,李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急忙到公安機關報案。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當中。
民警通過分析發現,網貸貸款詐騙有一定的套路,不法分子通過開設虛假網站、打電話、發送手機簡訊等途徑發布「無抵押貸款」「低息貸款」「免息貸款」等貸款信息,以大額度、低利息、對徵信沒有要求為幌子,大肆吸引被害人前往諮詢借款。不法分子在與借款人取得聯繫後,讓借款人提供個人有關信息開展「資質審核」,點擊網址連結後,必須填寫一連串的個人隱私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等,有的還要求提供身份證照片或手持身份證照片。當獲取了大部分個人信息之後,騙子還會裝模作樣的詢問一下具體用途、收入情況等,以示「正規」獲取借款人的信任。不法分子利用借款人急於用錢的心理,以「資質包裝費」「工本費」「貸款發放押金」「刷流水」「解凍費」「認證金」「保證金」等由頭先收取各種費用,騙子在索要解凍費等相關費用的時候,大多數人已經開始懷疑這個貸款平臺的真實性,想要立即中止交易。但是,騙子才不會給你選擇的餘地,如果不繳納解凍費等費用,將會受到各種「軟硬威脅」,你如果按照對方的提示操作打錢了,就一定會上當受騙了。
「從銀川市反詐中心的接報警案件來看,整個全年度涉及到的最大類型的電詐案件,排名第一位的是涉網貸類的電信詐騙 。全年這一類的發案已經超過了一千起,我們在上周 12月20日進行過統計全年是1009起,案件損失基本達到了近4000萬元。」銀川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教導員陳強說。
電詐類案件主要受害群體多集中在20歲到35歲年齡段的年輕群體,比例佔電詐類案件的80%左右,這類群體更願意用網際網路金融方式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在這裡警方提醒大家,切勿輕信各類電話、簡訊、QQ、微信等形式的貸款廣告。需要申請貸款時,到正規貸款機構申辦貸款是唯一正確選擇,並且正規機構都是公開營業場所,有公開聯繫方式和營業執照等,在進行信用貸款時還需要相關手續,比如申請人的身份證明、工作證明等。凡是正規的貸款機構不會要求借貸人在申請貸款前就支付手續費等各類費用,如果遭遇網絡貸款詐騙,務必第一時間報警求助。
原標題:《銀川一女士被騙走九萬元!她是這樣落入陷阱的……》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