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一女士被騙走九萬元!她是這樣落入陷阱的……

2021-01-11 澎湃新聞
銀川一女士被騙走九萬元!她是這樣落入陷阱的……

2020-12-29 12: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生活中不少人會遇到資金緊缺、周轉困難的困境,這個時候一些人就想到了網絡貸款。往往網絡貸款打著「便捷」,「無擔保」、「無抵押」、「秒放款」的名義吸引人前去貸款,而這就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銀川市興慶區李女士就因為急用錢,上了不法分子的當。

當時李女士收到一個陌生號碼發來的簡訊,內容標著「貸款利息低,手續簡單,放款速度快」等廣告語。正好資金出現緊張的李女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點擊簡訊後面的網址連結,下載了某貨款APP。之後李女士聯繫了對方客服添加了微信和QQ號,提供了個人信息。30分鐘後,某貸款APP顯示李女士貸款申請通過。看到貸款申辦了下來,喜出望外的李女士立即操作申請提現。可是就當李女士填寫銀行卡等信息後,APP卻一直顯示銀行卡錯誤。詫異的李女士急忙與客服聯繫。經過李女士的一番詢問,客服告知李女士銀行卡號碼輸入錯誤,導致貸款的錢被銀行凍結,需要李女士向其提供的銀行卡轉帳手續費,用來更正銀行卡號,並解釋說後面更正費會與貸款的錢一起轉入李女士帳戶。李女士看著客服的解釋,也沒有多想,就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了打款。

一番操作後,李女士按客服提示再次提現,結果還是沒能將錢提出來。李女士繼續聯繫客服,並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操作,一番操作之下,竟然轉了九萬元給對方。此時客服意識到李女士沒錢了就將李女士拉黑了。直到客服無法聯繫,李女士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急忙到公安機關報案。目前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當中。

民警通過分析發現,網貸貸款詐騙有一定的套路,不法分子通過開設虛假網站、打電話、發送手機簡訊等途徑發布「無抵押貸款」「低息貸款」「免息貸款」等貸款信息,以大額度、低利息、對徵信沒有要求為幌子,大肆吸引被害人前往諮詢借款。不法分子在與借款人取得聯繫後,讓借款人提供個人有關信息開展「資質審核」,點擊網址連結後,必須填寫一連串的個人隱私信息,包括姓名、手機號、身份證號等,有的還要求提供身份證照片或手持身份證照片。當獲取了大部分個人信息之後,騙子還會裝模作樣的詢問一下具體用途、收入情況等,以示「正規」獲取借款人的信任。不法分子利用借款人急於用錢的心理,以「資質包裝費」「工本費」「貸款發放押金」「刷流水」「解凍費」「認證金」「保證金」等由頭先收取各種費用,騙子在索要解凍費等相關費用的時候,大多數人已經開始懷疑這個貸款平臺的真實性,想要立即中止交易。但是,騙子才不會給你選擇的餘地,如果不繳納解凍費等費用,將會受到各種「軟硬威脅」,你如果按照對方的提示操作打錢了,就一定會上當受騙了。

「從銀川市反詐中心的接報警案件來看,整個全年度涉及到的最大類型的電詐案件,排名第一位的是涉網貸類的電信詐騙 。全年這一類的發案已經超過了一千起,我們在上周 12月20日進行過統計全年是1009起,案件損失基本達到了近4000萬元。」銀川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教導員陳強說。

電詐類案件主要受害群體多集中在20歲到35歲年齡段的年輕群體,比例佔電詐類案件的80%左右,這類群體更願意用網際網路金融方式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在這裡警方提醒大家,切勿輕信各類電話、簡訊、QQ、微信等形式的貸款廣告。需要申請貸款時,到正規貸款機構申辦貸款是唯一正確選擇,並且正規機構都是公開營業場所,有公開聯繫方式和營業執照等,在進行信用貸款時還需要相關手續,比如申請人的身份證明、工作證明等。凡是正規的貸款機構不會要求借貸人在申請貸款前就支付手續費等各類費用,如果遭遇網絡貸款詐騙,務必第一時間報警求助。

原標題:《銀川一女士被騙走九萬元!她是這樣落入陷阱的……》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落入「加油卡」充值陷阱,一男子被騙9.5萬元
    1反詐案例落入「加油卡」充值陷阱 一男子被騙9.5萬元日前,清江浦分局閘口派出所接居民曹先生報警稱,自己輕信充值加油卡返現,被騙9.5萬元。曹先生充值11萬元,最初幾個月,每月返還3000元,但是到了12月份突然不再返還油費,聯繫客服,客服稱需購買新套餐,明年1月份時才可以繼續返還油費,曹先生意識到自己被騙。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警惕】內蒙古一女子赴銀川圓演員夢,卻差點被…
    ,卻差點被…很多人都有演員夢、明星夢包頭市的李女士就是這樣一個人春節期間一個到銀川參加電影演出的機會讓她興奮不已然而她萬萬沒有想到這竟然是一個陷阱……2月12日,銀川市西夏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經過隨後李女士迫不急待地將發布招聘演員信息的「李陽」加為微信好友。李女士在與「李陽」聊天后得知,對方自稱是銀川一劇組招募演員的負責人,現急招演員到寧夏銀川市鎮北堡影視城拍攝電影。李女士將自己的簡歷、個人照片等信息通過微信發給對方。隨後對方稱李女士各方麵條件不錯,經劇組嚴格審核後被成功錄用,並開出每天演出費450元、包吃包住、報銷來迴路費的優厚待遇。
  • 陽朔女子落入「網上刷單」陷阱被騙24萬元!
    「足不出戶,動動手指就能賺錢」類似這樣的網絡刷單廣告隨處可見,這些騙子精心設計的網絡刷單騙局嚴重侵害了群眾的財產安全。近日,陽朔縣公安局經縝密分析、多警種連續作戰,橫跨兩省,遠赴安徽、江西等地,歷時10天,行程5000餘公裡,成功破獲一起網絡刷單詐騙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追回被騙資金24萬餘元,為全縣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攻堅行動再添新戰果。2020年7月10日,王女士火急火燎地來到陽朔縣公安局陽朔鎮派出所報案,稱其在網絡平臺上參與兼職刷單被騙,被騙金額共計24餘萬元。
  • 幾提衛生紙+一個工作證 讓女老闆好友被騙3萬元
    重慶法制報微信公眾號消息,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活動推廣員?只要用自己的微信號向好友群發活動信息就能獲得小禮品。如果遇到這種事,你可千萬要小心了,說不定你正被他人利用,成為詐騙環節中的「工具人」。而你的好友出於對你的信任,掃描了活動二維碼,則淪為詐騙陷阱中的「羔羊」。
  • 汕頭女子落入「愛情圈套」被騙75萬
    今年3月底,市民吳女士通過一家婚戀網站「結識」了一名男子,雖然未曾謀面,但兩人在QQ上聊得十分「投緣」。然而,令她沒想到的是,婚戀網站牽起的不是紅線,而是騙子的釣魚線。吳女士陷入圈套,被騙了75萬元。
  • 看短視頻學人刷單,北京一女子落入電詐陷阱!一分沒賺白扔9萬!
    就比如前不久北京的王女士就在短視頻平臺裡發現了所謂的「生財之道」!原來他通過短視頻平臺的直播加入了一個QQ群,據說群裡會傳授致富妙招,動動手指就能賺錢。可惜這錢沒賺到,反倒讓她賠了9萬塊,要不是銀行工作人員負責,她還會被騙的更慘。前不久,王女士來到北京某銀行進行匯款,銀行工作人員詢問她是否認識收款人,王女士照實說她並不認識,這就引起了銀行工作人員的警惕。
  • 淄博一女子落入「情感陷阱」 被假冒軍人騙取錢財
    中國山東網淄博3月19日訊(記者 徐子喻 見習記者 李姿豫 通訊員 李露)軍人向來是神聖崇高的職業,竟有人冒充軍人與有「軍人情結」的離異女子「談情說愛」,並騙取其萬元錢財。近日,一男子因涉嫌招搖撞騙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
  • 一女子落入刷單陷阱被騙4800元 渤海新區警方幫她追回來
    近日,渤海新區南大港產業園區的趙女士的家人將一面錦旗送到渤海新區公安分局,感謝民警幫趙女士追回了網上刷單被騙的4800元錢。10月12日,渤海新區南大港產業園區的趙女士哭著來到渤海新區公安分局刑偵三大隊報案。
  • 1月14日,常州一女子10多天被騙21萬元:謹記天上不會掉餡餅
    天上不一定掉餡餅,但地上常常有陷阱!有的時候真的是這樣啊!所以「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如果改成「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可能就更好一點,腳踏實地了,仰望星空就是一種美麗,即使沒有餡餅掉下來,至少不會掉到陷阱中。1月14日,常州小河派出所接到報警稱,通過陌生平臺被騙走21萬元。據曹女士稱,她是做美容美髮的,平時在各個平臺發美容美髮的廣告。
  • 泉州:男子剛被騙走5萬元,又出借銀行卡涉案119萬元!
    東南早報記者 許奕梅 通訊員莊興祥俗話說,同一個坑裡掉進去兩次「不應該」 ,但45歲的泉州泉港人肖某,就先後兩次落入詐騙陷阱而不自知。在第一次遭遇網絡詐騙損失5萬元後,肖某一直在尋找賺錢渠道,這次是有人找他做股票轉帳,肖某就被忽悠多次出借自己的銀行卡和手機號,再嘗到點蠅頭小利還夢想著繼續坐等收錢時,他已深陷詐騙,涉案近120萬元。「朋友」介紹借卡轉帳來賺錢  嘗甜頭後夢想以此發大財肖某平日已打散工為生,今年特殊時期,他自感錢難賺,總是缺錢花,就想在網上賺點錢,未料飯被詐騙5萬元。
  • 鄭州一女子接「網購平臺客服電話」後,一步步落入陷阱被詐騙30餘萬元
    近日,鄭州市民張女士非常苦惱,她在唯品會官方APP上網購了一套女童套裝後,被騙走了30餘萬元,令人痛心的是,其中有5萬是借唄借款,17萬餘元是快貸貸款。她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圈套,又是誰洩露了她的訂單詳情?
  • 長沙一男子想囤頭盔賺差價 不料落入「空手套白狼」陷阱
    瞄上交管熱點,騙子打起「頭盔」主意借交通整治囤貨賺差價,不料落入「空手套白狼」陷阱 警方提醒:買頭盔去正規渠道華聲在線5月27日訊 近段時間,騎行頭盔在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裡頻繁露臉三湘都市報記者今日從長沙市反電詐中心獲悉,警方近期接到了多起買頭盔被騙的報案,其中一人就被騙了29700元。警方提醒,小心騙局,選擇正規渠道購買頭盔。居住在長沙雨花區的劉偉(化名)愛看新聞,前段時間,他關注到各地相繼開展針對騎行不戴頭盔的交通違法整治,感覺嗅到了商機。
  • 小心這裡有陷阱……
    答案很明顯日前泰興濱江鎮市民蔡女士在購物APP裡下了不少單可這下單不是買東西而是落入騙局……簡單操作賺佣金 蔡女士心動「刷單」前不久,蔡女士加入了一個「刷單返利」微信群,並添加了一個「實力商家」的微信好友,對方告訴她,只要在
  • 接個電話竟落入連環詐騙,不到三小時被騙10萬,「現在想想,都是套路」
    7月10日,市民曹女士向華商報、二三裡資訊反映,她既沒有點擊不明來路的連結,也沒有登錄對方提供的網站,只是接了個電話就被騙了。「我聽從騙子的指令自己把銀行卡的五萬元轉了過去,同時還在騙子的引導下又貸款五萬元也轉給了騙子,結果被騙10萬元。」
  • 坐在家中一小時被騙兩萬五!大慶東風新村一女子遭遇「私人訂製」陷阱
    坐在家裡玩手機一小時搭進去2.5萬元聽到這事多數人可能認為這是電視裡的故事可這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近日東安公安分局轄區一女子因兼職網絡刷單、刷信譽一小時內2.5萬元不翼而飛為此記者進行了專訪女子坐家遭遇「私人訂製」陷阱家住新村的張某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坐在家中「兼職」賺外快,居然在一個小時內轉出2.5萬元。究竟是怎樣的誘惑讓張某「上鉤」?聽辦案民警怎麼說!
  • 【法官說法】小心落入「吉祥車牌號」的陷阱
    【法官說法】小心落入「吉祥車牌號」的陷阱 2020-11-23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學生網上應聘家教卻落入詐騙陷阱
    大學生網上應聘家教卻落入詐騙陷阱 2020-10-23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腦內存不足 倒貼黃瓜二兩 文山一女士貸款8萬 被騙39萬
    大腦內存不足 倒貼黃瓜二兩 文山一女士貸款8萬 被騙39萬 2020-12-17 15: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掃一掃送禮物,女子掃完後被騙,2個布偶「花」了1.2萬元
    有些人還貪小便宜,很容易被免費或福利之類的字眼所吸引,緊接著就一步一步邁入了陷阱。一女子看到街頭舉行活動,掃碼就可以拿禮品,她拿自己的微信掃了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可沒想到卻被套路了,拿到兩個布偶之後,她丟了1.2萬元錢,究竟她是怎麼被騙的呢?
  • 孕媽媽買紙尿褲,竟被騙走10萬元
    N海都記者 劉露近日,福鼎市民謝女士通過「智慧海都」APP報料,今年「雙11」期間,她在天貓買了某品牌紙尿褲,前幾天接到客服電話,稱有質量問題要退款。對方準確報出的信息取得了她的信任,結果按對方指示操作後,被莫名網貸近10萬元並轉出。被騙子拉入群 連下四五個網貸APP謝女士家住福鼎市前岐鎮,是位準二胎媽媽。今年「雙11」期間,她在愛貝隆母嬰專營天貓店購買了價值245元的紙尿褲。12月7日上午,謝女士接到一個陌生來電,對方自稱是該店客服,並準確報出訂單時間和金額,這讓謝女士放鬆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