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改革舉措加碼 中等收入群體將擴圍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過去一年,我國經受住了疫情「大考」,經濟穩步復甦的同時,居民增收紅利持續釋放。近段時間,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政策信號密集釋放。《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從中央到地方,以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為牽引,一攬子「擴中」政策措施將加快落地,促進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加大對重點群體支持力度、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等紅利可期。

居民增收紅利持續釋放

「以前,出門在外,說到十八洞村都抬不起頭,現在當地老百姓都自豪地說自己來自十八洞村。」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村委會代表龍吉隆介紹,與2013年相比,十八洞村人均收入差不多翻了十多倍。「現在鄉村旅遊紅紅火火,十八洞村已成旅遊目的地和網紅打卡地,今年接待遊客預計超過100萬人次。」

這只是一個縮影。回望即將過去的2020年,全國上下攻堅克難,以強大定力逐步克服疫情影響,經濟穩步復甦的同時,人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3.9%,名義增速比上半年回升1.5個百分點。其中,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3486元,增長3.6%,比上半年加快1.1個百分點,拉動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2.0個百分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陳光金指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比2010年增長96.6%、80.1%、104.1%。目前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已經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農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收縮。2020年前三季度城鄉居民收入之比為2.67:1,2019年同期是2.75:1,兩個年度的同期差距相比收縮了0.08倍。」陳光金說。

這背後離不開增收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圍繞農民群體,不少地方紛紛出臺增收方案,重慶市出臺《關於深挖潛力促進農民多渠道持續增收的具體措施》,提出讓農民鼓起錢袋子的22條增收措施;江西省出臺《關於促進農村居民穩定增收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提高農民工資性收入、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提高農民轉移性收入。

「擴中」政策有望密集落地

近段時間,圍繞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政策信號仍在密集釋放。

「十四五」規劃建議勾勒了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施工圖,包括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湯濤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要推動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包括技術工人的待遇,激發人才活力,不斷釋放經濟增長的內需動力。與此同時,要促進2億技能勞動者成為中等收入群體。

地方也在加快部署。比如,北京市委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胡雪峰介紹,2019年北京中等收入群體大約佔常住人口的55.8%。下一步還將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從具體舉措看,包括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行動計劃,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等;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中等收入群體的保障力度。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修娜看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有必要圍繞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積極推進位度改革和政策創新。未來在「擴中」的政策設計中,要針對不同中等收入群體面臨的不同問題,制定差異化的「擴中」策略。

「要進一步落實針對中低收入群體的減稅降負政策、就業創業支持政策、技能提升政策以及居民增收措施。還要完善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障等各種社會保障制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必須從源頭上提高教育質量、增加中高端就業比重、調整產業結構等。」楊修娜說。

技術工人等將成「擴中」主力軍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收入分配改革不斷深入以及「擴中」政策措施加速落地,中等收入群體將加速擴圍,農民工、技術工人等將成為「擴中」主力軍。

「按照國家統計局現行標準,中等收入群體已經達到4億人。『十四五』期間,希望能夠通過一系列改進收入分配的措施,再增加2億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李培林表示,每年的畢業生加起來有近千萬人,還有工人群體裡的技術工人,再加上專業化農民,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將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在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方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張立新透露,將鼓勵企業在職工收入分配中把技能作為一個要素加以體現,無論是基本工資定級還是津貼補貼、績效獎勵等。「下一步,要不斷完善措施,鼓勵企業完善職工收入分配機制,促進企業收入分配積極向一線職工傾斜。」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擴中」的關鍵是瞄準中等收入群體的潛在來源。他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低收入群體變成中等收入群體。這些人包括農民工、小微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經營者、低工資就業者、農村多種經營者、鄉鎮企業工人等。特別是城鎮中的農民工,他們的數量已佔到城鎮就業人員的1/3左右,最有潛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

「要積極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強政策扶持,促使其就業保持穩定、職業不斷升級、技能不斷提高,享受到與城鎮職工相同的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努力幫助他們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李實說。

來源:經濟參考報

相關焦點

  • 多改革舉措加碼 中等收入群體將擴圍-新聞中心-北方網
    與此同時,要促進2億技能勞動者成為中等收入群體。地方也在加快部署。比如,北京市委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胡雪峰介紹,2019年北京中等收入群體大約佔常住人口的55.8%。下一步還將持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從具體舉措看,包括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研究制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行動計劃,改善收入分配結構,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等;提升勞動者人力資本水平;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中等收入群體的保障力度。
  • 中等收入群體將加速擴圍
    近段時間,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政策信號密集釋放。記者了解到,從中央到地方,以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為牽引,一攬子「擴中」政策措施將加快落地,促進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加大對重點群體支持力度、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等紅利可期。
  • 居民增收紅利持續釋放 中等收入群體將擴圍
    題:持續釋放增收紅利 技能勞動者、農民工等迎新利好多改革舉措加碼 中等收入群體將擴圍過去一年,我國經受住了疫情「大考」,經濟穩步復甦的同時,居民增收紅利持續釋放。近段時間,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政策信號密集釋放。
  • 壯大中等收入群體!北京將制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計劃
    根據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住戶收支與生活狀況調查,2019年北京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大約是6萬元。如果將處於中位數的2/3至2倍,大約是4萬元-12萬元之間的人群劃為中等收入群體,2019年北京中等收入群體大約佔常住人口的55.8%。
  • 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三億人,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仍是重點
    2018年我國工資收入分配改革繼續向深水區挺進。《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中等收入群體已經超過三億人。2018年我國將在著眼於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城鄉居民增收和專項激勵計劃試點,增加基層幹部、科教人員、技能人才等群體收入,進一步縮小收入差距。
  • 李實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加快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十四五規劃建議  到二〇三五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
  • 國內中等收入群體要擴大?人社部:未來2億技術工人的收入將提高
    在這次會議裡面,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副部長湯濤在發表講話時表示:「為了促進我國國內2億個技能勞動者順利的轉變為中等收入團體,國家在擴大內需方面也將會為其打造一個堅實的基礎。」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次會議過後,我國國內的一些技能勞動者的收入可能會有一定的上漲,除此之外,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將朝著中等收入群體邁入,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會得到相應的擴大。
  • ...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
    2020-10-30 11:25:06來源:FX168 【「十四五」時期將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據新華社,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國家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寧吉喆說,「十四五」時期將按照《建議》的要求,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機制,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和精準性;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 李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要破戶籍制約、就業歧視
    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二〇三五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等。如何實現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這些目標?十四五期間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需要有哪些突破?
  • 人社部:促進2億技能勞動者成為中等收入群體
    高級藍領人才奇缺,技能型人才難求,有關部門提出——促進2億技能勞動者成為中等收入群體5年共開展補貼性培訓近1億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超過1000萬,技工院校向生產服務一線輸送約500萬名畢業生,表彰90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近900名全國技術能手
  • 看2021|李實: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要破戶籍制約、就業歧視
    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二〇三五年,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等。如何實現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的這些目標?十四五期間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需要有哪些突破?
  • 專家:著力點在於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來源:一財網11月29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改革論壇在北京舉行。劉世錦:建議不再將GDP作為掛帥指標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劉世錦認為,實現這一目標,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增長的質量。
  • 2億技能勞動者將成中等收入群體!怎麼做?人社部表態
    人社部副部長湯濤表示,要促進2億技能勞動者成為中等收入群體,這樣在擴大內需上就有一個堅實的基礎。人社部副部長湯濤 來源:國新網中國在技能人才供需兩方面都要加強發布會上,有提問稱:「十四五」時期在技能人才工作方面有哪些考慮?
  • 中等收入群體已達4億!「十四五」 如何縮小收入差距?
    來源 | 《國家治理》周刊及人民論壇網(rmltwz)  轉載請註明來源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擴大,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
  • 多領域國企改革擴圍升級 紅利加速釋放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王璐)從中央到地方祭出組合拳發力上市,混改項目批量湧現,重組整合大戲接連上演……即將收官的2020年,一系列舉措推動國企改革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拓展,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激發。當前,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已經全面啟動。
  • 【回眸「十三五」·奮進中的烏魯木齊】減稅降費不斷「擴圍」 激活...
    加碼」、受惠範圍不斷擴展、納稅服務不斷優化,助力各類市場主體輕裝上陣,減稅降費的紅利正在源源不斷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力。實體經濟受益多減稅降費優惠政策,用政府收入的「減法」和深化改革的「除法」,換取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十三五」期間,烏魯木齊市加大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不斷釋放減稅降費政策信號,有序有力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紓解了企業經營困難,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和後勁。——保就業。
  • 人社部:「十四五」期間促進2億技能勞動者成為中等收入群體
    一方面,加快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要為擴大內需提供支撐。同時,要促進2億技能勞動者成為中等收入群體。這是記者日前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國大規模高質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年共開展補貼性培訓近1億人次,貧困勞動力培訓約1000萬人次。
  • 養老金第三支柱擴圍準備就緒 老百姓要多一份退休金了?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養老金第三支柱擴圍準備就緒,老百姓要多一份退休金了?國民收入分配不平衡造成個人養老準備不足,下一步收入分配改革應該著力將更多財富留在民間,藏富在民才能提升個人自我養老保障的能力。試點已經延期半年的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改革有新動向。按照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安排,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第一財經從多個相關部門獲悉,在前期上海等三地試點的基礎上,新一輪更大力度支持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擴圍」的政策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制定過程中。
  • 每經專訪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十四五」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這個基礎,就體現在我們必須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使我們國家能夠步入到高收入發展階段。按照目前的測算,我們國家有望在2024年,從中等收入國家穩步邁過高收入發展的門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我們在經濟建設和社會建設兩個方面都要取得巨大的進步,在發展目標上,需要有新的內涵、新的要求。
  • 2018.08:基於彈性網模型的「中等收入陷阱」問題研究(劉曉倩等)
    一類側重從宏觀整體層面對「中等收入陷阱」進行定性分析和經驗整理,並給出一些政策建議。如鄭秉文(2011)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國家進行對比,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亞洲「四小龍」為參照系,將我國經濟發展分為4個階段,並分析我國當前所在階段及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各種誘因,提出避免落入陷阱的動力所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