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因為是著名的著作,所以水滸中的很多人和事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或者是宋江之忠,或者是盧俊義之武,或者是武松之力,或者是魯智深之氣,有時對林衝之平生憤慨,有時對燕青、公孫勝之淡泊感嘆等等。
由於這一點,各種各樣的問題隨之而來。然而,有一些問題是好的,有一些則是不成立的,毫無意義。
例如:梁山好漢死得最慘,花榮是怎麼被吳用「忽悠」而自盡的?
這道題看後莫名其妙,但想起來也明白了。那又是一個陰謀詭計,下面我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梁山誰的死最讓人遺憾
梁山好漢中誰死得最慘,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答案也是多種多樣。例如宋萬、焦挺等人在亂軍中,馬蹄踏死;史進、石秀等人則被萬箭穿身;赤發鬼劉唐,則被連人帶馬壓死;井木等人,被活捉後,被活剮死,想都不敢想;盧俊義被奸臣欺騙,喝下水銀,墜水而死。
但最令人遺憾的是,我以為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宋江。
宋朝素有忠義之心,尤其在招安之後,他與梁山好漢一起擊敗遼國,滅了田虎、王慶和方臘,平定外患之功,其實即使封公也不為過,事實上,宋江最後連侯爵也沒有,只是在死後才追封忠烈義濟靈應侯。
想想,如果宋江不死,那又如何?能叛變嗎?當然不行假如國家需要他,他會堅持嗎?當然可以。若金人南下,攻開封,宋江會與舊部一起殺敵報國嗎?當然可以!遺憾的是宋江被奸臣所不容,喝了一杯毒酒,便自殺了。
的確,武松出家可惜,林衝病逝可惜,秦明戰死可惜,但也不算最遺憾,因為其中不乏替補,但若論統率,除了宋江,梁山再無第二個替補。也就是說,宋江一死,好漢們即使再想報國,恐怕也是力不從心。
因此,我覺得宋江最遺憾的是,他有忠心,有能力,有聲望,除了報答朝廷之外,別無他意,即使最後沒有一個大官,他也不會後悔。只是這種人被殺了,不是很可惜嗎?
再論花榮之死與吳用
花榮的死與吳用無關,因為花榮願意為宋江而死,在花榮死前,吳用也勸他不要死,但是花榮沒有聽。
在宋江死後,託夢將宿太尉,宋徽宗,吳用,花榮告訴了他。吳用和花榮遂不約而同來到宋江埋身之處——楚州蓼兒窪——祭奠,兩人其實早已抱有必死之心。
吳用道:「我做了個異夢……吳某心中想的是宋公明恩義難報,交情難捨,正欲在此處自縊一死,魂魄與仁兄相聚,以表忠義之心。」花榮道:「軍師既有此心,小弟便當隨行,也與仁兄相隨。」
通過對話,我們可以知道,他們都是來赴死的。但是,吳用也不明白白花榮為什麼去赴死。花榮則說,一方面是自己難忘宋江的恩情,一方面又擔心奸臣陷害,落個身死名滅的下場,所以不如從容赴義,還能落個清名令譽,屍歸墳墓。
而且當吳用問到花榮,家裡的人怎麼辦時,花榮說已經辦好了。
吳用道:「賢弟,你聽著。單身的我,沒有家人,但也死得很快。您見有幼子嬌妻,使他如何依附呢?」花榮道:「這件事不妨,自有囊囊,足以餬口。妻子家的菜也都是自己做的.」
花榮的意思是,自己留有足夠的錢,全家可以過日子。而且對於妻子孩子,也已安排人去照顧。
因此,花榮之死,完全是因為他為了報答宋江的恩情,更怕被奸臣迫害侮辱,與吳用並無半毛錢關係。
覺得吳用欺騙花榮,導致花榮赴死,或者沒有認真看原著,或者有「心下認定吳用是壞人」的成見,所以什麼事情都牽扯到他身上,即使沒有關係,也要強行抹去。假如帶有偏見和強烈的主觀意識,最好還是不要看名著,否則就是不可磨滅的偏見,無法對書中人物形象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