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詞曲作家隔空聯手創作抗疫交響曲 昨天迎來世界首演

2020-12-14 大河網

  

  「走進庚子2020,落木蕭蕭,長江滾滾,帶不走低垂的雲……」10月10日晚,伴隨著低沉凝重的合唱,聲樂及合唱交響曲《獻給2020》在北京保利劇院迎來了世界首演,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正式開幕。

  當《獻給2020》作曲、本場指揮鄒野攜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男中音歌唱家賀磊明走上舞臺時,全場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主題:從聚焦武漢到面對自己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獻給2020》是由作曲家鄒野、方石,詞作家唐躍生歷時半年,於北京、武漢、深圳三地隔空聯手創作而成。日前,幾位主創現身北京,分享這部作品誕生的臺前幕後故事。

  鄒野透露,最初想為這個特殊的年份創作一部作品的想法產生於2020年初:「想法是在大家一起討論時產生的。最初不知道從哪裡下筆,所以就聯繫了我的好同學方石。」

  從開始創作到完成作品,疫情的新聞不斷更新,作曲家的創作心態也悄然改變。但鄒野沒有將創作視角固定,致敬、反思、憧憬等複雜情緒在《獻給2020》中立體地呈現出來。「我們不斷在找寫什麼,開始的目光集中在武漢,後來我們找到一個主題,就是『寫人類自己』,寫人類如何面對自己。這是一個在不斷思索、不斷變化中產生的作品。」

  鄒野、方石和唐躍生三位創作者分別身處北京、武漢、深圳三地,直到10月8日在排練廳,三人才得以見面。鄒野透露,「所處的地方不一樣,大家彼此的心情也不同。我們三人都是隔空創作,不斷溝通,通過郵件傳小樣,慢慢形成了今天的作品。」

  創作《獻給2020》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唐躍生表示,「我認為一部作品最初的級別應該是有氣質的,第二個級別應該是有性格,第三個級別是有生命感,最高的級別應該是有命運感。所以接下這部作品我既有很大的壓力,也充滿了期待。」

  創作時,唐躍生寫了5天時間,寫完後睡了整整3天才醒。「這部作品對我來說不是簡單的寫作,而是用生命去體驗。這個作品只有一個主題,就一個字——『愛』。『愛』不是你喜歡什麼,『愛』就是你本身。疫情讓我們在面對苦難的時候有了一次反思人類自己的機會,我們是不是遠離了文明,是不是要把這種文明和愛找回來?」

  創作是在不斷碰撞的過程中完成。方石透露,三人在音樂和歌詞方面時常有爭論,「比如是『戴上口罩』的黃鶴樓好,還是默默佇立的黃鶴樓好?後來決定不要具體的名詞,不要把它具象化,這部作品不只是寫給中國的,而是寫給全世界的。」

  樂團:提前排練為高質量呈現作品

  10月10日晚,《獻給2020》由作曲家鄒野執棒,武漢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北京音協合唱團與武漢音樂學院演藝學院合唱團、攜手世界級女高音張立萍與男中音賀磊明兩位歌唱家共同呈現。

  武漢愛樂樂團團長張守忠介紹說,「為高質量呈現這部作品,武漢愛樂樂團從10月6日就在北京開始了與北京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的排練。在疫情暴發期間,武漢愛樂樂團下沉到社區工作,負責量體溫、買口罩等工作,任務非常艱巨。我們也受到了來自全國人民的關注與關懷。我們5月28日做了第一場室內樂線上演出,900多萬觀眾在線觀看,他們紛紛說好久沒聽到這麼好聽的音樂了,大家的留言我們都記著呢,真的是眼含熱淚,那時候覺得音樂就像天籟之聲一樣好聽。我們這一次參加北京國際音樂節,演奏為抗擊疫情專門創作的作品,武漢愛樂樂團會用最好的狀態回報關心武漢的每一位觀眾。」

  歌者:武漢歌唱家接受「考驗」

  為完成《獻給2020》的世界首演,北京國際音樂節特別邀請到世界級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和男中音歌唱家賀磊明,這兩位歌唱家都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對於家鄉擁有特殊感情。「唱這首作品的時候氣氛不一樣。」身為武漢人的張立萍透露自己當時很焦慮:「作為武漢人,我有一種很悲壯的情緒,我在自己練習的時候不能想詞,一想詞就會唱得熱淚盈眶的,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確實是發自內心的悲憫。」

  賀磊明也表示,「當我拿到這個譜子的時候簡直是熱淚盈眶。這是我聽過的最好聽的中國作品之一。能夠演唱這首作品是對我的考驗和信任。」

  餘隆則引用了一個例子來表達對《獻給2020》的期待:「二戰期間德國圍城,蕭士塔高維奇創作了第七交響曲,所有人在廣播裡聆聽這部作品的誕生,鼓舞了士氣。今天新冠不僅是圍城,更影響了全世界,這部作品讓大家聆聽到另外一種激勵和鼓勵。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極具歷史意義的時刻,它是紀念碑式的作品。」文/本報記者田婉婷

  統籌/劉江華攝影/本報記者崔峻


相關焦點

  • 湖北原創大型交響曲將奏響京城
    10月10日晚,由武漢籍作曲家鄒野、湖北省音協副主席方石等創作的聲樂及合唱交響曲《獻給2020》,將在第23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上首演。屆時,由來自英雄之城的武漢愛樂樂團,與中國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一起,共同在北京保利劇院奏響這部新作。
  • 45名世界樂手一人一段,為抗疫英雄奏響「英雄交響曲」
    45名樂隊成員們,在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家張國勇和行政團隊的策劃下,在家中完成了貝多芬《第三交響曲「英雄」》個人演奏的部分,通過後期將所有人的視頻合成,演奏家們隔空奏響交響曲,用音樂為所有抗疫英雄加油,用音樂為武漢及全國人民鼓勁。
  • 大型抗疫主題合唱交響曲《獻給2020》首次亮相「長江之韻」
    11月11日晚,由武漢音樂學院承辦的「我愛你,中國」抗疫主題交響合唱音樂會壓軸上演第九屆琴臺音樂節,這也是第四屆「長江之韻·世界知名音樂院校交流展演季還有疫情發生後武音青年學子第一時間創作、演唱、製作的《明天依然最美》,該作品也是中央電視臺首批播出的優秀抗疫音樂作品之一。
  • 武漢愛樂樂團原創交響曲《浴火重生》,15日首演亮相武漢琴臺音樂廳
    《浴火重生》首演媒體推介會現場8月15日,武漢愛樂樂團委約作品、交響曲《浴火重生》將在琴臺音樂廳激情奏響。此次推出大型交響曲《浴火重生》是在抗疫形勢最為嚴峻之時啟動創作的,更體現了音樂家們「藝」不容辭的擔當:「疫情期間,樂團的黨員們下沉到社區,承擔了封閉管理、上門排查量體溫、為居民送生活物資等工作,和武漢人民一起堅守、保衛著我們的城市。
  • 武漢愛樂樂團交響曲《浴火重生》8月15日琴臺音樂廳首演
    此次推出大型交響曲《浴火重生》是在抗疫形勢最為嚴峻之時啟動創作的,更體現了音樂家們「藝」不容辭的擔當:「疫情期間,樂團的黨員們下沉到社區,承擔了封閉管理、上門排查量體溫、為居民送生活物資等工作,和武漢人民一起堅守、保衛著我們的城市。
  • 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 武漢音樂家攜手首演抗疫主題新作《獻給2020》
    這也是這部女高音、男中音與合唱交響曲的世界首演。連續舉辦23屆的北京國際音樂節,史無前例地把面向國際的舞臺,留給了近200位武漢籍藝術家。該作品八個樂章分別為:庚子醒、瞬息、寒夜的燭光、蝴蝶飛翔、最後的幸福、櫻花落、看夕陽和重生,全曲時長約70分鐘,由鄒野和方石聯合作曲,唐躍生作詞。
  • 《中國力量》抗疫2020公益歌曲出版發行
    根據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2020年出版工作的相關指示精神,為歌頌抗疫期間廣大醫護工作者、解放軍官兵、科技工作者和各條戰線的英雄事跡,弘揚中國精神。北京偉地電子音像出版社聯手北京電視臺《新歌來啦》在2020年初抗疫期間,便開始了抗疫公益歌曲的創作和面向全社會的徵集工作,並得到了全社會的積極相應。共組織創作、徵集了作品達數百首。 經過反覆評選,最終五十三首原創公益抗疫歌曲入選《中國力量》2020抗疫公益歌曲實體CD唱片(紀念版)出版。
  • ...教授」作曲,北大「院士校長」填詞,南北醫學家隔空獻唱抗疫戰歌
    兩位來自醫學界的科學家曾凡一教授和詹啟敏院士隔空創作抗「疫」讚歌《醫魂閃光》,用自己的方式傳遞中國逆行者的民族精神,給予愛的力量和勇氣。一拍即合,實現30年的心願這首歌的詞作者和演唱者詹啟敏院士(筆名瀟敏),是我國著名腫瘤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
  • 知名作家隔空喊話勸退兒童,作家也蹭熱度?
    知名作家唐家三少隔空喊話勸退兒童,難道作家也要蹭熱度?原因是出自知名作家唐家三少在社交媒體上說關於《姜子牙》的一段話,消息一出,便直接被頂上了熱搜,難道現在作家也需要靠蹭這種熱度嗎?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他用最後堅強創作的一部交響樂
    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交響曲的締造,被譽為"樂聖"的貝多芬,其一生中所創作的九大交響曲,"無人能望其項背"。其中有三首被世界納入世界音樂史最偉大的十首交響曲之中,其餘六首也在世界交響曲排名中名列前茅。正如比才所說:"像你一樣,我把貝多芬交響曲置於最偉大之上,最富盛名。
  • 聯手社區疫情控 隔空矯正真情濃
    聯手社區疫情控 隔空矯正真情濃 2020-02-12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近200位武漢籍藝術家攜手創作《獻給2020》,北京國際音樂節上再現...
    這也是這部女高音、男中音與合唱交響曲的世界首演。演出現場。圖片來自央視頻直播截圖交響創作再現抗疫動人瞬間「時代需要被記憶,災難需要被反思,生命需要被尊重,文明需要被致敬。」這是武漢籍作曲家鄒野創作這部作品的思想原點,由此延伸,鄒野及另一位曲作者方石和詞作者唐躍生的樂思蔓延出八個樂章。不僅從追思逝者,反思生者,明悟自我等多個角度展開思考,更對偉大的逆行者,武大校園茂盛的櫻花、看夕陽的動人合影等抗疫過程中感人之處展開音樂語言的描繪。
  • 龍江詩作者北杓創作「抗疫」配樂詩 藝術家「隔空」朗誦
    東北網2月1日訊(記者許諾)日前,龍江詩作者、詩歌愛好者北杓積極行動起來,深入挖掘抗擊疫情中發生的感人故事,積極投身創作,用文學藝術作品,用實際行動為龍江加油,為武漢加油,向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工作者們致敬。
  • 紀念海頓逝世211周年|15部交響曲珍藏「海頓爸爸」一生輝煌
    03101號「時鐘」英國 倫敦(1793-1794)Symphony no 101 in D major, H 1 no 101 "Clock"這是海頓第二次到倫敦旅行的第一年所作的三部交響曲之一。在這裡,海頓不再過多約束,盡情地發揮自己的音樂理念。在倫敦前後數年,海頓總共創作了12首大型交響曲,其中就包括《G大調第100交響曲》。這些也是其音樂生涯中最後的交響曲作品,堪稱巔峰之作。
  • 12位值得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詞曲作家
    鮑勃·迪倫意外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詞曲作家,這一消息驚動了所有人。無論迪倫是否真的曾經稱斯摩奇·羅賓遜為「美國活著的最偉大的詩人」,他精湛的詞曲無疑奠定了經典靈魂佳作的基準。此外,羅賓遜還創作了誘惑樂隊(The Temptations)的《我的女孩》(My Girl)和《準備好了》(Get Ready),奇異合唱團(Marvelettes)的《獵人在遊戲中被捕》(The Hunter Gets Captured By The Game),馬文·蓋伊(Marvin Gaye)的《不是特別的》(Ain’t That Peculiar)等歌曲。
  • BBC音樂雜誌評選的最偉大20部交響曲
    這部作品充滿了靈光乍現的時刻,最吸引人的是精彩的結尾部分,閃閃發光的琴聲和史詩般的號角湧動,直至音樂歡快地結束。 首演時,許多觀眾被這部作品感動得熱淚盈眶,觀眾起立鼓掌將近半個小時。
  • 古典欣賞|柴可夫斯基《悲愴》交響曲
    b小調第六交響曲,又名悲愴交響曲,是彼得·伊裡奇·柴可夫斯基創作的最後一部生前演出過的音樂作品。在作者指揮首演9天後,作者過世。全曲共分為4個樂章。 本曲於1893年八月末完成,為作者的代表作。本作品於1893年10月28日在聖彼得堡首演,作者親自指揮,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自此9天之後,作者不幸與世長辭,本作品成為作者的絕筆之作。作者向他深愛的侄子解釋過該作品的標題。當著名作曲家裡姆斯基-科薩科夫問作者這部交響曲是否有標題的時候,作者承認了自己隱藏標題的事實。
  • 《獻給2020》今晚首演:以音樂語言描繪抗疫感人瞬間
    姜東 攝 10月9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中,作曲家鄒野談及創作這部作品的思想原點時說:「時代需要被記憶,災難需要被反思,生命需要被尊重,文明需要被致敬。」由此延伸,作曲家的樂思蔓延出八個樂章。從追思逝者,反思生者,明悟自我等多個角度展開思考,更對偉大的逆行者,武大校園茂盛的櫻花、看夕陽的動人合影等抗疫過程中的感人瞬間展開音樂語言的描繪。
  • 9歲小學生自創抗疫歌曲 21名同學隔空合唱
    這是前不久高新一小東校區推出的原創歌曲《祖國加油》,視頻中21個孩子各自在家,通過手語舞、杯子舞、架子鼓、小提琴等多種表演,隔空合唱並錄製成視頻,致敬抗擊疫情的「逆行者」們。創作這首歌孩子叫時志茹,年僅9歲的她,是西安高新一小東校區三年級的一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