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武漢愛樂樂團、北京交響樂團和中國愛樂樂團、北京音協合唱團與武漢音樂學院演藝學院合唱團,將在北京保利劇院演繹新作《獻給2020》。
該作品由作曲家鄒野執棒,女高音張立萍與男中音賀磊明兩位武漢籍歌唱家領銜。同時,這場音樂會也作為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開幕式,為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超過240小時精彩線上、線下內容拉開序幕。
《獻給2020》彩排畫面。姜東 攝
10月9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中,作曲家鄒野談及創作這部作品的思想原點時說:「時代需要被記憶,災難需要被反思,生命需要被尊重,文明需要被致敬。」由此延伸,作曲家的樂思蔓延出八個樂章。從追思逝者,反思生者,明悟自我等多個角度展開思考,更對偉大的逆行者,武大校園茂盛的櫻花、看夕陽的動人合影等抗疫過程中的感人瞬間展開音樂語言的描繪。
武漢愛樂樂團團長張守忠介紹道,「武漢愛樂樂團從10月6日就在北京開始了與北京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的排練。在疫情爆發期間,武漢受到了來自全國人民的關注與關懷,這一次參加北京國際音樂節,演奏由鄒野大師為抗擊疫情專門創作的作品,武漢愛樂樂團會用最好的狀態回報關心武漢的每一位觀眾。」為完成《獻給2020》的世界首演,北京國際音樂節特別邀請到世界級女高音歌唱家張立萍和男中音歌唱家賀磊明,這兩位歌唱家都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他們對於家鄉擁有的特殊感情也將呈現在對這個作品的演繹中。
發布會現場
《獻給2020》也是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委約創作作品。1998年,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創辦填補了國內沒有專業古典音樂節的空白,與音樂節共同到來的除了古典音樂演出,也有與世界同步的藝術管理模式,北京國際音樂節成為國內首個以「委約模式」與作曲家合作的藝術機構。2002年,北京國際音樂節也提出「中國概念」,為中國音樂家提供平臺,讓他們在世界級舞臺發聲。2020年是改變所有人生活的一年,北京國際音樂節用委約新作品的方式對疫情做出了回應。
10月10日開幕的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面貌與觀眾見面,在11天超過240小時的時間裡,打造不間斷的音樂盛宴,將古典音樂與生活方式相結合。
線下演出除開幕音樂會以外,10月11日,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將在指揮家彭家鵬的帶領下首次登臺北京國際音樂節,為觀眾呈現民族管弦樂經典的同時更將上演多首西方古典音樂名作的民族管弦樂改編版。
12至14日,由十位青年小提琴家共同呈現的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音樂會連續三天上演,契合2020年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的同時,也體現著音樂節對於青年音樂家的扶持,從2017年開始設立的「雀巢杯—青年藝術家獎」在今年也將授予謝昊明、陳一歌、蔣益梁、王溫迪、張潤崯、黨華莉、蘇千尋、柳鳴、餘振陽、杜瑞灃這十位在三場音樂會中輪番登臺演奏的小提琴家。
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與北京音樂廣播聯合策劃推出的午間音樂會也將場次擴大到十場,涉及盛原、孫佳依、胡勝男、劉珅、小河、馮滿天等諸多音樂家。延續二十餘年的公益品牌兒童音樂會也將在今年繼續。BMF少兒節日樂團將通過演奏《第五交響曲》等貝多芬經典名作,向樂聖致敬。
午間音樂會頁面
由影視演員詠梅、指揮家李飈和北京交響樂團共同呈現的兒童主題音樂會《博物館奇妙夜》,則將帶領孩子們在音樂廳內完成一場激發好奇心、求知慾的博物館之旅。
10月20日,本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的閉幕音樂會將在保利劇院舉辦,今年是中國愛樂樂團成立的第二十年,也是中國愛樂樂團與北京國際音樂節展開合作的第二十年。本場音樂會特別邀請於明月、林瑞灃、劉珅、歐陽娜娜、鞠小夫這五位生於2000年的青年音樂家,作為中國愛樂樂團的同齡人,他們之間的合作將充滿藝術想像力。
在線上,北京國際音樂節打造的超過240小時的豐富內容,也體現著實現音樂與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今夜無人入睡」「BMF音樂時間」等板塊將分主題、成體系大量呈現古典音樂名家名作,北京國際音樂節與拿索斯中國(Naxos China)、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 Group)、索尼音樂(Sony Music)等世界著名古典音樂唱片公司展開了深度合作,確保在音樂節呈現的每一首音樂都是正版音樂作品。
包括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在內的線下演出,都將在BMF俱樂部APP和H5頁面中直播呈現,此外各大平臺也將對本屆音樂節中的現場音樂會進行線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