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看知乎。現在看知乎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習慣。而看知乎的時候更喜歡看那些社會熱點話題。當然,最重要的是看那上面的各種評論與分析。
前幾年我曾經接觸過一些關於盧安克的信息。但工作與生活的焦頭爛額已經讓我將他忘得一乾二淨。而今天卻在知乎上又一次看到了一篇關於盧安克的信息。文章把他在中國十年多所實踐的教育理念結合他的經歷簡略地講了一遍。但是那些才是真的能夠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理由。
我喜歡他的背影,因為這個背影與這個看著山而似有所思的樣子能讓我也感覺到一點久違的內心世界——獨自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
愛和陪伴,比所謂的教育更重要。Love and company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education.
我們接受的教育,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是一種帶有強烈目的性的教育。相比有錢人家的孩子來說窮人家的孩子缺乏的更多。他們的父母需要不斷地工作,而在學校能找到一個願意陪伴自己的人又是非常難得。所以窮人家的孩子更難感受到愛。無論是來自家庭的還是學校的愛。而陪伴則更是少的可憐!
讓孩子體驗生命本身的美好,比「灌輸知識」更重要。It is more important for children to experience the beauty of life itself than to be "instilled knowledge".
生命的美好!這個在我們的文化中真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為我們總是把玩耍和學習分的很清楚!而玩耍才能夠真正地體會到生命的美好!
盧安克說,「語言很多時候是假的,一起經歷過的事情才是真的。」他認為體會比知識更重要。「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真正的教育是『自己教育自己』,『知道』和『體會到』是兩碼事。」
的確,在很多時候。尤其是在我們成人之後就會明顯地感覺到什麼叫做「知道」,什麼叫做「體會到」。這兩者之間的差距是我們實實在在的個人經歷!
他說:「只要我們放棄掉對『什麼是好的』的想法,通過觀察,我們能找到最符合他們的角度。」「人生中不存在任何必須的事情,只存在不必要的期待,沒有任何期待和面子的人生是最美好的、自由的,因為這樣,人才能聽到自己的心。」
我們都不可能那麼輕易地就放棄會『什麼是好的』的想法。回到家,父母會催你結婚找對象。出了社會,別人會通過你的工資與社會地位來衡量你的成就。當然現在找對象對方會用房車來告訴你什麼叫做合適。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壓力!我們沒辦法擺脫這些真實的社會壓力像盧安克那樣追求自己的內心去做真正的自己。這的確是個痛苦的難以接受的現實,因為我們沒有勇氣放下這些東西,更沒有轉換自己思想的能力。因為我們從小就被不斷地訓練去完成那些已經註定要承擔的目標或者是責任!一切在承擔責任之前被承諾滿足自我願望的行為都只是暫時性的條件而已!
這是一篇沒有正式結尾的文章
我是小凡張,一個只寫自己故事與感受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