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託孤於李嚴?劉備看重的不止是能力,而是他身上的不足

2020-12-14 小傑心靈客棧

三國時期,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後,沒有活著回到成都,而是死在白帝城,而且死前,兩位大臣,也就是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同時託付給李嚴?

首先,劉備不打算完全把蜀漢交給諸葛亮。什麼君可自取,劉備混亂,劉備在探索諸葛亮。否則,諸葛亮怎麼能有合法的方法奪取蜀漢帝位呢?

所以在永安,諸葛亮對劉備的客套話有點感動,他離不開永安。當然,諸葛亮的能力當然知道劉備的意思。

同時,李嚴雖然是託孤大臣之一,但是其地位還不足以和諸葛亮平起平坐。

《三國志.先主傳》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三國志.李嚴傳》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

劉備的意圖是避免諸葛亮一家獨大,培養有能力的人,李嚴是合適的選擇,同時劉備給予李嚴兵權。

只是李嚴的統內外軍事,應該不是統領蜀漢的所有兵馬,主要是永安周圍的兵權給予李嚴,所以李嚴留鎮永安。否則,他遠離成都,拿什麼掌管蜀漢的全國軍事。

因此,劉備讓李嚴鎮守永安,主要目的是讓李嚴在外面領導士兵,永安是蜀漢的重要城鎮,盯著東吳,兵力不弱。諸葛亮曾經為了應對曹真可能的入侵犯,調動李嚴所屬的2萬人,也就是說李嚴在永安手中有2萬多人的軍隊,對蜀漢來說已經是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了。

顯然,劉備的意思是讓李嚴牽制諸葛亮,避免諸葛亮一家獨大,完全架空劉禪,諸葛亮堅定執行與東吳聯盟的戰略後,永安仍然是蜀漢東線的重鎮,但地位逐漸下降,李嚴的權力也逐漸下降。

之後,李嚴必須故意取悅諸葛亮來維持自己的地位。諸葛亮收集了嚴格的亮書,「 諸葛亮集有嚴與亮書,勸亮宜受九錫,進爵稱王 」,李嚴曾建議諸葛亮稱王。顯然,他想再走老路,把諸葛亮推向神位,自己得到充分的利益。

話說回來,劉備選擇李嚴作為託孤大臣,主要原因是什麼?李嚴有能力,並且是劉備和劉璋鬧翻後,投靠於劉備的。

《三國志.李嚴傳》建安十八年,署嚴為護軍,拒先主於綿竹。嚴率眾降先主,先主拜嚴裨將軍。

當初被劉璋派去抵抗劉備,結果李嚴直接投降,李嚴也可以說是有從龍之功的人,劉備記在心裡。

《三國志.李嚴傳》二十三年,盜賊馬秦、高勝等起事於郪,音悽。合聚部伍數萬人,到資中縣。時先主在漢中,嚴不更發兵,但率 將郡 士五千人討之,斬秦、勝等首。枝黨星散,悉復民籍。又越巂夷率高定遣軍圍新道縣,嚴馳往赴救,賊皆破走。

同時,漢中戰爭時,劉備能夠控制的主力部隊陷入漢中戰場,與曹操作戰,益州本土缺乏兵力保護,益州內部發生了叛亂。

馬秦、高勝等人在郪(今四川三臺縣南九十裡郪江鎮)聚眾反叛,最終是李嚴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率部平定的,包括後來的高定的反叛,都是李嚴及時撲滅,避免了在劉備主力深陷漢中之時,後方大亂的局面。

同時李嚴也是參與制定《蜀科》的人,可以說在劉備集團,他是有能力的人,因此單純從能力來看,劉備選擇他作為託孤大臣之一是再合適不過了。

就我個人而言,劉備選擇李嚴,重視他的能力,但更重視他的不足。

首先,李嚴在益州缺乏基礎,不會走向獨特的局面。

《三國志.李嚴傳》荊州牧 劉表 使歷諸郡縣。曹公入荊州時,嚴宰秭歸,遂西詣蜀,劉璋以為成都令,復有能名。

李嚴既不是益州本土士族,也不是後來劉焉安撫的東洲派。他原來是劉表部下,曹操攻擊荊州後,他逃到西邊,避難劉璋,為了效力,李嚴實際上和劉備一樣,都是外來人,劉備進入主益州後,李嚴可以說是益州沒有派系的基礎存在。

這也是劉備所需要的,因為李嚴的出身問題,所以說李嚴一旦日後有謀反之舉,根本無法獲得益州眾人的支持,而且等到劉禪的羽翼豐滿,李嚴就更沒有威脅了。

另一個是,李嚴不被別人允許,性格太傲慢,他曾經為了改遷郡治官邸,而被楊洪反對建造大房子,結果兩人不歡而散,楊洪憤然引退,以後更是有其屬下王衝害怕受到李嚴懲治,直接降魏了。

李嚴在蜀漢內部的名聲很差,大家都不想接近他。這更喜歡劉備。這意味著李嚴沒有幫派的能力,李嚴成為劉備託孤時的理想人選。

顯然,劉備希望李嚴牽制諸葛亮,以免諸葛亮太強,劉禪無法控制,同時李嚴這個沒有基礎的人,想和諸葛亮爭奪權力,只能依靠劉禪,這是劉備死前給自己的兒子創造的良好平衡環境。

一個是諸葛亮沒有足夠的野心奪取地位,當然諸葛亮奪取地位,在益州也許得不到很多人的這次,同時李嚴在蜀漢朝堂阻止諸葛亮,李嚴想活下去必須依靠皇權,劉備把李嚴系在一起的繩子放在劉禪手裡

簡而言之,劉禪如果覺得諸葛亮太強,就加上關心李嚴,牽制諸葛亮,李嚴太放縱,就直接壓制,李嚴也順從劉禪,還是那句話,李嚴託孤大臣的地位,能否進監獄,還是要看劉禪的態度。

也許這就是為什麼李嚴能說服諸葛亮的行動。這就像想勸諸葛亮偷蜀漢江山一樣,李嚴的野心比諸葛亮大得多。

相關焦點

  • 李嚴諸葛亮同為劉備託孤的重臣,卻為何自絕蜀漢,最終鬱憤而死?
    話說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惜大軍傾巢出動討伐東吳,不料想被火燒連營,大軍慘敗而退到白帝城的時候,因急火攻心病倒了。他自知時日不多,急令諸葛亮、李嚴等人,來到白帝城。 在臥榻前,將太子劉禪珍重地託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二人後,劉備吐血含憤而死。諸葛亮和李嚴,就一同成了劉備的託孤大臣。
  • 劉備臨終託孤時,為何將兵權交給不知名的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
    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在白帝城永安宮病篤,召諸葛亮、李嚴等重臣囑託後事。這就是著名的「永安託孤」。然而,可能令所有當事人都沒想到的是,這一「託」最後竟然託成為了歷史謎案。劉備用「君可自取」這種話來逼諸葛亮表忠心,並給他套上了一道「不可篡位」的精神枷鎖。到底哪一派更有道理呢?其實答案就在一個人身上,那就是與諸葛亮一起被託孤,並被劉備授予軍權的李嚴。通過分析李嚴這個不太知名的人物,我們就能搞清楚劉備託孤的真實想法。
  •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是丞相,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
    當時,劉備的長子劉禪才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 劉備臨死前,選諸葛亮等人為大臣,協助劉禪。 一般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是劉備供養孤兒的大臣。 但當時,劉備還安排了另一個重要的人作為託孤的重要大臣。 所有熟悉三國的人都知道他是李嚴。 三國時期,劉備臨死前,召見宰相諸葛亮,命令李嚴協助劉禪。劉禪登基後,諸葛亮和李嚴擔任重要職務,共同治理蜀漢。
  • 託孤的意義: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情誼
    如天行健在其所著的《正品三國》中就曾羅列的四點論據:其一,「赤壁之戰後, 劉備西進益州, 並沒有把諸葛亮帶在身邊, 而是帶去了法正和龐統作為主要謀士。後期才調諸葛亮率兵入川, 和劉備在成都城下會師, 這時戰爭已經接近尾聲, 並沒有起到多大的參謀作用」。
  • 劉備臨終前,真將兵權交給李嚴?李嚴又為何能高居輔政大臣之位?
    至於劉備為何讓李嚴領永安軍團,並高居輔政大臣之位,而不是選擇其他人擔任此等重要之職呢?其一、李嚴的能力並不弱,在蜀漢集團中已是上等。《三國志》曾記載過這樣一件事: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盜賊馬秦、高勝等在郪縣募數萬人,起兵反劉。
  • 劉備臨死前,為什麼將內外軍事大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蜀漢雖然是三國時期最為弱小的勢力,但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對於蜀漢英雄人物更具好感,尤其是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之間的故事,早已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在許多人看來,諸葛亮對於劉備絕對忠誠,而劉備對於諸葛亮絕對信任,可為何劉備臨死前要將兵權交給李嚴而非諸葛亮呢?
  • 劉備臨終軍政分離,諸葛亮管政李嚴管兵,這是在提防諸葛亮?
    劉備白帝城託孤,臨終之前,命諸葛亮、李嚴二人輔佐劉禪,諸葛亮主管政治,命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劉備臨終之前,把政治與軍事一分為二,交給兩個最信任的人管理,一同輔助劉禪,但劉備為何不把軍事也交給諸葛亮?是在提防諸葛亮一人獨大麼?
  • 劉備臨終之前,為什麼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交給諸葛亮呢?
    就在劉備臨終前,他把李嚴提拔為與諸葛亮平起平坐的託孤大臣——以李嚴為中護軍,統管內外軍事,把兵權交給了李嚴。 從李嚴後來所作所為來看,(李嚴後來追求個人利益,最終被諸葛亮廢為平民),以劉備識人之能似乎看走眼了。 因此後人認為劉備臨終提拔李嚴乃倉促之舉,有分諸葛亮權力之嫌。
  • 不是劉備或李嚴,是他!
    而在歷史上,諸葛亮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全才,內政上,他廣施仁政,逐步將樊城之戰與夷陵之戰中蜀漢的頹敗扭轉過來,讓蜀漢還有再次爭霸天下的可能。軍事上,他率軍平定南方叛亂,讓蜀地邊境轉危為安,更是率軍北伐,以步兵大破曹魏引以為傲的騎兵,打得司馬懿不敢應戰,足見諸葛亮的能力出眾。
  •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於劉備為什麼要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表示不理解。在這部分人看來,李嚴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不見經傳的人物,甚至認為李嚴根本沒有資格替劉備掌管兵權。
  • 劉備臨終之前,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有何憂慮?
    劉備從能力上比諸葛亮差,經過多次較量,劉備駕馭不了諸葛亮,故此而擔心,又由擔心而不放心,因此利用李嚴來制衡整局,說白了,劉備就是不自信,也就有了對諸葛亮不放心的小九九。李嚴是典型的益州派的領頭羊,諸葛亮是典型的荊州派代表。諸葛亮能說他不曾當過奸臣,但他實實在在是個權臣。
  • 作為劉備的託孤大臣,手握蜀漢兵權,李嚴為何被諸葛亮流放呢?
    二、李嚴的發跡 李嚴,字正方,南陽人, 年青 時以才幹著稱。建安十八年,劉璋任李嚴為護軍 ,命他率軍抵抗劉備的進攻 。李嚴到綿竹後, 竟然率軍投降了劉備。劉備拜李嚴為犍為太守 、興業將軍 。 李嚴的能力很突出。
  • 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根據是什麼?李嚴傳給出了答案
    一個人能不能幹,不僅要看他怎麼說,還要看他怎做。劉備評價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是因為馬謖做了一件讓劉備失望的事。史書《三國志》馬謖傳是附錄在其兄馬良之後的,馬謖傳中對他早期的事也有簡單的記述。不過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蜀漢重臣李嚴的傳記中看出一點端倪。李嚴原來的劉表的手下的官員,曹操佔據荊州時,李嚴正在秭歸當縣令。劉表滅亡了,李嚴就跑去益州投靠了劉璋,劉璋讓李嚴做了成都令,他在成都令這個位置上幹的不錯。後來劉璋和劉備翻臉,劉璋派李嚴到綿竹抵禦劉備。只是李嚴到了綿竹就立馬投降了劉備。成都平定後,劉備犒賞有功之臣,封李嚴為犍為太守、興業將軍。
  • 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李嚴:我才是真正的南陽臥龍
    配上三大名將,天才軍師…… 卻還是追加了一個地方太守:李嚴。這時候,我們可以注意到,劉巴英年早逝,或許不是生病。 而是像龐統那樣,陣前戰死。 謀主劉巴戰死,所以劉備追加了李嚴接任。 時間點非常可能就是222年的10月,也就是劉備下詔諸葛亮布軍防守成都外圍。這個舉動顯示出,前線有失守的可能性。
  • 李嚴原來這麼厲害,難怪劉備命其為顧命大臣,權力更在諸葛亮之上
    講到白帝託孤,通常都只會記得劉備對孔明說的那句「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其實忘記,劉備對身後事顧命大臣的安排是兩位,丞相諸葛亮為正負責內政,尚書令李嚴為副掌兵權。而劉備為何不選擇趙雲、魏延、吳壹、楊儀、蔣琬、費禕等人呢?
  • 李嚴被諸葛亮廢黜,可諸葛亮死後,李嚴為何會一病不起,激憤而亡
    劉備因此憂憤交加,病死在白帝城。在劉備病逝前,將劉禪託孤給了諸葛亮。並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不成材,你可以取代他當皇帝。諸葛亮因此對劉備感激涕零,一輩子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李嚴被貶黜的經過。不過,我們如果回過頭看那段歷史,就會發現,在劉備託孤的詔書上,還有著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嚴。
  • 劉備有殊遇之恩的大臣有哪些?他們得到劉禪器重嗎?李嚴為何被廢
    ---《三國志》可見魏延是為了報答劉備對他的知遇之恩,他知道自己能夠成為漢中太守,是劉備特別的殊遇,自然會更加賣力,不讓劉備感到失望。03李嚴更是劉備殊遇之人,以劉璋舊臣的身份接受託孤之重。在季漢政壇之中,有一個人是比較特別的,那就是李嚴。
  • 諸葛亮李嚴兩託孤大臣權重一樣嗎?
    劉備臨終指定了兩個託孤大臣:諸葛亮和李嚴。後來,諸葛亮將李嚴調往漢中前線,再後來更是因為李嚴運糧不及而將其免職。對於這種結局,很多人認為這是諸葛亮在打擊排擠李嚴,為的是大權獨攬。那麼,諸葛亮和李嚴這兩個託孤大臣他們的權重是一樣的嗎?
  • 劉備死前將兵權交給李嚴,卻不給諸葛亮,其實他早就看穿了孔明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相信很多人看過《出師表》,從這篇文章我們就能看出諸葛亮對於蜀國真的操碎了心,蜀國夷陵慘敗,劉備一病不起,臨終之前託孤於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劉備對諸葛亮說的話,從這就能看出兩人的君臣關係,真的不一般。
  • 白帝城託孤,劉備除諸葛亮之外還秘見了誰?劉禪竟讓孔明如此傷心!
    再加上父親劉弘英年早逝,這使得劉備一家更是雪上加霜!幼年時的劉備常常與母親在黃昏孤燈下,掩頭痛哭。公元175年,15歲的劉備外出求學。母親希望他能夠學有所成,謀得一官半職。但劉備生性不喜歡讀書,反而喜歡廣結天下英語豪傑。就此也認識了賣豬肉的張飛、街頭賣藝的關羽!同時三人結拜為異性兄弟,這也是後世千年歌頌的"桃園三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