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

2020-12-14 惠言歷史觀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

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於劉備為什麼要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表示不理解。在這部分人看來,李嚴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不見經傳的人物,甚至認為李嚴根本沒有資格替劉備掌管兵權。熟讀《三國志》的朋友,對於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並不奇怪。在這部分人看來,李嚴在《三國志》中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完全有能力、有資格替劉備執掌兵權!筆者以為,劉備將兵權交給李嚴,完全可以理解,而且非常必要!為什麼這樣說呢?筆者從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一,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劉備,非這樣做不可。劉備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與曹操、孫權等二人有過較深的交往,由此對曹魏與孫吳政權的治理結構也是相當熟悉的。

曹操是漢獻帝的丞相,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在丞相曹操面前,就是一個木偶。漢獻帝自己也說過,自己受盡了曹操的羞辱與折磨。孫權比較漢獻帝待遇就好多了。孫策託孤的時候,將軍權交給周瑜,將治權交給張昭。兩人一文一武,相互獨立。孫權在這兩者之間遊刃有餘。由此經驗教訓,劉備託孤時,也效仿孫策,讓李嚴與諸葛亮分別掌管軍政大權,將軍政大權分開,而且讓李嚴駐守京城之外的永安,統管內外軍事,而且「假節」。其用意就是避免如曹操那樣操持軍政大權的隱患。

二,諸葛亮是劉備忌憚的人物。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一直以為劉備與諸葛亮是魚水關係。其實不然,如果說劉備與諸葛亮是魚水關係,這頂多就是指赤壁之戰前後的情形。赤壁之戰後,劉備身邊有了龐統,劉備有意用龐統取代諸葛亮。到了益州,劉備身邊有了法正,這時,劉備用法正取代了諸葛亮。這個時候的法正是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主謀。諸葛亮儘管是軍師將軍,但沒有實權,而且被劉備安排在左將軍府幫忙辦理左將軍府裡的事情。法正死後,劉備才不得已啟用諸葛亮。劉備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對諸葛亮說了那番話,就是有意敲打諸葛亮。儘管如此,劉備還是對諸葛亮不放心,不讓諸葛亮掌管兵權。三,從蜀漢內部看,讓李嚴掌管兵權最適宜。從蜀漢內部看,在劉備心中,除了李嚴,再也沒有合適的人選了。

從軍事方面看,比李嚴優秀的有趙雲。劉備為什麼不將兵權交給趙雲呢?因為在劉備看來,趙雲一是與諸葛亮走得太近,二是趙雲也無法節制諸葛亮。李嚴為什麼合適呢?李嚴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第一,李嚴在益州有較好的人脈。李嚴是南陽人,是劉表的老部下,與荊州過來的人士有交往。曹操來到荊州後,李嚴立即投靠了劉璋,與益州士人有交往。李嚴到益州後長期擔任地方官員,與土著人士有交往。由此三點,李嚴有較好的社會關係。第二,李嚴確實有本事。公元218(建安二十三年),盜賊馬秦、高勝等在郪縣起兵,招集隊伍數萬人,到達資中縣。當時劉備在漢中,李嚴不待另外發兵,只率本郡士兵五千人前往討伐,斬殺馬秦、高勝等人。其餘人都四散逃命,回家為民。

不久後,越巂郡夷帥高定率軍圍攻新道縣,李嚴前往解圍,高定被擊敗後逃走。劉備於是加封李嚴為輔漢將軍,兼任原郡郡守如前。第三,在蜀漢內部,沒有比李嚴合適的人選了!

綜上所述,劉備不得已將軍權交給李嚴!

相關焦點

  • 劉備臨終之前,為什麼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交給諸葛亮呢?
    劉備臨終之前,為什麼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交給諸葛亮呢? 都說劉備有識人之能,大家公認這方面甚至超過了諸葛亮。比如起用魏延,劉備信任魏延超過了張飛。 本來漢中太守這個重要的位置應該由張飛擔任,但劉備卻把漢中太守之位交給了魏延,魏延鎮守漢中達十年之久。
  •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是丞相,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
    諸葛亮為什麼廢除李嚴? 這從李嚴的人生經歷開始。臨死前,劉備將太子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和四川中部的兩位重要官員李嚴,將軍權隸屬於李嚴。 那麼,為什麼劉備在死前就把軍事力量委託給李嚴呢?把兵權交給李嚴以對抗諸葛亮的丞相權力,不使諸葛亮一家獨大。
  • 劉備臨終之前,為何將兵權交給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有何憂慮?
    劉備從能力上比諸葛亮差,經過多次較量,劉備駕馭不了諸葛亮,故此而擔心,又由擔心而不放心,因此利用李嚴來制衡整局,說白了,劉備就是不自信,也就有了對諸葛亮不放心的小九九。李嚴是典型的益州派的領頭羊,諸葛亮是典型的荊州派代表。諸葛亮能說他不曾當過奸臣,但他實實在在是個權臣。
  • 劉備臨死前,為什麼將內外軍事大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
    蜀漢雖然是三國時期最為弱小的勢力,但受《三國演義》影響,人們對於蜀漢英雄人物更具好感,尤其是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之間的故事,早已成為廣為流傳的佳話。在許多人看來,諸葛亮對於劉備絕對忠誠,而劉備對於諸葛亮絕對信任,可為何劉備臨死前要將兵權交給李嚴而非諸葛亮呢?
  • 劉備臨終前,真將兵權交給李嚴?李嚴又為何能高居輔政大臣之位?
    劉備臨終前,確是給予了李嚴兵權。但是,這兵權只是統帥留在永安的劉備帶去徵討東吳的中央軍餘部,及留守永安防備東吳的地方軍,而並非是蜀漢全國的軍隊。再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三月,先主病篤,託孤於丞相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劉備死前,遺詔讓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輔政,以諸葛亮為主,李嚴為輔。作為輔政大臣,又是丞相的諸葛亮,實質上劉備就是將蜀漢軍政大權都悉數交由諸葛亮負責。歷來輔政大臣,哪個不是既掌軍又掌政的,漢朝有霍光,晉朝有楊駿,清朝有多爾袞,他們都是執掌全國最高軍政事務。
  • 劉備死前將兵權交給李嚴,卻不給諸葛亮,其實他早就看穿了孔明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相信很多人看過《出師表》,從這篇文章我們就能看出諸葛亮對於蜀國真的操碎了心,蜀國夷陵慘敗,劉備一病不起,臨終之前託孤於諸葛亮,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這是劉備對諸葛亮說的話,從這就能看出兩人的君臣關係,真的不一般。
  • 劉備臨終託孤時,為何將兵權交給不知名的李嚴,而不交給諸葛亮?
    一派認為劉備是真心實意以國相託:如果劉阿鬥不是當皇帝的那塊料,你諸葛亮完全可以取而代之。這裡,體現了劉備、諸葛亮這對君臣深厚的情誼。劉備這種真性情的流露,也讓他的仁君形象進一步升華,永載史冊。而另一派則認為,劉備此乃是虛情假意。
  • 作為劉備的託孤大臣,手握蜀漢兵權,李嚴為何被諸葛亮流放呢?
    在劉備稱帝這事上,李嚴挖空心思在武陽炮製了"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事件,後又邀蜀國官員八百人籤名,上表懇請劉備稱帝。 劉備稱帝之初,沿用的是東漢「尚書臺」的體制 。諸葛亮雖名為丞相,卻沒開府,諸葛亮在成都對軍政事務的處理意見 ,都要通過尚書令李嚴後,才能達到劉備那裡 。劉備的旨意,也要先通過李嚴才能到達諸葛亮之手。
  • 劉備臨終軍政分離,諸葛亮管政李嚴管兵,這是在提防諸葛亮?
    劉備白帝城託孤,臨終之前,命諸葛亮、李嚴二人輔佐劉禪,諸葛亮主管政治,命李嚴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劉備臨終之前,把政治與軍事一分為二,交給兩個最信任的人管理,一同輔助劉禪,但劉備為何不把軍事也交給諸葛亮?是在提防諸葛亮一人獨大麼?
  • 劉備為何託孤於李嚴?劉備看重的不止是能力,而是他身上的不足
    三國時期,劉備在夷陵之戰大敗後,沒有活著回到成都,而是死在白帝城,而且死前,兩位大臣,也就是諸葛亮和李嚴,劉備把劉禪託付給諸葛亮是可以理解的,為什麼同時託付給李嚴?首先,劉備不打算完全把蜀漢交給諸葛亮。什麼君可自取,劉備混亂,劉備在探索諸葛亮。否則,諸葛亮怎麼能有合法的方法奪取蜀漢帝位呢?
  • 李嚴原來這麼厲害,難怪劉備命其為顧命大臣,權力更在諸葛亮之上
    講到白帝託孤,通常都只會記得劉備對孔明說的那句「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但其實忘記,劉備對身後事顧命大臣的安排是兩位,丞相諸葛亮為正負責內政,尚書令李嚴為副掌兵權。而劉備為何不選擇趙雲、魏延、吳壹、楊儀、蔣琬、費禕等人呢?
  • 在蜀漢陣營裡,諸葛亮最怕的人是誰?不是劉備或李嚴,是他!
    作為諸葛亮的主公,劉備雖然一直對諸葛亮多有信任,更是對諸葛亮委以重任,但實際上,劉備心中是提防著諸葛亮的。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雖然給予了諸葛亮最大的權利,若劉禪不可輔佐,諸葛亮甚至可以另立他人,但實際上劉備這是在試探諸葛亮。而諸葛亮在聽到劉備的話後,當即表示要誓死效忠蜀漢,足見諸葛亮心中的畏懼。
  • 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李嚴:我才是真正的南陽臥龍
    【李嚴:我才是真正的南陽臥龍】已經不是第一次看李嚴了。 所以就不從頭到尾細細介紹這個人。 今天看一些李嚴之謎:為什麼李嚴會成為劉備的顧命大臣?李嚴沒有什麼在內政上的表現,大概就是編了蜀科,但軍事記錄算是相當多。 甚至有著「可敵陸遜」的後世評價。
  • 李嚴被諸葛亮廢黜,可諸葛亮死後,李嚴為何會一病不起,激憤而亡
    可是,諸葛亮的北伐是由他自己親自指揮的,根本就不讓李嚴插手,更不要說什麼「統中外軍事」了。長久以往,李嚴怎麼會不對諸葛亮產生怨懟的情緒呢?在多次北伐失利後,諸葛亮把目光又注視到了李嚴身上。不過,諸葛亮不是相中了李嚴的才幹,而是看中了他手中的那支精銳軍隊。李嚴的那支軍隊,是劉備留下的最精銳的「白毦兵」,諸葛亮想要將它也納入自己的麾下,這當然引起了李嚴的反對。
  • 諸葛亮廢李嚴為庶民,斷其前程,為何李嚴在諸葛亮去世後痛哭而亡
    漢昭烈帝劉備去世時,在文官之中選擇了兩位大臣託孤,一個是創業集團核心之一諸葛亮,另一位則是蜀中舊臣李嚴。這二人在蜀漢政權建立過程之中貢獻卓著,劉備本來期待二人聯手能為蜀漢再造輝煌,但沒想到的是,劉備一死,二人之間屢屢發生矛盾,並公開化且愈演愈烈,這場蜀漢高層的內戰最終以李嚴被諸葛亮廢為庶民而畫上句號。但令人費解的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本該與他有著深仇大恨的李嚴得到此消息,居然大為悲痛,不久也隨諸葛亮而去。
  • 李嚴意圖分裂蜀國,諸葛亮為除李嚴:先斬了馬謖吧
    劉備臨終前曾託孤諸葛亮與李嚴,諸葛亮為正,李嚴為副! 諸葛亮一生跟隨劉備忠心耿耿,能力又顯而易見,託孤於他很是正常! 而李嚴則是降官,劉備為何也要相託呢?
  • 李嚴諸葛亮同為劉備託孤的重臣,卻為何自絕蜀漢,最終鬱憤而死?
    話說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不惜大軍傾巢出動討伐東吳,不料想被火燒連營,大軍慘敗而退到白帝城的時候,因急火攻心病倒了。他自知時日不多,急令諸葛亮、李嚴等人,來到白帝城。 在臥榻前,將太子劉禪珍重地託付給了諸葛亮和李嚴二人後,劉備吐血含憤而死。諸葛亮和李嚴,就一同成了劉備的託孤大臣。
  • 託孤的意義: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情誼
    其二,「奪取漢中的戰爭, 以法正為謀士, 諸葛亮卻留在後方做後勤工作」。其三,「劉備非常信任關羽, 把鎮守荊州的重任交給了他, 終於導致了慘敗的結局。如果當時劉備調關羽入川, 而把諸葛亮和趙雲留在荊州, 後果可能不會如此」。
  • 諸葛亮病逝,為何李嚴哭得最傷心,也跟著「激憤而死」有何說法?
    劉備是個好boss,也是分得很清楚的人,擅長相互制衡以達到集團和睦。蜀漢集團是一個整合過來的集團,主要是分為三個集團:土生集團(以張飛、關羽、趙云為班底);荊州集團,諸葛亮、蔣琬為代表的;益州集團,李嚴、劉巴、黃權、法正等為主。李嚴是益州集團的人,託孤的時候,法正已經去世,黃權投靠了曹魏,劉巴已經死了。
  • 三國英雄人物之李嚴
    劉備兵敗夷陵後,敗軍暫時駐紮白帝城,改驛館為行宮,名永安宮。因思念關張,抑鬱成疾,一病不起,自覺不久於人世,遂派使臣星夜趕往成都,請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來白帝城,安排託孤之事,囑託後事完就駕崩了,終年63歲,時章武三年四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