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制內工作,特別是在基層體制內工作,歲數是能否提升的一個關鍵因素,有的時候,即使幹部選拔任用條例上沒有明確的限制規定,即使能力再強,由於受歲數限制,可能要想獲得提升都非常困難。比如40歲的正科級幹部,在基層就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
可能有人會說,40歲混到正科級幹部已經非常不錯了,很多人終其一生也到不了副科級。而且,40歲正是幹事創業的時候,正是經驗豐富的時候,還可以大有作為,怎麼不能繼續提升,怎麼處於尷尬境地呢?當然,也有人說,在基層特別是縣級以下基層,40歲的正科級幹部已經到了職業的天花板,想往上升到副縣級實職很困難。如果組織重視,肯定在30多歲就已經到了副縣級,40歲的正科級已經沒有什麼機會了,好的能去人大政協,不好的能提升四級調研員就不錯了。那麼,基層40歲的正科級幹部究竟有沒有機會提升為副縣級呢?或者說提升的機率究竟有多大呢?我們一起去看看。
首先,從幹部任免的條件來看,40歲的正科級幹部提升機會肯定是有的。從基層來看,一般在45歲之前都有機率提拔為副縣級幹部。超過45歲,可能基本就喪失了機會,所以從理論上來看,40歲提拔到副縣級幹部還是有機會的。但是大家也清楚,現在基層講究幹部任用年輕化,加之基層的縣級崗位非常少,一個縣大概也就40個左右,想要提拔還是非常困難的。
其次,從幹部資歷來看,要看該幹部是否經歷了多崗位鍛鍊。如果40歲是剛剛提拔的正科級幹部,那要繼續獲得提拔,難度是比較大的。因為正科級提任副縣級,原則上要在正科級級別上經歷過兩個以上崗位,同時時間至少得兩年以上。如果之前已經經歷了多崗位的鍛鍊,那麼提任的機率可能會稍大一些。如果之前沒有經歷過多崗位的鍛鍊,等把條件都符合,估計就已經離45歲不遠了,可能相對來說就比較困難了。
最後,要想獲得提任,還要看在什麼崗位上工作。這一點大家是清楚的,在體制內工作,崗位不同,待遇不同,晉升的機率也不同。40歲的正科級,如果是在縣級「兩辦」主任或者財政局、交通局等重要部門的一把手,那麼提拔的機率還是比較大的。即使不能提任到黨委政府班子工作,也可以到人大政協去工作。
在縣級基層,財政局長、教育局長、政府辦主任,這些部門負責人在縣級基層可以叫做準副縣級幹部,因為他們是排在提拔的第一梯隊,基本上都能獲得提任。即使年齡偏大,也可以到人大政協去任職。但如果你是文聯主席、科協主席、檔案局局長等這樣的正科級崗位,即使你經歷再豐富,想要獲得提拔,可能都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些部門本身就不是重要的崗位。也就是說,你在40歲時還沒有在這些重要的崗位部門去工作,說明領導們不太看重你,說明你的能力也不太強,所以要想獲得提任幾乎不太可能。
所以,40歲的正科級幹部究竟有多大機率提拔為副縣級幹部,理論上、制度上是沒有障礙的,機率也不小。但落到實際,還是要看各自的情況,比如是否有足夠的資歷,是否在重要崗位上工作,還要看各個地方任用幹部的一些習慣。大家覺得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