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梅日的雨如絲如線般滴落在碧綠如鏡的湖面上,輕軌刺耳的摩擦聲和公園的鳥鳴像交響般相繼奏起,搖晃的車廂,鐵軌旁的菊,主人公緩慢的敘說著帶有魔力的語句,輕柔的音樂緩慢的鋪開,我就知道我喜歡上了這部電影。
一個少年與一位老師在雨中的公園長亭偶然相遇, 用言語輕柔地觸碰彼此的心,像是一場未期的小雨,慌亂的羞澀,而兩個人的心扉半掩,輕鬆卻保留,是一場美麗故事最純淨的開局。漫長的伏日緊跟著來臨,焦熱的陽光灼烤著胸口的每一寸土地,在季節的開關切換之後,心也閉上了門,無聲的隔閡和寂靜蔓延了整個夏天,卻在一場爭端中被打破。當雨季再次降臨,在一場關於勇氣的跋涉後,男生對女生表白了內心,兩個人潛藏的自卑和怯懦,獲得了彼此擁抱的釋放和諒解。時空交錯,是一場覆蓋記憶的雪,他們彼此的世界未再走近,卻也不曾離開。
我看到他,一個離異家庭的少年,靠著自己的雙手,把艱苦的生活過得平淡和滿足,堅持著製鞋的夢。他有少年的羞澀,埋首很久才敢面對心儀的女生;他有著年輕的勇敢,用拳頭去保護她的尊嚴。每一次吶喊,都在沉寂之後;每一次成長,都要鼓起全部的勇氣。我看到她,一個柔軟善良的女性,與男友分開之後,繼續著自己的生活,在流言散播中,只懂得躲避和逃離。當聽到男生的表白後,小心翼翼的拒絕,害怕觸及男生的傷口;在咖啡的熱氣散盡之前,用盡全力地奔跑,抓住最後的幸福。學會行走之前,他們帶著彼此的故事,相遇在長亭;如果有一天,能夠走得更遠更穩些,他會去見她。雨還是那樣的迷幻和清澈,我看到的都是這世上最美好的事物。
我不知道關於一個好電影的評判標準是什麼,當打開一部電影時,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想要得到的滿足。而在炎夏裡汗流浹背的我,暴露在驕陽的炙烤下,眩暈了視線,磨鈍了感知,走得慌張而匆忙。在一天晚上看到這部電影時,仿佛一場久違的雨淋溼全身,帶給了我寧靜和清涼,當影片的最後一個音符落下,我心中是那樣澄澈地明白,這就是我想要得到的。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高舉著孤獨的傘渴望一次擁抱,哪怕是在雨中。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縱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劇透:
很典型的新海誠風格,細膩綿密,朦朧幽遠的感情描寫。所有的情愫好似蒙著薄紗,無論喜悅祥和,還是憂愁苦悶,都顯得不清晰,不言說,似喜非喜,似愁非愁。但這種情感的壓抑(無論來自外界還是內心)並不是如爇熱炎夏滂沱欲來時的沉悶躁動,卻如冬日午後孤身一人有所思念,欲與人訴而萬籟俱靜時的無奈與釋然。
如果說《秒5》是同一個世界的兩個人如何遠去為兩個世界,那麼《言葉之庭》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就年齡相差一輪,身份為師生之別而言)如何走到同一個世界,然後再。。。
故事在15歲的孤寂的秋月和27歲的同樣孤寂的雪野庭院區域相逢的情節下展開,相逢地點值得一提的是位於繁華喧囂的林立高樓包圍中的庭院區域,雨季中,這個公園就猶如桃花源,美得清新淡漠甚而有些夢幻心酸。而這雨中的美麗的庭院就像兩人的心一樣也是孤獨的(後來有一對情侶說沒想公園到這麼大,可以看出平時很少人,即使有也沒有真正欣賞的),而雨中的庭院卻是他們各自世界的交集,一個當他們「走不下去」時的落腳地。
在這個公園中,留在自己世界(做鞋子)裡的秋月發現了令他動心的雪野的「神秘世界」,於是兩顆心在一次次的雨中相互靠近溼潤融合。這種融合是否建立在堅固基礎上?從劇中推測,秋月成長經歷應該是孤獨無依(精神上),儘管他有父母和哥哥,有過一段快樂經歷(小時候,母親過生日,父子三人送給媽媽一雙鞋,叫著:哥哥,等等我。),但之後他的父親沒有出現過,步入高中的秋月在「上學家務打工」中經歷著一天又一天。他母親在家也和哥哥吵架,最後和一個也小她一輪的男友離家出走了,但未必是幸福的(哥哥說:吵完架會回來可以看出)。
這種情況下,秋月卻有著一個設計製造鞋子的「不現實的」夢想,這一點不知是否與送鞋子給媽媽當生日禮物的情節有關,覺得那個時候是幸福的,想通過製鞋來彌補心理上的苦悶與期許(和雪野聊天時,毫不猶豫說出做女鞋,我覺得秋月下意時想到的是他媽媽,雖然最後是給雪野做的)。
同時鞋子的功用是輔助行走的,秋月做鞋子,寓意他想靠自己力量走的「更穩健」。但從另一個角度,鞋子在保護腳行走的同時,無形中也是一種對腳的「束縛」(寓意著某種社會規則或者某種不可抗拒的命理趨勢,比如:女主最後光著腳從房間衝出來時,給了幾雙鞋子一個特寫,與其說是女主急迫毋寧說女主勇敢的無視了「那些鞋子」寓意的東西),我們的行走離不開這種束縛,而行走的目的卻是為了掙脫,這是一種慘烈的怪圈。
還有一點是:男主是否有俄狄浦斯情結(小人之心猜度)?
雪野一個美得讓人心碎的女子,一個艱難行走著的善良的人,她也是孤獨的,她說:雖然27歲了,但並不比15歲是聰明,一直在原地踏步,以至於因為和學生的矛盾導致不願去學校上課而走不下去(秋月為這事打了學姐一耳光,妙就妙在,當他向雪野講述時表現的是自我調侃的釋然,),由於流言蜚語,她的男友也離他遠去(雪野說他只收集周圍的聲音,而不聽她的隻言片語,看來她男友也不是真正理解她的人),這也導致了雪野的味覺障礙,後來與秋月相識後有所改善。
不論是秋月還是雪野都在艱難的前行,孤獨的前行,而且前行的不順利也不穩健(內在的心智的不成熟,外界的無形的命運的不可抗拒的不可掌控的力量)。
雖然最後他們都向前邁出了一步,將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了,但雪野還是回到了四國島(學會自己走下去),秋月繼續著夢想,繼續去著言葉之庭,當看到雪野的信(為什麼不是手機之類通訊方式)後,決定自己走的更穩健時再去見雪野,可能雪野也是這樣想的。這一幕讓我想起了《秒5》裡男主吻了女主後說一切都變了。或許當走的更穩健後,一切都變了。所以作者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易碎美夢,結果是秋月穿著自己做的鞋離雪野越來越遠。
秋月當空,蒼茫雪野,相逢無期。或許在某個雨天。。。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